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5)
- 2023(13444)
- 2022(11455)
- 2021(10721)
- 2020(8631)
- 2019(20195)
- 2018(20137)
- 2017(38599)
- 2016(20904)
- 2015(23505)
- 2014(23657)
- 2013(23488)
- 2012(21896)
- 2011(19925)
- 2010(19862)
- 2009(17931)
- 2008(17359)
- 2007(15453)
- 2006(13818)
- 2005(12004)
- 学科
- 济(89664)
- 经济(89583)
- 管理(55765)
- 业(52669)
- 企(41584)
- 企业(41584)
- 方法(35236)
- 数学(30030)
- 数学方法(29715)
- 中国(27847)
- 地方(26415)
- 农(25371)
- 业经(21094)
- 学(18354)
- 财(17905)
- 农业(17241)
- 环境(15189)
- 贸(14898)
- 贸易(14883)
- 和(14647)
- 制(14578)
- 易(14290)
- 理论(14023)
- 银(13765)
- 银行(13732)
- 融(13559)
- 金融(13557)
- 发(13509)
- 地方经济(13504)
- 行(13221)
- 机构
- 大学(291616)
- 学院(291322)
- 管理(115764)
- 济(113998)
- 经济(111255)
- 研究(101544)
- 理学(99204)
- 理学院(97991)
- 管理学(96294)
- 管理学院(95761)
- 中国(75163)
- 京(65025)
- 科学(63209)
- 财(50865)
- 所(50224)
- 中心(46338)
- 研究所(45581)
- 农(45569)
- 江(43788)
- 业大(42818)
- 范(42159)
- 北京(41850)
- 师范(41845)
- 财经(40165)
- 院(37662)
- 经(36460)
- 州(36433)
- 农业(35090)
- 师范大学(33986)
- 经济学(32906)
- 基金
- 项目(199129)
- 科学(156519)
- 研究(149278)
- 基金(141649)
- 家(122293)
- 国家(121193)
- 科学基金(104433)
- 社会(92383)
- 社会科(87404)
- 社会科学(87383)
- 省(78720)
- 基金项目(76413)
- 教育(68169)
- 自然(67109)
- 划(66144)
- 自然科(65490)
- 自然科学(65476)
- 自然科学基金(64230)
- 编号(62611)
- 资助(57272)
- 成果(50863)
- 发(45742)
- 重点(44435)
- 课题(43775)
- 部(43052)
- 创(40938)
- 创新(38077)
- 项目编号(37664)
- 发展(37379)
- 科研(37284)
- 期刊
- 济(133842)
- 经济(133842)
- 研究(90551)
- 中国(61914)
- 学报(42974)
- 管理(42722)
- 农(42469)
- 科学(41171)
- 教育(39689)
- 财(35434)
- 大学(32730)
- 学学(30118)
- 农业(30032)
- 技术(26796)
- 融(26376)
- 金融(26376)
- 业经(23382)
- 经济研究(20451)
- 图书(19167)
- 财经(18484)
- 问题(17538)
- 经(15687)
- 业(14819)
- 理论(14799)
- 科技(14524)
- 资源(14234)
- 技术经济(14030)
- 现代(14007)
- 实践(13719)
- 践(13719)
共检索到441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志丰 陆效平
研究目的:探索地区建设扩展空间选择的综合定量研究方法,为建设用地指标供给与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适宜性评价与用地扩展的冷热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基于本底适宜性评价,划分空间开发适宜等级,结合建设用地扩展冷热点分析,选择最佳的建设空间扩展区位,发现无锡新区的硕放中部、梅村东部、新安中部和鸿山西部地区为建设空间重点扩展区,鸿山东北部、新安沿湖地区为非建设空间重点保留区。研究结论:基于适宜性评价和冷热点分析进行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有助于地区合理配置建设空间,提高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性,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用地指标分配、发展时序确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山 汤君友
伴随着城镇用地空间范围的迅速扩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复杂 ,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 ,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保护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目标 ,即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长远的时间量度内 ,保证城镇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功能演进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本文在研究城镇用地空间增长和演变过程的基础上 ,就城市空间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空间扩展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君友 杨桂山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加快 ,使得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 ,土地利用中的矛盾日趋紧张。从不同时相的城市及区域土地利用多源遥感信息提取入手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 ,以“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为主线 ,对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 ,将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与自然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研究 ,揭示了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 ,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用地扩展模式反映了城市发育、成长乃至成熟的历程 ;自然交通、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政策的引导 ,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方位差异显著 ,具有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李尉尉
以无锡市1991、1996、2001和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改进后的波段组合阈值提取法对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并参照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提取的信息进行修正;通过影像叠加分析,研究1991~2005年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无锡市城市总体扩张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市扩展出现快速发展。同时无锡市城市空间扩张呈现出不均匀性,主要包括集中连片发展和轴向扩展两种典型的扩展模式,而城市扩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常州-无锡-苏州城市中心线沿线和环太湖方向,其中以东南部和东部扩展最为迅速;结合无锡市1991~2005年社会经济以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明芳 翁一峰
首先回顾苏南乡村工业的时空演进历程,得出人园发展、融人镇区和留在乡村三种空间分化路径。接着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研究乡村工业的社会经济总体特征和三种空间乡村工业的差异及问题。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剖析乡村工业时空演进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当前乡村工业的引导对策:一是空间差别化引导,进入园区的注重提质增效,融入镇区的甑別保留、搬迁与转型,留在乡村的分期引导和完善制度;二是留村工业多路径转型:大型优质企业集中进园,结含乡村休闲转型发展,结合增减挂钩紧凑发展。
关键词:
乡村工业 时空演进特征 发展对策 苏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继业 华荷锋 祁保华
