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3)
2023(6272)
2022(5266)
2021(4678)
2020(4027)
2019(9113)
2018(8677)
2017(18356)
2016(9565)
2015(10786)
2014(10741)
2013(11123)
2012(10468)
2011(9670)
2010(10062)
2009(9840)
2008(8581)
2007(7634)
2006(6602)
2005(6071)
作者
(27145)
(22820)
(22793)
(21712)
(14914)
(11139)
(10419)
(8794)
(8483)
(8343)
(7943)
(7795)
(7291)
(7288)
(7248)
(7232)
(6773)
(6655)
(6620)
(6203)
(5663)
(5588)
(5365)
(5195)
(5158)
(5091)
(5035)
(4685)
(4658)
(4444)
学科
(50249)
经济(50199)
(28693)
方法(28381)
管理(28225)
数学(26754)
数学方法(26612)
(23096)
企业(23096)
(12743)
中国(11194)
(10516)
(10310)
金融(10310)
(9980)
贸易(9973)
(9665)
(8466)
地方(8348)
(8318)
银行(8314)
业经(8142)
(8058)
财务(8054)
财务管理(8034)
(7921)
企业财务(7785)
农业(6914)
(6209)
技术(6181)
机构
大学(149314)
学院(144201)
(71750)
经济(70695)
管理(58830)
理学(50994)
理学院(50553)
管理学(50039)
管理学院(49751)
研究(48361)
中国(40497)
(34143)
(29743)
财经(27936)
(25747)
经济学(24867)
科学(23347)
(23130)
中心(23011)
经济学院(22789)
财经大学(21342)
(21040)
研究所(20588)
(20541)
北京(18716)
(18100)
金融(17845)
商学(17668)
业大(17587)
商学院(17510)
基金
项目(94974)
科学(77267)
基金(74015)
研究(69545)
(63021)
国家(62555)
科学基金(55299)
社会(48823)
社会科(46720)
社会科学(46712)
基金项目(38396)
自然(34397)
自然科(33746)
自然科学(33740)
(33638)
自然科学基金(33200)
教育(33112)
资助(31567)
(29054)
编号(25612)
(23893)
教育部(21770)
国家社会(21492)
重点(20963)
成果(20707)
人文(20546)
(19809)
(19485)
大学(19141)
(18834)
期刊
(72484)
经济(72484)
研究(48665)
(25895)
金融(25895)
(25720)
中国(24014)
管理(21793)
学报(18506)
科学(17494)
(17108)
大学(15443)
财经(15402)
学学(14400)
(13123)
经济研究(12665)
教育(11775)
技术(10730)
农业(10595)
业经(9917)
问题(9889)
(9766)
国际(9023)
世界(8454)
理论(8269)
统计(7873)
技术经济(7573)
商业(7497)
实践(7194)
(7194)
共检索到219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睿  李巍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多元GARCH模型,研究日本与美国证券市场指数收益率波动之间的内生性联动效应,重点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的三个主要阶段,这种联动效应的变化特征。同时提示中国证券市场可能面临的传导风险。结果显示:(1)次贷危机第一阶段,日美证券市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波动传导效应;次贷危机第二阶段,两国证券市场风险传递的正反馈机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指数收益率波动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次贷危机第三阶段,日美两国证券市场风险传递的正反馈机制重新显现,且联动效应比第一阶段明显增强。(2)近期,两国证券市场的波动幅度明显放大,美国市场的波动风险尤为显著。(3)虽然中国证券市场目前仍处于相对封闭状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巍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多元GARCH模型,研究中国、俄罗斯与美国证券市场指数收益率波动之间的内生性联动效应,重点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的三个主要阶段,这种联动效应的变化特征。并提出中国和俄罗斯规避可能风险的对策。结果显示:(1)若中国与俄罗斯加强证券市场的合作,形成比较稳定的风险联动机制,美国金融危机所引起的证券市场波动就不会对中国、俄罗斯市场产生传导影响。反之,(2)若中国和俄罗斯市场丧失了风险联动机制,金融危机对俄罗斯证券市场的影响就会变得非常显著,同时也会提高对中国证券市场风险传导的显著性。(3)美国证券市场的波动幅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风险在逐渐集聚,中俄两国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志坚  徐迪  谢赤  
2007年在美国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至今已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文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了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与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深化,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与世界证券市场的联动效应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在金融危机深化时期,这种联动效应明显增强。此外,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对德国与香港证券市场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凡  王铮  
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东亚地区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文章运用VAR-GARCH-BEKK模型,选取1997—2016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次贷危机期间东亚主要经济体证券市场指数数据,研究东亚区域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整体上两次金融危机对东亚资本市场具有很大差别的冲击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亚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但东亚区域市场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稳定和持续。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杜刚  王伟  
美国次按危机不仅给世界多家金融巨擎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险些在世界范围内酿成了一场全面的流动性危机。文章从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CDO发起流程、信用评级的制定及下调原理,流动性危机的成因这一逻辑顺序全面回顾了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以期为深入研究次级债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杰文  
