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
2023(4)
2022(2)
2021(5)
2020(4)
2019(4)
2018(11)
2017(11)
2016(11)
2015(9)
2014(10)
2013(8)
2012(8)
2011(7)
2010(8)
2009(12)
2008(7)
2007(2)
2006(4)
2005(3)
作者
(53)
(47)
(36)
(33)
(27)
(27)
(24)
(24)
(20)
(19)
(19)
(18)
(16)
(16)
(15)
(15)
(15)
(14)
(14)
(14)
(14)
(14)
(13)
(13)
(12)
(11)
(11)
(10)
(10)
(9)
学科
(51)
土壤(29)
(29)
环境(28)
及其(26)
(26)
污染(26)
(25)
(25)
防治(25)
(24)
(22)
植物(22)
动物(21)
植物学(19)
动物学(18)
水产(18)
土壤污染(16)
(11)
(9)
生物(8)
(7)
微生(7)
微生物(7)
微生物学(7)
生态(7)
生物学(7)
生态学(6)
(5)
小麦(5)
机构
学院(132)
大学(129)
(110)
科学(99)
农业(92)
研究(72)
(65)
(64)
实验(63)
实验室(62)
(61)
研究所(61)
重点(61)
业大(52)
中国(49)
环境(48)
(48)
农业大学(44)
资源(43)
技术(39)
(38)
(35)
(32)
海洋(32)
研究院(32)
科学院(32)
(31)
水产(30)
生物(30)
(29)
基金
项目(121)
国家(79)
基金(79)
(79)
科学(75)
(73)
自然(63)
自然科(62)
自然科学(61)
科学基金(58)
自然科学基金(58)
科技(52)
(49)
(46)
计划(45)
基金项目(41)
科研(41)
资助(40)
专项(39)
农业(38)
(36)
技术(29)
重点(29)
(24)
公益(23)
(23)
创新(23)
(23)
公益性(20)
大学(20)
期刊
学报(105)
(104)
农业(78)
科学(56)
大学(52)
学学(52)
(46)
业大(36)
农业大学(34)
水产(26)
中国(25)
西南(22)
中国农业(19)
(18)
(17)
自然(17)
自然科(17)
自然科学(17)
南京(16)
南京农业(16)
渔业(16)
农学(15)
华北(15)
农业科学(14)
进展(14)
研究(13)
农林(11)
(11)
(9)
(9)
共检索到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天红  于晓清  刘广斌  王颖  吴莹莹  刘恩孚  邱兆星  
为研究无机镉对不同规格魁蚶的毒性,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和定性定量研究Cd2+对不同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养殖浓度(SC50)。结果显示,Cd2+对小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50和SC50分别为131.11、41.40、3.57、3.37、1.24 mg/L;Cd2+对中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50和SC50分别为54.10、9.46、2.54、0.50、0.09 mg/L;Cd2+对大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50和SC50分别为157.36、38.13、8.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天红  于晓清  刘广斌  王颖  吴莹莹  刘恩孚  邱兆星  
为研究无机镉对不同规格魁蚶的毒性,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和定性定量研究Cd~(2+)对不同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和安全养殖浓度(SC_(50))。结果显示,Cd~(2+)对小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_(50)和SC_(50)分别为131.11、41.40、3.57、3.37、1.24 mg/L;Cd~(2+)对中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_(50)和SC_(50)分别为54.10、9.46、2.54、0.50、0.09 mg/L;Cd~(2+)对大规格魁蚶24、48、72、96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寒苗  吴彪  刘志鸿  杨爱国  周丽青  孙秀俊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山东胶南、长岛、蓬莱、荣成和韩国统营5个地理群体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样本的COⅠ、12S rRNA、18S rRNA和2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魁蚶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经测序拼接、剪接后,分别获得67条776 bp的COⅠ序列、72条443 bp的12S rRNA序列、75条909 bp的18S rRNA序列和75条894 bp的28S rR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75个个体的COⅠ序列中共检测到466个多态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亮  毛玉泽  李阳  李加琦  陈琼琳  薛素燕  高振锟  
