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6)
- 2023(5222)
- 2022(4418)
- 2021(3881)
- 2020(3192)
- 2019(6973)
- 2018(6921)
- 2017(12824)
- 2016(6919)
- 2015(7976)
- 2014(8210)
- 2013(8182)
- 2012(8257)
- 2011(7794)
- 2010(8126)
- 2009(7836)
- 2008(7683)
- 2007(7181)
- 2006(6819)
- 2005(6368)
- 学科
- 济(56476)
- 经济(56432)
- 管理(19695)
- 地方(16771)
- 方法(15202)
- 业(14569)
- 数学(13169)
- 数学方法(12984)
- 地方经济(12592)
- 企(11907)
- 企业(11907)
- 中国(10999)
- 学(10737)
- 业经(9229)
- 农(8135)
- 制(7054)
- 经济学(6801)
- 环境(6507)
- 财(6465)
- 融(6164)
- 金融(6164)
- 体(5925)
- 发(5863)
- 和(5817)
- 农业(5570)
- 理论(5564)
- 贸(5476)
- 贸易(5469)
- 策(5463)
- 银(5404)
- 机构
- 大学(115084)
- 学院(114375)
- 济(56644)
- 经济(55535)
- 研究(45265)
- 管理(38096)
- 中国(34123)
- 理学(31569)
- 理学院(31127)
- 管理学(30498)
- 管理学院(30276)
- 科学(26397)
- 京(24760)
- 财(23907)
- 所(23711)
- 研究所(21202)
- 中心(19553)
- 经济学(18969)
- 江(18887)
- 财经(18591)
- 农(17346)
- 经(16620)
- 经济学院(16604)
- 北京(15832)
- 院(15721)
- 范(15632)
- 师范(15492)
- 州(14618)
- 业大(14353)
- 科学院(13988)
- 基金
- 项目(66472)
- 科学(51686)
- 研究(48017)
- 基金(47893)
- 家(41613)
- 国家(41290)
- 科学基金(34552)
- 社会(32237)
- 社会科(30515)
- 社会科学(30505)
- 省(25408)
- 基金项目(24241)
- 教育(21446)
- 划(21029)
- 自然(20586)
- 资助(20363)
- 自然科(20090)
- 自然科学(20085)
- 自然科学基金(19686)
- 编号(18231)
- 发(15893)
- 成果(15714)
- 重点(15341)
- 部(14465)
- 国家社会(13729)
- 课题(13623)
- 济(13302)
- 发展(13296)
- 经济(13165)
- 展(13119)
共检索到192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同丹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区域经济地位、综合因素地位,进而准确揭示出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城市定位。然后以此展望今后无锡的发展与超越。
关键词:
无锡 长三角 定位与超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小龙
“增长三角”这一名称由新加坡现任总理吴作栋于1989年首先提出,也有将其译作“成长三角”或“增长三角洲”的。由于这种“增长三角”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又是出现在亚洲(当然不排除将来在非洲、拉美出现),故完整的叫法应为“亚洲经济增长三角”。但国际上对“增长三角”这一概念尚无完全一致的定义。如认为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经济地带”、“次区域经济区”、“小区域经济区”、“扩展的城市地区”等等。虽然叫法各异,但就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金云
依据相关经济发展数据,筛选较具代表性的相关经济指标,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综合评估长三角22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其划分为六大梯次;在此基础上,利用Fish判别分析对新加入8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扩容后的长三角经济圈内各城市之间的差距越发明显。最后为长三角经济圈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萌 谷人旭 高士博 许树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迈入"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文以长三角经济圈内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专业化指数以及产业合作潜力模型等多种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测度、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圈二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内25个地级以上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强度、不同区域及城市的产业相对发展水平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潜力。研究表明:在长三角经济圈内部,不同区域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先扩大后缩小,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则持续缩小;区域产业集聚度明显...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圈 产业分工 产业合作潜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赵坚
本文基于长三角经济圈地级单位两位数制造业2001—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圈内部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在经济圈内部,两位数制造业绝对地理集中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广域集聚经济,经济圈范围内制造业结构趋同是合意的;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但经济圈内部城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内部城市可以围绕圈域主要制造业实现相对多样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和利用广域集聚经济。由于分析结果不同于广泛接受的观点,本文进一步从区域研究单元和细分产业角度说明了研究结果差异性的原因,并基于职能分工观点解释了经济圈制造业广域集聚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丽媛 张东祥
发达的交通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长三角地区,沪宁高速铁路建成后,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加强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圈的联系。"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高速出行方式加强了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扩大了旅游市场的规模,对特色旅游站点的形成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速时代 长三角 旅游经济 市场结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德敏 池尔敏 李世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甘星 甘伟
科技金融效率是评价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2006—2014年三大经济圈十省市的科技金融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北京、广东科技金融一直处于技术有效,即达到了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最佳状态。上海、天津科技金融投入则处于技术相对有效,其他六省市始终处于明显非技术有效状态。本文进一步剖析了这十省市科技金融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并从政府、企业、金融市场、高技术产业、人才等五方面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技术创新 DEA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娟锋 俞婷 赵国超
