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31)
- 2023(4483)
- 2022(4089)
- 2021(3733)
- 2020(3502)
- 2019(8378)
- 2018(8321)
- 2017(16460)
- 2016(9385)
- 2015(10809)
- 2014(11259)
- 2013(11381)
- 2012(10843)
- 2011(9949)
- 2010(10077)
- 2009(9539)
- 2008(9719)
- 2007(9077)
- 2006(7603)
- 2005(6785)
- 学科
- 济(41042)
- 经济(41007)
- 业(24051)
- 管理(23801)
- 方法(22157)
- 数学(20060)
- 数学方法(19907)
- 企(18456)
- 企业(18456)
- 农(11764)
- 财(10221)
- 学(9721)
- 中国(9237)
- 贸(8289)
- 贸易(8289)
- 易(8040)
- 地方(7866)
- 农业(7544)
- 业经(7172)
- 制(6910)
- 和(6393)
- 务(6294)
- 财务(6281)
- 财务管理(6260)
- 企业财务(5873)
- 银(5728)
- 银行(5704)
- 融(5509)
- 金融(5506)
- 环境(5411)
- 机构
- 大学(144492)
- 学院(142469)
- 济(58263)
- 经济(57009)
- 管理(52214)
- 研究(49919)
- 理学(45031)
- 理学院(44495)
- 管理学(43636)
- 管理学院(43362)
- 中国(36486)
- 科学(33052)
- 农(31200)
- 京(30681)
- 所(27354)
- 财(25700)
- 农业(25229)
- 业大(25155)
- 研究所(25122)
- 中心(23103)
- 江(22012)
- 财经(20698)
- 北京(19115)
- 经(18680)
- 范(18518)
- 经济学(18269)
- 师范(18246)
- 院(17201)
- 州(17119)
- 经济学院(16727)
- 基金
- 项目(93010)
- 科学(70830)
- 基金(65754)
- 研究(64752)
- 家(58212)
- 国家(57740)
- 科学基金(47526)
- 社会(39051)
- 省(37246)
- 社会科(36915)
- 社会科学(36899)
- 基金项目(35066)
- 自然(31675)
- 划(31490)
- 自然科(30889)
- 自然科学(30875)
- 自然科学基金(30313)
- 教育(30216)
- 资助(27833)
- 编号(26723)
- 成果(22048)
- 重点(21371)
- 部(20890)
- 发(20266)
- 创(18798)
- 科研(18630)
- 计划(18499)
- 课题(18409)
- 创新(17670)
- 大学(17281)
共检索到205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唐保军 尹飞 高露姣 归从时
测定了细角螺(Hemifusus termatamus)腹足部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并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管角螺(Hemifusus tuba)、棘角螺(Hemifusus kawamurai)和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细角螺肌肉中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肌肉干重的81.03%,高于鲐鱼(79.86%)、方斑东风螺(66.45%)、管角螺(56.94%)和棘角螺(64.42%);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38.49%,占氨基酸总量的47.50%;8种必需氨基酸...
关键词:
细角螺 肌肉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姚理想 沈和定 李柏航 朱敏 李炼星
为比较不同产地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肌肉脂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6个不同产地(分别为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和大丰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崇明县、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福建省厦门市)的瘤背石磺肌肉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瘤背石磺肌肉磷脂/总脂(PL/TL)崇明产高达(74.84±1.38)%,显著高于其它产地的瘤背石磺(P<0.05),总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18∶2n)]显著低于其它产地石磺,其它5
关键词:
瘤背石磺 脂质 脂肪酸 GC-MS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龚洋洋 黄艳青 陆建学 邹雄 马洪雨 夏连军
测定了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对其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锈斑蟳肌肉干样中共检测出包括牛磺酸在内的19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含量为肌肉干重的75.36%,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的总量为25.41%,占氨基酸(AA)总量的33.73%,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量为40.91%,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62.13%;肌肉中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28.84%,占氨基酸总量的38.28%;锈斑蟳肌肉中检测出了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为38.04%,单不饱和...
关键词:
锈斑蟳 肌肉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贡艺 李云凯 陈玲 高小迪 陈新军
茎柔鱼(Dosidicusgigas)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的大洋性头足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以捕获自3个作业海区的茎柔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肌肉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各海区茎柔鱼肌肉脂肪酸种类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秘鲁外海样品所含脂肪酸种类最多(共28种),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样品含有脂肪酸27种,而智利外海样品所含脂肪酸种类最少,只检测出24种。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59.68%~69.28%),其次是饱和脂肪酸(20.71%~27.28%)和单不饱和脂肪酸(10.01%~13.04%)。各海区茎柔鱼肌肉中C16:0、C18:0、C20:1n9、C18:2n6、EPA和DHA含量较高,均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1%以上。脂肪酸组成的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各海区C16:0、C18:2n6、C20:4n6和DHA的含量不同造成的,这种差异可能与各海区海洋环境、食物来源和个体能量需求的差别有关。本研究说明了脂肪酸分析在茎柔鱼食性研究中的潜在作用,对分析不同海区茎柔鱼营养成分和资源合理利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茎柔鱼 肌肉 脂肪酸 比较分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峰 严安生 陈莉 程刚
采用气相色谱仪对丁(鱼岁)肌肉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鱼肌肉中可检测到16种脂 肪酸,且以 C16、 C18、 C22三个系列脂肪酸为主;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6. 2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 肪酸总量的73. 71%,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53. 4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0. 26%。
关键词:
丁(鱼岁) 肌肉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楼乔明 王玉明 杨文鸽 徐大伦 薛长湖
为分析南极磷虾粉的脂质成分,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分离制备不同脂质组分,通过酸甲酯化衍生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脂质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南极磷虾粉中脂质丰富,总脂含量高达11.37%,且以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为主,胆固醇含量较低;②总脂脂肪酸主要为C16:0、C18:1n-9、C18:1n-7、C20:5n-3和C22:6n-3,且C20:5n-3和C22:6n-3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0.67%,表明南极磷虾粉在脂质方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③不同脂质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游离脂肪酸和磷脂(P<0.05);...
