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2)
- 2023(7588)
- 2022(6342)
- 2021(5675)
- 2020(4778)
- 2019(10538)
- 2018(10272)
- 2017(18451)
- 2016(10856)
- 2015(11862)
- 2014(11354)
- 2013(10812)
- 2012(9986)
- 2011(9022)
- 2010(8869)
- 2009(7902)
- 2008(7687)
- 2007(6645)
- 2006(5855)
- 2005(5014)
- 学科
- 济(35299)
- 经济(35252)
- 管理(27321)
- 业(27136)
- 企(20963)
- 企业(20963)
- 方法(16781)
- 数学(14724)
- 数学方法(14562)
- 学(12000)
- 农(11975)
- 财(10743)
- 中国(9604)
- 贸(8313)
- 贸易(8312)
- 业经(8152)
- 易(8112)
- 农业(8016)
- 理论(7359)
- 务(7001)
- 财务(6998)
- 财务管理(6985)
- 企业财务(6731)
- 环境(6641)
- 技术(6518)
- 制(6454)
- 地方(5521)
- 教育(5492)
- 划(5335)
- 土地(5200)
- 机构
- 学院(150208)
- 大学(150102)
- 研究(57503)
- 济(54274)
- 经济(53204)
- 管理(51307)
- 理学(45289)
- 理学院(44692)
- 农(44450)
- 管理学(43583)
- 管理学院(43382)
- 科学(41737)
- 中国(39897)
- 农业(36055)
- 业大(34313)
- 京(32669)
- 所(32186)
- 研究所(30146)
- 中心(24791)
- 农业大学(24110)
- 财(22854)
- 江(22675)
- 院(21004)
- 省(20422)
- 北京(20038)
- 室(19450)
- 技术(19115)
- 科学院(19014)
- 业(18962)
- 财经(18832)
- 基金
- 项目(112447)
- 科学(85579)
- 基金(80686)
- 家(76806)
- 国家(76188)
- 研究(70503)
- 科学基金(62092)
- 省(45410)
- 自然(45347)
- 自然科(44286)
- 自然科学(44263)
- 自然科学基金(43515)
- 基金项目(43496)
- 社会(42941)
- 社会科(40522)
- 社会科学(40509)
- 划(39852)
- 教育(33559)
- 资助(32624)
- 重点(26880)
- 编号(26040)
- 计划(25900)
- 创(24107)
- 科技(23913)
- 部(23789)
- 发(23606)
- 科研(22852)
- 创新(22595)
- 业(22040)
- 农(21085)
共检索到212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柏杨 张国斌 郁继华 冯致 杜淼鑫 罗石磊 叶洁 王翠丽
为了研究基质还田对大田土壤和辣椒生长生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连续栽培蔬菜6年的废弃基质还施露地种植辣椒,测定了不同施用量(0,45,90,135 m3/hm2)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辣椒生理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基质还田能够减少土壤pH变化,减小土壤容重、略微增加土壤孔隙度、保持土壤气水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且利于其干物质积累,其中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2最好。提升了辣椒叶片光合荧光的表现,T2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Fv/Fm、ΦPSⅡ均为最高,T1的q P最高,NPQ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倩 逯明辉 巩振辉 王军娥 贺玉梅
【目的】研究温室辣椒最适宜的栽培方式,为温室辣椒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椒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穴距、行距、定植方式对温室辣椒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时,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定植方式对下层叶片光合作用影响较大,且单株定植时植株的光合作用较强。在穴距35cm、窄行50cm/宽行70cm条件下,双株定植时辣椒折合总产量最高,为102 583.5kg/hm2;单株定植时折合总产量为94 735.5kg/hm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穴距对辣椒...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茜 陆扣萍 胡国涛 杨兴 袁国栋 沈磊磊 王海龙
