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3)
- 2023(11542)
- 2022(10317)
- 2021(9839)
- 2020(8103)
- 2019(19000)
- 2018(19006)
- 2017(36902)
- 2016(20201)
- 2015(22407)
- 2014(22456)
- 2013(22302)
- 2012(20447)
- 2011(18227)
- 2010(17889)
- 2009(16082)
- 2008(15349)
- 2007(13144)
- 2006(11226)
- 2005(9525)
- 学科
- 济(77009)
- 经济(76927)
- 管理(54982)
- 业(52829)
- 企(43254)
- 企业(43254)
- 方法(36307)
- 数学(31547)
- 数学方法(31180)
- 农(21355)
- 地方(18950)
- 中国(18718)
- 财(18662)
- 学(18270)
- 业经(16919)
- 农业(14684)
- 理论(13110)
- 贸(12954)
- 贸易(12947)
- 制(12796)
- 和(12523)
- 易(12504)
- 环境(12440)
- 技术(12417)
- 务(12205)
- 财务(12145)
- 财务管理(12126)
- 企业财务(11471)
- 划(10596)
- 银(10560)
- 机构
- 大学(277658)
- 学院(275989)
- 管理(110822)
- 济(103334)
- 经济(100913)
- 理学(97139)
- 理学院(95955)
- 管理学(94245)
- 管理学院(93746)
- 研究(91766)
- 中国(65981)
- 科学(60249)
- 京(59580)
- 农(46370)
- 所(46067)
- 财(45995)
- 业大(44000)
- 研究所(42590)
- 中心(41922)
- 江(38639)
- 范(38089)
- 财经(37821)
- 师范(37736)
- 北京(37224)
- 农业(36565)
- 经(34423)
- 院(33676)
- 州(32359)
- 师范大学(30713)
- 经济学(30021)
- 基金
- 项目(199231)
- 科学(155742)
- 研究(144229)
- 基金(143820)
- 家(126247)
- 国家(125209)
- 科学基金(107024)
- 社会(88608)
- 社会科(83769)
- 社会科学(83746)
- 基金项目(78097)
- 省(77869)
- 自然(71596)
- 自然科(69906)
- 自然科学(69889)
- 自然科学基金(68617)
- 划(66274)
- 教育(65600)
- 编号(59302)
- 资助(58572)
- 成果(47329)
- 重点(44342)
- 部(43291)
- 发(42369)
- 创(41257)
- 课题(40171)
- 科研(38453)
- 创新(38421)
- 大学(36799)
- 教育部(36777)
- 期刊
- 济(108976)
- 经济(108976)
- 研究(77960)
- 中国(48407)
- 学报(46785)
- 科学(42932)
- 农(41712)
- 管理(37978)
- 大学(34659)
- 财(33873)
- 学学(32525)
- 教育(31128)
- 农业(29396)
- 技术(22889)
- 融(20321)
- 金融(20321)
- 业经(18263)
- 财经(17361)
- 经济研究(16701)
- 图书(16174)
- 业(15033)
- 经(14672)
- 问题(14631)
- 科技(14239)
- 资源(14089)
- 理论(13548)
- 版(13220)
- 实践(12691)
- 践(12691)
- 技术经济(12454)
共检索到386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明洁 赵艳霞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从光、温、风、雪4个方面选取了冬季总辐射、日光温室生产季(10月至翌年4月)阴天日数、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气温、生产季月最大风速均值、年最大积雪深度均值6个因子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求和的评价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对区划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发展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不利气候条件对温室的影响以及科学规划温室发展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江伟 王宏丽 许红军 宋丹
为减少日光温室土质墙体成本并满足作物生长,对后墙厚度进行优化。以单位造价的节能量为日光温室节能改造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分析日光温室土墙系统在节能工程中的成本构成;通过分析日光温室的状态系数、墙体传热系数和不变成本,着重研究节能量和土墙厚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杨凌地区,当不变成本为43.08元/m2,单位造价节能量取极大值时,增加厚度为1.18m,实际建造厚度为2.30m。引入性价比将墙体技术参数和经济参数有效连系起来,以杨凌地区为例,得到了日光温室土墙增加厚度优化式。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墙 节能改造 技术经济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冬梅 张仁陟 孙万仓 张军 王鹤龄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不同油菜品种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长序列气候数据,筛选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潜在气象因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模拟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的潜在空间分布概率,并划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结果】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
关键词:
冬油菜 最大熵模型 GIS 气候适宜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孔亚暐 张建华 赵斌 刘润东
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建立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以"城乡均质化"为目标的农村空间整合与优化,将成为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必由途径。泉水村落是北方存在岩溶地下水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聚落类型,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对泉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利用是泉水村落空间格局多样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于泉水资源各种价值的层次化利用分析,分别从生活、生产、生态与景观角度研究典型村落的空间格局类型与特征,指出在村落现代化功能植入与泉水资源综合价值永续利用的结合中,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活态拓展空间格局是泉水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春玲 王泷 许童羽 须晖 李天来 王建东
建立现代日光温室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将有助于推进日光温室现代化,使设施园艺生产向着高产、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采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WIFI无线网络等技术,建立了北方日光温室环境智能监控平台系统,实现了日光温室群主要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以及温室内通风、灌溉、卷帘等装置的远程控制,基本满足了无线化、网络化的现代设施园艺建设需求。经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温室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工负担,并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春 柳芳 黎贞发 刘淑梅 刘德义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设施农业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影响该地区冬季温室农业生产的温光气候资源发现:温度指标南部优于北部,辽宁地区的温度变化受冬季季风影响呈东北低西南高的趋势;因少有阴雨雪天气,辽西、辽南以及冀北山区的日照时数多于其他地区;综合气候资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区,较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气候区域特点。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气候资源 日光温室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瑞江 孙忠富
