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6)
2023(3690)
2022(3214)
2021(2946)
2020(2606)
2019(6050)
2018(5894)
2017(10545)
2016(6179)
2015(7009)
2014(7089)
2013(7078)
2012(6591)
2011(6211)
2010(6253)
2009(5761)
2008(5876)
2007(5324)
2006(4747)
2005(4356)
作者
(21108)
(17715)
(17647)
(16675)
(11384)
(8758)
(8215)
(7167)
(6758)
(6429)
(6184)
(6122)
(5905)
(5859)
(5800)
(5707)
(5327)
(5183)
(5096)
(4993)
(4621)
(4545)
(4312)
(4189)
(4070)
(4060)
(4029)
(3948)
(3802)
(3786)
学科
(22179)
经济(22161)
管理(16686)
(13761)
(11609)
企业(11609)
方法(9114)
数学(7514)
(7471)
数学方法(7314)
中国(6445)
(6181)
资源(5894)
地方(5865)
(5832)
业经(5518)
理论(5111)
环境(4876)
农业(4422)
(4344)
(4245)
(4222)
(3492)
生态(3340)
(3262)
技术(3251)
人事(3098)
人事管理(3098)
教学(3087)
教育(3066)
机构
大学(90329)
学院(89926)
研究(35771)
管理(32768)
(29451)
经济(28470)
理学(27628)
理学院(27242)
科学(26610)
管理学(26518)
管理学院(26362)
中国(25867)
(21355)
(21229)
(20859)
研究所(19423)
业大(17249)
农业(16790)
中心(15855)
(14832)
北京(13981)
(13445)
(13380)
(13350)
师范(13171)
(13056)
技术(12592)
(11909)
科学院(11529)
(10613)
基金
项目(63527)
科学(47301)
研究(43115)
基金(42212)
(39404)
国家(39054)
科学基金(31409)
(27029)
社会(23652)
(22842)
社会科(22297)
社会科学(22286)
基金项目(22195)
自然(22074)
自然科(21385)
自然科学(21374)
自然科学基金(20955)
教育(19709)
资助(18289)
编号(17824)
重点(14988)
成果(14608)
(14171)
计划(14059)
科技(13923)
课题(13504)
(12847)
(12546)
科研(12445)
创新(11793)
期刊
(34247)
经济(34247)
中国(22892)
研究(22298)
学报(20651)
(17989)
科学(16965)
大学(13735)
农业(12716)
学学(12681)
教育(12426)
管理(11802)
(9350)
技术(9242)
图书(7900)
资源(7785)
(7634)
林业(5829)
业大(5572)
业经(5437)
书馆(5437)
图书馆(5437)
科技(5404)
统计(5223)
(4883)
(4848)
(4798)
金融(4798)
情报(4516)
经济研究(4471)
共检索到138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济铭  陈仲  孙操稳  王连春  何秋阳  戴腾飞  姚娜  高世轮  赵国春  史双龙  贾黎明  翁学煌  
【目的】对我国及越南无患子属3种1变种的天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无患子属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方法】基于我国14省(市、自治区)及越南1地区的无患子、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及石屏无患子共200份无患子属种质资源,针对20个种实性状,利用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种实性状变异,量化评价各种质。【结果】1)无患子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CV)在5.46%~38.19%,平均变异系数为17.42%,以果皮皂苷质量分数(CV=38.19%)、种仁百粒质量(30.23%)和果皮百粒质量(30.29%)变异较大,果型指数(5.46%)和种型指数(5.70%)变异较小。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47~2.04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5。2)果实百粒质量与果皮百粒质量(r~2=0.927)、种子百粒质量(0.768)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百粒质量与种壳百粒质量(0.863)、种仁百粒质量(0.635)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脂质量分数与果皮皂苷质量分数(-0.382)呈极显著负相关。3)聚类分析将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Ⅲ为中果型,类群Ⅱ为大果型。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Ⅰ,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石屏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Ⅱ、Ⅲ。类群Ⅱ集中分布于贵州、云南区域。4)针对无患子产业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开展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类无患子属优良种质各10份,主要为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种质,综合利用优良种质较平均水平增益36.85%。【结论】无患子属果皮皂苷质量分数、种仁百粒质量和果皮百粒质量为代表的产量指标变异幅度最大,为无患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无患子属对皂苷产物积累过程投入的增加要以减少对油脂积累的投入为代价,这体现了无患子属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权衡策略;筛选出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3类各10份无患子属最优种质,普遍分布于云南、贵州区域,推测这些区域拥有更适合发展无患子产业的优良种质和环境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文豪  刁松锋  董汝湘  姜景民  岳华峰  
对我国无患子分布区7个产地的种实形态性状及种仁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实各性状在产地内单株间的变异程度不同,但多数性状在多数产地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在产地内进行单株选择是可行的。在不同产地间,无患子种实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西峡产地果实和种子较大,与其它产地间差异显著。无患子种仁含油率产地间变异系数最小,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种子质量、种子出仁率在不同产地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且与种实大小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选择较大的果实、种子来提高产油量。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无患子种实大小和种子出仁率有从低纬度产地向高纬度产地变大的变异趋势,因此无患子高产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庆鑫  庆军  刘攀峰  王璐  杜兰英  何凤  杜红岩  
