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0)
- 2023(9547)
- 2022(8002)
- 2021(7055)
- 2020(5709)
- 2019(12779)
- 2018(12716)
- 2017(23128)
- 2016(13044)
- 2015(14478)
- 2014(14793)
- 2013(14338)
- 2012(13817)
- 2011(12601)
- 2010(12850)
- 2009(11844)
- 2008(11558)
- 2007(10572)
- 2006(9571)
- 2005(8907)
- 学科
- 济(56118)
- 经济(56054)
- 管理(34322)
- 业(31982)
- 企(24208)
- 企业(24208)
- 中国(20069)
- 地方(19734)
- 农(17199)
- 方法(15751)
- 学(14293)
- 业经(13697)
- 制(13028)
- 数学(13015)
- 数学方法(12866)
- 环境(12262)
- 农业(11548)
- 融(11409)
- 金融(11402)
- 银(11267)
- 银行(11231)
- 地方经济(11171)
- 发(11023)
- 行(11020)
- 财(10873)
- 体(9282)
- 技术(9248)
- 贸(9212)
- 贸易(9201)
- 理论(9015)
- 机构
- 学院(186521)
- 大学(183150)
- 研究(74694)
- 济(71992)
- 经济(70025)
- 管理(63227)
- 中国(55530)
- 理学(52451)
- 理学院(51723)
- 管理学(50619)
- 管理学院(50301)
- 科学(48399)
- 京(41478)
- 农(40845)
- 所(40637)
- 研究所(36906)
- 财(33408)
- 中心(32841)
- 农业(31950)
- 江(31894)
- 业大(30821)
- 院(27654)
- 省(27169)
- 范(27045)
- 北京(26745)
- 师范(26621)
- 州(25504)
- 财经(24997)
- 技术(24125)
- 经(22491)
- 基金
- 项目(121481)
- 科学(92925)
- 研究(87368)
- 基金(82932)
- 家(74725)
- 国家(74012)
- 科学基金(60673)
- 社会(53224)
- 省(51278)
- 社会科(50197)
- 社会科学(50188)
- 基金项目(43274)
- 划(42683)
- 教育(39413)
- 自然(38672)
- 自然科(37726)
- 自然科学(37713)
- 自然科学基金(36997)
- 编号(35389)
- 资助(33820)
- 发(32967)
- 成果(29579)
- 重点(28327)
- 课题(27387)
- 发展(25993)
- 展(25546)
- 创(25481)
- 部(24905)
- 计划(23922)
- 创新(23848)
共检索到306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丹 牛志刚 史洪才 尹启宝 木合塔尔
【目的】分析无角陶赛特绵羊群体的UMP、MNS19A、CSSM18、BDKRB、MULGE6、MULGE5等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并研究这6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对无角陶赛特绵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集新疆玛纳斯新澳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163只无角陶赛特绵羊羔羊血液,利用微卫星分型方法分析6个微卫星标记在无角陶赛特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非遗传因素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然后选择基因效应显著影响的生产性状,用最小二乘方差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微卫星标记UMP、MNS19A、CSSM18、BDKRB、MULGE6、MU...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隽 施启顺 吴晓林 柳小春 贺长青
为了定位家猪背膘厚在 1号染色体上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 ) ,检测和分析了一个复杂家猪家系 1号染色体上 8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及其与背膘厚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S0 113与背膘厚的相关极显著 ,SW974与背膘厚的相关程度也达到极显著水准 ,说明这两个相邻的标记区域可能存在显著影响背膘厚的大效基因 .其余 6个微卫星标记位点与背膘厚的相关均不显著
关键词:
家猪 背膘厚 微卫星标记 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斌 昝林森 杜宝民 余横伟 刘红 陈兴平
【目的】分析12个微卫星DNA与西镇牛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为西镇牛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西镇牛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腰角宽和体质量。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采用PCR扩增和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48头西镇牛母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并统计分析各位点各种基因型群体与体尺性状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12个微卫星位点各基因型与西镇牛生长发育性状具有关联性。IDVGA2、BM2113、DVGA55、ETH225、HEL9、ILSTS005、BM1824位点与体高,BM2113
关键词:
西镇牛 微卫星DNA 体尺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业良 刘国庆 王刚 任航行 代蓉 刘守仁 谢庄
【目的】研究微卫星标记与肉用品系中国美利奴羊体重的相关关系,为采用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提高选育效果,和进一步加快育种进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绵羊的遗传图谱及相关报道选择了位于4号和6号染色体上连锁的10个微卫星基因座对162只肉用品系中国美利奴羊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学检测;计算其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并进行微卫星标记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微卫星不同基因型在体重上的多重比较和微卫星标记对体重相关效应的F检验结果表明:紧密连锁的基因座OARHH35和BMS648与体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一个影响体重的QTL;染色体进行同源比较发现表明:在这两个座位之间可能...
