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1)
- 2023(15869)
- 2022(13622)
- 2021(12897)
- 2020(10584)
- 2019(24554)
- 2018(24180)
- 2017(46155)
- 2016(24922)
- 2015(28373)
- 2014(28031)
- 2013(26983)
- 2012(24468)
- 2011(21747)
- 2010(21766)
- 2009(19720)
- 2008(17964)
- 2007(15226)
- 2006(12962)
- 2005(11003)
- 学科
- 济(90900)
- 经济(90799)
- 管理(68798)
- 业(65494)
- 企(55317)
- 企业(55317)
- 方法(44925)
- 数学(39648)
- 数学方法(39078)
- 中国(30030)
- 融(27203)
- 金融(27201)
- 银(25353)
- 银行(25317)
- 财(25107)
- 农(24360)
- 行(24355)
- 业经(21324)
- 地方(20167)
- 制(18569)
- 学(18391)
- 理论(18250)
- 务(17181)
- 财务(17110)
- 财务管理(17076)
- 农业(16732)
- 企业财务(16256)
- 贸(15878)
- 贸易(15865)
- 易(15442)
- 机构
- 大学(335051)
- 学院(331166)
- 管理(132940)
- 济(127916)
- 经济(125028)
- 理学(116203)
- 理学院(114970)
- 管理学(112710)
- 管理学院(112118)
- 研究(105196)
- 中国(82280)
- 京(69506)
- 科学(64646)
- 财(58707)
- 中心(50522)
- 所(50264)
- 农(49829)
- 业大(48960)
- 财经(48061)
- 江(46511)
- 研究所(45978)
- 范(44944)
- 师范(44517)
- 经(43922)
- 北京(43558)
- 院(39130)
- 农业(38878)
- 州(38850)
- 经济学(38727)
- 财经大学(36323)
- 基金
- 项目(236127)
- 科学(185778)
- 研究(175480)
- 基金(170090)
- 家(146736)
- 国家(145472)
- 科学基金(126370)
- 社会(109326)
- 社会科(103673)
- 社会科学(103646)
- 省(93260)
- 基金项目(90780)
- 教育(82956)
- 自然(82057)
- 自然科(80171)
- 自然科学(80153)
- 自然科学基金(78666)
- 划(78053)
- 编号(72366)
- 资助(69758)
- 成果(57995)
- 重点(52684)
- 部(52141)
- 课题(49908)
- 创(49883)
- 发(49788)
- 大学(46514)
- 创新(46338)
- 教育部(45379)
- 科研(45237)
- 期刊
- 济(130262)
- 经济(130262)
- 研究(97039)
- 中国(63467)
- 学报(50838)
- 管理(47350)
- 教育(46570)
- 科学(45866)
- 农(44619)
- 财(44365)
- 大学(40556)
- 融(38226)
- 金融(38226)
- 学学(37013)
- 农业(31107)
- 技术(30815)
- 财经(22591)
- 业经(21611)
- 经济研究(20666)
- 经(19218)
- 图书(18626)
- 理论(16526)
- 问题(16514)
- 科技(15898)
- 业(15748)
- 实践(15360)
- 践(15360)
- 现代(14975)
- 版(14964)
- 技术经济(14870)
共检索到476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剑锋 畅立丹 许倩婷
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衡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日本创设专门职大学以来,其产教融合呈现求全、求合、求精、求实的样态特征,具体包括办学主体多元参与、课程体系面向产业、师资队伍力求实务、学科建设紧跟发展、人才培养重视职业特性。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应借鉴日本专门职大学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坚持市场引导、面向职业场域、强化技能训练、旨在产业输出的经验。同时,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产教融合要在总结世界经验中形成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坚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依托学分银行和在线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切实培养技能型精英人才,推动中高本一体化建设,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邓卓 吴璇
职业本科教育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围绕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内容,日本专门职大学以愿景声明呈现职业本科院校独特的办学定位和关键发展问题,践行培养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高层次即战力人才的宗旨。通过研究发现日本专门职大学建设过程中的显著特征为:重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发展,培养行业领军人物;以创新创造为基础,探索职业性与学术性相融合的新形象;以专业特色作为核心竞争力,多层次助力社会发展;突破关键制度壁垒,形成教育性的课程建设路径;保持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创造性张力,提供自我完善的平台;立足生命关怀的原初性旨归,增强教育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这对推动职业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
职业本科院校 专门职大学 职业教育 日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梦怡 肖月
专门职大学的创设是日本高等教育系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日本高等教育应对社会经济调整、产业技术转型、国家战略变革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所作出的积极回应,其发展经历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产业转型与人才培养体系调整以及专门职大学法制化等阶段。2019年第一所专门职大学建立,不仅在培养方案、师资要求、学业制度和办学目标上形成了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特点。基于地方资源禀赋,在地方文化挖掘、数字化转型和福祉配套等方面配合地方振兴的实际需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职业大学建设,提出职业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符合地方振兴的战略等具体要求。日本专门职大学参与日本地方振兴战略的实践经验能够为我国探寻职业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的建设路径提供经验借鉴和现实参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利 苏月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引发日本高等教育变革并推动大学分类发展,2017年日本创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构——专门职大学。专门职大学突出高水准实践性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聚焦培养具备丰富创造能力和卓越实践能力的专门职业人才,以校企合作育才为范式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服务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为导向规划学科专业布局,以实践性为特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实务型与研究型并重为原则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初步构建起具备教育类型独特性和职业教育层次高水准双重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专门职大学的职能定位、制度设计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参照和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卫 王红艳
为应对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影响和企业雇佣形式的转变,日本创办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门职大学。专门职大学的建立可解决日本社会面临的部分问题,然而其在创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争议,包括:新建还是合并?能否在普通大学开设职业课程?能否吸引足够的学生?为了缓解争议,日本政府和学校采取了严审办学资格、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等举措。它给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是: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拓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日本 专门职大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迪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2019年,日本专门职大学这一新型高等院校应运而生,具有招生灵活度大、办学规模小、专业特色鲜明、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模式新颖、侧重课程开发、注重课程的实践性等特点,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可借鉴日本专门职大学的办学经验,通过采取灵活招生机制、提升生源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学用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推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日本 专门职大学 职业本科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梅 卡迪丽娅
