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7)
2023(1594)
2022(1468)
2021(1453)
2020(1306)
2019(2868)
2018(2896)
2017(4620)
2016(3353)
2015(4157)
2014(4184)
2013(3866)
2012(3635)
2011(3325)
2010(3421)
2009(3048)
2008(3068)
2007(2763)
2006(2439)
2005(2086)
作者
(12354)
(10583)
(10493)
(10112)
(7140)
(5264)
(4686)
(4275)
(4161)
(4111)
(3833)
(3730)
(3714)
(3571)
(3464)
(3462)
(3287)
(3236)
(3189)
(3186)
(2969)
(2931)
(2803)
(2649)
(2631)
(2484)
(2448)
(2425)
(2345)
(2330)
学科
(6211)
经济(6206)
(5793)
管理(4829)
教学(4110)
教育(4101)
(4057)
企业(4057)
(4040)
理论(3891)
(3401)
学法(2972)
教学法(2972)
中国(2789)
学理(2737)
学理论(2737)
方法(2413)
(2147)
农业(2146)
水产(2124)
研究(2111)
数学(1982)
动物(1981)
数学方法(1932)
(1916)
动物学(1814)
(1586)
技术(1574)
地方(1561)
(1463)
机构
学院(46701)
大学(45084)
研究(20811)
(19979)
科学(16894)
农业(16766)
(13428)
业大(13255)
研究所(12652)
中国(11821)
(11186)
经济(10811)
农业大学(10577)
技术(10563)
管理(10189)
(10003)
(9765)
(9670)
(9436)
实验(8903)
(8897)
理学(8588)
实验室(8555)
理学院(8406)
中心(8324)
重点(8168)
管理学(8045)
管理学院(7982)
科学院(7467)
(6910)
基金
项目(33237)
科学(23382)
(20998)
国家(20813)
基金(20758)
研究(20264)
(16597)
科学基金(15397)
(13911)
自然(12403)
自然科(12147)
自然科学(12141)
自然科学基金(11908)
教育(11789)
基金项目(10854)
计划(9448)
科技(9277)
资助(9092)
重点(8789)
(8779)
社会(8668)
编号(8289)
社会科(8024)
社会科学(8022)
(7883)
课题(7843)
专项(7543)
(7482)
(7401)
成果(7145)
期刊
(19508)
学报(17598)
中国(14503)
农业(13685)
教育(12788)
(12456)
经济(12456)
科学(11628)
研究(11368)
大学(11235)
学学(10830)
(7576)
业大(6223)
农业大学(5609)
技术(5009)
职业(4648)
(4071)
(4026)
中国农业(3996)
管理(3898)
自然(3080)
自然科(2991)
自然科学(2991)
技术教育(2964)
职业技术(2964)
职业技术教育(2964)
农业科学(2904)
林业(2846)
农学(2622)
华北(2622)
共检索到71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梦诗  叶俊  侯莉莉  李明  唐丁  张建祥  王为云  徐志豪  李亚飞  顾铭洪  程祝宽  于恒秀  
香味是稻米食味品质的主要性状之一,为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优质香稻新品系,以携带有超双元载体OSBADH2-RNAi的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将OSBADH2基因的RNA干扰结构和潮霉素抗性选择标记(HPT)基因同时导入优质粳稻武育粳3号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中,经过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和分化,获得了54个独立转化子,其中36个转化子同时含目的基因和HPT基因,共转化频率为66.7%;从这些转化子的后代中共筛选获得25个去除HPT基因的转化子,去标记频率为69.4%;通过KOH法等4种方法进行香味的鉴定,获得15个具有香味的株系。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具香味株系中的OSBAD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开强  李孝琼  韦宇  陈颖  王小姣  李林娟  郭嗣斌  
【目的】培育适合广西种植的抗螟虫转基因杂交水稻恢复系,为广西杂交水稻抗虫育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广西杂交稻骨干恢复系亲本广恢998、桂恢1561和桂恢110为受体,以携带Bt抗虫基因cry1C~*的抗螟虫转基因材料T1C-19为供体,通过1次杂交、3次回交和8次自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结合抗虫鉴定(室内离体接虫鉴定与室外自然鉴定)、苏云金芽孢杆菌(Baclillus thuringiensis)蛋白(Bt蛋白)含量测定和农艺性状选择培育适合广西推广应用的抗螟虫杂交水稻恢复系。【结果】对经过杂交、回交和自交育成的3个抗螟虫转基因恢复系KH998、KH1561和KH110进行农艺性状考查,结果表明,KH998、KH1561和KH110的千粒重均低于供体亲本T1C-19,KH1561的千粒重比原始亲本桂恢1561低,而KH998和KH110的千粒重较原始亲本分别提高1.40和3.40 g,产量优势变大;以KH110组配的杂交组合天丰A/KH110的产量比对照天优华占(CK2)增加1.29%,但所组配的其他杂交组合产量均低于对照特优63(CK1)和CK2。抗虫鉴定结果表明,KH998、KH1561和KH110及其配配杂交组合均具有与抗虫供体亲本T1C-19相当的抗性,均可有效抵御螟虫危害;杀虫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KH998、KH1561和KH110的平均Bt蛋白含量分别为0.24、0.65和1.41μg/g FW,其中,KH998和KH1561抗性群体的Bt蛋白能稳定表达,而KH110抗性群体的Bt蛋白表达不够稳定。【结论】通过回交转育结合MAS育成的3个抗螟虫转基因恢复系KH998、KH1561和KH110均可稳定遗传cry1C~*基因,并成功表达Bt杀虫蛋白,且具有与供体亲本T1C-19相当的抗螟虫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长根  宋长太  郝玉凤  宋加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立丰  高丽锋  周荣华  宋彦霞  赵东成  贾继增  任正隆  