关键词:
肉用绵羊 微卫星 体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尚月丽 乔丽平 韩涛 夏继飞 杨德吉
应用微卫星技术对感染马立克氏病毒5 d后的32个鸡胚成纤维细胞(CEF)4号染色体上的20个微卫星标记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试验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标记有18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其中ABR0622发生率最高,为37.50%;MCW 0174、ADL0266和ABR0382的发生率较高,均为31.25%。在32组样品中有30个检测到微卫星不稳定性,其中11号样品发生率最高,为45.00%,其次是3号样品为35.00%。结论:CEF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后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现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秋良 张英汉 李宏滨 魏彩虹 杜立新
为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绵羊微卫星标记,利用SSRIT和SSRFinder软件对绵羊UniGene数据库的4 081个簇进行搜索,筛选绵羊EST-SSRs标记。结果表明,从绵羊UniGene数据库中搜索到微卫星136个,含有微卫星的序列121个,占整个EST序列数据库的3.0%,其中双碱基重复47个,三碱基重复54个,四碱基重复3个,五碱基重复4个,六碱基重复28个。在这些微卫星序列中,AC/TG重复在双碱基类型中最丰富,CTG重复在三碱基类型中最常见,分别占双碱基和三碱基微卫星序列总数的64%和29%。根据筛选到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30对,在设计的30对引物中,20对引物有扩增产物,...
关键词:
绵羊 表达序列分析 微卫星 SS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庆 孙业良 杨利国 谢庄 代蓉 任航行
利用10个微卫星基因座对陶赛特绵羊及其与新疆细毛羊级进杂交一代、二代和三代4个绵羊群体进行了遗传学检测,计算出各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平均生产性能的数值,分析群体杂合度与生产性能间的相关系数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级进杂交程度的增加,群体的杂合度逐渐降低,趋向于陶赛特群体的杂合度;微卫星标记杂合度与各个时期的体重、体高、体长和管围间呈正相关,其中杂合度与各个时期的体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各个时期的胸围呈负相关。微卫星基因杂合度对各个时期生长性能的相关效应在不同级进杂交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得到3点启示:(1)基因杂合度与生长性能间不是简单的相关关系;(2)级进杂交可使有害基因与中性标记连锁遗传...
关键词:
绵羊 级进杂交 微卫星 杂合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章平 常洪 孙伟 耿荣庆 任战军 毛永江
选择分别位于绵羊2,4,6,9,17和19号染色体上的7个微卫星标记OarFCB11,OarFCB128,MAF70,OarAE101,MAF33,OarFCB48和OarFCB304,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典型群随机样本相应位点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每个微卫星座位发现7个以上等位基因,且均存在多态;湖羊、同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杂合度(H)分别为0.9092,0.9177和0.8867,相应的群体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9024,0.9116和0.8774,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1.7723,12.4538和11.6104,均以同羊为最高;以产生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宁鑫 柳学周 孙中之 徐永江 王妍妍
圆斑星鲽成熟卵子透明、光滑、无油球,卵径1.75±0.08mm(n=30)。在水温11±0.5℃、盐度31~32、DO≥5mg/L条件下,受精卵经159h脱膜孵出,胚胎发育下限温度为5.14℃,发育时间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初孵仔鱼体色透明,全长4.95±0.15mm(n=30),7日龄,仔鱼体覆黑色素,口和肛门贯通,口裂0.32mm时开始摄食轮虫;11日龄,卵黄囊耗尽,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方式,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17日龄,进入尾椎弯曲期,尾扇和下尾骨形成;28日龄,尾鳍色素沉积;33日龄,尾椎弯曲完成,仔鱼左眼开始向右侧翻转,进入变态期,尾鳍条增至18根;45日龄稚鱼体表色素带...
