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4)
2023(6492)
2022(4851)
2021(4311)
2020(3325)
2019(7541)
2018(7662)
2017(14920)
2016(8291)
2015(9585)
2014(9614)
2013(9320)
2012(8541)
2011(7864)
2010(7854)
2009(7191)
2008(7132)
2007(6350)
2006(5821)
2005(5620)
作者
(25912)
(21480)
(21440)
(20528)
(13816)
(10394)
(9813)
(8483)
(8375)
(7649)
(7497)
(7329)
(7135)
(7118)
(7055)
(6895)
(6479)
(6475)
(6365)
(6285)
(5565)
(5386)
(5360)
(5188)
(5038)
(4911)
(4792)
(4713)
(4445)
(4415)
学科
(36123)
经济(36079)
管理(18126)
(17696)
方法(13554)
(13315)
企业(13315)
数学(11568)
数学方法(11459)
中国(11426)
(9998)
(9212)
贸易(9207)
(9023)
业经(8502)
(8240)
(7842)
金融(7842)
(7116)
地方(7012)
(6555)
农业(6513)
(6475)
银行(6447)
(6232)
(5997)
理论(5829)
产业(5255)
发展(5228)
(5219)
机构
大学(121686)
学院(118798)
(51412)
经济(50385)
研究(49999)
中国(39041)
管理(38329)
理学(31989)
理学院(31556)
管理学(30844)
管理学院(30680)
科学(30545)
(27219)
(26978)
(24924)
研究所(24564)
(23318)
中心(21842)
农业(19960)
业大(18889)
(18493)
财经(18131)
(18082)
北京(17543)
经济学(16967)
(16644)
(16129)
师范(15861)
经济学院(15267)
科学院(15061)
基金
项目(77465)
科学(59824)
基金(56394)
研究(53201)
(51681)
国家(51322)
科学基金(41782)
社会(33706)
社会科(31992)
社会科学(31979)
基金项目(28765)
(28677)
自然(27519)
自然科(26906)
自然科学(26895)
自然科学基金(26434)
(25719)
教育(24139)
资助(23757)
编号(20227)
重点(18574)
成果(17426)
(17366)
(17136)
(15368)
课题(15312)
计划(15136)
科研(15086)
国家社会(14618)
创新(14554)
期刊
(58433)
经济(58433)
研究(39831)
中国(25992)
(23443)
学报(23438)
科学(20201)
(17726)
金融(17726)
大学(17264)
(16757)
学学(16271)
农业(16032)
管理(15558)
教育(12747)
国际(11072)
经济研究(10380)
(9294)
财经(9277)
(9137)
技术(8948)
问题(8273)
世界(8156)
(8087)
业经(7905)
业大(6228)
(6018)
现代(5399)
理论(5319)
(5301)
共检索到194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瑞德   查胜举  
日本早在80年代就曾大力倡导日元国际化,希望实现美、欧、日三分天下的国际货币格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国际化的进程时断时续,进入九十年代后曾一度中断,甚至有所倒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原有的汇率制度受到重创。日本在继推出自己旨在稳定东亚货币体系的“亚洲货币基金”的改革方案因美国的反对而受挫之后,又将日元的国际化问题重新推上历史舞台。东亚动荡的货币体系及欧元的诞生使这次日元的国际化倍受人们的关注。日本重提推出日元国际化的原因是什么?它是否像以前那样属于一种短期行为?日元能否像美元、欧元那样在东亚货币格局中建立起自己“地缘霸主”的地位?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展开一些分析和探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卢露  
90年代,国际著名观察家断言,鉴于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经济态势更加明朗化,从而决定了国际货币结构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元、德国马克、日元三足鼎立之势也将日渐明朗。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美元一统天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将被三元货币体系所代替,美元在投资货币、国际储备以及国际清偿等方面的地位将有所下降。由于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列,促进了德国马克流通性迅速提高,随着欧共体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瑞平  
日元国际化进程在 80年代中期后才全面展开 ,到 90年代又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状态。日本及东亚金融危机是导致 90年代日元国际化进程停滞甚至倒退的重要原因 ,而在日元国际化进程滞后 ,东亚货币过度钉住美元的背景下 ,日元汇率剧烈波动 ,尤其是 1 995年中期以后对美元巨幅贬值 ,又成为诱发此次东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有鉴于此 ,东亚各国和地区在走出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体系重建中必将提高日元在汇率决定机制中的地位 ,这又会对日元国际化进程产生直接推动作用。在欧元启动、欧元区形成和北美乃至美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美元化趋向增强的双重压力下 ,日本政府及有关方面采取的力度空前加大的日元国际化推进对策 ,亦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虹  
所谓亚洲货币区问题,实际上 是在某种亚洲货币国际化基础上寻求建立一种亚洲区域性货币合作机制的问题。亚洲货币危机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任何单个国家都难以独自抵御实力雄厚的国际资本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地域上接近的国家必然将希望寄托在邻国(或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帮助上。特别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功和欧元诞生,也使不愿接受世界经济霸权的国家和经济体受到鼓舞。因此,实现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并促进自身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奇渊  李婧  
本文基于分工程度和市场交易效率的交互作用,从国际分工体系的角度来阐述国际货币的本质含义。国际货币的形成基于这样的经济系统:它具有良好的制度安排,市场交易效率与分工程度之间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在国际分工中具有强势地位的国家,而货币国际化过程就是其分工优势进一步扩展。本文考察了美元和日元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典型事实,特别分析了日元国际化的奇异之路,进一步揭示了国际分工地位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明梁  陈莉  