本文从内生性视角构建城镇化区域人口与土地两个系统的三组联立方程模型,利用长三角城市群42个城市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人口与土地的互动关系,反思现有的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发现:以土地开发带动人口集聚的"主动战略"是长三角城市群普遍采取的城镇发展模式,通过预期性的土地开发推动人口密度偏离最优密度线,产生人口集聚效应;而在二三产业内"主动战略"的集聚效应难以得到验证,产业用地供给与人口变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蕴含土地与人口脱节以及产业空心化的风险;人口密度长期偏离最优密度线将导致城镇活力降低与资本闲置,前期投入的资本将给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实现由"主动战略"向土地与人口协同发展的战略转变是"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性决策的需要。
关键词:
主动战略 协同战略 内生性 城镇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柏 张艾莲
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能够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就需要针对我国经济现实状况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通过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对构建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进行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体现了外汇市场的非线性。由于在长期内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长期目标不确定,汇率易受到投机行为的冲击。我国可以实行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在短期内允许汇率频繁小幅波动以释放市场供需变化对升值的压力,并在长期内当经济的增长使得累积的外汇市场偏离时,一次性修正使之符合经济基本面状况,避免汇率水平的压抑引致的负面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媛媛
通过分析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产业同构程度,文章认为,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同构程度高于京津冀区域,但产业同构并非明显滋生恶性竞争;两大经济圈出现产业同构的原因存在差异,京津冀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和体制机制因素,而长三角主要源于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
关键词:
经济圈 产业同构 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伟全
尽管长三角区域经济取得巨大成绩,但各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依旧时常发生,并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文章阐述了长三角经济圈内地方利益冲突的现状,总结了地方利益冲突造成的结果,分析当前长三角地方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状况及其效果,并提出了协调地方利益冲突、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合作 地方利益 利益冲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芸 贝政新
文章基于耦合理论对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及耦合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构建耦合评价模型,设计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长三角经济圈2008-2016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耦合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经济圈科技与金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但良性耦合的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圈内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差距显著;安徽省的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省市,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水平严重滞后于金融发展水平。据此建议各省市要因地制宜,重点考虑发展相对滞后的系统,通过结构性改革扩大复合系统的协同作用,同时整合各省资源优势,搭建长三角经济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组建圈内"创新联盟",实现长三角经济圈科技与金融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集聚经济圈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但其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什么样的空间特征,国内外鲜有人研究。本文认为,集聚经济圈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产业集聚是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点轴增长特征。在不平衡增长的理论视角下,本文基于集聚经济圈内部次区域城市比较优势变化,以及城市增长相互联系、影响,结合增长收敛的分析框架,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内在机理和收敛特征。研究不仅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空间特征的"黑箱",而且从经验上证实了"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收敛研究仅具统计意义"的理论观点,丰富了增长收敛的理论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建 刘云霞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有为政府”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一个基于长三角集聚经济圈的分析框架
营造小上海新优势 增强新无锡竞争力——试探无锡在长三角的城市定位与战略取向
政策引导公共图书馆空间智慧化变革研究——来自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证据
我国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变动趋向分析——对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项实证研究
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空间经济关系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研究
东京城市经济圈发展经验及其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借鉴
均衡性与可及性: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比较分析
产业集聚、市场集中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的比较
土地资源对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经济增长尾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