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0)
- 2023(11690)
- 2022(9743)
- 2021(9330)
- 2020(7795)
- 2019(17917)
- 2018(17434)
- 2017(34224)
- 2016(17645)
- 2015(19492)
- 2014(18946)
- 2013(18404)
- 2012(17003)
- 2011(15178)
- 2010(15472)
- 2009(14354)
- 2008(12620)
- 2007(10829)
- 2006(9336)
- 2005(7952)
- 学科
- 济(76204)
- 经济(76105)
- 业(55173)
- 农(50012)
- 管理(42892)
- 企(33754)
- 企业(33754)
- 农业(33265)
- 方法(31157)
- 数学(27955)
- 数学方法(27539)
- 业经(21402)
- 中国(19002)
- 财(16900)
- 地方(14876)
- 制(14139)
- 贸(12592)
- 贸易(12583)
- 农业经济(12470)
- 发(12311)
- 易(12305)
- 学(11998)
- 策(11419)
- 融(11101)
- 金融(11100)
- 技术(10808)
- 银(10565)
- 银行(10552)
- 体(10431)
- 行(10139)
- 机构
- 学院(238262)
- 大学(234341)
- 济(102718)
- 经济(100949)
- 管理(95655)
- 理学(83520)
- 理学院(82732)
- 管理学(81215)
- 管理学院(80770)
- 研究(78090)
- 中国(61013)
- 农(55039)
- 京(47244)
- 科学(45032)
- 财(44487)
- 农业(41552)
- 业大(39793)
- 中心(38933)
- 所(36820)
- 财经(35665)
- 江(35075)
- 研究所(33347)
- 经(32846)
- 经济学(31049)
- 范(30923)
- 师范(30674)
- 北京(28587)
- 经济学院(28055)
- 经济管理(28002)
- 院(27571)
- 基金
- 项目(168086)
- 科学(133924)
- 研究(126995)
- 基金(123820)
- 家(107410)
- 国家(106101)
- 科学基金(92025)
- 社会(83443)
- 社会科(78655)
- 社会科学(78633)
- 省(66261)
- 基金项目(65961)
- 教育(57635)
- 自然(57396)
- 自然科(56069)
- 自然科学(56053)
- 自然科学基金(55029)
- 划(54184)
- 编号(52023)
- 资助(48783)
- 成果(40967)
- 部(38310)
- 重点(37346)
- 发(37030)
- 创(35430)
- 国家社会(35144)
- 课题(34374)
- 教育部(33173)
- 人文(33023)
- 创新(32994)
- 期刊
- 济(114831)
- 经济(114831)
- 研究(66725)
- 农(60347)
- 中国(47832)
- 农业(41258)
- 学报(35503)
- 科学(33950)
- 财(33268)
- 管理(31930)
- 大学(29619)
- 学学(28101)
- 业经(25362)
- 融(24692)
- 金融(24692)
- 教育(23812)
- 技术(21142)
- 业(19234)
- 财经(16991)
- 问题(16270)
- 经济研究(15872)
- 农业经济(14728)
- 农村(14667)
- 村(14667)
- 经(14617)
- 世界(13950)
- 版(13828)
- 经济问题(11799)
- 技术经济(11158)
- 社会(11035)
共检索到351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雷 曹锦清
文章提出了家庭政治的分析框架,以全面理解当前农村的养老危机。在家庭政治中,财产、伦理和权力构成最基本的要素。制度化的伦理规范赋予了家庭成员相应的权力与义务,并决定了家庭财产积累和传递的基本规则,实现了家庭中财产、权力与义务的公平分配,即家庭政治之"正义"。当前,家庭政治中权力与义务的不均衡所形成的代际剥削机制,则打破了家庭政治的正义性原则,导致家庭之不"义",最终引发了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全面危机。农民家庭生活的变革也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的性质,家庭政治中正义的消解,根本上冲击了村庄中基本的政治和正义观,利益和暴力开始构成为乡村社会秩序的底色,乡村政治秩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艳阳 周沛
家庭支持是目前中国农村残障老人支持的主要形式与核心力量。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可被视为一类社会功能系统。"家庭禀赋""家庭权威""家庭规范"与"家庭文化"分别对应于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的"适应""达鹄""整合"及"维模"功能要素,在传统农村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分别构成家庭支持系统的资源性、合法性、制度性与伦理性基础,从而形成以代际支持为核心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有机体系。在现代性的冲击下,家庭支持系统的均衡稳定格局被打破,而酿成了当前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的失衡与危机。因此,需分别对家庭资源、家庭关系、家庭规范与家庭文化予以调适、改造与发展,以重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提升农村残障老人生活质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树茁 徐洁 左冬梅 曾卫红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树茁 徐洁 左冬梅 曾卫红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燕凌 曾福生
本文从公共支出角度,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客观差距。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的形成机理。从建设我国和谐农村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社会危机 经济学分析 公共服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翠娥 杜晓静
通过对湖北桃花村纯女户家庭养老的实证调查,探讨了女性的双系反哺实践和纯女户的家庭养老危机。研究发现,夫系老人依靠制度优势和自身的主动付出获得了更多的子代赡养资源。而妻系老人之所以会陷入贫困状态,子代资源供给不足、代际互动不足以及制度支持不足是三个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应倡导夫妻共同承担双系赡养责任,鼓励妻系老人主动维系代际亲密关系,重塑新时代双系婚姻制度,以双系家庭回应双系反哺。
关键词:
老年贫困 双系反哺 女儿养老 孝道责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胡翔凤 刘启明