日本经济和证券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股市不断创下20年来的新低,本文认为日本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在于 金融体系活力减弱和股市下跌相互纠缠和恶性循环,而其根源却在于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法人相互持股制度。正是日本长 期实行直到今天也未根除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并影响至今。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沈炳熙  
该文首先对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次贷危机不是证券化的产物;其次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发展证券化的启示,认为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要正确把握创新金融工具的特点,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防止创新金融工具被误用甚至恶用;同时应严格把住基础产品的标准关,加强对证券化业务的监管;次贷危机不应影响我国证券化试点的继续推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士亮  程可胜  
本文利用中国证券公司2007年度的数据,基于三阶段DEA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外在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对中国证券公司的效率有显著影响,要对证券业的管理效率作出客观评价必须剔除这两方面的影响;综合类券商的管理效率明显高于经纪类券商,这提供了范围经济存在于证券业的证据;外资参股没有显著改善合资证券公司的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耀先  
一、对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的评价近来,中国股票市场在经过近两年的低迷徘徊后,出现了一波令国内外为之瞩目的上涨行情:从5月19日到现在,短短20天时间,上证指数从年初的1058点涨到1380点,涨幅达27%以上;深市综合指数从310点涨到398点,涨幅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  李佳  
在本次次贷危机中,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衍生品为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本功能在危机的产生和传导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深入讨论了资产证券化增大流动性功能和风险转移功能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并提出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应该首先选择表内模式,建立以监管特许权论为基础的信用评级机构,同时严格审查基础资产的信用与质量,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发行者资产负债表的监管,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框架以及防范同质性的系统性风险,以促使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创新产品更好地为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服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孙念北  陈剑辉  胡继元  
美国次按危机爆发至今,已给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方向的探讨,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中国证券化业务发展的现状,对比出美国次贷与中国已开展的证券化业务的本质区别,指出我们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加强业务风险的防范,充分利用我国此项业务开展的后发优势,适当加快试点的步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岳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和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有直接的关系。资产证券化不但带来了有利的一面,如金融工具创新、提高资本效率等,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的一面,如系统风险是否降低、成本是否减小等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王晓  
次贷危机是一场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的危机。在流动性紧缩的过程中,连接多个利益主体的资产证券化负有很大责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理论中的VAR模型对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中,资产证券化确实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持久的负面冲击效应,并导致了流动性紧缩的传导和扩散。因此,必须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监管,防止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同时应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对策三个方面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预警机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金鑫  张艳青  谢纪刚  
如何利用公开信息在并购公告发布前识别并购目标是并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1年至2008年股权并购且控制权转移的目标公司为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共线性诊断和Logistic回归技术筛选变量并建立并购目标预测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市场上的并购目标公司具有高财务杠杆、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差、增长乏力、股权分散且股份流动性强等特点。虽然该模型解释能力较强,但其预测准确率不高,说明在中国市场上预测并购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冬蔚  彭松林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年报、诉讼、分析师评级、停复牌以及高送转等重大公告前后卖空交易行为的变化,系统考察卖空者是否参与内幕交易以及何种因素影响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发现卖空率较高的股票具有较低的未来收益,表明卖空者拥有信息优势,属知情交易者;卖空者拥有非常精确的择时交易能力,在重大利空公告前显著增加卖空量,而在利好公告前则显著减少卖空头寸,表明卖空者作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源自内幕消息;公司内、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或公司所在地的法治水平越高,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的行为就越少。因此,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公司重大消息发布前后卖空量的异常变动,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健全证券分析师制度并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防范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