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需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契合城市产业特征,利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形塑符合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循环低碳经济之路。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思路应以城市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前瞻性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力促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基于城市资源禀赋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城市低碳产业的联动效应。无锡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典型城市,可以根据城市产业特点,通过完善低碳产业战略规划、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培育低碳新兴产业、扩大低碳优势产业来构建和深化城市低碳产业体系;通过提供低碳技术创新保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山 周蕾 陈升 季增民
2008年国家出台大规模投资建设经济刺激方案,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易造成城市空间过度扩张。本文以无锡市为案例建立城市建设投资与城市空间扩张Cobb-Douglas生产函数修正模型(AC-D模型),通过仿归一化方法提取1991、1998、2001、2005、2008年TM遥感影像上城市空间扩张信息,并与5年城市建设投资数据引入AC-D模型,验证城市建设投资对城市空间扩张的促进程度,同时计算城市建设投资的不同领域对城市空间扩张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根据GDP、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总量等约束条件,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建设投资结构优化遗传算法模型(GA模型),得出防止城市过度扩张的最佳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及投资结构,旨在为城市建设投资方向的选择与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斌 陈旻 杨叶
本文以无锡市现代农业建设为对象,通过现代农业指标测算,得出无锡市现代农业的贡献率为58.52;在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效益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根据无锡市自然、社会、经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强化耕地保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促进机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彦龙 朱蕴宇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谐劳资关系建设,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劳资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坚持劳资两利、劳资和谐、劳资共赢的原则,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一体化实施,积极构建和谐劳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华文 彭补拙 张燕
研究目的:评估城镇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尤其是景观用地的价值。研究方法:对成本与效益做出界定,对体现存在价值的景观用地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其余用地用“成本-效益法”评估。研究结果:在现行用地结构中,第三产业占地比例最大,住宅用地次之,具有存在价值的人文景观用地最小;而用地的效益是商业服务业占第一位,交通与住宅用地分居二、三位。研究结论:城镇建设用地中直接经济价值占98%以上,间接价值及非使用价值所占比例很小,这与建设用地特征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建设用地 价值评估 无锡市马山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华 季余佳 吴群 包军 常欣 陆锦中
研究目的:总结现有耕地毁坏鉴定标准的发展及目前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毁坏动力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以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建立耕地毁坏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在耕地毁坏的综合鉴定中采用权重指数和法来鉴定耕地的毁坏程度。研究结果:(1)建立的耕地毁坏鉴定指标体系和多种毁坏类型的综合鉴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2)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溇金村的耕地毁坏案例的综合鉴定得分为63.1,属于重度毁坏,较难通过治理措施恢复且恢复耕地的成本较难估量。研究结论:建立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可以为耕地违法案件查处提供依据;由于已有的案件中多种毁坏类型一般是同时存在的,单项鉴定难以准确地反映耕地毁坏的程度,作者提出了耕地毁坏综合鉴定的方法,可为中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未 范诗薇 许丽萍 张敏 欧名豪
论文以无锡市2010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于自然地理和人为干扰两类因素的因子加权叠加模型,以此获取研究区的生态贡献等级斑块,运用Arc GIS 10.0、FrAGSTATS4.0和cS 2.2软件计算并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平原地区不同景观指数随粒度增粗的变化特征及其适宜的研究尺度域。结果表明,随粒度变粗,景观指数受空间粒度的影响显著,存在特定的粒度范围。其中,类型水平、景观水平以及景观连接度指数的尺度域不完全相同,粒度分别为2~30、2~10和2~7个栅格单元,研究区尺度域以2~7个栅格单元即60~210 M为宜;景观连接度指数得到的尺度域更精准,粒度依赖性更明显,适宜于粒度效应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华 季余佳 吴群 包军 常欣 陆锦中
研究目的:总结现有耕地毁坏鉴定标准的发展及目前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毁坏动力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以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建立耕地毁坏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在耕地毁坏的综合鉴定中采用权重指数和法来鉴定耕地的毁坏程度。研究结果:(1)建立的耕地毁坏鉴定指标体系和多种毁坏类型的综合鉴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2)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溇金村的耕地毁坏案例的综合鉴定得分为63.1,属于重度毁坏,较难通过治理措施恢复且恢复耕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锡平
一、无锡市的旅游发展概况 无锡市的旅游业发展是与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同步的。1978年,无锡的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事业,开始起步。1979年达到35000多人。1980年国际旅游部门开始对外经营创汇。根据无锡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水”字上做文章,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旅游者,1988年,经营国际旅游的接待机构、服务单位、商品供应点已基本配套完善。它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昊钟 钱培东 苏艳 刘端阳 费海红 韩亦勇
基于无锡市2008~2011年酸雨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分析、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无锡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气象因素对酸雨的影响,探讨了1 500m高度的气团移动路径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1年,无锡市酸雨pH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且酸雨逐月pH值、逐月弱酸雨和强酸雨频率分别存在不同的周期性变化;酸雨酸性随降水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但夏季降水与酸雨pH值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春季相对湿度与酸雨pH值呈现显著负相关,夏季气温则与酸雨pH值呈显著正相关;各季节1 500m高度的轨迹存在一定差异,春冬季无锡市受内陆气团影响为主,夏秋季西太平洋水汽输送作用明显。总体而言,江浙赣和西太...
关键词:
酸雨 pH值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