[目的 ]分析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杜仲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材料。[方法 ]基于我国18个省(市、区)331份杜仲种质资源,针对杜仲果实19个主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果实性状变异状况,评价并筛选优良种质。[结果 ]杜仲果实性状变异系数为4.64%~25.79%,平均变异系数为12.65%,变异系数较高的为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25.79%)、种仁百粒质量(22.32%)、种仁体积指数(22.02%)、果实体积指数(19.53%),变异系数较小的为亚麻酸(4.64%)、油酸(5.78%)、果型指数(8.04%)。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657 2~2.094 7,平均为2.023 4。果实百粒质量与果实体积指数、种仁百粒质量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杜仲橡胶含量与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果实侧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仁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杜仲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类群Ⅱ为中型果类群,类群Ⅲ为大果型类群,初步明确杜仲种质果实不同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5.169%,表明这7个主成分代表了杜仲果实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橡胶用和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结论 ]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变异,以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等产量指标变异最大,为杜仲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用途筛选的杜仲最优种质,为我国杜仲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优异的种质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炎子  宋美华  郭永恒  王青  王俊杰  周祎鸣  向秋虹  王馨蕊  关文彬  
【目的】文冠果是中国北方最具潜力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但存在着雌、雄花败育及自交不亲和等制约丰产的问题。本文数据性分析了文冠果不同交配组合种实性状的变异并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提高文冠果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蒙古敖汉旗半干旱地区实验基地,采用优选的6个文冠果优良类型(2014年以文冠果作砧木嫁接) A、B、G1、G3、H5和N7,设计了3个随机区组,包括异株自交、互交等36个交配组合,同株上同时进行控制授粉与自由(开放)授粉对比实验,对果实质量、均单粒质量等10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运用Canoco-PCA-TOPSIS构建了不同交配组合选优的评价方法。【结果】通过Canoco-PCA法对评价指标降维处理,提取了2个主成分,可代表90%以上的信息,建立各交配组合主成分得分矩阵,运用TOPSIS法对36个交配组合的文冠果种实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并将结果按照是否适合作为优秀交配组合聚为3类,分别为最适合、比较适合和不适合,判别分析准确率达到96. 3%。【结论】文冠果存在较高的交配优势(家系遗传率> 30%),通过选择优良交配组合可获得较强的遗传增益,其中果实总质量最高的交配组合是G1×G3,种子均单粒质量最大的交配组合是H5×B;组合B×H5、G1×G3和B×N7为最佳母父本交配组合;新发现的自交(异花)优势,H5为最优的单系交配组合;新发现的互交优势,G1和G3为最优的双系交配组合;最优的3系交配组合为N7、B和H5。所建立的综合评价选优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优良交配组合进行选择,为进一步提高文冠果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与配置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刁松锋  邵文豪  姜景民  董汝湘  孙洪刚  
【目的】阐明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种实表型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方法】从浙江省天台县8年生无患子实生林分中,选择102棵无患子单株,连续2年观测102棵单株的15个种实性状,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聚类、相关性和主成分等分析。【结果】102棵无患子的15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4.91%~65.67%;基于15个种实性状划分的6个群组间性状差异明显,可为营建不同用途的无患子林提供基本材料;果实质量、单株产量、果皮皂苷含量和种仁油脂含量是无患子4个重要的经济性状,4个性状与其他性状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表征产量、种实化学成分和种实形态因子的4个主成分累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秀芬   黄小娟   郭素云   黄珍玲   陈会鲜   兰秀   杨海霞   丁家东   何文  
【目的】对凉粉草种质资源的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为凉粉草种质资源筛选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 8 份凉粉草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采用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8份凉粉草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8份凉粉草种质光合性状变异系数为6.53%~26.94%,广义遗传力为48.47%~99.14%;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6.26%~36.44%,广义遗传力为69.85%~99.63%。对8份凉粉草种质的2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145%,基本解释20个性状中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的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细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_(s)),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是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_(n)),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叶宽、叶片面积和茎粗。通过综合得分初步筛选出X2、X3和X4为凉粉草优良种质。聚类分析将8份凉粉草种质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表现为叶片大,节间长,主茎粗且长,光合能力强,产量高;第Ⅱ类群表现为叶片较大,主茎短,产量低;第Ⅲ类群表现为叶片小,主茎较长,SPAD值高。【结论】8份凉粉草种质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其中X2、X3和X4种质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杂交优良亲本。在品种选育早期应把SPAD、C_(i)和T_(r)等高遗传力性状纳入到品种筛选的目标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兵兵  姚小华  张成才  邵慰忠  杨雨晨  刘林秀  
【目的】探究薄壳山核桃成分组成、含量差异及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为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和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50个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酚类物质含量、核果质量、核果高、核果径、仁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之间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含油率均处于70.09%~79.99%之间,其中JD25、JD13、JD6、JH3、JD23、XS3、JD27和JD28含油率均值较大。(2)油脂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且脂肪酸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中JH1、JD21、XS3、JD27和XS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无性系。(3)各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0.38%,最为稳定;总黄酮与缩合单宁变异系数为51.22%和49.88%,属高度变异。(4)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50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其中XS12、XS1、JD23、XS3、JH1、XS8、JD30和JD29排名靠前。【结论】综合含油率和主成分分析模型排名考虑,分别选择各自排名前3和两者共有的无性系,即JD23、XS3、XS12、XS1、JD25、JD13和JD6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和优良无性系进行培育与选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如萍  晏姝  郑会全  王润辉  胡德活  梁龙  
