- 年份
- 2024(3873)
- 2023(5766)
- 2022(4751)
- 2021(4777)
- 2020(3716)
- 2019(8854)
- 2018(8768)
- 2017(15233)
- 2016(9661)
- 2015(10770)
- 2014(11172)
- 2013(9942)
- 2012(9395)
- 2011(8819)
- 2010(9194)
- 2009(8069)
- 2008(8082)
- 2007(7567)
- 2006(7042)
- 2005(6448)
- 学科
- 管理(21797)
- 济(21792)
- 经济(21768)
- 教育(20101)
- 业(19271)
- 企(14538)
- 企业(14538)
- 中国(14310)
- 农(9552)
- 财(8632)
- 理论(8412)
- 策(7623)
- 教学(7518)
- 方法(7045)
- 学(6802)
- 数学(6122)
- 农业(6118)
- 数学方法(5884)
- 制(5798)
- 贸(5775)
- 贸易(5772)
- 易(5665)
- 及其(5591)
- 政策(5507)
- 发(5484)
- 技术(5147)
- 业经(5099)
- 方针(4828)
- 地方(4824)
- 税(4818)
- 机构
- 大学(123303)
- 学院(119690)
- 研究(46895)
- 济(41607)
- 经济(40255)
- 管理(38575)
- 教育(33827)
- 理学(32114)
- 理学院(31614)
- 管理学(30919)
- 管理学院(30617)
- 范(29750)
- 师范(29666)
- 中国(29256)
- 京(28000)
- 科学(25092)
- 师范大学(24258)
- 所(23175)
- 财(22906)
- 江(21431)
- 研究所(20594)
- 中心(20333)
- 北京(19379)
- 职业(17695)
- 技术(17623)
- 院(17026)
- 财经(16522)
- 州(16491)
- 经(14943)
- 农(14543)
- 基金
- 项目(69312)
- 研究(63593)
- 科学(56517)
- 基金(45037)
- 教育(38994)
- 家(36865)
- 国家(36313)
- 社会(35790)
- 社会科(33593)
- 社会科学(33590)
- 科学基金(30396)
- 编号(30108)
- 成果(29434)
- 省(28310)
- 划(26611)
- 课题(25457)
- 年(21863)
- 基金项目(21515)
- 资助(18968)
- 规划(18580)
- 部(18052)
- 性(17956)
- 项目编号(17946)
- 重点(17200)
- 发(16881)
- 自然(16741)
- 教育部(16394)
- 自然科(16312)
- 自然科学(16309)
- 度(16050)
共检索到207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路曦 朱家存
日本为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和教师配置的最大合理化,提高义务教育水准,消解基础教育不平等现象,在1958年便颁布了《公立义务教育诸学校班级编成及教职员定额数标准法》。依据此法,日本先后进行了十次"教职员定额数调整计划",逐步构建出学校班级编成与教师定额配置一体化系统,在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校园欺凌、避免学生辍学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梳理总结这十次调整计划的内容及其重点措施,发现该政策特点主要有:长期推进教学小班化,努力降低生师比;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标准加机动"的教师编制核定模式;
关键词:
日本 班级编成 教师编制 义务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祖荫 杨宇 胡成玉 刘玉龙
韩国、日本两国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上有以下共同特征:制定最低办学标准,严格控制学校办学规模;清晰划分事权财权,建设规划严格审批;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校长教师定期流动机制;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功能教室设置科学合理;教学设备实用够用,行政办公条件因陋就简;课程设置丰富多彩,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韩日两国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在进一步强化立法工作、明确基本办学标准、严格控制办学规模、完善教师校长流动制度、加快推动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韩国 日本 义务教育 学校标准化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严平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日本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经历了以硬件均衡为内容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以软件均衡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期以及以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全球化时期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由政府行政指导转变为法制化轨道,在硬件和软件均衡后追求特色和差异化发展,同时教师流动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与完善。
关键词:
学校标准化 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 日本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熊淳 魏体丽
日本为应对学龄儿童减少而造成众多学校生源短缺的问题,于2008年7月出台了新政策,从而开始了新世纪以来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本研究从其调整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日本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学校布局调整 启示 日本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益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义务教育何以实现了均衡发展,其答案至今仍有讨论的余地。1958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标准法》在半个世纪以来与《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等法律相配合,为中央财政支持义务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机制,甚至实现了国家对落后地区更多的教育投入。与此同时,日本通过降低生师比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标准法》在日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义务教育标准法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日本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佘林茂 张新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多种方式助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由于不同阶段工作重心的不同,"标准"工作本身在称呼及概念上不尽相同,客观上导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陷入了一种"标准丛林"。从关系范畴出发,可以探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五种关系,即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认识起点上存在着一与多关系,在动力来源上存在上与下关系,在生态意义上存在内与外关系,在复杂性思维上存在静与动关系,在研究思路与空间上存在横与纵的关系。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关系范畴思考是一种理论透镜,也是行动上的冷静"返回",力图实现从有限到无限、从多元到整体、从解构到建构的超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峰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政策议题,其核心问题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的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是包括办学条件、办学过程和办学质量的体系,根据其发挥效力的范围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根据其效力层次可以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制定的目标是划定底线、规范发展,而并非仅仅是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的制定应注重国际视野和本土历史经验的结合,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路径的结合,同时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协同作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制定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平 何晨玥