关键词:
圆斑星鲽 胚胎发育 仔稚鱼 形态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世英 宋春高 何只翰 卢育军 吴海生 王波 曾媛琴
食蚊鱼是全球入侵性物种之一。探讨和研究食蚊鱼快速入侵的原因对进一步的生态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实验选取11对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检测了来自欧洲境内3条河流流经的10个不同城市53个家系的755个幼鱼样本。利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及Colony统计学软件,分析食蚊鱼系谱关系。食蚊鱼的繁殖能力强,繁殖期的雌性食蚊鱼可一胎产下大量雌雄幼鱼,平均9尾,最多可达72尾;更重要的是实验中发现食蚊鱼存在多重授精现象。结果显示,来自同一父本的幼鱼胚胎最多可达41尾;多重授精加快了食蚊鱼的基因流;系统发育树证实,食蚊鱼来源于遥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云霏 付玉蓉 沈洪学 刘桂琼 朱德江 张敏 姜勋平
【目的】分析夷陵山羊多位点杂合度(Multilocus heterozygosity,MLH)、等位基因距离平方均值(mean d~2,MD)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并比较2种遗传指标在衡量近交程度上的差异。【方法】用14个SNP标记分析夷陵山羊、宜昌白山羊、麻城黑山羊、酉州乌羊和乌骨山羊等5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关系。用7个微卫星标记估测247只夷陵山羊个体的MLH和MD。同时,测定体长、体高、胸围和体重等性状,计算G指数(G index,I_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I_(BM))和体重指数(Ponderal index,I_P),分别分析体重体尺性状、体重-体长指数与MLH、MD 2个指标的回归关系。【结果】体重与MD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回归方程表示为lg(WT)=0.03354 lg(d~2+1)+1.403(R~2=0.0172,P<0.05)。【结论】夷陵山羊体重与MD之间存在显著正回归关系,说明其体重变异可能是遗传于其母系品种宜昌白山羊的长期适应性进化的结果。I_G、I_(BM)、I_P与MD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说明体型在一定程度上受远期遗传变异事件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峰 侯先志
【目的】研究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母羊对其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同期发情且同期受孕,在妊娠90d时健康的蒙古绵羊100只,ME分为0.175MJ·kg-1w0.75·d-1(RG1)、0.33MJ·kg-1w0.75·d-1(RG2)以及自由采食组(CG)3个营养水平处理组,进行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结果】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限饲母羊,严重限制了RG2(P<0.05)、RG1(P<0.01)两低营养组羔羊平均初生重及胎儿期平均日增重;限制了RG1组初生羔羊体长(P<0.01)、胸围(P<0.01)、肺脏(P<0.01)、脾脏(P<0.01)、心脏(P<0.05)、肝脏(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晓彦 侯吉伦 王桂兴 姜宏波 王玉芬 孙朝徽 于清海 刘海金
在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出现数量较多的不育个体,利用组织切片观察比较不育牙鲆的组织学特点,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筛选不育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不育牙鲆的性腺指数为3.77%~4.17%,显著小于可育牙鲆(P<0.05)。不育牙鲆的卵巢微血管较少,卵巢膜呈现白色,卵巢较硬,没有游离卵粒;切片结果显示,其卵巢处于Ⅲ期。通过对209个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共找到11个在可育和不育群体间有差异的标记;利用同一家系可育和不育的个体进行验证后发现,位于15号连锁群的4个标记与牙鲆的育性紧密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清明 蔡明夷 刘贤德 刘颖 陈庆凯 姚翠鸾 王志勇
为了解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条件及其效果,用紫外线照射灭活大黄鱼精子的遗传物质,静水压休克抑制第一次卵裂,培育出2个同质雌核发育家系(GF1和GF2),并借助微卫星标记进行鉴定,研究了10个母本中杂合的位点在2个家系中的传递和分离。结果显示,GF1和GF2孵出的仔鱼中分别有40.0%和17.1%形态正常个体,GF1检测8个位点30个个体均表现出雌核发育双单倍体(GDH)的特征,有20种基因型;GF2检测4个位点30个个体中,27个为GDH,2个含有父本基因,余下1个个体扩增条带既不同于母本也不同于父本,遗传本质不明。可见,所采用方法可以诱导出同质雌核发育大黄鱼。10个标记中除了LYC0026...
关键词:
大黄鱼 同质雌核发育 微卫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