日本自2017年通过修订法案设立专门职大学以来,取得了不俗成绩。从个人、社会、国家角度分析专门职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为技术人才提升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为数字时代解决人才供给需求、为国家战略提供关键驱动人才。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包括: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即战力”人才,强调课程体系学术性、职业性、技术性的深度融合,实施基于真实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校企多元协同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对标市场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理实融通以变革职业本科教学范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日本专门职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专门职大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剑锋 宫福清 李奕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实施背景和日本相似,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结果。因此,日本专门职大学机制设计对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日本专门职大学的设立是面向产业培养职业本科人才的重要职业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其着重从明确教育类型、打通职业教育体系、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强化面向职业属性、实施灵活的招生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不过,日本专门职大学关于实践课时量、专门职学位的规范仍待商榷,在书证融通、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专业设置面向地方产业等方面的规范程度还需完善。我国可借鉴日本专门职大学的经验,围绕淡化普职争议、明确职业属性、严格准入标准、灵活办学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评估约束等方面有序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丹 王志伟
日本由于老龄化程度加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通过加强专门职大学的育人功能保障民众对康复治疗的现实诉求。日本专门职大学构建出特色化的“二刀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定位上,突破学科壁垒,定位培养复合人才;课程内容上,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教学安排上,组建产官学合作基地,强化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上,通过研修与国际合作,打造实务型师资。结合我国职业本科运动康复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招生难、供需结构失衡、实践性教学支撑不足等困境,具有如下启示:一是紧跟产业与市场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拓展交流与合作渠道,培育引领型人才;三是优化课程与教学设计,涵育应用型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纪梦超 孙俊华
职业教育的"身份困境"一直是桎梏其发展的重要根源,而产业结构转型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专门职大学作为日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兴力量,完善了职业教育学校类型,解决了人才供需不平衡与劳动者技能不足的问题,助力了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转型。通过梳理日本专门职大学和专门职短期大学的设立背景、发展定位和培养机制等,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即如何真正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转型。在中国技能型人才短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做好职业教育学校分类管理,强化职业教育学历与课程的衔接,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飞霞 孔啸
智能制造时代,如何培养具有知识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刚过去的十年,荷兰成功开展了一项推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国家创新计划——创建"融合式学习环境",将校本学习与工作场所的经验更加紧密联系起来,突破"学习"与"工作"的边界,实现教育与职场之间的无缝对接。文章探索了"融合式学习环境"构建体系和内涵意义,明晰了其实践的理论依据和关键要素。合作机构形成‘融合’机制,基于职场的工作任务与学习过程交织形成"融合式学习任务"。结合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在实践中验证"融合式学习环境"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探索了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学习环境 融合 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竹萍 李梦卿
专门职业大学是以培养产业急需的专业性职业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专门职业大学深刻认识到师资力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教师的能力素质予以高度关注,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力图通过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完善教师研修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打造出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专门职业大学是在遵循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建设师资队伍的,其经验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现状,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按照更高标准建设师资队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佐
"产出导向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本文探讨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能性,分析了"产出导向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契合度,在驱动、促成、评价等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为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产出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大学英语 高职院校 翻转课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杰
翻转课堂通过翻转教学流程来实现知识的课前传授与初步内化,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对经典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提出一种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以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形式,研究分析高职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的态度和实际教学效果。研究表明,虽然高职学生在翻转课堂各教学环节的认可度上存在差异,但他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的总体认可度较高,而且实际教学效果具有高度的显著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梦卿 陈竹萍
专门职业大学是2019年正式招生办学的日本新型本科职业院校,相较于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等,它的人才培养呈现出不同特征,尤其是在办学定位、课程设置与开发、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完善与创新。日本专门职业大学与我国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发展时间几乎同步,都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主动变革,两者具有发展的同理性、目标的明确性以及专业与产业的适应性等共性。专门职业大学是基于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创设的,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课程、结构化师资和科学的评价机制等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