简要回顾了我国日光温室的发展历程,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探索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控、小气候变化规律、小气候模拟、温室内小气候与外界的关系、小气候预报、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小气候调控等7个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从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需求、农业气象业务发展需求、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提出立足防灾减灾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测预测技术研究、立足气候资源优势的小气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立足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小气候定量分析评估技术研究、立足节能降耗和低碳生产的小气候调控技术...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小气候 研究进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春玲 白爽 李天来 许童羽
针对北方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的复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按季节分模式的模糊调控方法。采用限幅及中位值平均滤波方法对多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做滤波处理,设计冬夏两季模糊调控规则,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模式进行调控。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进行的仿真试验表明:调控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可有效调控北方日光温室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模糊控制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吉莉 李家启 李强
利用北碚区1981年-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区域主要气候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北碚区气候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北碚区气候的非常适宜,这为北碚区委区府打造"宜居北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气候环境 基尼系数 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伟 谢嫦 董远德 高益 唐亚杰
在乌鲁木齐地区要实现日光温室越冬生产,保证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需增加能源供应以维持温室内小气候环境达到作物生长适宜的条件。研究该地区冬季日光温室作物越冬栽培中加温对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因子的影响,为乌鲁木齐生产型日光温室优化调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了位于乌鲁木齐地区西山农牧场的两栋结构相同的日光温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测试和分析了加温与不加温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小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维持在-14.5~3.7℃的范围时,加温可使温室内夜间空气温度提高10℃,白天提高7℃,后墙温度提高8℃。相比之下,不加温的温室在测试期间白天室内温度可保持在4.0~33.1℃范围内,夜间保持在3.9~9.5℃范围内,后墙温度维持在12.3~19.0℃之间。针对该地区冬季的实际情况,当室外每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以上且日照较为充足时,可选择不进行加温的越冬种植方式。而当室外平均温度在-12.0~1.9℃范围内时,根据白天的日照条件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可以考虑在夜间进行加温,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乌鲁木齐地区日光温室进行安全越冬生产时需补充大量的热能,导致生产能耗和成本的增加,在了解温室内小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应采用有效的能耗控制策略,满足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小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乌鲁木齐 日光温室 小气候 热风加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艳 梁新书 廉晓娟 王正祥 张余良 杨军
为了探寻天津滨海地区日光温室黄瓜合理的滴灌灌溉制度,在春茬黄瓜结果期共设置6个处理(灌水定额+灌水时间间隔的不同组合:T1:6 mm+3 d;T2:12 mm+3 d;T3:18 mm+3 d;T4:12 mm+6 d;T5:18 mm+6 d;T6:24 mm+6 d)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个处理下的产量分别为75 056,79 352,80 042,73 023,76 398,78 891 kg/hm2,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397,257,187,386,307,255 kg/mm。总体来说,灌水量越大和灌水越频繁越有利于提高黄瓜产量,但随着黄瓜灌水量的增加黄瓜的品质和水分利用效...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黄瓜 滴灌 灌溉制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刘玲
该文根据作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推导出了计算森林气候生产力的模式 ,利用该模式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 1 0种主要树木的气候生产力 ,结果表明 :热量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短 ,热量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长。水分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大 ,而水分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小。影响该区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同时指出 ,在北方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林业生产目的选择相应的树种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树木 气候生产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
河南省 冬小麦 适宜度 生育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巍 郭明晶
地热能作为新能源之一,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在我国供暖需求市场广阔的北方地区,地热供暖正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于地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热的资源评价、经济效益分析、开采技术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对于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根据地热项目的特征和技术流程,构建了地热供暖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并选取雄县、咸阳两处典型项目具体研究。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讨论了地热供暖技术经济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的运用效果及北方地区地热供暖项目的特征。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地热供暖项目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玉鑫 王志伟 赵鹏
该文运用综合因子法和主导指标法相结合的原则对甘肃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进行了气候区划。该区划利用甘肃省1971~2000年的气候整编资料,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一级区划指标,将甘肃省分为北部Ⅰ区、南部Ⅱ区两个一级区,并在北部Ⅰ区做二级分区和三级分区。二级区划采用综合因子原则,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北部区划分为4个二级区。三级区划采用主导指标原则,将北部Ⅰ区划分为7个三级区。通过分区评述各级区的气候特点,指出在该区内发展温室生产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不利气象条件,提出各区的温室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蔬菜生产 气候区划 甘肃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