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15)
- 2023(2437)
- 2022(2137)
- 2021(2059)
- 2020(1647)
- 2019(3652)
- 2018(3631)
- 2017(6006)
- 2016(3739)
- 2015(4546)
- 2014(4668)
- 2013(4207)
- 2012(3671)
- 2011(3391)
- 2010(3520)
- 2009(3044)
- 2008(2877)
- 2007(2558)
- 2006(2277)
- 2005(2037)
- 学科
- 济(10616)
- 经济(10614)
- 管理(8874)
- 业(8686)
- 企(5813)
- 企业(5813)
- 教学(5488)
- 方法(5373)
- 理论(5072)
- 数学(4661)
- 数学方法(4550)
- 农(4246)
- 学法(3788)
- 教学法(3788)
- 教育(3740)
- 学理(3451)
- 学理论(3451)
- 中国(3281)
- 学(3028)
- 农业(2885)
- 业经(2642)
- 技术(2459)
- 环境(2445)
- 研究(2279)
- 划(1895)
- 生态(1778)
- 地方(1728)
- 发(1702)
- 服务(1681)
- 财(1637)
- 机构
- 学院(52590)
- 大学(50733)
- 研究(18170)
- 济(16790)
- 管理(16776)
- 经济(16233)
- 理学(14272)
- 理学院(14127)
- 管理学(13600)
- 管理学院(13541)
- 中国(12718)
- 科学(12238)
- 农(11896)
- 京(11884)
- 业大(10467)
- 农业(9576)
- 技术(9530)
- 所(9413)
- 研究所(8735)
- 江(8611)
- 中心(8422)
- 北京(7567)
- 范(7532)
- 师范(7362)
- 工程(7103)
- 职业(7022)
- 州(6829)
- 院(6818)
- 财(6494)
- 农业大学(6476)
共检索到78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曙光 马云飞 南松剑 张梅 徐箴言 车忠志 孙少宁
目前气雾培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调控准确度低、生产系统运行不稳定,种植面积小,导致先进新技术无法最大限度的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问题。本文以合理光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及采用PLC快速、准确、灵活实现稳定植物生长环境的构建为设计核心,确定气雾培生产系统布局参数,优化气雾培生产系统结构组成、形式及工作、尺寸参数,确定PLC控制结构及参数,设计了适用于实际生产要求的日光温室气雾培生产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各区域管路终端压力变化范围在3%以内;各区域终端栽培床内温度差异及各区域终端栽培床与贮液池内营养液温度差异均小于2℃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气雾培 生产系统 设计 PLC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曙光 马云飞 南松剑 张梅 徐箴言 车忠志 孙少宁
目前气雾培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调控准确度低、生产系统运行不稳定,种植面积小,导致先进新技术无法最大限度的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问题。本文以合理光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及采用PLC快速、准确、灵活实现稳定植物生长环境的构建为设计核心,确定气雾培生产系统布局参数,优化气雾培生产系统结构组成、形式及工作、尺寸参数,确定PLC控制结构及参数,设计了适用于实际生产要求的日光温室气雾培生产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各区域管路终端压力变化范围在3%以内;各区域终端栽培床内温度差异及各区域终端栽培床与贮液池内营养液温度差异均小于2℃;各区域终端栽培床内湿度变化小于1%;回流管路营养液回流时间小于30 min,所有测试指标均符合生产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气雾培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推广创造条件。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气雾培 生产系统 设计 PLC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春玲 王泷 许童羽 须晖 李天来 王建东
建立现代日光温室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将有助于推进日光温室现代化,使设施园艺生产向着高产、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采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WIFI无线网络等技术,建立了北方日光温室环境智能监控平台系统,实现了日光温室群主要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以及温室内通风、灌溉、卷帘等装置的远程控制,基本满足了无线化、网络化的现代设施园艺建设需求。经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温室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工负担,并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骥 徐继彤 庞松若 孙周平 李天来