以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的田间蔬菜大棚为研究样地,采用空心菜Lpomoea aquatica-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轮作模式,研究了死猪炭和竹炭对大棚蔬菜生长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不施用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1次施用(一次性施加20 t·hm-2)与2次施用(20 t·hm-2均分2次施加)2种方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空心菜和小青菜土壤pH值,而竹炭处理对土壤pH值无显著性影响。1次施用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使小青菜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耕 杨其长 刘文科 查凌雁 张玉彬
为探究起垄内嵌式栽培基质配比对甜椒生长和根区温度的影响,在日光温室中以土壤栽培为对照,共设置4种不同基质配比(体积比):草炭∶蛭石∶珍珠岩=1∶1∶1、2∶1∶1、3∶1∶1和3∶2∶1。结果表明:根区基质温度受两侧土壤温度的影响,与两侧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相关;不同基质配比根区温度日变化规律不一致,但日平均温度无显著差异;4种基质配比的根区昼夜平均温差均比土壤低1.0~2.0℃。基质配比对不同生育阶段甜椒的株高、茎粗和SPAD值没有显著性影响,但2∶1∶1配比处理能显著提高甜椒的干物质量。4种基质栽培的甜椒产量均高于土壤,其中2∶1∶1配比处理产量最高为6.46kg/m2,比土壤高103.1%。总结而言,起垄内嵌基质栽培能够提高根区温度的缓冲能力和稳定性;不同基质配比对根区温度影响不显著,但草炭∶蛭石∶珍珠岩=2∶1∶1基质配比能够显著促进甜椒干物质量积累和产量的提高,更适合应用于日光温室甜椒生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其传 孙锦 束胜 李晶 郭世荣 祁红英 陈月珍
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育苗基质中添加4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能显著降低辣椒结果期土壤中真菌数量,而增加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芽孢杆菌处理后真菌数量下降54.8%,而细菌数量增加69.2%。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辣椒叶片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而其他微生物菌剂对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与对照相比,经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处理后,Pn分别增加了41.5%...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日光温室 辣椒 光合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秋艳 董飞 段增强 李汛 王嫒华 汤英
为了探讨土壤温度和肥料利用率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冬春季设施辣椒生产力。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计土壤温度(对照不加温、加温土壤)和施肥方式(不施肥CK、常规尿素施肥N60和常规尿素减N24)2个因素对辣椒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不加温条件下,常规尿素施肥处理比CK辣椒植株总干质量、株高、成活率和产量不同程度增加,在较高氮肥用量的N60处理中增加程度较高;土壤加温条件下,N60和N24处理对辣椒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产量最高,且2个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加温有助于氮素养分的持续释放,在开花期处于低峰状态,这与加温条件下辣椒植株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有关;结果期,不加温条件碱解氮含量有所降低,但加温条件下持续升高。2种温度条件下,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呈增加趋势,其中,CK处理在结果期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氮元素亏缺状态下磷钾元素补充供应。土壤适宜加温使脲酶活性持续增加。因此,提高土壤温度比增施氮肥更有利于辣椒养分吸收和产量提高,使肥料得到有效发挥,有助于设施蔬菜增产增效。
关键词:
辣椒 土壤温度 施肥方式 生长 速效养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继澄 李家金 毕德义 马爱军 程平娥
模拟玻璃温室、塑料大棚的积盐特点,用不同浓度硝酸钙进行辣椒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硝酸钙加入量与辣椒生长及植株体内锰浓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2.50g/kg硝酸钙处理对辣椒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00g/kg处理则难以生长,7.50g/kg和10.00g/kg处理不能立苗。硝酸钙用量在低于2.50g/kg范围内,随着用量增加,辣椒叶中锰的含量由对照的85.00mg/kg上升到130.02mg/kg;而当硝酸钙含量达到5.00g/kg时,辣椒叶中的锰含量又降到50.32mg/kg.硝酸钙用量在5.00g/kg以上,因盐浓度过高直接危害辣椒生长;2.50g/kg处理的辣椒生长受到影响可能是由于锰浓...