2015年4月6日—10月26日,在桑沟湾海区现场研究了牡蛎壳粉缓释剂(Careshell)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按照缓释剂的重量比设置4个处理组,其中,魁蚶的初始体重均为160 g/组,缓释剂的重量分别为0(对照组C0)、80 g(C1组)、160 g(C2组)和320 g(C3组)。实验共进行200 d,每40 d测量各实验组魁蚶的生长参数(壳长、壳宽、壳高、湿重),计录死亡个体数,计算不同阶段(40 d间隔)魁蚶的特定生长率(SGR)及死亡率。结果显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庆  吴彪  刘志鸿  孙秀俊  周丽青  杨爱国  张高伟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在高等动物中分布广泛,具有运载氧气等多种重要功能。然而,软体动物血红蛋白的相关研究较少。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作为重要的大型经济蚶类,其血淋巴因含有红细胞而不同于其他多数双壳贝类。为明确魁蚶血红蛋白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以及发生、免疫活性等特点,本研究以从魁蚶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的部分序列为基础,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一种魁蚶血红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忠强  郑言鑫  任利群  赵春暖  吴彪  王肖君  于涛  杨爱国  林建国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4个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80%以上);自交组的受精率略高于杂交组,但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在幼虫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大于cK组和cc组,但存活率和变态率无显著差异;在稚贝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也均大于cK组和cc组,但cc组和cK组的保苗率比Kc组和KK组高。综合分析比较表明,杂交Kc组的杂种优势率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壳长生长上均表现为正值,在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也表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珊珊  张秀梅  刘旭绪  张沛东  
底质是魁蚶稚贝潜沙、水平移动、存活与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选择底质适宜的海区开展底播增殖,可以有效提高魁蚶稚贝的增殖效果,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0 mm<壳长<壳长<壳长<壳长<壳长<壳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清晨  白昌明  张天文  王崇明  邱兆星  黄倢  
为探明牡蛎疱疹病毒(Os HV-1)对魁蚶的致病性,本研究使用发病魁蚶组织制作病毒悬液进行感染实验。感染实验分为空白组、阴性悬液注射组和病毒悬液注射组,并使用实时定量PCR法对感染后魁蚶体内病毒的时空分布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和阴性悬液组魁蚶感染后未检测到病毒粒子,病毒悬液注射组魁蚶经人工感染后,各部位病毒含量均呈先上升再下降随后又上升的趋势,最终达到106拷贝/ng DnA左右。通过电镜观察,在感染魁蚶的鳃、肝胰腺、外套膜中出现染色质边缘化甚至消失,细胞核肿胀、溶解,核仁消失,核膜扩张、不清晰,线粒体肿大,脊崩解,核糖体脱落等一系列细胞病理变化。在其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能发现大量直径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中天  董震宇  李继姬  祁鹏志  郭宝英  
本文研究了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急性暴露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的毒性效应,并以泥蚶的消化腺为目标组织,对泥蚶抵抗BaP毒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对样本进行H&E染色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暴露于BaP导致泥蚶消化腺组织出现坏死。对样本进行脂质过氧化并进行DNA氧化损伤测定的结果显示,暴露于BaP导致泥蚶消化腺氧化压力增加,进而导致脂质过氧化以及DNA氧化损伤等细胞层面的损伤。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BaP胁迫诱导泥蚶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抗氧化防御体系积极参与BaP诱导的氧化应激调控过程。神经毒性指标测定结果显示,BaP胁迫可能影响泥蚶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具有神经毒性。此外,DNA甲基化水平测定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测定的结果显示,泥蚶可能通过降低DNA甲基化水平来激活抗氧化系统以对抗BaP毒性。综上所述,急性BaP暴露会对泥蚶产生显著的毒性效应,以组织损伤、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毒性为主要表征;泥蚶可能通过调整自身DNA甲基化水平来对抗BaP毒性效应。通过本研究,有望为深入探索双壳贝类应对石油污染物胁迫的内在调控机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石油污染威胁下泥蚶的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帅  王崇明  岳志芹  宋晓玲  白昌明  尹伟力  黄倢  
