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8)
2023(9141)
2022(7982)
2021(7307)
2020(6374)
2019(14896)
2018(14831)
2017(29111)
2016(16060)
2015(18386)
2014(18634)
2013(18470)
2012(17299)
2011(15843)
2010(16141)
2009(15235)
2008(15564)
2007(14508)
2006(12602)
2005(11677)
作者
(47203)
(39829)
(39703)
(37915)
(25313)
(19036)
(18317)
(15377)
(14819)
(14191)
(13441)
(13201)
(12718)
(12713)
(12614)
(12384)
(12269)
(11888)
(11682)
(11393)
(9987)
(9926)
(9679)
(9013)
(9000)
(8960)
(8900)
(8898)
(8000)
(7969)
学科
(66962)
经济(66866)
管理(52591)
(50179)
(42544)
企业(42544)
方法(30044)
数学(26097)
数学方法(25845)
(20710)
(18618)
(18201)
中国(16805)
业经(15115)
(13328)
贸易(13324)
(12979)
(12798)
财务(12760)
财务管理(12722)
(12702)
地方(12669)
企业财务(12001)
(11944)
农业(11871)
(11715)
银行(11690)
(11090)
(10694)
金融(10690)
机构
大学(240375)
学院(239102)
(100880)
经济(98687)
管理(91548)
研究(80687)
理学(78233)
理学院(77370)
管理学(76187)
管理学院(75700)
中国(61043)
(50206)
(49239)
科学(47309)
(41467)
(39586)
财经(38409)
(37678)
研究所(37203)
中心(36766)
(34534)
业大(33907)
北京(31575)
经济学(31123)
农业(31083)
(30413)
师范(30131)
(29280)
(28657)
财经大学(28213)
基金
项目(151665)
科学(119070)
研究(112332)
基金(109818)
(94599)
国家(93806)
科学基金(79989)
社会(71223)
社会科(67505)
社会科学(67482)
(59358)
基金项目(57929)
教育(52512)
自然(50729)
(49904)
自然科(49504)
自然科学(49489)
自然科学基金(48644)
编号(46414)
资助(45105)
成果(38987)
(34782)
重点(34384)
(32551)
(32423)
课题(32331)
(31560)
教育部(30033)
创新(29571)
(29295)
期刊
(115029)
经济(115029)
研究(71203)
中国(47748)
(40527)
(36650)
学报(35344)
管理(34335)
科学(33074)
大学(27005)
学学(25345)
教育(24852)
农业(23996)
(22878)
金融(22878)
技术(20629)
财经(19655)
业经(18433)
经济研究(17632)
(16806)
问题(15413)
(13198)
(13011)
技术经济(12215)
理论(11827)
(11570)
现代(11546)
国际(11123)
商业(11067)
世界(10997)
共检索到361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义炜  
当今世界已进入大国对抗趋势加剧的新时期,日本"印太战略"出自对自身战略劣势的恐惧,由于日本已无法单独对中国取得地缘战略竞争优势,在印度洋、太平洋两洋空间寻求地缘政治权力重组成为日本的一个现实选择。日本"印太战略"的政治、安全意义与影响远远大于其经济方面,这是日本与区外大国基于对华遏制思维在更广阔的范围针对中国的新一轮围堵遏制的尝试,其背后反映了中国持续崛起背景下日本优势地位与有效应对手段不断流失的战略焦虑。日本的"印太战略"将在两洋地带引起新一轮的大国战略竞争与地区动荡,中日关系中竞争性的一面将扩散到更广阔的地理范围,中国为了保障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合法权利与正当利益,必须对日本敌意明显的"印太战略"做出回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清秀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及印度和印度洋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重要性的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兴的地缘战略概念受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倡导。日本对"印太"的认知具有明显的海洋中心倾向,并且包含有牵制中国的内涵。在上述认知的影响下,日本强化西南防卫,介入南海争端,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及印度牵制和制衡中国。然而日本无法正确评估印度及中国在"印太"中的影响,同时也无法给"印太"建构合理的内容,日本牵制、制衡中国的"印太"战略是不会成功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千里  
印太战略作为日本新的对外战略,界定了日本新的对台认知,进而形成了新的对台政策。运用过程追踪法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印太战略成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的及促进与确立印太地区体现所谓西方民主、自由、法治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国际秩序、压缩中国海洋安全空间的同时拓展自身海洋安全空间及主导印太地区海洋秩序与经济秩序等具体战略目标,日本形成了在印太地区博弈层面谋求战略性强化日台实质性全方位关系的对台新政策。随着印太战略调整,为因应中日关系正式改善,日本在对台政策上趋于低调谨慎,但仍借助各种隐性手段在印太地区博弈层面谋求战略性强化日台实质性政治、安全和经济关系。未来一段时期,日本仍将延续战略调整后的印太战略,对台政策会更加低调谨慎,但却会在印太地区博弈层面谋求进一步战略性强化日台实质性全方位关系,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竞超  
2006年安倍晋三第一次组阁以来,日本成为全球印太战略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之一。日本相继提出四国同盟、"亚洲民主安全菱形"等构想,其印太战略在2015年后渐趋成型。就具体实施路径而言,日本通过与美澳印密切海上安全合作、开展印度洋外交、强化海洋态势监测等举措,意图在印太形成东海、南海、台海与印度洋"三海一洋"的联动体系,形成对华战略钳制。然而,由于日本与美澳印等国在印太经济合作、对华立场上存在明显分歧,其印太战略前景难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卫中  
工作分析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同样,也是人本管理的基础。目前,在工作分析实践中,由于工作分析各主体之间存在沟通障碍,使工作分析普遍陷入了员工恐惧的误区。所以要尝试从沟通的角度来研究工作分析中的员工恐惧,这样基于沟通的工作分析全员参与才是消除员工恐惧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成三  
仅仅三、四年以前,“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曾相当盛行,“中国低价商品的大量涌入是日本通货紧缩的元凶”、“日本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造成日本产业的空心化”等议论颇多。但近两年来,“威胁论”明显失色,代之而起的则是“利用论”。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前经济企划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乔亮  