关键词:
保护地栽培,硝酸盐,辣椒,锰,生长,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鑫虎 马静 李仲峰 初金鹏 徐海成 贾殿勇 代兴龙 贺明荣
【目的】基于2009—2010小麦生长季开始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数、麦田氮素供需平衡状况、氮素吸收利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共设置当地农户模式(T1)、农户基础上的改良模式(T2)、不计生产成本的高产更高产模式(T3)和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模式(T4)4个栽培模式。【结果】历经13个小麦-玉米生长季后,T1、T2、T3、T4模式小麦播前容重分别降低6.21%、9.80%、12.25%和13.56%,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1.88%、26.80%、32.05%和36.39%,全氮含量分别提高34.16%、12.38%、39.60%和20.79%,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47.85%、48.87%、74.49%和62.21%,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62.73%、36.56%、297.93%和68.68%,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4.36%、40.00%、221.20%和59.60%。0—100 cm土层无机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3.96%、10.32%、52.77%和19.49%。pH分别从最初的7.50下降至6.28、6.68、5.35和6.64。2020—2022生长季4个栽培模式间籽粒产量和氮素的吸收利用差异显著。与T1模式相比,T2、T3、T4模式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4.14%、27.65%、22.52%,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54.80%、19.97%、49.1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2.95%、37.54%、48.15%,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49.76%、11.62%、44.14%,氮素表观损失率分别降低24.63%、11.62%、26.68%。T4模式开花期的整株和成熟期的穗子处于氮素供需平衡。【结论】历经13个小麦-玉米生长季后,4个栽培模式0—20 cm土层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表层土壤容重降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升高,0—100 cm土层无机氮积累量相应升高。与其他3种模式相比,T4模式更有利于实现土壤理化性状、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协同改善,但其氮肥利用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在现有基础上仅通过降低施氮量无法实现其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进一步协同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子星 马雪强 王君正 胡晓辉
为探究水肥耦合对越冬基质栽培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综合调控,以‘拉菲78-9’辣椒为试验材料,设置基质相对含水量的40%~45%(W1)、55%~60%(W2)和70%~75%(W3)3个灌溉量水平,以及80%(F1)、100%(F2)和120%(F3)3个标准山崎辣椒营养液浓度水平,共9个耦合处理,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辣椒果实品质代表性指标,结合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综合评判,确定适于延安地区及相似生态区越冬基质栽培辣椒的水肥耦合方案。结果表明:辣椒产量和WUE均随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单因素及二者耦合效应对产量和WUE均有显著性影响;综合分析表明,W2F2处理辣椒产量为30 903.11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35.42kg/m3,综合评分为0.71且高于其他处理。综上,依据基质相对含水量55%~60%进行灌溉,单株按照3天浇灌1次且每次浇灌500mL 100%浓度的标准山崎辣椒营养液为延安地区越冬基质栽培辣椒的最佳水肥耦合管理方案。
关键词:
辣椒 水肥耦合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焦玉洁 桑宇杰 杨磊 王亚麒 吴叶宽 杜如万 袁玲
【目的】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种入侵恶性毒草,生命力强,根、茎和种子皆可再生繁殖,不能直接还田。论文通过研究新鲜和腐熟紫茎泽兰对辣椒、番茄和茄子3种茄科蔬菜生理和辣椒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对紫茎泽兰毒性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tA sp.)和高温纤维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sp.)混合菌剂,野外就地腐熟紫茎泽兰,培养试验以辣椒、番茄和茄子3种茄科蔬菜为材料,研究新鲜和腐熟紫茎泽兰浸提液对蔬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种子蛋白质、游离氨基酸、...
