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45)
2023(19528)
2022(16980)
2021(15864)
2020(13457)
2019(30896)
2018(30654)
2017(58760)
2016(32017)
2015(36140)
2014(35943)
2013(35385)
2012(32659)
2011(29340)
2010(29511)
2009(27662)
2008(26931)
2007(24033)
2006(20942)
2005(17889)
作者
(92770)
(77656)
(77121)
(73519)
(49191)
(37503)
(35246)
(30334)
(29309)
(27668)
(26493)
(25947)
(24471)
(24223)
(24053)
(23884)
(23622)
(22864)
(22252)
(22129)
(19206)
(18944)
(18929)
(17699)
(17365)
(17279)
(17211)
(17174)
(15689)
(15399)
学科
(129927)
经济(129779)
管理(91583)
(87935)
(71371)
企业(71371)
方法(62674)
数学(55014)
数学方法(54206)
(41252)
(33224)
中国(32616)
业经(29459)
(28739)
地方(27568)
农业(27145)
(23167)
(23029)
贸易(23018)
(22240)
环境(21600)
理论(21441)
(21373)
财务(21282)
财务管理(21228)
企业财务(20079)
(19856)
技术(18911)
(18487)
银行(18431)
机构
学院(455841)
大学(454131)
管理(178459)
(176810)
经济(172788)
理学(155309)
理学院(153535)
管理学(150375)
管理学院(149559)
研究(148382)
中国(110085)
(95758)
科学(94935)
(80695)
(78865)
(74619)
业大(70586)
中心(69274)
研究所(68226)
(67350)
财经(65339)
农业(61208)
(61155)
师范(60552)
北京(59853)
(59286)
(56063)
(53937)
经济学(53206)
技术(48619)
基金
项目(314692)
科学(246597)
基金(227341)
研究(226744)
(198384)
国家(196730)
科学基金(169051)
社会(141679)
社会科(134068)
社会科学(134034)
(124374)
基金项目(120651)
自然(111857)
自然科(109271)
自然科学(109243)
自然科学基金(107219)
教育(105691)
(104420)
资助(94731)
编号(93341)
成果(74822)
重点(70482)
(68761)
(66501)
(64505)
课题(64252)
科研(60785)
创新(60164)
教育部(58776)
大学(58572)
期刊
(191229)
经济(191229)
研究(126679)
中国(83701)
学报(74756)
(73541)
科学(67634)
(61991)
管理(61918)
大学(56131)
学学(53073)
教育(49825)
农业(49752)
技术(40448)
(37688)
金融(37688)
业经(34151)
财经(30840)
经济研究(30079)
(26291)
问题(25447)
(24589)
图书(23274)
统计(23188)
(23043)
技术经济(21900)
科技(21298)
(21206)
资源(20958)
理论(20927)
共检索到653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正伟  宋玉姗  
基于日常生活的研究视角,对常州市的三个保留型城中村进行了现场调查与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城市视觉秩序角度的城中村空间环境改造,并不能有效塑造多样性的日常生活;居住者基本的居住、家务、交通出行、购物以及娱乐与交往等日常生活仍缺乏必要的空间、环境与行为设施的支持。依托空间句法技术,提出了区位优势下分片区的差异化出租,公共空间的功能优化设置以及优化步行网络等策略建议,从而为更多的自发性和社会性的日常生活创造适宜的空间载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春飞  罗小龙  田冬  刘永敬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有现象。在就地城镇化的视角下,以福建省沿海地区晋江市和石狮市的8个典型城中村为例,研究半城镇化地区城中村。研究发现,相比较于珠三角地区,就地城镇化地区的城中村房屋出租率相对较低,移民群体以家庭形式为主,并且呈现出长期租住的趋势。此外,研究还发现,该地区城中村出现了土地利用无序、房屋空置闲置较多、治理过程中的利益难以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就地城镇化下城中村健康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楚婧  晁恒  李贵才  
基于米歇尔·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的视角,以深圳市平山村流动摊贩为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活动日志调查等质性研究方法,解读流动摊贩面对空间管治政策的生存韧性和社会空间建构。研究发现:在政府对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空间的双重限制与规训下,流动摊贩对就业与社会生活空间两方面都采取了反规训战术,就业空间的实践中不仅包括嵌入、伺机而动的抵制战术,还包括协商与印象管理;社会生活空间的实践中构建了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同时也有身份构建与认同、消费升级与改写及地方感的生成。对流动摊贩日常生活实践的关注,对理解和管理流动摊贩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展现了城市高质量发展进展中对实现空间正义的追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解兴宇  谢蕊蕊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土地所有制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太原市作为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也夹杂着城市现代化和村庄改造的矛盾与冲突。文章基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挖掘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用主体博弈模型的方法来试求均衡解,希望能为城中村改造的实践模式提供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二元土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制度以及政府无度征地政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廉租房供应职能缺失的表现,也是城中村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更是失地又失业的城中村村民自我救赎的结果。只要城中村产生的制度基础存在,其在可见的未来并不可能完全消失。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傅晨  刘梦琴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用"城市的眼光"看待"城中村"及其问题,把"城中村"归结为城市问题。本文将"城中村"定义为制度意义的农村,将"城中村"作为一个特殊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突破"制度瓶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灿城  
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甚至被许多人称为"毒瘤"。文章从城市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对城市化的重新理解,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城市化应首先体现其内在的变化,其本质应该体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与文明程度的提升体现在人的城市化程度的提升。进而提出"城中村"的本质并不是阻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城中村"的城市化是一个继续城市化过程,即是一个内涵城市化过程,而不是"以旧换新"的表象城市化过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梦水  刘春成  侯汉坡  
在城中村已有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分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并缺少系统性的认知。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了认识城中村的基本框架,并总结了基于"刺激-反应"的政府管理模型和基于回声模型的城中村发展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高碑店村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城中村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必  
“城中村”作为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本文以分析重庆特殊的城乡割据情况为基础,探讨“城中村”的概念及其都市化的重要性,揭示重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重庆“城中村”都市化问题的具体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文杰   李吉墉   麦泳贤   马琪茹  
围绕促进城中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微更新模式,分析总结了现行机制存在即时利益与长效改善、住房保障与人员流失、整体改造与局部修葺三大主要矛盾,提出加强计划管控、探索有机更新、推广多元经营、引导租赁业务四个探索方向,并以珠海市会同村和夏村为例,解析了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微更新模式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工业组团内村庄等不同类型城中村中的应用,总结得出城中村改造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转向的必然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海  
本文选取中国中部一个“城中村”的选举换届过程为研究对象,详细地考察了村委会的选举过程。由于一份旨在争夺主任职位“传单”的出现,彻底撕裂了平静的选举过程和村庄权力格局,家族、地缘和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年轻者和年长者相互竞争,致使城中村的选举异常激烈。在确定村庄最高掌权者无望后,竞争的重点开始转移到3位成员之中的委员一职位。本文结论认为,从城中村的政治生活来看,虽然选举的村民是原子式的,但选举权利的表达却是组合式的,组合的方式主要有家庭式、地缘式和组别式。虽然选举是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并且每3年就可享受一次,但对经济发达的村庄而言,它将常常阻断村庄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进程,选举的周期变动必将影响到经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黎云  陈洋  李郇  
以广州车陂村为例,由外而内地对城中村空间进行解析,指出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空间类型,具有被挤迫和封闭的外部空间特征;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城中村仍然保留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体现在混合的功能使用、以公共空间为核心的村落肌理以及场所的文化传承上,这是城市空间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空间的整理和外部空间的渗透两方面对城中村的改造提出建议,以期促使城中村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最终成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