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7)
2023(2867)
2022(2448)
2021(2290)
2020(1889)
2019(4097)
2018(3728)
2017(6943)
2016(3687)
2015(4164)
2014(4094)
2013(3845)
2012(3677)
2011(3049)
2010(2973)
2009(2601)
2008(2588)
2007(2112)
2006(1839)
2005(1607)
作者
(10619)
(8957)
(8850)
(8528)
(5624)
(4464)
(4028)
(3511)
(3475)
(3168)
(3068)
(3028)
(3018)
(2888)
(2743)
(2670)
(2627)
(2540)
(2523)
(2408)
(2246)
(2102)
(2087)
(2086)
(2005)
(2001)
(1974)
(1839)
(1769)
(1766)
学科
(13700)
经济(13687)
地方(6814)
管理(6107)
(5845)
(5083)
企业(5083)
方法(4778)
中国(4409)
(4009)
文化(3774)
(3772)
业经(3749)
地方经济(3165)
(3158)
理论(3100)
数学(3033)
数学方法(2949)
产业(2832)
农业(2807)
环境(2677)
教育(2647)
(2360)
贸易(2355)
(2189)
市场(2082)
(1986)
经济理论(1858)
生态(1831)
文化产业(1796)
机构
学院(49718)
大学(49604)
研究(19640)
(15705)
管理(15558)
经济(15173)
科学(14138)
理学(13305)
中国(13087)
理学院(12969)
管理学(12549)
管理学院(12445)
(11355)
(9931)
师范(9878)
(9772)
研究所(9084)
中心(8702)
(8512)
师范大学(8269)
业大(7812)
(7798)
(7644)
北京(7032)
(6735)
农业(6512)
(6481)
科学院(6175)
研究院(6006)
(5896)
基金
项目(37717)
科学(29742)
基金(27296)
研究(25819)
(24917)
国家(24751)
科学基金(20733)
社会(16760)
社会科(15868)
社会科学(15864)
基金项目(15146)
(14644)
自然(13983)
自然科(13589)
自然科学(13583)
自然科学基金(13285)
(12970)
教育(11180)
编号(10103)
资助(9931)
重点(8854)
(8693)
成果(8056)
(7496)
课题(7437)
(7215)
计划(7195)
国家社会(7089)
创新(6953)
科研(6939)
期刊
(19139)
经济(19139)
研究(14899)
中国(10224)
学报(9931)
科学(9457)
(7593)
大学(7402)
学学(6946)
教育(6869)
管理(5508)
农业(5097)
资源(4327)
(4268)
(3818)
城市(3474)
(3387)
图书(3363)
地理(3327)
(3239)
技术(2983)
业经(2893)
问题(2826)
书馆(2783)
图书馆(2783)
科技(2759)
林业(2735)
现代(2724)
(2687)
金融(2687)
共检索到73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志斌  张琦  陶韬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一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以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延续与活力再生的方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秩序,实现人们对街区传统文化的解读,通过适应现代生活的后续利用,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敏  
本文总结了镇江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特色,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街巷建筑尺度控制和街巷界面延续等方面提出了保护镇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特色的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俊  蒋玉川  
历史街区是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文章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从改造前后的空间布局、功能导向、文化气息及价值效益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古迹改造过程中的得失,并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重要性,以期探寻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的完美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温天蓉  叶胜发  邓金平  吴宁  童磊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难以估量。本文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剖析了其现状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基于GIS技术评估了其火灾风险;构建了集预防、救援、评估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消防安全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消防规划策略,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适应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范红  杨琳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改造与历史文脉传承形成了矛盾。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通过系统挖掘“空间叙事文本”“持续小规模改造”和多元主体“共同生产公共服务”等举措,完整地保留了街巷肌理、文化遗存、建筑风貌和历史故事,建立起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社会教育与休闲活动之间的对话,形成了以东府文化为背景,以爱国主义、廉政文化、家风家训教育为主题,以关中民居院落为特色,集民俗文化体验、阅读服务、公益博览、娱乐活动、特色餐饮、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其对“空间定位”的精准把握,彰显出“槐院里”叙事空间再造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韶颖   吴楚槟   张任驰   王子越   葛润南  
我国各大城市逐步进入消费4.0时代,文化消费呈现出向个性体验、在地文化、社会共享的转向,但各地历史文化街区普遍存在空间特色与新消费模式错位、空间生产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如何推动文化消费空间的转型升级,使其与新时代消费特征得以更好衔接,成为历史文化街区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文化循环理论,以广州上下九—第十甫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分析现有文化消费空间的状况与存在问题基础上,从文化要素生产、文化意向表征、文化消费场景、文化内涵认同和社会共享规则五个方面提出街区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构建策略。研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消费模式升级、空间品质提升乃至街区活力唤醒提供了崭新视角和创新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静芳  唐嘉耀  高淑敏  
随着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布和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商业化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以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Python爬虫从大众点评网站获取商户LBS数据,将商户业态分为8类,综合运用GIS的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在空间分布类型及分布状态上均存在差异;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会受到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密度、街巷空间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空间分布提出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昌智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三个基本层次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底线。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表述不一,成为普遍困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管的障碍之一。为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详细论述了导致思想认识出现混乱的症结所在,呼吁加强学术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需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时少华  
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治理是制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出发,在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数据收集,从网络密度、关联性、互惠性、等级性、传递性以及中介性展开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从凝聚性看,要疏解当地政府机构以及压力集团两个利益集团内部的派系林立问题;二从关联性看,加强当地政府机构与社区之间的有效关联;三从互惠性以及传递性看,加强企业内部、社区和压力集团之间的利益互惠关联,建立利益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的利益互赖与合作交流机制;四从等级性看,增加NGO保护组织和行业协会、媒体和专家在街区保护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五从代理性看,要重点培养企业和社区利益集团的协调人、守门人和代理人角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朔  姜斌  宋寿剑  
环境小品的生态设计是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构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视角的设计分析,得出生态设计与其在设计思想、设计内容、设计审美方面的关联属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的路径:历史元素功能形式"再设计";古典园林式的生态审美意蕴营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辅以设计实例说明,以协助设计师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实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升洲路与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有一条徽派和民国建筑风格交融的街巷,"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以著名的甘熙宅第俗称"九十九间半"为文化依托,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战乱和硝烟,目睹了人世间无数次的悲欢和离合,如今静静得卧在这里,安详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缓缓地摇着蒲扇,娓娓道来过往的故事。南京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明文化、民国文化外,还有一个就是鲜有人提及的清文化。"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里粉壁黛瓦、雅致风华的江南建筑风貌凝聚了南京历史文化之魂,显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更展示了一个城市的人文和艺术水平。穿过醒目的"熙南里"牌楼,走进不远处的街区内景——甘熙宅第,这里有云锦、剪纸、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通过对传统聚焦物质空间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的系统总结与问题剖析,提出以特征价值为导引的历史街区保护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例,从类型特征总结、保护发展定位、保护要素梳理、景观—文化关联、保护要素管控、历史档案维护、文化—业态耦合、遗产展示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以价值识别、价值关联、价值延续、价值活化为具体实施路径的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导引保护方法,以期丰富我国既有遗产保护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