提升农村家庭抗逆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在重特大疾病的高强度冲击下,家庭作为抵抗风险的基本单元,具有本能性的自救特征。本文构建了“社会支持-抗逆行动-家庭抗逆力提升”的分析框架,通过系统剖析农村大病患者家庭抗逆行动,深入探究高强度冲击下农村大病患者家庭抗逆力的提升逻辑。研究发现:面对正式社会支持有待完善、非正式社会支持乏力等问题,异地就医的农村大病患者家庭通过资源转化行动吸收社会支持,提升保障资源利用率;为缓解多元社会支持主体作用机制各异以致难以在患者紧急治疗阶段形成保障合力的困境,农村大病患者家庭通过跨期配置、反向回馈和机动调节的资源配置行动缓解抗逆资源供需动态失衡;为持续提升高强度冲击下低水平的家庭抗逆力,农村大病患者家庭会灵活采用资源转化行动和资源配置行动,协同推进抗逆循环行动的触发机制、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本文着重对20世纪40~90年代所有制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背景下农民的婚姻家庭变动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本研究,土改以后婚姻年龄由民间确立变为政府硬性约束,在集体组织网络之中,早婚行为被有效地抑制;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使传统家长权力失去发挥的基础,核心家庭由私有制时代的简单多数变为绝对多数;集体经济尽管没有消除贫困,但却将饥荒降低到历史上的最低程度,农民家庭人口的生存能力得以提高,人口的迅速增长与这种制度环境有密切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俊良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四川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计6121936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口达4874482人,占全省总计的79.62%。因此,老年人的问题主要在农村。同时,农村老年人中又只有极少数居住在集体养老机构和取得国家或社区(乡、村集体)的帮助,其余绝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居住在家庭中,依靠子女、亲属或老人自己提供养老费用度过晚年。现阶段,农村养老模式呈现出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区和国家供养为补充的特点。据调查,大约3/4的农村老人接受子女的供养,1/2的老人有一定数额的自己劳动收入,仅1/5的老人可获得数额不等的国家和社区的资助。因此,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主要是老年人家庭供养问题。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险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是我国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险的指导方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望超凡 甘颖
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
关键词:
农村养老 女儿养老 家庭变迁 农村社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赵茜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分离现象日益凸显,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出现危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为农村居民养老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持,也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其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有限,也进一步弱化了农村家庭养老。对新疆M村的田野调查显示,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其中维吾尔族居民的家庭养老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养老正式制度还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其保障功能时,应重视家庭养老这一非正式制度的功能。不但要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并逐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树茁 张丹 王鹏
在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的指导下,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生命历程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中国农村老年家庭养老风险与老年福祉动态演进的跨学科分析框架。框架以农村老年家庭为分析对象,从个体、家庭、社区多尺度视角出发,将养老风险拓展为涵盖风险、脆弱性和恢复应对策略三位一体的广义风险概念。继而将广义养老风险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形成以养老风险为核心的影响机制链条,分析"养老资本→养老风险→老年福祉"的动态演进机制,探索创新降低养老风险、提升老年福祉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振华 陈柳钦
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嵌入受到小农经济和村社文化的约束,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构架主要由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治理结构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构成,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呈现农村经济合作联社—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四个阶段,传统制度阴影、现有制度缺陷以及制度变迁成本较高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障碍,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演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的力度;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道路;营造制度环境并提供政府援助;以及通过体制创新,构建农村"2+1"新模式;等等。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组织 制度安排 制度演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振华
在乡村政权向服务型政权转型的过程中,农村治理将更多地依赖于民间权威,即农户之间的谈判、协商与合作。农户之间要达成长期合作,就必须保证农户之间的博弈是重复博弈,这就要求村庄的结构是封闭式的,即农户无法退出村庄,没有更好的外部机会。农村的开放和农户流动使得村庄不再是封闭的,部分农户可以有更好的外部机会,农户之间的合作更加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的宗族复兴虽然表明农户存在合作的意愿,但是这种合作不是长期的。另外,本文对产权安排与农村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以农户合作为基础的农村治理依赖于明晰的产权。
关键词:
宗族 农村治理 合作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