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5)
2023(10032)
2022(8927)
2021(8429)
2020(6987)
2019(16350)
2018(16195)
2017(31520)
2016(17118)
2015(19154)
2014(19055)
2013(18785)
2012(17074)
2011(15298)
2010(14973)
2009(13483)
2008(12834)
2007(10787)
2006(9404)
2005(7867)
作者
(49506)
(41194)
(40766)
(38767)
(25975)
(19859)
(18455)
(16360)
(15625)
(14425)
(14364)
(13822)
(12974)
(12881)
(12708)
(12420)
(12413)
(12164)
(11680)
(11542)
(10283)
(9820)
(9764)
(9266)
(9156)
(9032)
(9009)
(9004)
(8237)
(8221)
学科
(65718)
经济(65645)
管理(46706)
(44053)
(36536)
企业(36536)
方法(32447)
数学(28260)
数学方法(27942)
(17316)
(16421)
中国(15994)
(15014)
地方(14204)
业经(14185)
农业(11731)
理论(11029)
环境(11019)
(10964)
(10775)
贸易(10770)
(10403)
技术(10315)
(9983)
(9887)
财务(9828)
财务管理(9814)
企业财务(9312)
(9141)
教育(8902)
机构
大学(239203)
学院(236999)
管理(97870)
(88036)
经济(85953)
理学(85875)
理学院(84890)
管理学(83351)
管理学院(82950)
研究(78279)
中国(55509)
科学(52091)
(51327)
(39902)
业大(39303)
(38885)
(38194)
研究所(36099)
中心(35192)
(32532)
(32284)
北京(32040)
师范(32012)
财经(31819)
农业(31517)
(29089)
(29047)
(26945)
师范大学(26236)
经济学(25241)
基金
项目(174085)
科学(136593)
基金(126676)
研究(124428)
(111490)
国家(110635)
科学基金(94992)
社会(76945)
社会科(72922)
社会科学(72903)
基金项目(69204)
(67801)
自然(64351)
自然科(62813)
自然科学(62801)
自然科学基金(61649)
(57656)
教育(56368)
资助(51413)
编号(50662)
成果(39734)
重点(38574)
(37706)
(36286)
(35846)
课题(34285)
科研(33596)
创新(33431)
计划(32108)
教育部(31932)
期刊
(91615)
经济(91615)
研究(65814)
中国(40604)
学报(40435)
科学(37551)
(35272)
管理(33263)
大学(29760)
学学(28064)
(26400)
农业(25206)
教育(24899)
技术(19582)
业经(15318)
(15317)
金融(15317)
财经(14146)
经济研究(13815)
图书(13718)
(12733)
科技(12685)
资源(12352)
问题(12155)
理论(12153)
(11842)
实践(11451)
(11451)
技术经济(11064)
(10941)
共检索到325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清华  张落成  姚士谋  王成新  
耕地资源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无锡市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均耕地面积仅7.3×10-3hm2,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人地矛盾十分尖锐。从粮食最低保有量的内涵出发,测算出无锡市区粮食最低保有量应为1.65×108kg,进而通过选择粮食最低保有量、粮食复种指数等4个参数测算无锡市区2009~2020年耕地最低保有量为26 116 hm2。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耕地发展引导性和耕地发展约束性两类评价指标,对无锡市区现有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将无锡市区耕地分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4种类型。进而,结合耕地最低保有量,对耕地资源进行空间配置,发现锡山区的东北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伟  
大都市区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也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随着人口规模急剧增加,资源消耗、环境容量占用、污染排放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同时也引致交通拥挤、空间局促、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成为制约大都市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人口总量控制和区域调控政策,目的在于协调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在借鉴地理学传统分区方法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要素,从人居环境的约束性和适宜性两方面出发,构建人口空间布局适宜性分区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了单元划分、指标赋值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并采用修正矩阵向量模型计算各评价单元人口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苑全治  郝晋珉  李伟  