【目的】通过对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光温生产效率的分析,阐明小麦光温生产效率的遗传特点与生物学性状的关系,为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RIL),通过相关分析,检测高光温生产效率及其相关位点,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新品系。【结果】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与单株成穗数、穗粒数、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呈高度正相关,其中成穗数对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贡献最大。光能生产效率受平均灌浆速率影响较大,而温度生产效率受最大灌浆速率影响较大。11个位点与光温生产效率相关,其中4个位点的贡献率在10%以上,分别为Xwmc167-2D、Xcwm23-2D、Xba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宁  张艳敏  郭北海  樊爱革  
该研究利用关东 10 7和白火麦为亲本做常规杂交 ,用玉米花粉对其杂种F1进行单倍体诱导 ,单倍体加倍后得到 50个DH系 ,对这些DH系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 ,有 6个株系是糯性小麦 ,其基因型为wx -aabbdd ;同时进行了这些DH株系种子的I2 -KI染色 ,上述 6株系种子胚乳染色均为棕红色。这 2种方法同时证明该 6个DH系为纯合糯性株系 ,说明SDS -PAGE电泳和I2 -KI染色方法鉴定糯性小麦是可靠的和准确的。该文还分析了 6个小麦株系在株高、单株穗数、千粒重及粒质地等性状上的异同。糯性小麦由于具有支链淀粉含量高、高峰粘度高和膨胀势高等特点 ,成为面条专用小麦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文良  
用香菇L867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4;用香菇L33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7。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完全证实它们与杂交亲本的不同,从而确认L934和L937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香菇新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陈灿  张宗琼  夏秀忠  杨行海  张晓丽  徐志健  李丹婷  农保选  冯锐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结果】经分子标记M12-29检测,获得4个稻瘿蚊抗性基因纯合改良株系R553GM-15、R553GM-19、R553GM-31和R553GM-47,其中R553GM-47对稻瘿蚊的抗性达抗水平,其余3个改良株系对稻瘿蚊表现为中抗水平;在农艺性状表现方面,4个改良株系的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长和粒宽等性状中,至少有1个株系与轮回亲本R553无显著差异。【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方法,可从高抗稻瘿蚊材料GXM-002-1与高感稻瘿蚊水稻优质恢复系R553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稻瘿蚊新品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昇  李仰真  王磊  刘洋  程向明  周茜  杨英明  郑卫卫  陈松林  
为了改善半滑舌鳎种质资源现状,本课题组以快速生长和抗哈维氏弧菌为主要目标性状,开展了连续四代家系选育。从第三选育开始,利用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计算了半滑舌鳎抗哈维氏弧菌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并将GEBV和感染存活率都较高的家系作为抗病重点家系。在第三代选育中,筛选到12个重点家系,这些家系的平均感染存活率(85.4%)和平均GEBV(1.13)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27)。在第四代选育中,筛选到的5个重点家系的平均感染存活率和平均GEBV分别为71.5%和0.24,而对照组的感染存活率和GEBV分别为30.1%和0.03。连续四代选育后,利用生长速度快和抗病力强的家系大规模繁育苗种,培育出我国首个半滑舌鳎新品种“鳎优1号”。与未经选育的半滑舌鳎相比,“鳎优1号”抗哈维氏弧菌感染能力提高30.9%,18月龄体重平均提高17.7%,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此外,“鳎优1号”苗种的生理雌鱼比例高达40%左右。半滑舌鳎新品种“鳎优1号”的成功培育为水产养殖业增添了良种,推动了半滑舌鳎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也为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在水产良种培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冯锐  陈灿  张晓丽  刘百龙  秦学毅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冯锐  陈灿  张晓丽  刘百龙  秦学毅  