关键词:
紫茎泽兰 腐熟 生理 产量 茄科蔬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符建平 张丽红 王芳 王铁臣 吕建 李志强 高丽红
在有机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以番茄为后茬作物的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化学指标,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轮作后,各处理土壤的pH值均有所下降,EC值变化不大。除了对照的有效磷含量降低以外,其他轮作体系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与基础土样相比都有一定提高,其中葱-萝卜与番茄轮作处理积累的有机质和全氮最多,花椰菜与番茄轮作处理的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对照的土壤细菌数、固氮菌数、放线菌数量与基础土壤相比显著降低,而真菌数量明显增加。每个处理的土壤线虫总数均比基础土样增加,其中菊花处理的土壤线虫总数最多,根结线虫最少。
关键词:
轮作 土壤化学性状 土壤微生物 土壤线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钟润昕 邓良基 高雪松 姚璐
采用膨润土与杏鲍菇、草菇等菌废料按照1∶1.0(T1)、1∶1.5(T2)、1∶2.0(T3)、1∶2.5(T4)配比混合的基质栽培白菜和辣椒,以砂土和壤土做对照,探讨混合基质栽培对蔬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混合基质栽培白菜,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砂土和壤土,T1、T2、T3和T4处理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5%、90%、92%和90%,以T1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但膨润土-菌废料制成的基质对养分离子有强吸附作用,在初期释放养分缓慢,植物前期生长受到影响,对于白菜这种生长期短的作物,应用效果不佳。该栽培基质用于栽培辣椒,能够有效促进辣椒营养生长,增加辣椒产量和生物量,产量较砂土提高75.83%-191....
关键词:
膨润土 菌废料 基质 栽培 蔬菜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颜晓捷 黄坚钦 邱智敏 努尔阿米娜·热合曼 朱旻华 吴家森
为了解生草栽培对杨梅Myrica rubra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主产区设置了大绿豆Phaseolus radiatus,天然生草和清耕(对照)3个处理,连续处理3 a后采集林地土壤和杨梅果实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a的生草栽培,杨梅林地土壤pH值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与清耕对照相比,0~2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增幅分别为25.2%~48.9%,7.3%~10.5%,82.1%~291.1%,生草栽培也使杨梅产量提高了1 350~2 250 kg.hm-2,使可溶性固形物增加6.7%~20.0%,维生素C增加42.6%~51.1%,还原糖增加17.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当前,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我省效益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由于灌溉与施肥措施不合理,各地普遍出现了养分失衡、盐化、酸化、土传病害加重等系列土壤障碍问题,且随着设施使用年限增长这些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严重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土壤问题,本项目运用土壤学、肥料学、农田水利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采用实地生产调查与室内分析、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首次对辽宁设施蔬菜栽培土壤质量状况与演变规律、机理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构建了设施土壤质量调控技术体系,为设施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道明 孙涛 赵玉红 贾媛婕 杨铭菲 屈锋 胡晓辉
【目的】探究灌溉频率和营养液供应量耦合对袋培辣椒品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优化袋培辣椒水肥管理方案。【方法】以‘凯莱(37-83)RZ F1’辣椒为试材,以维持基质含水量55%—60%所需要的灌水量(IA)为每日单株总灌水量,设置3种单株灌溉频率和2个营养液供应量。单株灌溉频率是将IA分别按照1次(IF1)、2次(IF2)和4次(IF3)供应;营养液供应量为标准山崎辣椒营养液供应量(NS1,即门椒开花至三层果收获期和三层果采收后,每日供应量分别为250 mL/株和500 mL/株)和持续增加营养液供应量(NS2,即初始营养液供应量每日为250 mL/株,辣椒每采收一层果实后,单株营养液供应量增加50 mL,至500 mL/株时不再增加),共6个耦合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优劣解距离法、隶属函数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果实品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果肩长外,灌溉频率对辣椒果实的品质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营养液供应量对辣椒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二者耦合对辣椒果实除果皮厚度之外的品质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同时,灌溉频率、营养液供应量和二者耦合对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表现出极显著影响(P
关键词:
辣椒 产量 品质 水肥利用效率 水肥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