该文在总结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保护目标编制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参考以前成功的规划经验,利用大同市历年统计资料,通过对大同市社会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测算出规划期末大同市应该保有的合理的耕地面积。预测结果:2010年大同市的耕地保有量为37.3450万hm2,比基期2004年减少0.8540万hm2;2020年为35.2002万hm2,比基期2004年减少2.9987万hm2。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胡业翠,郑宇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供给更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容许城市、生态建设的占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对无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态势。以及用地需求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分析,构建了区域容许耕地转换模型(MAC),并应用该模型测定了无锡市2030年以前容许"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量。据此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的底线和调控指标,为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区域耕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多目标导向下的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量化方法和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华  季余佳  吴群  包军  常欣  陆锦中  
研究目的:总结现有耕地毁坏鉴定标准的发展及目前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毁坏动力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以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建立耕地毁坏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在耕地毁坏的综合鉴定中采用权重指数和法来鉴定耕地的毁坏程度。研究结果:(1)建立的耕地毁坏鉴定指标体系和多种毁坏类型的综合鉴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2)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溇金村的耕地毁坏案例的综合鉴定得分为63.1,属于重度毁坏,较难通过治理措施恢复且恢复耕地的成本较难估量。研究结论:建立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可以为耕地违法案件查处提供依据;由于已有的案件中多种毁坏类型一般是同时存在的,单项鉴定难以准确地反映耕地毁坏的程度,作者提出了耕地毁坏综合鉴定的方法,可为中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华  季余佳  吴群  包军  常欣  陆锦中  
研究目的:总结现有耕地毁坏鉴定标准的发展及目前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毁坏动力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以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建立耕地毁坏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在耕地毁坏的综合鉴定中采用权重指数和法来鉴定耕地的毁坏程度。研究结果:(1)建立的耕地毁坏鉴定指标体系和多种毁坏类型的综合鉴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2)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溇金村的耕地毁坏案例的综合鉴定得分为63.1,属于重度毁坏,较难通过治理措施恢复且恢复耕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蕊  陈英  张仁陟  
本文选取水资源为生态安全因子,根据预测的农业用水量和农田灌溉配水定额计算出武威市基于水生态安全的耕地保有量。将基于水生态安全的耕地保有量与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2010年水浇地保有量为23.86万hm2,2020年水浇地保有量为21.61万hm2,与现状水浇地22.05万hm2接近。即目前农业水资源量可基本满足耕地灌溉,但已处于临界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光辉  刘友兆  祖跃升  王永章  
以农用分等成果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等级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与单位标准量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各等别的理论单位标准量产量,将其与区域粮食需求量相对照,构建最优线性规划模型,求出不同等别耕地保有量的最优方案,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算的耕地保护方案既体现了优先保护优等地的原则,又能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遏制耕地数量迅速减少,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质量保护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琳  陈逸  张群  叶晓雯  张燕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不能突破,但未提出耕地保有量在各个地区如何进行公平分配。针对此问题,借鉴基尼系数,构建我国耕地保有量公平分配的优化模型。以2010年各省(市、自治区)的耕地保有量公平分配为例,利用各地区现有耕地面积数据,选取各地区人口、二三产业产值、粮食产量、农用地面积、水资源总量、≥10℃年积温、太阳辐射作为指标,结合各地区粮食自给率与后备耕地资源,构建基于基尼系数的耕地保有量分配优化模型,利用Lingo软件求出模型最优解并结合GIS技术绘制各地区耕地面积增减比例图。根据优化后耕地面积增减量占现有耕地面积的比例,我国各地区耕地面积需要调整情况可以分为五类:耕地削减区、耕地保持区、耕地小幅度增加区、耕地中幅度增加区、耕地大幅度增加区。结论表明,基于基尼系数的耕地保有量分配结果既公平又可行,可为耕地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陈雯  许刚  孙伟  
