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8)
- 2023(6593)
- 2022(5848)
- 2021(5482)
- 2020(4592)
- 2019(10287)
- 2018(10125)
- 2017(18465)
- 2016(10106)
- 2015(10964)
- 2014(10440)
- 2013(10007)
- 2012(9222)
- 2011(8244)
- 2010(8641)
- 2009(8376)
- 2008(8047)
- 2007(7171)
- 2006(6507)
- 2005(5871)
- 学科
- 济(37823)
- 经济(37776)
- 管理(25499)
- 业(22248)
- 企(17832)
- 企业(17832)
- 方法(12408)
- 农(12387)
- 地方(11691)
- 中国(11314)
- 数学(10026)
- 数学方法(9752)
- 学(9575)
- 财(8507)
- 业经(8427)
- 农业(7967)
- 制(7369)
- 贸(7307)
- 贸易(7297)
- 理论(7181)
- 易(7007)
- 环境(5791)
- 教育(5698)
- 地方经济(5597)
- 和(5496)
- 融(5436)
- 金融(5435)
- 体(5292)
- 银(5268)
- 银行(5256)
- 机构
- 学院(132200)
- 大学(129925)
- 济(47473)
- 研究(47256)
- 经济(46283)
- 管理(45518)
- 理学(38274)
- 理学院(37738)
- 管理学(36625)
- 管理学院(36394)
- 中国(35192)
- 科学(30737)
- 京(28908)
- 江(27786)
- 所(24598)
- 农(23935)
- 财(23308)
- 研究所(22201)
- 中心(22044)
- 范(20206)
- 业大(20081)
- 师范(19972)
- 农业(18852)
- 州(18080)
- 省(18028)
- 财经(17451)
- 院(17230)
- 北京(16909)
- 技术(16480)
- 师范大学(15724)
- 基金
- 项目(86215)
- 科学(67076)
- 研究(63875)
- 基金(60169)
- 家(52674)
- 国家(52205)
- 科学基金(44347)
- 社会(39105)
- 省(37234)
- 社会科(36810)
- 社会科学(36796)
- 基金项目(31445)
- 教育(29869)
- 划(29209)
- 自然(28609)
- 自然科(27948)
- 自然科学(27939)
- 自然科学基金(27352)
- 编号(27082)
- 资助(24543)
- 成果(22514)
- 重点(20086)
- 课题(19798)
- 发(19151)
- 部(17787)
- 创(17561)
- 江(17120)
- 年(16958)
- 创新(16362)
- 科研(16331)
共检索到213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丁贤勇
明清至今,江南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关于"江南"的概念,学界讨论颇多,几达"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之程度。日常生活中的江南,应是思索这一概念的出发点,并需基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和多元的基础之上。据此,其空间范围主要是指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及与江浙相邻的皖赣闽的毗连地区;大致上与现行气象区划中的"江南东部地区"相吻合;是一个处湖口东向南京、宁德,面向东海的一个扇形区域。这与江南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较相吻合。在江南,水是其最核心的地理元素,也是江南传统交通之魂;它构成为江南交通线路的基本骨架。以水为据,江南可划分为太湖-运河流域(吴文化区)、长江下游沿江区域(长江文化区)、钱塘江流域(越文化区)、东部沿海及东海海域(海洋文化区)四大区域,分别是江南的核心区及江南的北翼、南翼与东翼,共构形成一个山地、平原、河湖、近海的生态相嵌体。1840年,西力东侵,江南也出现"千年未有之巨变",交通即为巨变之一。交通(行)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它在近代经历了从以自然力为特征的传统交通向以机械力为特征的新式交通转变。在近代交通史视野中,作为一种可触可摸的物质力量,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的传入,江南地区终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近代新江南。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谢妮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日常生活 规矩 身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成荫
本文通过考察节日游乐社会环境主要因素的历史变迁、社会功能及历史意义,揭示出唐宋都城变革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某些表现及特征。节日游乐社会环境主要因素的历史变迁表现为官方公共服务日渐强化、生活服务业不断进步。官方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业具备正、负、中三面兼有的社会功能,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推动唐宋都城变革的力量之一,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历史演进。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加华
受自然节律及其基础之上农事节律的影响,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亦会表现出很强的节律性特点,且周而往复,具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征,即在每一年的相同时间段内,人们总会进行大体相同的农事与其他社会活动。不过,这种周期性也并非千篇一律、毫无变化,而是会根据总体外部环境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产生对正常年度时间生活节律的偏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曹庆义 陈东田 张永超 高阳 刘丽昀
从梳理口袋公园的相关理论研究入手,从居民日常生活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居民日常生活中口袋公园的使用情况调查为基础,结合潍坊市奎文区口袋公园建设情况,发现口袋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日常生活的视野下提出一些优化提升策略,以期实现口袋公园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口袋公园 规划设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曲金良 朱雄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与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向海型"亦即"海洋性"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进程。明代江南地区作为与海洋密切接触的前沿地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海洋性特征愈发凸显,逐渐发展成为"海陆一体"的向海型的"海洋江南",以其大规模面向全球市场的商品货源的主要、集中产地,在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和早期贸易全球化进程中担当了历史舞台的主角。将海洋史视角引入明代江南社会、经济转型研究,进而提出"海洋江南"这一概念,重新探讨海洋与江南地区的关联性以及海洋在江南地区社会、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对于丰富明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拓展江南地域研究的范围,从整体上认知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面貌以及江南地区如何通过"内外联动"与"中西互动"参与构建了早期贸易全球化的过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复原与当代启示意义。
关键词:
海洋江南 海陆一体 海洋贸易 全球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晓明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对之前卢卡奇的日常生活理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以大众文化批判为基础的审美救赎理论都有所超越,它走出了从哲学定位日常生活的框架,视日常生活为独立空间,建构出一种日常生活的文化理论。它批判了"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并寄望于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是一种文化理论,一种文化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理论 文化马克思主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韩正彪 林延胜
[目的/意义]农村处于市场经济最薄弱而又受传统社会结构影响最深的地区,社会因素对农民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探索社会资本对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机理。[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34份江苏省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的数据,综合利用Logit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第一,社会资本对是否选择朋友、家人、报纸、电脑和手机作为信息源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选择日常生活信息源的个数虽然与社会资本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却较低。第二,社会资本对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绩效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本的共享和网络维度。...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晓芳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故事《好女人的爱情》讲述了瓦利镇上验光师魏伦斯令人生疑的死亡,着重呈现了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主要人物尹内德、魏伦斯等的生活危机各有其深层次的异化权力根源,其中,尹内德面对小镇僵化的性别传统和日益精细的社会分工,无法建构自身身份;零度交流和资本主义消费异化致使魏伦斯的家庭名存实亡;另外,自然化作为一抹亮色,为消解异化、解放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性。门罗通过对日常生活精妙的呈现,探讨了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提出人融入、复归自然是消除现代社会全面异化的一剂良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剑锋
日常生活产品经由当代设计艺术的包装源源不断地成为大众的主要审美资源,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实则就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化,是一种经过"设计"的图像符号系统。形而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靠抽象的概念灌输和说教实现,而应该在与中国民众日常消费生活的创造性融合中,通过触手可及、形象生动的形而下之器来"润物细无声"地达成,在审美认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国家民族层面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艺术设计 文化认同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俊 谢青伶 刘畅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正成为人们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人们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如何看待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及这类产品在辅助人们完成日常生活情境任务时的表现如何,都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以ChatGPT3.5的熟练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用户在日常生活情境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行为。[研究设计/方法]本研究为纵向研究,结合日记法和访谈法,记录熟练使用ChatGPT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ChatGPT的交互过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归纳用户使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比较不同类型任务下用户的交互行为和体验差异。[结论/发现]在日常生活中,高校用户利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可以按照认知复杂度分为: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分析评估型、创造表达型等五类任务。其中用户对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任务表现出较高满意度水平,而对分析评估型任务的满意度略低、对创造表达型任务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创新/价值]从认知层次归纳任务类型,可以为未来AIGC提供可操作的评价维度,有助于发掘智能交流时代的用户信息需求,丰富AI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中波
目前,城市更新中的空间治理呈现出诸多问题与悖论,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或可提供一个新的阐释路径。借助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原初三重视角,从空间历史、空间地理和空间中行动者三方面,对武昌内城一个动迁的菜市场进行了解读。结果显示:菜市场公共空间动迁导致的居民、商贩不满,并非出于主体的纯粹理性计算,还涉及菜市场这一公共空间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地理和社会意涵。据此认为,城市空间规划不应僭越城市固有的历史和文化,而应在其互构的过程中达成同传统、人性的和解,回归"人的城市"和正确的空间、文化定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永斌
明清时期,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以及世人尤其是徽商雄厚财力和对艺术产品的青睐为文艺市场的发育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文士参与文艺市场并从事治生活动,他们凭借着一些艺术才能,将其作品化为商品,参与其制作或贩卖活动以达其治生之目的。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尤其是在书画市场,文士的治生活动十分活跃,许多职业书画家和兼职书画家渐渐将书画商品化,将书画艺术推向市场,他们不再遮遮掩掩,甚至将书画作品明码标价出售,名家书画作品的热销,助长了书画赝品的盛行;一些文士还时常涉足古玩、戏曲小说、园林建筑等市场。这成为
关键词:
江南文士 文艺市场 发育 物质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学——评《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
文士休闲文化视野下的明清江南古典园林营造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对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调查中“活动指标”的分析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试论抗战胜利后上海国有工业的扩张(1945.8-1949.5)——以“江南问题研究会”资料为核心的一个分析
旅游地日常生活的康复性意义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
责任伦理:一个经济学视野的现代性解读
市街憧憬:城镇景观中的地方老街与民众日常生活
乡村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尊严及其结构性困局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保留型城中村空间环境研究——基于常州市三个保留型城中村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