从软法治理视角来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一个从标准的制定、实施、评价到形成实效的动态治理过程。办学标准在软法框架中可划分为"作为技术工序的标准"和"作为行为规范的标准"两个层次,呈现多元主体协商合意、公共权威补充维护和位阶排列灵活呈现的运行特征。办学标准在运行中的"软约束力"主要指向对政府行政裁量的规制和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具体体现为干预与矫正政府决策、推动政府创造性表达、激励学校因势利导、赋予学校社会压力和引导学校良善履职等。实效产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是软法自身理性不足和外在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新平 张冉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标准化建设过程与地方教育等级化的现状、办学同质化倾向相互交织,不同层面的相关者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及其标准化建设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了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民办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缺乏内在动力与外在监督。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地方教育的现实出发,厘清标准化与等级化、同质化的关系,明确标准化建设的对象与核心,科学制定标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发挥地方社会在标准化建设中的支持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现与突破。
关键词:
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学校 县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向阳
现代化的办学标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保障,均衡发展是制定义务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思想。现代化办学标准的价值取向应当实现:从强调效率向追求均衡及公平的转向、从单项性办学标准向综合性办学标准的转向、从初步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转向、从单一质量观向全面质量观的转向、从"政府管学校"向"政府办学校"的转向、从学校的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的转向。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省级现代化办学标准应当设有硬件建设、师资队伍、经费保障、办学行为、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六大领域四十五个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学校现代化 办学标准 价值转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庞丽娟 夏婧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制度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与教师队伍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缺乏基本保障机制和配套机制、交流管理部门位阶较低且无专门财政保障等。为加强校长交流制度的建设,应明确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所应担负的职责;设置校长交流专项基金;建立基本保障机制;完善校长交流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 校长交流 交流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永坤
由于教育决策主体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这就导致了教育决策价值标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教育政策多元价值标准中,必然要有一个主导的、首要的价值标准,这个主导的、首要的价值标准就是"公共利益"价值标准,也就是"公平"价值标准。因此,只有坚持教育政策"公平"价值标准的首要性,才能平衡各种教育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达到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
义务教育政策 价值标准 公平 首要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静美 邬志辉
大班额是我国城镇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它呈现出初中甚于小学、中西部更为突出、初中改善明显而小学任重道远的基本样态。大班额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人口拉动型、空间结构型、质量差距型和利益驱动型四种问题类型。治理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大班额,须统筹解决教育资源短缺,扩大城镇学位供给;调整城镇学校空间布局,均衡校际教育质量;加大增量投入存量流动,提高乡校教育质量;以压力强化落实和监管,破除潜在规模利益。
关键词:
城镇义务教育学校 大班额 类型 治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霍翠芳
自2001年中央发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指示十余年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S省两地的实证调查发现,中央有关布局调整政策到地方层面执行时,由于行政官员自身的理解使政策带有地方性色彩,在政策执行中将政策目标简单化理解并量化操作,出现政策执行与政策指向相背离的情况。大量撤并村小和教学点、农村小学布局过于集中及隐性强行撤并的思路和做法,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使农村小学生就近入学的教育机会受到损伤,也改变了一部分农村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应建立一整套民主的教育政策决策和纠错机制,强化国家行为,保护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机会,最大程度地增强政策的理性。
关键词:
布局调整 地方性理解 隐性撤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杰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表现出如下特点:政策酝酿期——以追求效率为目的;政策加速期——效率为主,初涉教育公平;政策转型期——效率与公平并重;政策成熟期——注重人文、伦理关怀。回顾政策的历史变迁,背后其实隐含着"公平"与"效率"的博弈和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展望未来,首先要"公平与效率并重",其中"公平"应具备优先权;其次,关注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发展,或将建立学校教育联盟;最后,将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关键词:
学校布局调整 义务教育 农村 教育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聘任制的内隐困境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及其方法论思考——基于X省三个县(市)的调研
“因改善而消亡”:标准化建设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困境——基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实践案例
优质学校建设的可喜探索——对《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研究》的推介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10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
日本义务教育校车制度及其运营管理方式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问题与反思——基于2010年-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数据的测度分析
日本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转移支付的启示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研究——基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考察
“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基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