针对传统湿帘风机系统存在温湿度不均匀,无法调控冷空气温度;对温室密闭性要求较高,不适用于节能型日光温室等问题,借鉴国外半封闭温室降温方式,对日光温室正压式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结构参数优化与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湿帘风机系统结构参数为,湿帘厚度150 mm,单位面积水流速4 L/(min·m~2),直径50 cm、均匀打孔、孔距20 cm、孔径1 cm、反光膜材料的通风筒;与对照温室相对,此系统最高可降温10℃,室内温度基本全天均低于室外,在距地面1.5 m水平面上各处的温差在2℃以内,湿度差在7%以内,垂直方向上距地面3 m以下的温差在3℃以内。此降温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夏季日光温室的温度,且温室各处的温湿度比较均匀,可以为我国节能型日光温室提供有效的夏季降温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超兴 张培新 张志斌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是实现番茄全季节高产栽培的主要形式。为了实现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并对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支持指导。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VC++6.0为设计语言及编程方法,选择Microsoft access构建日光温室温湿度周年通用环境数据库,开发了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根据对番茄生理发育时间的计算确定,结合不同月份温室的环境参数条件拟合了番茄主要生长发育期及果实成熟期,实现了根据番茄采收期观测确定播期和根据播期预测产期,还可借助日光温室周年环境温湿度数据预测预防病害发生,为温室番茄生产的精确化、智能化管理打下基础,通过将专家研究资料与计算机的结合为温室番茄全季节高...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环境数据库 专家决策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王雨 李永红 田启航 刘国俭 陈湖 常瑞丰 王召元
为探讨套袋对温室栽培桃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的影响,以温室栽培‘春雪’‘中桃红玉’桃为试材,设置外黄内黑双层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套袋处理下果实单果重、果皮色泽、可溶性糖、总糖、有机酸、总酸含量及果实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和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含量,显著降低了葡萄糖、蔗糖及苹果酸含量,果糖、山梨醇、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在桃果实中共检测出44种主要香气物质,分别为醛类、酯类、醇类、内酯类、萜类、烃类和酮类;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酯类、醇类和内酯类次之,萜类、烃类和酮类最低。套袋后,醛类、酮类及香气含量总量显著升高;己醛、Z-3-己烯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和β-紫罗兰酮是‘春雪’‘中桃红玉’桃果实的主要呈香物质。综上,套袋可增加果实果个大小、改善果面色泽、改变糖酸组分含量、提高果实的挥发性香气含量,提升果实的外观质量、使得果实风味变得更加青香。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童羽 冯帅 陈春玲 须晖 金彦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内人工喷药对人体的危害以及耗费人力这一问题,设计出一款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多功能电磁寻迹日光温室喷药车。在硬件方面,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利用电磁传感器和模糊PID控制算法实现路径信息的识别,并制定模糊控制规则对日光温室喷药车进行精准控制,实现了日光温室喷药车在金属轨道上平稳行驶,同时单片机控制水泵实现喷药功能以及利用液位传感器实时获取剩余药量信息。在软件方面,完成了上位机Android移动设备程序、下位机控制程序的编写。实现了移动终端程序能够对温室喷药车进行数据监测、行驶、喷药等控制。在日光温室中反复测试寻迹功能、移动客户端远程控制以及喷药和数据显示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日光温室喷药车在小于45°和90°的导线上左右转成功率略低,只有90%~92%;在直线和45°~90°的导线上左右转成功率较高,高达100%。喷药车寻迹成功率较高,在日光温室内能够行驶稳定,精准寻迹,基本完成了喷药车寻迹功能。同时,在远程控制模式下能对日光温室喷药车进行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加速等八个指令的控制,实现了无线远程遥控功能,并能够在移动客户端对药箱内的药量进行实时监测,满足日光温室作业需求,减少人体危害和体力劳动,达到预期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余 李鹏程 李铭 苏学德 吴奇峰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设计建造了一种适用于北方冬季生产的现代双层膜日光温室,其特点是有内外两层支撑骨架和覆盖系统,测试了该温室在冬季无保温被覆盖、通风口关闭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情况,并与普通单层膜日光温室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双层膜日光温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土壤平均温度、最低气温和最低土壤温度的最低值较单层膜日光温室分别提高了2.1℃、1.7℃、3.7℃和1.8℃,较室外分别提高了12.4℃、0.9℃、18.5℃和0.9℃。在雪天、晴天、阴天和雾霾天等典型天气,双层膜日光温室较单层膜日光温室白天和夜间平均气温分别提高了0.4℃和1.4℃,较室外白天和夜间平均气温提高了3.0℃和9.7℃。研究表明,与单层膜日光温室相比,双层膜日光温室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有明显提高,室内温度较稳定。该研究为双层膜日光温室建造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双层膜 设计 气温 土壤温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娜 关旭生 须晖 田素博 李天来
