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3)
- 2023(5378)
- 2022(4313)
- 2021(3822)
- 2020(2898)
- 2019(6583)
- 2018(5923)
- 2017(10319)
- 2016(5553)
- 2015(5993)
- 2014(6038)
- 2013(5983)
- 2012(5623)
- 2011(5153)
- 2010(5098)
- 2009(4646)
- 2008(4385)
- 2007(3917)
- 2006(3563)
- 2005(3210)
- 学科
- 济(31811)
- 经济(31794)
- 地方(14618)
- 农(12140)
- 管理(12069)
- 业(10636)
- 农业(8953)
- 方法(8647)
- 业经(8550)
- 中国(8385)
- 地方经济(7971)
- 数学(7798)
- 数学方法(7698)
- 企(6556)
- 企业(6556)
- 发(6017)
- 农业经济(5446)
- 学(5390)
- 环境(5089)
- 财(4968)
- 发展(4603)
- 展(4593)
- 制(4355)
- 融(3877)
- 金融(3876)
- 和(3479)
- 建设(3423)
- 银(3404)
- 银行(3401)
- 行(3302)
- 机构
- 学院(81723)
- 大学(79237)
- 济(30897)
- 经济(30061)
- 研究(30037)
- 管理(29011)
- 理学(24872)
- 理学院(24452)
- 管理学(23840)
- 管理学院(23682)
- 中国(22559)
- 科学(20199)
- 京(17939)
- 所(14789)
- 中心(14698)
- 农(14522)
- 范(14515)
- 师范(14405)
- 研究所(13536)
- 江(13296)
- 财(13177)
- 业大(11988)
- 师范大学(11661)
- 院(11387)
- 州(11198)
- 北京(11058)
- 农业(10991)
- 省(10625)
- 财经(10173)
- 经济学(9527)
- 基金
- 项目(59580)
- 科学(47621)
- 研究(44097)
- 基金(42189)
- 家(37113)
- 国家(36785)
- 科学基金(31654)
- 社会(28979)
- 社会科(27402)
- 社会科学(27395)
- 省(24421)
- 基金项目(22844)
- 划(20669)
- 教育(19334)
- 自然(19271)
- 自然科(18800)
- 自然科学(18796)
- 自然科学基金(18406)
- 编号(17925)
- 资助(15658)
- 发(15066)
- 重点(14059)
- 成果(13707)
- 课题(13308)
- 发展(12312)
- 创(12234)
- 国家社会(12209)
- 展(12140)
- 部(12115)
- 创新(11460)
共检索到124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山 任瑞芳 洪灿辉
在分析城乡统筹及城乡耦合地域内涵的基础上,借助RS和GIS技术,以无锡市2008年为例设计了城乡耦合地域的界定路径,并由此得到无锡市1979-2008年的城市建成区及城乡耦合地域范围,结果表明无锡市城乡耦合地域范围的变化与同期城市建成区的变化呈正相关;各个年份城乡耦合地域内部用地构成不断变化,建设用地面积比重随城乡耦合地域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增加,耕地则呈现与建设用地相反的变化趋势;各类用地面积比重的标准差逐渐变小,反映城乡相互作用变化的耦合态势逐渐增强。
关键词:
耦合地域 城乡统筹 范围界定 无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帅宾 杨山 王钊
中国城乡地域结构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发生着嬗变,通过遴选影响城乡地域结构嬗变的主要经济体制变量,以无锡市为案例,定量刻画经济体制转型对城乡地域结构嬗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体制转型对城乡地域结构的影响在1995年后逐步显著;其中,政府行为转变和土地市场化对中心城区和乡村地域嬗变影响明显,外资企业对城乡过渡带嬗变影响较明显:经济体制转型通过影响政府、企业的空间行为及土地资源配置引起城乡地域结构嬗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帅宾 杨山 王钊
中国城乡地域结构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发生着嬗变,通过遴选影响城乡地域结构嬗变的主要经济体制变量,以无锡市为案例,定量刻画经济体制转型对城乡地域结构嬗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体制转型对城乡地域结构的影响在1995年后逐步显著;其中,政府行为转变和土地市场化对中心城区和乡村地域嬗变影响明显,外资企业对城乡过渡带嬗变影响较明显:经济体制转型通过影响政府、企业的空间行为及土地资源配置引起城乡地域结构嬗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振杰 杨山
在总结国内外城乡双系统相互作用动力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引入城乡耦合地域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通过耦合度揭示各系统要素在城乡耦合界面上相互作用的机理、过程。并以南京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28项指标中提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协调程度、资源设施配给率、环境负反馈机制等4项主因子对其进行耦合度实证辨析,得出南京城乡相互作用及不同时期两种扩张所处阶段,进一步明晰了南京城乡耦合地域系统空间演变规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边缘地域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目前国内有关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和乡村的空间联系,而城乡金融地域系统的长期割裂,会造成农村金融和经济的滞后以及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本文采用金融地理学这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分析方法和理念,探求城乡金融地域系统的内涵、研究范畴及有效耦合机制,拓展了该学科的研究领域,同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丁旭初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把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将促进就业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的扶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这是党中央对就业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长林 许大伟 邵国庆
惠山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北部,其土地利用呈现"两高一重"的特点:建设用地比例高,占土地总面积的48.6%;工业用地比例高,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5%;耕地保护任务重,耕地保有量为1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0.5万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静,杨山,何挺,陆海英
