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1)
2023(2027)
2022(1717)
2021(1641)
2020(1378)
2019(3340)
2018(3357)
2017(6575)
2016(3692)
2015(4137)
2014(4178)
2013(4044)
2012(3713)
2011(3585)
2010(3756)
2009(3422)
2008(3475)
2007(3320)
2006(2942)
2005(2760)
作者
(9899)
(8388)
(8303)
(7791)
(5482)
(4029)
(3982)
(3184)
(3122)
(3072)
(2805)
(2793)
(2743)
(2708)
(2663)
(2621)
(2495)
(2490)
(2391)
(2324)
(2156)
(2000)
(1989)
(1923)
(1848)
(1848)
(1809)
(1777)
(1672)
(1623)
学科
(12754)
经济(12738)
(11511)
(10708)
企业(10708)
管理(10151)
(4147)
贸易(4145)
(4092)
关系(3778)
方法(3447)
业经(3432)
(3338)
(3240)
中国(3157)
(2966)
地方(2870)
经营(2837)
技术(2710)
(2552)
数学(2492)
决策(2451)
数学方法(2430)
计划(2405)
(2297)
(2231)
(2224)
金融(2224)
(2220)
供销(2204)
机构
大学(53642)
学院(51913)
研究(21340)
(21171)
经济(20689)
管理(19153)
理学(16083)
理学院(15874)
管理学(15694)
管理学院(15555)
中国(14315)
(11786)
(11177)
科学(11045)
研究所(10057)
(9040)
师范(8997)
(8717)
中心(8254)
北京(7942)
(7937)
(7797)
师范大学(7362)
教育(7139)
财经(6886)
(6594)
(6554)
(6150)
研究院(5984)
技术(5744)
基金
项目(30076)
研究(24134)
科学(23384)
基金(20883)
(17683)
国家(17527)
科学基金(14283)
社会(14267)
社会科(13573)
社会科学(13568)
教育(11976)
(10997)
编号(10613)
基金项目(10372)
(10189)
成果(9935)
资助(8700)
自然(8601)
自然科(8403)
自然科学(8402)
自然科学基金(8266)
课题(7899)
(7132)
(6980)
重点(6881)
项目编号(6763)
(6711)
(6505)
教育部(6263)
(6225)
期刊
(27364)
经济(27364)
研究(18148)
中国(10482)
教育(10260)
管理(8764)
(6877)
科学(6192)
(5830)
国际(5622)
(5357)
金融(5357)
学报(5331)
世界(5302)
农业(5180)
(4578)
论坛(4578)
(4573)
大学(4380)
技术(4276)
业经(4121)
现代(3998)
经济研究(3886)
图书(3884)
(3630)
学学(3604)
问题(3208)
财经(2964)
书馆(2955)
图书馆(2955)
共检索到87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凌胜利  
基于全球霸权护持的需要,美国对亚太地区日益重视。纵观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演变,美国对亚太地区主导权更加关注,显著体现了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亚太优先"。自奥巴马政府伊始,美国的亚太主导权战略愈加明显,特朗普政府大体延续了这一态势。在战略环境评估方面注意亚太地区的战略价值提升、地区权力格局变动、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和地区合作与地区秩序调整等因素;在战略利益方面关注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优势;在战略资源方面关注美国自身实力、盟国与伙伴、地区制度影响力和美国的权威;在战略实施方面采取了增加战略投入、强化联盟关系等手段。不过美国的亚太主导权战略也面临诸多限制,能否实现战略平衡至关重要。基于亚太主导权维护,美国对华战略趋向强硬的趋势短时期内将难以改变,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会更加激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振林  
第一.从投资对象上看,重点转向东南亚,特别是对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省和韩国的投资。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债权国和世界最大的净资金供应国。它对亚洲四小龙和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额已经远远超过美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树淼  
一、日本亚太经济战略的演变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代化经济的实现,用了100年时间。在这期间,日本一直奉行“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明治维新以后的20年里,日本在原先幕府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借鉴西方经济的新经济体系,使日本的工业化基础逐渐得到巩固,挤进了世界列强的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发展更快,到20年代末期已成为工业化国家。此后,日本重工业蓬勃发展。二战以后,日本仍然没有放弃“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在美国占领的改造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很快结束了战争后的混乱状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振林  
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统计资料,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全球范围的国际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从1985年的470亿美元增至1989年的1320亿美元。1985~1989年间,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绝对量有所增加,但,其增长幅度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格局是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西欧之间对向流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十分有限,许多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资金匮乏的严峻局面。进入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更加扩大。此外,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出现了地区高度集中的特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90年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选择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概念。这是因为目前在这个地区,美国难以确定基本的假想敌和战略威胁。美国的亚太安全主要盟国日本不仅在亚太市场上超越美国而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在北美市场上也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威胁。同时,美国仍无法确定俄国的未来战略走向,俄国内部政治经济结构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美国亚太战略刍议池元吉以苏联解体为转折点,历时近半个世纪的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对峙、军备竞赛和军事扩张为基本特点的冷战时期基本结束,开始了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始的几年里,世界明显地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国际关系协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尚前宏   丁奎松  
在冷战后的亚太多极结构中,东盟因其实力所限尚难构成一极;但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边合作中,东盟极其活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杠杆”作用,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其特殊地位是任何大国都难以取代的。东盟赖以发挥其在亚太地区特殊作用的机制主要是它创立或参与创立的“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亚欧首脑会议”。在东南亚地区谋求大国力量的平衡,是东盟多年来的一贯政策。近年来,随着自身实力和信心的增长,东盟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玉潭  程伟  
试析90年代日本的亚太经济战略李玉潭,程伟东西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因素在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以及国际事务中所占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伴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作为亚太地区主要经济强国的日本,其在亚太...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玉潭   程伟  
日本亚太经济战略今后能否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它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如何分别处理好同美国、东亚(不包括中国)和中国的关系。 一、联合中存在争夺——对美国的经济战略。美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从全球战略出发,积极地参加并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美国亚太新战略实质是通过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来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制约日本和东亚进一步崛起,争取亚太地区经济领导权。为此,日本对美国实施的战略为:1.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坚持自由贸易体制,支持美国推动泛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其贸易自由化。2.以经济技术优势在东亚扩展实力,通过积极筹建“东亚经济圈”,确立自己在东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以此抗衡美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成晓,刘世峰  
日元贬值 ,加大了亚洲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对 90年代日元汇率与各经济指标变动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发现日元汇率变动与其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单纯从经济因素考虑日本汇率政策是不全面的 ,需从日本的亚太发展战略及其面临的障碍出发 ,重新思考日元贬值的真实意图及亚太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李晓  
战后,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的亚太经济战略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从60年代民间组织机构提出的关于太平洋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诸多建议,到70年代官方抛出的“环太平洋联合设想”,再到80年代炮制的“东亚经济圈”和“局部经济圈”构想,日本的亚太经济战略日趋具体化,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现实性。在90年代,日本将侧重与东亚各国和地区开展贸易、投资、金融“三位一体”的经济合作,努力培植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促进“雁行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金仁淑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对外经济战略进入了以亚太经济战略为重点的新阶段。这种新战略以扩大对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等为主要手段,通过加强与亚太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构筑以日本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毫无疑问,日本90年代新的亚太经济战略的形成及实施,必然影响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其中存在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唱新  
尽管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明确提出东北亚战略,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和孕藏着巨大潜力;汇集了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当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之际,东北亚地区自然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焦点与核心。本文将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和矛盾出发探讨其东北亚政策及其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