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3)
2023(1251)
2022(1086)
2021(1139)
2020(1032)
2019(2110)
2018(2182)
2017(3518)
2016(2416)
2015(3152)
2014(3269)
2013(2744)
2012(2557)
2011(2226)
2010(2190)
2009(1996)
2008(1978)
2007(1872)
2006(1553)
2005(1396)
作者
(4978)
(4073)
(4067)
(3862)
(2657)
(2070)
(1909)
(1611)
(1598)
(1551)
(1436)
(1420)
(1353)
(1298)
(1276)
(1270)
(1233)
(1170)
(1147)
(1113)
(1100)
(1084)
(1005)
(980)
(957)
(946)
(938)
(937)
(899)
(877)
学科
教育(5876)
理论(3769)
文化(3702)
(3679)
经济(3671)
中国(3558)
管理(3294)
(2998)
企业(2998)
思想(2896)
政治(2873)
教学(2847)
思想政治(2814)
政治教育(2814)
治教(2814)
德育(2797)
研究(2386)
(2206)
方法(2063)
(1948)
产业(1911)
业经(1871)
市场(1841)
学校(1800)
文化产业(1763)
文化市场(1763)
工作(1565)
经济理论(1485)
学法(1448)
教学法(1448)
机构
大学(31330)
学院(25678)
研究(8538)
教育(7605)
(7602)
师范(7585)
管理(6991)
(6952)
师范大学(6050)
理学(5813)
理学院(5639)
管理学(5337)
(5281)
管理学院(5263)
经济(4971)
科学(4857)
(4741)
北京(4611)
中国(4432)
(3785)
(3686)
图书(3538)
中心(3528)
书馆(3455)
图书馆(3455)
研究所(3231)
(3224)
(3093)
技术(3053)
业大(2981)
基金
项目(15421)
研究(14797)
科学(11839)
教育(9089)
基金(8867)
社会(8392)
成果(7997)
社会科(7774)
社会科学(7770)
编号(7416)
(6977)
(6539)
国家(6402)
课题(6017)
(6015)
大学(5896)
(5672)
科学基金(5351)
项目编号(4866)
研究成果(4561)
规划(4497)
基金项目(4482)
(4078)
(3953)
(3848)
高校(3822)
重点(3654)
(3597)
(3591)
阶段(3580)
期刊
教育(17069)
研究(12689)
中国(10209)
(7413)
经济(7413)
大学(5341)
图书(4953)
学报(4906)
高等(4322)
书馆(4020)
图书馆(4020)
高等教育(3693)
学学(3250)
科学(3134)
管理(3024)
(2900)
职业(2794)
(2621)
成人(2368)
成人教育(2368)
(1995)
论坛(1995)
农业(1962)
(1885)
(1849)
技术(1826)
教研(1823)
高教(1823)
财经(1671)
(1531)
共检索到47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章仁彪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及对大学文化功能的强调,关于大学文化的讨论正方兴未艾。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组织建构,大学本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但何以当下还需要重启大学文化的复兴呢?何谓大学文化?首先要问何谓文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文化是人化,即人类活动留下的印记、痕迹。一般将文化分为器物、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同理,大学文化也需要这三个层面的建设。对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大学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龚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把文化提上中国发展的重要日程,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情,教育要担起大责任。因为文化乃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的应尽之责。一、如何理解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意义?我认为,在中国发展的今天,提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使中国没有跟上十八、九世纪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历史潮流,也在很长的时间里桎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鸦片战争使得国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薛伟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研究开放大学的文化,需要理清开放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并深刻认识其与其他大学文化所不同的独特内涵,才能在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建设战略中发挥开放大学的独特作用。本文试图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以上海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为例,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视角,剖析开放大学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特色,揭示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松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文化建设存在文化理念功利化、文化认同碎片化、文化反思简单化、文化创新表面化等文化自觉偏离。文化自觉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动力本源、自主择优、自我反思、驱动创新的功能,是大学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理念更新、文化认同教育、文化创新实践、文化生态构建,找到一条可持续、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大学提出了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的要求;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令。这必将促进广大师生提高对文化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主动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一、大学文化建设要有宏观视角和战略眼光大学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肩负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站在国家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新生  
大学自诞生以来,无一不伴随时代的发展,承担着揽英才而育之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以其先进的时代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成果引领并参与支持着时代的进步,彰显着大学的文化品格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大学文化的自觉是大学与时俱进发展的内动力,就是能够敏锐而深刻地感知世事之变,理解现代大学使命的新的时代内涵,承载起培养担负未来社会重任的各种人才的任务,使受教育者具有国际意识并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变化,有知识、有能力健康地生存。可以说,大学文化的自觉是导引我国当代大学发展建设的方向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松  
多元文化冲突是当前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它直接影响了大学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理性思维、文化认同等。大学文化自觉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必须坚持文化以人为本,落实文化育人功能,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才能形成大学高度的文化自觉,并以此引领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柳礼泉  胡港云  
新常态下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对于大学而言,也就是自觉认识大学文化在大学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觉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自觉担当大学文化发展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完整而全面地理解大学文化自觉,真正实现新常态下的大学文化自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眭依凡  
一、大学文化理性之重要1936年哈佛中国同学会在哈佛大学建校300周年的一块纪念碑文中写道:文化为国家之命脉,国家之所以兴由于文化。国家如此,以文化为灵魂的大学尤其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沉湖而去后,陈寅恪先生分析其自溺原因道:"凡一种文化值衰弱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文化可以让其熏陶者、追随者、传播者为之殉道献身,足见文化对人的教育之深、影响之甚。大学文化亦然,其在大学的办学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文兵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早在1997年,费孝通先生在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就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并将其理解为"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势,并对文化转型具有自主能力,以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中,重新审视文化自觉、重拾文化自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佩忠  宣勇  
大学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的。我国大学向来缺乏自治传统,忽视文化传承,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唤醒大学文化自觉并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科学发展和实现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的文化自觉包括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用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成为社会良心以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雪艳  黑晓卉  郭立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源泉。大学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教育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怡清  
大学外语教学文化自信教育课程可以激发大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温情和敬意,使大学外语情文并茂、形神兼备:语言文字是其"形",蕴含的民族优秀文化是其"神"。文化自信教育内容包括以哲学为纲,把大学外语提升到语言哲学的高度;以学生为本,引导大学生建立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以文化为源,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认识到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与文字的相遇,也是不同文化的相遇和相融。以《学好一门外国语》为例说明:大学外语教学文化自信教育应勤则思:感悟敬业的文化特征;为学之道在于思:感悟文化自强精神;他身观我身:感悟跨文化交流魅力;君子之学美其身:感悟独特自立的文化价值。大学外语教学文化自信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形成爱国主义、坚持"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但大学外语教师学术素养是文化自信教育的关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大学文化是一个外延更宽的概念,我们讨论大学文化与大学理念的关系,大学文化与大学课程的关系,并分析大学文化的特性,大学文化的建设与传统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