日本作为“印太”战略的实际倡导者与积极推动者,其“印太”战略受到的研究关注相对不够。日本的“印太”战略构想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该战略的生成背景有着多届日本政府长期的酝酿与构建,并经历了酝酿、定型、巩固到拓展等数个发展阶段的演变,形成了综合领域、价值框架、适切定位的三大特征和海洋安全、价值联盟、经贸竞争、多边机制和国家形象的五层布局,并且近三年内在战略表述、布局和实施上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趋势。该战略构想的未来发展动向,会对中国海外战略利益产生较大影响,并需要中国积极构建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传玲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美日等国家“印太战略”的出台,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的新形势下,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属性进一步凸显,已成为主要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印太战略”背景下,日本以推动构建“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之名,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安全、技术、价值观、文化等多重外交手段,不断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在“高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洋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开展诸多合作。其中,环境外交作为日本“综合外交力”的重要内容,在认知塑造、影响力提升、价值观传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拉拢东南亚国家,日本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环境外交,通过设置一系列关涉全球利益的重大议题,如气候变化、海洋塑料垃圾等环境安全问题,给东盟更多的施展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环境外交始终作为其现实主义外交的重要手段和掩护,服务于其大国情结和强国战略。根据近年来日本政府针对环境领域出台的诸多政策可以发现,日本政府试图通过环境外交体制辅助其实现政治大国、军事化大国的战略目标。这背后有印太战略的指引,有国家安全利益的考量,也有获取国际话语权的期望,更暗含对冲中国的企图。大国权力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环境外交明显已经成为日本介入该地区事务与构建大国博弈新场域的重要切入点,沦为其塑造权力结构的战略工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诗尧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中,面向各区域的地区战略彼此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从美国地区战略间张力的视角切入,可以探究这些地区战略影响彼此的具体作用方式及其根本逻辑。概言之,对于任意两项美国的地区战略,两者间张力的具体状况使得这两项地区战略之间形成策应、增益或牵制等作用方式,从而对两者的运行和功能产生差异化影响。自从美国全球战略焦点开始由中东转向“印太”以来,以“战略收缩”为基本特征的美国中东战略长期能够策应其“印太战略”,助使后者得以按照设计运行并发挥作用。在此期间,美国的中东战略还一度对“印太战略”形成增益,使得后者有望节省战略资源投入,实现额外目标。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强调“战略收缩”的美国中东战略濒临失灵,与“印太战略”之间的张力大幅增强,由此对后者形成牵制,使其运行和功能面临更多阻力和不确定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菩  李巍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菩  李巍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樊慧凝  
美国的“印太战略”旨在通过对盟伴体系的国际动员以制衡中国。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核心盟国之一,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值得关注。2017年11月至今,韩国政府对“印太战略”的态度总体上经历了中立(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有限支持(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和积极参与(2022年5月至今)三个阶段。本文研究发现,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是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印太战略”提出至今,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韩国政府对“印太战略”态度由“中立”转向“积极参与”。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体现了韩国政府在中美之间的“选边困境”中逐渐偏向美国的本质,会对韩国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也会影响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局势。不过受限于国内政治、利益分化、战略分歧等因素,韩国对于“印太战略”的参与进程也存在不确定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振林  
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统计资料,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全球范围的国际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从1985年的470亿美元增至1989年的1320亿美元。1985~1989年间,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绝对量有所增加,但,其增长幅度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格局是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西欧之间对向流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十分有限,许多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资金匮乏的严峻局面。进入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更加扩大。此外,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出现了地区高度集中的特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万历   白如纯  
印太战略是日本因应中国崛起的制衡战略,该战略出台后经过两次主要调整。本文结合新古典现实主义,通过设置相关变量分析其生成、演变的内在逻辑。日本在2018年将该战略改称“印太构想”,并寻求改善中日关系,其实质是制衡能力不足导致其对制衡行为进行的策略性调整,并不代表对华制衡的方向出现变化。菅义伟、岸田文雄执政后,日本对华威胁认知进一步加深,加之制衡能力的提升,其对华制衡力度明显增强。日本印太战略的推进为中国崛起增添了外部压力,对此,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妥善管控双方矛盾分歧,增信释疑,避免战略误判;同时要注重深化双方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以及欧洲大国的合作,减少这些国家对日本的战略配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田庆立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展对华合作体现为如下战略意图:从国家安全层面看,与中国的积极合作能够有效地遏制和抗衡前苏联的扩张,形成日、美、中对抗前苏联威胁的态势;基于经济战略上的考量,通过对中国现代化提供资金和技术合作,可以确保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和进军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从情感因素方面考虑,日本政界人士对侵华战争中的罪行普遍抱有"负罪感",通过对华援助与合作的方式进行某种补偿,成为推动日本开展对华合作的促动因素之一。总之,对日本决策者而言,日本开展对华合作是贯彻和落实其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的重要一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