关键词:
南极磷虾粉 脂质 脂肪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永康
对鲢鱼 (Hypephthalmichtysmolitrix)、鲤鱼 (Cyprinuscarpio)、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鲫鱼 (Carassius cuvieri)、黑鱼 (Channa striata)和鳊鱼 (Megalobramaamblycephale) 7种淡水鱼肌肉和内脏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鲢鱼肌肉和内脏中脂肪酸组成与其他淡水鱼相比有较大差异。鲢鱼肌肉和内脏中含有较高的 EPA(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 )和DHA(docosahexa...
关键词:
淡水鱼 肌肉 内脏 脂肪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符贵红 褚武英 成嘉 刘臻 刘芳 肖调义 张建社
采用了三种不同方法,即超声波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氯仿-甲醇法,从鲢(Hypophthalmichys molitrix)肌肉中提取鱼油,继而进行酸性或碱性甲酯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鲢肌肉检测出25种脂肪酸,其中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获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1.39%、36.15%、33.55%,可见三种分离方法间存在明显分离效果差异。因此得出石油醚作溶剂的超声波萃取法是提取和分析鱼类脂肪酸较理想的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定贵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期为优化红罗非鱼亲鱼的饲料和饲养方式,提高精子、卵子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红罗非鱼亲鱼各组织中含量较高脂肪酸有C16:0、C16:1n-7、C18:0、C18:1n-9和亚油酸(C18:2n-6),占总脂肪酸的70%以上(精巢除外),雌鱼肌肉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肝胰脏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卵巢组织中含较高的C22:5n-3。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C18:3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雌鱼各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SFA)...
关键词:
红罗非鱼 亲鱼 脂肪酸组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修烛 李志西 杜双奎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共检出了 5种脂肪酸 ,其相对含量分别是棕榈酸 7.0 9%,硬脂酸 2 .37%,油酸 39.6 9%,亚油酸 4 9.6 4 %,花生酸 0 .91%。同时 ,对苹果籽的一些物理特性的分析结果作了报道
关键词:
苹果籽 苹果籽油 脂肪酸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理想 杨铁柱 朱敏 沈和定 李柏航 刁亚
为比较分析紫色疣石磺、瘤背石磺、里氏拟石磺和平疣桑椹石磺4种石磺科贝类的脂质和脂肪酸组成,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种石磺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4种石磺科贝类肌肉组织总脂(TL)主要由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组成;紫色疣石磺肌肉组织中的PL/TL高达73.12%,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磺(P
关键词:
石磺 脂质 脂肪酸 GC-M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玮娜 任战军
【目的】比较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方法】采用氯仿-甲醇超声法提取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的油脂,用碱法甲酯化法对油脂进行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的不饱和脂肪酸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9.98%和66.10%,均高于饱和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主体成分。在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的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软脂酸(十六碳酸,C16:0)、油酸(9-十八碳烯酸,C18:1)和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都是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成分。獭兔相对含量最大的脂肪酸是软脂酸(平均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武鹏 李元瑞 陈瑛 杨静 刘拉平
【目的】分析牛、羊乳及其酸乳、奶酪脂肪酸组成及变化特点,并进行特性评价。【方法】将牛、羊乳及其酸乳、奶酪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分析比较。【结果】①牛、羊乳及其酸乳、奶酪的脂肪酸均包括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大类,其中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的含量之和均超过60%;②牛、羊初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高达36.91%和33.06%,牛初乳、羊奶酪和羊初乳的SFA∶MUFA∶PUFA分别为5.58∶2.86∶1,9.20∶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腾 高春霞 王少琴 韩东燕 叶深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和优势鱼种,在食物网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的肌肉脂肪酸含量并分析其组成变化特点,基于特征脂肪酸的食源指示功能开展小黄鱼的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肌肉中共检测出30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包括C16∶0、C17∶0、C18∶1n9c、C18∶3n3、C16∶1n7、C20∶1、C20∶4n6、C20∶5n3(EPA)和C22∶6n3(DHA)等,其中C16∶0含量最高(23.12%),其次为C18∶1n9c(16.67%)、C16∶1n7(11.45%)和C22∶6n3(11.40%);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平均含量达到60.20%,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39.80%),DHA和EPA在机体中含量占比达15.54%,体现出小黄鱼肌肉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饱和脂肪酸含量在体长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含量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绝大多数特征脂肪酸在各季节的体长组间无显著差异,而120~139 mm体长组和>180 mm体长组的C16∶1n7、C20∶1和C18∶1n9c在冬季的含量显著小于其他季节;基于脂肪酸食源指示功能,小黄鱼属于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混合食性的鱼类,初始碳源包括浮游硅藻类、甲藻类和底栖生物等。本研究利用了特征脂肪酸稳定指示食物来源的特点,进一步补充和验证文献资料中小黄鱼的胃含物分析结果,为小黄鱼的摄食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小黄鱼 脂肪酸 食源指示 浙江南部近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