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过渡区,城乡结合部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最激烈地区之一,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情况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以无锡市为例,利用3S技术提取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状况信息,提出了确定无锡市城乡结合部范围边界的半自动提取模型和结合部土地利用类型半自动提取模型,并对无锡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揭示了无锡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特征,据此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华 季余佳 吴群 包军 常欣 陆锦中
研究目的:总结现有耕地毁坏鉴定标准的发展及目前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毁坏动力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以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建立耕地毁坏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在耕地毁坏的综合鉴定中采用权重指数和法来鉴定耕地的毁坏程度。研究结果:(1)建立的耕地毁坏鉴定指标体系和多种毁坏类型的综合鉴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2)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溇金村的耕地毁坏案例的综合鉴定得分为63.1,属于重度毁坏,较难通过治理措施恢复且恢复耕地的成本较难估量。研究结论:建立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可以为耕地违法案件查处提供依据;由于已有的案件中多种毁坏类型一般是同时存在的,单项鉴定难以准确地反映耕地毁坏的程度,作者提出了耕地毁坏综合鉴定的方法,可为中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华 季余佳 吴群 包军 常欣 陆锦中
研究目的:总结现有耕地毁坏鉴定标准的发展及目前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毁坏动力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以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建立耕地毁坏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在耕地毁坏的综合鉴定中采用权重指数和法来鉴定耕地的毁坏程度。研究结果:(1)建立的耕地毁坏鉴定指标体系和多种毁坏类型的综合鉴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2)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溇金村的耕地毁坏案例的综合鉴定得分为63.1,属于重度毁坏,较难通过治理措施恢复且恢复耕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晓军 黄馨
在构建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系统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城市填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影响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主要因子,对耦合的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不同耦合地域类型的特征和问题进行了解析,系统揭示了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地域分异突出,不协调状态明显,为此,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与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山 汤君友
伴随着城镇用地空间范围的迅速扩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复杂 ,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 ,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保护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目标 ,即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长远的时间量度内 ,保证城镇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功能演进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本文在研究城镇用地空间增长和演变过程的基础上 ,就城市空间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空间扩展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翼 吕斌
传统"苏南模式"促进了苏南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但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制度缺陷使得传统模式面临空间和效率的多重困境,城乡统筹的需求和动力愈发显著。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利益主体能动性发挥为切入点,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具体思路,并以无锡市滨湖区为例,提出基于统筹城乡产业与空间的现代农村发展策略及其具体的操作模式。
关键词:
城乡统筹 苏南地区 现代农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悦斐 杨新海
以苏南乡村地区城镇化历程为切入点,发现苏南乡村地区经历了以发展乡镇企业、开发区建设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为代表的三大城镇化阶段,经济腾飞的同时部分村庄逐渐没落,陷入"被动式"城镇化困境,因此提出"主动式"城镇化概念并赋予其内涵,即"自主、民生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微撤并、引低碳、溯本源、固主体和新制度"五位一体的"主动式"城镇化策略,最后以无锡市锡北镇斗山地区为例,通过实践实现苏南"主动式"城镇化复兴之路。
关键词:
苏南乡村地区 “主动式”城镇化 斗山地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明芳 翁一峰
首先回顾苏南乡村工业的时空演进历程,得出人园发展、融人镇区和留在乡村三种空间分化路径。接着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研究乡村工业的社会经济总体特征和三种空间乡村工业的差异及问题。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剖析乡村工业时空演进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当前乡村工业的引导对策:一是空间差别化引导,进入园区的注重提质增效,融入镇区的甑別保留、搬迁与转型,留在乡村的分期引导和完善制度;二是留村工业多路径转型:大型优质企业集中进园,结含乡村休闲转型发展,结合增减挂钩紧凑发展。
关键词:
乡村工业 时空演进特征 发展对策 苏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