以广西普通野生稻的高抗褐飞虱渗入系HS204为抗源供体材料,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育抗性保持系和不育材料,以期为杂交稻抗性育种提供良好的材料基础。结果表明,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获得4份抗性基因纯合的保持系中间材料(100B、101B、102B和103B),2份抗性不育系材料(100A和103A)。与高抗不育系100A测交的10个组合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褐飞虱抗性水平,其中属高抗水平的为100A/R2586、100A/KR838和100A/KR527,其余为抗至中抗水平;100A/KR52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2292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基本苗、施肥水平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9.0、18.0和36.0万株/hm23种水平的基本苗;3个施肥水平,水平1为纯N 75 kg/hm2、P2O537.5 kg/hm2、K2O 60kg/hm2,水平2为纯N 112.5 kg/hm2、P2O556.25 kg/hm2、K2O 90 kg/hm2,水平3为纯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20 kg/hm2。结果表明宜香2292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基本苗随之提高;在相同基本苗水平和相同肥力水平下,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超  张海琪  许晓军  何中央  王春琳  
以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日本品系、清溪乌鳖两个国家水产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并以中华鳖黄河群体和台湾群体为对照,克隆测序获得了其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1 606 bp,并对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4群体共8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3个变异位点,包括9个群体特异性位点,其中清溪乌鳖3个,中华鳖日本品系和黄河种群各1个,台湾群体4个;共发现16种单倍型,其中清溪乌鳖8个、中华鳖日本品系2个、中华鳖黄河群体和台湾群体各3个,群体间无共享单倍型。中华鳖不同群体的16S rRNA基因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清溪乌鳖(0.821)、中华鳖台湾群体(0.484)、中华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驰  韦敏益  秦钢  张月雄  罗同平  马增凤  岑贞陆  陈远孟  李振经  黄大辉  
【目的】培育新的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且米质较优的水稻强恢复系,为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方法】以抗稻瘟病品种合丰占为母本,与抗白叶枯病品系粤泰占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获得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优良单株,再经过多代自交选育,并进行田间抗性及米质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及恢复力测试。【结果】培育出聚合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xa5的多抗、优质强恢复系桂恢663。桂恢663对白叶枯Ⅳ型菌和强毒Ⅴ型菌表现为抗,对广西细条病优势菌株JZ-8表现为抗,对14个稻瘟病菌株,有12个达到1级抗性。桂恢663除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外,其余6个主要米质指标均达到国标2级标准,其与丰田1A所配抗病、高产、优质组合丰田优663通过广西品种审定。桂恢663和丰田优663谷粒具有香味。【结论】桂恢663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条病,且恢复力强、米质较优具有香味,是组配抗病、高产、优质杂交组合的优良亲本,同时为水稻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富丽  佟洪金  刘勇  尹全  王东  宋君  陶李  常丽娟  刘文娟  李忆  雷绍荣  游米沙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的频率。结果表明: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零。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75%,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而在7 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零。该研究表明抗虫水稻华恢1号外源基因的基因漂移频率非常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桂元  孙焕良  周清明  伍波  贺再新  
以湖南主要推广品种湘苎三号、Tri-1等为对照,对苎麻新品系R057新麻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R057地下部分生长发育具有优势,其根系体积、萝卜根和龙头根数量均优于对照;2)新品系R057具有较强的分株力,高达28株/m~2,明显高于对照;生长速度前期较快,黑脚期后生长基本停止;3) R057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