城市人口分布格局不仅受经济就业、生活质量、通勤距离等自组织分布要素的引导,还受到政府管制和调控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通过自组织而实现人口分布的优化。因此,除了阐释人口分布的自组织变动机制和影响因素外,还迫切需要研究人口分布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方面的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优化的人口空间格局。在大量查阅人口分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式,提出了生态约束、生产挤占、生活集聚、效益综合、顾及现状等人口优化分布原则,并运用随机与目标函数方法,建立人口空间分布优化模型。以无锡市区为例,基于丰富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资料,进行城市空间生态保护、生产开发、生活居住价值评价,通过模型运算,提出优化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飞  杨庆媛  王成  江娟丽  胡蓉  
耕地休耕制度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立足于探索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内涵和技术方法,以此解决因休耕地错配而导致休耕的效率和效益受损问题。以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国家第一批休耕试点的贵州省松桃县为例,采用基于休耕目标的耕地健康综合评价法诊断识别休耕地,并按照休耕要求优选休耕地。结果表明:(1)广义上的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内涵本质,就是将休耕规模、休耕区域、休耕时序和休耕技术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对休耕地的“定量、定位、定序、定术”宏观调控。(2)休耕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基础是基于耕地健康综合评价的休耕地诊断识别,耕地健康程度由耕地质量目标和耕地产能目标共同决定;休耕区域空间布局的核心内容是空间约束,以集中连片作为主要约束条件。(3)松桃县耕地健康程度一般,休耕潜力较大且旱地明显比水田休耕潜力大,适度休耕为主、优先休耕为辅。(4)水田休耕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部和南部乡镇,旱地休耕区域全县皆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乡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赛男  苏良军  
本文首次采用非参数模型对千人轿车保有量进行建模与预测。我们发现:(1)千人轿车保有量相对于人均GDP的弹性并非一成不变;(2)与线型模型相比,非参数模型对千人轿车保有量提供了更好的模型拟合与更合理的中长期预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志丰  陆效平  
研究目的:探索地区建设扩展空间选择的综合定量研究方法,为建设用地指标供给与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适宜性评价与用地扩展的冷热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基于本底适宜性评价,划分空间开发适宜等级,结合建设用地扩展冷热点分析,选择最佳的建设空间扩展区位,发现无锡新区的硕放中部、梅村东部、新安中部和鸿山西部地区为建设空间重点扩展区,鸿山东北部、新安沿湖地区为非建设空间重点保留区。研究结论:基于适宜性评价和冷热点分析进行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有助于地区合理配置建设空间,提高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性,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用地指标分配、发展时序确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杜继丰  袁中友  
研究目的:探讨巨型城市区耕地生产、生态多功能需求下耕地补偿分区及补偿金配置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补偿分区以耕地功能供需关系为直接依据,以区域公平为出发点;食物生产功能应是各级补偿分区的第一准则,生态服务功能应作为该功能需求强烈的巨型城市区的第二准则;复杂的层级式行政管理体制下,粮食安全视角的补偿金配置应以省级补偿关系为起点,兼顾土地利用效率理论及区域主体功能定位,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径配置到末级实施单元;生态安全视角的耕地补偿面向巨型城市区内部,补偿分区及补偿金测算可直接到末级实施单元,不需要复杂的资金配置体系。研究结论:提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二元制的巨型城市区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晓莉  赵俊三  吴晓伟  张雪岭  张万强  
研究目的:分析云南省耕地规划保有量指标下达的合理性。研究方法:耕地规划指标实现指数、耕地压力指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全省129个县中约89个县的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下达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景洪市、晋宁县及思茅区等40个县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下达不够合理,指标实现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全省2009年耕地现状面积与2020年规划指标相比有一定的空间,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全省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进行适度调整,指标调整应优先在各州市内部进行平衡。研究结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下达时应综合考虑各州市、县(市、区)的耕地规划指标实现指数以及耕地压力指数,建议云南省对耕地保有量指标进行局部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