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8)
- 2023(11015)
- 2022(9732)
- 2021(9014)
- 2020(7539)
- 2019(17354)
- 2018(17444)
- 2017(34011)
- 2016(18297)
- 2015(20607)
- 2014(20811)
- 2013(20812)
- 2012(19125)
- 2011(17543)
- 2010(17643)
- 2009(16088)
- 2008(15237)
- 2007(13275)
- 2006(11848)
- 2005(10413)
- 学科
- 济(93860)
- 经济(93779)
- 管理(52286)
- 业(46882)
- 企(39281)
- 企业(39281)
- 方法(36930)
- 数学(32128)
- 数学方法(31832)
- 地方(21850)
- 中国(19854)
- 学(19147)
- 农(18935)
- 业经(18043)
- 财(17044)
- 地方经济(13998)
- 和(13146)
- 制(12946)
- 农业(12904)
- 环境(12898)
- 理论(12684)
- 贸(12675)
- 贸易(12668)
- 易(12164)
- 融(11102)
- 金融(11101)
- 技术(10868)
- 银(10728)
- 银行(10693)
- 划(10566)
- 机构
- 大学(269278)
- 学院(266205)
- 济(114026)
- 经济(111692)
- 管理(107134)
- 理学(92975)
- 研究(92240)
- 理学院(91940)
- 管理学(90500)
- 管理学院(90013)
- 中国(66118)
- 京(57091)
- 科学(56172)
- 财(48501)
- 所(46444)
- 研究所(42403)
- 中心(40049)
- 财经(39486)
- 农(39453)
- 业大(38551)
- 江(37543)
- 北京(36330)
- 经(35831)
- 范(35013)
- 师范(34740)
- 经济学(34580)
- 院(33230)
- 经济学院(30792)
- 农业(30747)
- 州(30625)
- 基金
- 项目(181339)
- 科学(142095)
- 研究(133325)
- 基金(131450)
- 家(113622)
- 国家(112704)
- 科学基金(96725)
- 社会(84118)
- 社会科(79712)
- 社会科学(79688)
- 基金项目(70260)
- 省(70138)
- 自然(62489)
- 自然科(60969)
- 自然科学(60958)
- 教育(60033)
- 自然科学基金(59851)
- 划(58695)
- 资助(54430)
- 编号(53915)
- 成果(43686)
- 重点(39966)
- 部(39915)
- 发(39156)
- 创(37118)
- 课题(36912)
- 创新(34598)
- 教育部(34432)
- 科研(34280)
- 国家社会(34094)
- 期刊
- 济(130548)
- 经济(130548)
- 研究(82290)
- 中国(45713)
- 学报(40459)
- 管理(40135)
- 科学(37916)
- 农(35805)
- 财(34927)
- 大学(30495)
- 学学(28716)
- 教育(26708)
- 农业(25329)
- 技术(23276)
- 经济研究(21174)
- 融(20939)
- 金融(20939)
- 财经(19565)
- 业经(18975)
- 经(16703)
- 问题(16447)
- 技术经济(14594)
- 图书(14068)
- 理论(13899)
- 现代(13246)
- 实践(12587)
- 践(12587)
- 科技(12540)
- 业(12447)
- 世界(11749)
共检索到390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羊子林
日本的“泡沫经济”是指1986年至1989年因日本金融当局过度地放松银根,引起前所未有的资金过剩并大量投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致使土地和股票价格成倍上涨,形成资产价值远远脱离实际经济状况的虚假繁荣现象。据统计,1985年至1988年,日本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从317.44兆日元(按现行汇率计算,1兆日元约合85亿美元。下同)增加到367.39兆日元,增长15.7%,而同期土地资产从1015.70兆日元增加到1842.38兆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凌星光
一、造成泡沫经济的原因和 “资产膨胀机制” 1.金融自由化造就了制度上的泡沫条件。日本在80年代后半期开始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金融商品,为企业和个人进行虚拟资本创收活动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1984年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虹
“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经济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日本的"泡沫经济"经历了它发生、发展、破灭的全过程。经过1993年,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它曾以何等的强度将经济膨胀起来,便会以同样的强度将膨胀的部分粉碎。难怪日本《平成五年度经济白皮书》重点总结了"...