日光温室番茄、黄瓜等吊蔓栽培作物植株高密度大,现有的植保机械很难进入作物行间施药,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差,且日光温室空间狭小,自走式植保机械自动换行转弯难。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我国日光温室的吊蔓作物行间自动喷药机,喷药机由底盘轨道车和伸缩喷药臂组成,底盘轨道车行驶在日光温室北侧通道铺设的轨道上,利用激光传感器识别到垄间标志物后,固定在喷药车上的伸缩喷药臂以剪叉机构带动竖直喷杆进入作物行间施药,作业完成后喷药臂收回到轨道车上,继续行驶至下一垄进行施药作业,该机具实现了温室无人自主施药作业,提高了雾滴分布均匀性,解决了自走式植保机械换行转弯问题,另外喷药臂快速拆卸后轨道车也可作为运输平台使用。另外,对轨道车、喷药臂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设计计算,完成了基于CAN总线的控制系统设计,设计竖直喷杆雾滴收集装置,进行了喷药机的喷药量分布均匀性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竖直方向上雾滴分布变异系数为17.5%,并对喷药机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的上中下3层雾滴分布变异系数分别为7%、12%,13%,不同作业行两侧作物的竖直方向上雾滴分布变异系数从2%~20.8%,该机具能够满足日光温室吊蔓作物植保作业要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余 李鹏程 李铭 苏学德 吴奇峰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设计建造了一种适用于北方冬季生产的现代双层膜日光温室,其特点是有内外两层支撑骨架和覆盖系统,测试了该温室在冬季无保温被覆盖、通风口关闭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情况,并与普通单层膜日光温室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双层膜日光温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土壤平均温度、最低气温和最低土壤温度的最低值较单层膜日光温室分别提高了2.1℃、1.7℃、3.7℃和1.8℃,较室外分别提高了12.4℃、0.9℃、18.5℃和0.9℃。在雪天、晴天、阴天和雾霾天等典型天气,双层膜日光温室较单层膜日光温室白天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双层膜 设计 气温 土壤温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义奎 王鸿 王铁良 李天来
为提高温室制作的工厂化、装配化、机械化水平,设计完成了新型落地装配式全钢骨架,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骨架结构用钢量为普通桁架结构用钢量的57%、承载能力达到0.3kN·m-1,可以抵御15年一遇的风雪荷载。其优点为:全钢装配结构,构件工厂预制,温室现场安装、施工速度快;能反复拆卸安装,多次重复利用;骨架构件采用异形截面设计,承载能力强;钢构件表面采取热浸镀锌,保证在温室高湿环境下不发生锈蚀,耐久性好。其缺点为变形较大。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钢骨架 设计 建筑结构 参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泳 杨延杰 李天来 何莉莉 李士君
选择12种日光温室覆盖棚膜,在周年覆盖过程中,对不同薄膜透光性、升温保温性、耐候性及低温季节的防雾流滴性进行测试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PVC膜的多项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其他参试薄膜,最适合北方高寒地区越冬周年生产,其次是多功能E-VA膜和PE膜,而普通的EVA膜和PE膜不适于高寒地区日光温室越冬生产。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周年生产 棚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春 柳芳 黎贞发 刘淑梅 刘德义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设施农业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影响该地区冬季温室农业生产的温光气候资源发现:温度指标南部优于北部,辽宁地区的温度变化受冬季季风影响呈东北低西南高的趋势;因少有阴雨雪天气,辽西、辽南以及冀北山区的日照时数多于其他地区;综合气候资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区,较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气候区域特点。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气候资源 日光温室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毅琼 张漫 李婷 沙莎 王伟珍 李民赞
为合理增施CO2气肥以提高日光温室作物产量和品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开发了日光温室CO2浓度监控系统。该系统由监控节点、网关节点和远程管理软件组成。监控节点用于测量作物冠层和根部处的CO2浓度,并可控制CO2气肥增施装置的开关;网关节点用于实现远程管理软件与监控节点之间的通讯;远程管理软件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实现温室内CO2数据的实时显示、存储、分析和CO2气肥调控,还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参数配置。以开发的系统为基础,对日光温室番茄作物冠层和根部CO2浓度进行监测和调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节点数据传输稳定,平均丢包率为0.13%,CO2控制平均超调量为64μmol/mo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前磊 杨其长 柯行林 张义 和永康 展正朋 靳云飞
【目的】设计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冠层增温系统(Active heat storage-release system for canopy warming,AHSCW)并进行实地试验,分析该系统对番茄冠层的增温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主动蓄放热热能的高效应用方式和作物局部增温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在第六代主动蓄放热系统基础上设计AHSCW,以太阳能为热源,白天通过水循环将太阳能以热能的形式收集于蓄热水池内,夜间通过冠层增温管道释放热量,对番茄冠层进行局部增温。以使用AHSCW的日光温室为试验温室,未加温的日光温室为对照温室,通过测定太阳辐射强度、番茄冠层空气温度、水温及水泵耗电量参数及不同时期番茄的株高、茎粗和产量,对系统的增温效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白天AHSCW的蓄热量为166~194 MJ,夜间放热量为129~142 MJ,能量利用效率为67%~86%;该系统能够提高番茄冠层区域气温1.4~3.0℃;AHSCW温室果实产量为1.14 kg/m~2,是对照温室(0.64 kg/m~2)的1.77倍。【结论】AHSCW可以明显提高番茄冠层气温,保证番茄的越冬生产,促进番茄生长,增加其产量并可使果实提前成熟上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