近期伴随我国与诸多国家货币兑换以及我国人民币国际结算方式的扩大,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舆论逐渐高涨。本文结合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趋势,提出人民币先东亚化后亚洲化再到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静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对日元国际化的态度经历了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每个阶段日元国际化政策目标不同。总体来看,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动日元交易和结算职能演进,限制日本储备职能;在日元国际化战略上从国际货币职能战略转变为区域化货币职能战略。日元国际货币职能受阻与日本经济规模、贸易结构、企业行为、日本金融市场和汇率波动密切相关。从日元国际货币职能演进经验来看,国际货币更加依靠自然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各经济体迅速推进了区域货币合作进程不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仅既有的合作框架或机制(如CMI等)未能发挥作用,各主要经济体之间有关合作的分歧也在明显增大,东亚货币合作遭遇了重大挫折。文章指出东亚货币合作本身存在的固有矛盾或问题如对现行"美元体制"的依赖等,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长期性因素,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东亚地区在整体上不具备推进货币合作深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开展应该在整体层面上巩固和扩大既有成果的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局部地区推进货币合作的深化发展。在这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采取"周边化→区域化→国际...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崔蕊  祝国平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区域开始货币合作。2005年伴随东亚经济的复苏,货币合作的步伐有所放缓。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货币合作呈现升温的态势。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在经济政策协调、货币互换网络、东亚外汇储备库和双边贸易结算试点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未来何种货币替代美元有助于东亚深化货币合作?东亚区域主导货币的争论集中于人民币和日元的选择。本文采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5项指标,经过东亚人民币区与日元区在美国金融危机前后的发展变化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双边贸易开放度、汇率波动性以及通货膨胀率一致性方面高于日本与东亚其他7个经济体的融合程度,在利率协同性和商业周期协同性方面,中国和日本都没有明显优势。综...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娜  万志宏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大大加快。2008年12月24日,中国政府宣布在大陆部分地区和港澳、东盟之间进行货物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我国还先后与韩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签订了本币双边互换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蔡梦  
自2009年开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正式实施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效果如何?本文在考察人民币国际化依存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汇率制度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东亚经济体汇率篮子中基准货币的权重,并以此判断人民币国际化的效果。研究发现:美元在东亚地区的锚货币地位不断下降,人民币在东亚货币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东亚经济体逐渐转为钉住东亚区域内部货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立荣  刘力臻  
本文采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以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最优国际储备缓冲存货理论为基础,对1980~2010年间日本的国际储备规模与日元国际化程度、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储备存量的波动性、进口规模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日元国际化程度的不断下降是影响日本政策当局持续积累国际储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的解释是对大国经济在本币国际化进程中如何管理国际储备规模的一种战略性思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碧琴  何碧英  何曾  
日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市场份额居全球第四位。本文在简述日元国际化历程及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研究日本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的经验,以及日本中央银行对离岸日元支付系统实施监管的做法,总结了日本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对完善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祥云  吴松洋  宣思源  
成本中使用何种货币定价对出口中标价货币选择具有直接影响,但在不同的环境下成本表现形式并不相同。依据Novy(2006)以及Goldberg和Tille(2008)的理论分析,本文考察了20世纪70年代后日元东亚区域化的发展历史。研究发现,在东亚生产体系建立前,日本贸易商的成本中美元定价主要来自于原材料,而在东亚生产体系建立和完善之后,成本中的美元定价更多地来自于东亚企业出口的中间品。东亚企业希望以美元定价中间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最终需求中的欧美货币定价,二是原材料和东亚相互贸易中间品成本中的美元定价,而东亚相互贸易中间品的美元定价也部分源于最终出口品的欧美货币定价,因此,贸易领域日元区域化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海霞  斯琴图雅  
我们依时间顺序将日元国际化进程划分为初始、发展和日元亚洲化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日元国际化进程进行详细介绍和评价,最后对日元国际化进行深入分析,相应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