[期刊] 改革
[作者]
岸本重陈 马韩增
就象穿过国境的隧道就来到了雪国一样,"泡沫"一旦破裂,就意味着萧条的来临,这就是当今日本经济正在经历的一切。"泡沫破裂""泡沫崩溃"等词语,就是反映1991年、1992年日本经济的惯用词语。仔细想想,那究竟是指什么?因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是和金融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特殊的专门术语作一详细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仅就基本的术语作一详尽的解释。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苏存
论日本的泡沫经济苏存所谓“泡沫经济”,现在还没有规范的说法。在一般的意义上,它是描述在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投机狂热驱动下,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超常规猛涨为特征的虚假繁荣。其基本变化规律是形成快、周期短、易崩溃、损失重。在西方经济历史上,曾出现过...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维刚
曾经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大加颂扬的“东洋奇迹”在世纪之末却掉入了萧条的陷阱,而且至今仍未看到其真正走向复苏之路的迹象。与经济兴衰与共的“日本模式”也受到了先扬后贬的礼遇。“日本模式”真的过时了吗?本文试就对导致日本萧条的根源──“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崩溃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做一简略的分析,并对发展中国家在推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做些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
泡沫 财富溢出效应 虚拟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苏存
一、什么是“泡沫经济”? 什么是“泡沫经济”?现在还没有规范的说法。在一般的意义上,它是描述在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投机狂热驱动下,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超常规猛涨为特征的虚假繁荣,其基本变化规律是形成快、周期短、易崩溃、损失重。人们常把这种吹起来的没有根基的经济,称之为“泡沫经济”。 在西方经济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这种“泡沫”现象。17~18世纪,西方出现过多次影响较大的投机风潮,如荷兰的“郁金香风潮”、法国的“约翰·劳事件”、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这些风潮都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早在1634~1637年间,在荷兰出现过“郁金香投机狂潮”,一个郁金香的球根,竞然高涨到可以交换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良桥
一、泡沫经济崩溃对日本银行业的冲击 80年代后期,日本股市一路攀升,到1989年底,东京股市市值高达511万亿日元(536亿美元),比当时全美上市公司市值还高出30%;同时,地价飞涨,1990年底仅东京帝国大厦的土地价值就比加利福尼亚整个州还高。金融资产如此膨胀,使日本经济的增长日益脱离实体经济基础,形成了“泡沫经济”。进入90年代,支撑金融资产继续膨胀的力暴渐趋弱化,以股价暴跌为导火线,
[期刊] 改革
[作者]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一向以"经济强国"著称的日本因"泡沫经济"的破灭而导致经济衰退,已持续3年之久。最近日本宣布实行政治、行政、经济三方面的改革。前首相细川把这三项改革作为缺一不可的一揽子计划。日本经济界人士对日本经济衰退、经济改革等问题作了很多...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夏春玉
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企业经营东北财经大学物管系夏春玉进入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的企业经营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钢铁、汽车、电子、化工等大企业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赤字或减收减益,就连“常青产业”的证券业也陷人了全面亏损的状态(见表1)。表1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扈文秀
一、经济泡沫、泡沫经济及其演变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界还没有就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的概念达成一致,多数学者都把经济泡沫(或者简称为泡沫)与泡沫经济的概念混为一谈。作者认为,二者是两个具有紧密联系的不同概念。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投机需求(虚假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经济泡沫的产生主要与投机需求的存在有关,由于市场经济很难避免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新
本文主要探讨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认为过度的经济投机活动是原动力,股票及房地产是主要载体,投机资本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是必然后果,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助推器。适度的泡沫尤其是在早期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繁荣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实体经济增长,但当泡沫过度膨胀时,宏观金融风险就开始显现,此时如果泡沫破裂,则金融风险就转化为金融危机。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期,防范泡沫经济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泡沫经济 形成机制 经济转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校明 吴星南
泡沫经济、泡沫金融与泡沫政绩冯校明,吴星南自80年代以来,控制信贷规模和调整信贷结构,几乎成了每年金融方针的主要内容,也成了各行社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其原因在于投资规模膨胀、资金需求猛增,拉动剧烈的通货膨胀这种恶性循环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但是,从...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蒋瑜洁 蔡达贤
僵尸企业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世界相关经济体曾经或正在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共同挑战。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僵尸企业因日本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形成。日本主要通过产业再生机构和中小企业再生支援协议会治理僵尸企业。借鉴日本相关机构协助僵尸企业顺利退出市场或走出困境重获生机的具体方法,中国对僵尸企业的治理和防范可从多层面着手:在政府层面,运用综合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在银行层面,严控融资借贷,避免向僵尸企业输血;在制度层面,畅通退市机制,对僵尸企业实施破产或倒闭措施;在社会层面,成立中立机构,协助治理僵尸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