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7)
2023(4977)
2022(4247)
2021(4009)
2020(3419)
2019(7870)
2018(7465)
2017(14131)
2016(7681)
2015(8141)
2014(8295)
2013(8085)
2012(7614)
2011(6772)
2010(6769)
2009(6099)
2008(6197)
2007(5423)
2006(4507)
2005(4348)
作者
(22097)
(18490)
(18016)
(17443)
(11858)
(9002)
(8346)
(7007)
(6950)
(6727)
(6398)
(6232)
(6158)
(5903)
(5875)
(5593)
(5565)
(5448)
(5363)
(5226)
(4745)
(4577)
(4504)
(4280)
(4221)
(4084)
(4061)
(4039)
(3957)
(3694)
学科
(27315)
经济(27283)
(17292)
管理(17266)
(15399)
企业(15399)
方法(12633)
数学(9894)
数学方法(9666)
(7965)
中国(7792)
理论(7448)
(7276)
(5910)
业经(5855)
教育(5506)
(5288)
地方(4856)
(4723)
财务(4705)
财务管理(4695)
(4683)
贸易(4681)
(4671)
金融(4669)
(4626)
银行(4609)
企业财务(4570)
(4532)
(4469)
机构
大学(104831)
学院(103429)
研究(38615)
(37330)
经济(36452)
管理(34283)
理学(29556)
理学院(29084)
管理学(28208)
管理学院(27969)
中国(26970)
科学(24877)
(22761)
(20532)
(19401)
(19001)
研究所(18769)
中心(16718)
(16304)
(16202)
业大(16118)
师范(16112)
农业(15277)
财经(15008)
北京(14440)
(14039)
(13754)
师范大学(13102)
(13056)
技术(12809)
基金
项目(70612)
科学(54436)
基金(50341)
研究(49820)
(45710)
国家(45301)
科学基金(37533)
社会(30613)
社会科(29019)
社会科学(29010)
(27412)
基金项目(25880)
自然(24960)
教育(24661)
自然科(24467)
自然科学(24457)
自然科学基金(24047)
(23647)
资助(21283)
编号(19539)
成果(17156)
重点(16672)
(15566)
课题(14813)
(14654)
(14418)
(14387)
科研(13849)
大学(13516)
创新(13289)
期刊
(40014)
经济(40014)
研究(32011)
中国(23924)
学报(21859)
教育(19488)
科学(17854)
(17332)
大学(16458)
(15464)
学学(15233)
管理(14029)
农业(11538)
技术(9189)
(9137)
金融(9137)
财经(7934)
经济研究(7128)
(6920)
(6893)
(6222)
业大(5826)
图书(5596)
业经(5493)
(5194)
职业(5182)
问题(5023)
统计(4858)
科技(4837)
林业(4741)
共检索到159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连玉  
大众文化迷散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对儿童价值观的构建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是一种不可回避的隐性课程。根据斯图亚特·霍尔的制码解码理论,日常大众文化生成与对儿童作用的过程的三个阶段依次是:"编码"、"话语形成"和"解码"。大众文化解码对儿童成长带来直接影响,大众文化解码的适恰性由大众文化编码的正当性、儿童的先行经验,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匹配性所决定。教育主体需要有干预儿童日常大众文化"意义生产"的意识和能力,要消除视大众文化为"洪水猛兽"的错误理念,主动在正规教学中引入大众文化,并且改善儿童的先行经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喻春兰  
自从利维斯提出将大众文化引入学校课程的主张以来,有关大众文化的课程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众文化课程观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大众文化课程观从利维斯的精英主义大众文化课程观、班托克的社会分层大众文化课程观、泰勒的校外课程大众文化价值观、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大众文化课程观到白金汉等的媒介素养教育大众文化课程观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人们对大众文化在课程中的价值认识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历史规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立人  
自由贸易和适当保护──对外开放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沈立人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处理自由贸易和适当保护的复杂关系,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命题。对此命题给以正确的理解和对策,有助于开放工作的提高和完善,将对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自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德福  刘守柱  孟广新  杜德清  
工商银行商业性运作不可回避的二个问题张德福,刘守柱,孟广新,杜德清作为国家重要金融机构的工商银行,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转变职能和经营战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工商银行商业性运作谈几点思考。一、消除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呆滞贷款工商银行商业性运作目前最大的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喻春兰  
首次将大众文化引入课程是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从此,大众文化进入了学校课程。本文概括了大众文化在国外课程实践中的六种角色,彰显了大众文化的课程价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亦武  
本文首先分析了拨备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意义,然后对照国外商业银行的拨备制度,指出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承霈  
世界期货市场在不断优化重组。处于低潮时期的中国期市尤其需要优化重组。这次中国期市将要进行的重组不能仅仅停留在数量方面的调整,例如关掉或合并一些交易所、经纪公司等等;而应特别重视质的方面的调整。否则,即使交易所、经纪公司数量少了,同业竞争矛盾缓解了,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天祥  
《大众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文化-个性向度研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个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视角:文化-个性向度,它构成了一种衡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程度的新维度,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水平应该以个性价值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标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体现,即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普遍个性的价值实现为内在追求,这形成了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理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晓明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对之前卢卡奇的日常生活理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以大众文化批判为基础的审美救赎理论都有所超越,它走出了从哲学定位日常生活的框架,视日常生活为独立空间,建构出一种日常生活的文化理论。它批判了"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并寄望于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是一种文化理论,一种文化马克思主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班建武  李凡卓  
当前,学校教育开始有意识地主动观照并有选择地吸收部分大众文化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教育的这种做法,反映了教育关注日常生活,向生活世界回归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民主化发展在教育中的体现,有利于教育创新。同时,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观照和选择性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教育的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认识与价值引导。但是,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和消费性将会削弱学校教育的传统价值根基,同时,大众文化的当下性和感官刺激性则容易导致学校教育丧失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涵养与提升功能,而大众文化的犬儒性也不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人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毕研文  
大众文化是一种具有教育属性的文化简化形式。现代语文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课堂导入环节。相较于语文教育过程中经典科目的知识传递,大众文化具有多元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应加强大众文化与现代语文教育的有机联系,让大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常态化手段,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文化,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蔡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述史的关注点逐渐聚焦于敏感主题。由于敏感主题的私密性高,导致口述史实践工作不得不面临伦理与司法的双重考验。作者深入分析"麦康维尔谋杀案"和"波士顿学院口述史—贝尔法斯特项目"两个案例所涉及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及其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规避伦理与司法冲突的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夏正江  梅珍兰  
本文通过对传统课程观误区的分析 ,对研究性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的分析 ,对研究性课程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比较 ,指出研究性课程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得为本位的生成性课程 ,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课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丛静  
多元文化课程是高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隐性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培养多元文化素质人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高校独特的多元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其隐性课程具有独特的特征。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民族院校的典型代表,在隐性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此个案的探究,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隐性课程建设在民族高校多元文化课程建设中的意义、特征及建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