为深入探讨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魁蚶株的致病机理以及IAP-86蛋白的功能,从感染AVNV的濒死魁蚶外套膜中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 DNA。根据NCBI公布的AVNV全基因组序列中ORF86序列设计两对反向套式引物,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ORF86 5?端和3?端的非编码区,拼接获得全长c DNA序列。Blast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与牡蛎疱疹病毒的同源性为100%,与栉孔扇贝AVNV的同源性为99%,并存在重叠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最大疏水指数为1.800,最小疏水指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侯丽萍  马广智  
以草鱼种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重金属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采用了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实验结果表明 ,镉对草鱼种的毒性大于锌。镉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 86mg/L、4 5 3mg/L、3 4 9mg/L ;锌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18mg/L、7 36mg/L、5 73mg/L。镉与锌对草鱼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1mg/L、1 79mg/L。联合实验结果表明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在 2 4小时、4 8小时AI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颖  吴志宏  李红艳  刘天红  李晓  孙元芹  郑永允  
对青岛魁蚶软体部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魁蚶软体部干样中,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2.67%、1.23%、4.44%和11.73%;软体部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19.75mg/g(干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是251.23mg/g,占氨基酸总量的34.91%,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魁蚶软体部各必需氨基酸平均得分为107.86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魁蚶软体部脂肪酸中ω-3PUFA质量分数为33.32%;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VC、VB2、VB3和VB5,并富含钙、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娟  张莉莉  王晶  商旋  常世民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镉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细胞存活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启动肝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利用光镜观察、MTT细胞存活率检测、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氯化镉对体外培养肝细胞存活的毒性作用。【结果】结果显示,在37℃,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条件下,肝脏组织原代培养启动第3天即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细胞迁出,第8~10天长成细胞单层。5~160μmol/L氯化镉处理可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处理24和48 h对肝细胞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0.3和21.0μmol/L。【结论】氯化镉处理导致肝细胞染色质的凝缩和DNA片段化,诱导细胞凋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吴彪  田吉腾  严加坤  吕振明  
借助显微观察和鳗弧菌免疫刺激等手段,首次对魁蚶血细胞进行分类及免疫功能分析。魁蚶血细胞可分为3大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红细胞发育过程大致经历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4个阶段。白细胞分为:嗜酸性、嗜中性、嗜碱性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巨核细胞。嗜酸性、嗜中性、嗜碱性细胞和血栓细胞均参与血液的凝固;红细胞、白细胞均有吞噬病原菌能力,红细胞具有被动吞噬作用和免疫吸附作用,白细胞具有主动吞噬作用,嗜酸性和嗜中性细胞是吞噬病原菌的主体,嗜碱性细胞具有吞噬大颗粒异物的作用,魁蚶感染病原菌后白细胞增多并表现炎症。研究表明,魁蚶血细胞在应对外界的免疫刺激时,能作出系统免疫应答,且血细胞免疫分工明确,以抵御外...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郭莹莹  翟毓秀  张翠  宁劲松  王家林  李敏  
研究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富含镉的鱿鱼膏作为有机镉的添加原料、CdCl2作为无机镉的添加剂,对比研究了镉的不同形态——无机镉和有机镉在对虾体内的蓄积规律及其毒性。结果表明,有机镉和无机镉在对虾体内有相似的蓄积规律,主要蓄积于虾头脏中,在对虾各组织中的镉含量与养殖时间及饲料中镉浓度都呈正相关,相同浓度的两种形态的镉在对虾3种组织中的蓄积趋势基本相似。但同时间点,无机镉实验组在对虾的3种组织中的蓄积量要高于同浓度有机镉实验组。有机镉实验组比无机镉实验组的死亡率略高。此实验旨在为我国养殖水产品的安全生产、保护食用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