【目的】对乐昌含笑种源和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调查,探析乐昌含笑的生长变异规律,为优良品系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同一造林点15年生乐昌含笑种源和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和分析胸径、树高、冠幅、主干通直度、枝叶浓密度、叶片大小等生长和形质指标,解析种源和家系性状变异特征,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选择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种源和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变异幅度较大,均以5 m≤树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羿雄  郑雪晴  姚有华  姚晓华  吴昆仑  
【目的】解析青稞种质资源表型形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青稞种质,可为青稞育种及重要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5份青稞15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参试青稞种质15个表型性状在西宁试验点和海北试验点的频次分布规律。对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分析以明确性状间联系;对参试种质进行聚类分析以明确其分类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青稞种质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该体系进行验证。依据综合评价及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以筛选优异青稞种质。【结果】倒伏率遗传变异程度最丰富而重心位置遗传变异最匮乏,海北点遗传变异程度高于西宁点。穗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倒伏率遗传单一性最高。除倒伏率外各性状指标均呈正态或偏态分布,分布频次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趋势;穗长、穗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各表型性状受环境、基因型、年份影响极显著,且各表型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G×E)、基因型与年份(G×Y)、基因型×环境×年份(G×E×Y)的互作效应均呈极显著。青稞根系、茎秆和穗部组织内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各组织间的农艺性状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根系发达、茎部抗折力高的青稞种质其机械固持能力强,倒伏率低;严重倒伏会限制青稞种质穗部生长发育,使穗长变短、穗粒数减少、籽粒变小、穗重变轻、进而使产量锐减。聚类结果表明参试种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重心、易倒伏、其余性状居中的种质;第二类是矮秆、低重心且其余性状表现良好的优异种质;第三类是株高较高、根系欠发达、茎部易折、穗部性状表现差的种质。结合F值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且有较高丰产稳产性的青稞种质5份。【结论】参试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穗长、穗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除倒伏率外,其余12个性状在基因型中呈偏态分布;根干重、重心位置、茎秆壁厚、茎粗、茎秆强度、穗长、穗粒数、产量8个指标可作为核心种质评价的综合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建超  何银莺  刘鑫铭  沈朝贵  陈发兴  郭林榕  
[目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及品质差异,为余甘子的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开发和精准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两地16份余甘子栽培种(柴甘、甜甘、玻璃种、玻璃甘、正甜、狮头、土饼、土尖、肉甘、诏安土种1、诏安土种2、揭西种、南带甘、甜种、饼甘接和尖屁股)的成熟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还原糖、蔗糖、总酸、有机酸、抗坏血酸等品质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质。[结果]16份余甘子果实单果质量为5.48~12.17 g,其中土饼最高;纵径为18.20~23.56 mm,横径为21.44~28.87 mm,果形指数为78.43%~88.58%,果实为扁圆形或近圆形;蛋白质含量为0.31~0.69 g/hg,以玻璃甘含量最高;水分含量为87.07~90.83 g/hg;脂肪含量为0.042~0.181 g/hg,以揭西种最高;蔗糖含量为0.127~0.650 g/hg,还原糖含量为3.72~6.37 g/hg,总糖含量为3.93~6.73g/hg,诏安土种1的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总酸含量为11.16~18.27 g/kg;糖酸比为2.21%~4.81%。从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中共检测到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乳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有机酸含量为232.71~668.73 mg/hg,平均为424.04 mg/hg,且以正甜最高;抗坏血酸含量为167.11~407.76 mg/hg,以诏安土种1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余甘子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乳酸、乙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将5个主成分分别归类为口感因子、蛋白质因子、酸味因子1、酸度因子、酸味因子2;建立的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可有效评价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20时,可将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分为2类,其中主成分评分较高的一类种质含有较多的糖类、抗坏血酸、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结论]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诏安土种1、柴甘、正甜、狮头、尖屁股等种质的品质综合评价得分均较高,适宜作为育种亲本或保健品加工原材料加以研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涛  黄雅婕  李生梅  任丹  崔进鑫  庞博  于爽  高文伟  
【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高,新疆与疆外中间型种质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175份海岛棉资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是矮秆、低产的较差种质;Ⅱ类群是高衣分、单株皮棉重较高的潜在增产种质;Ⅲ类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Ⅳ类群低重心、衣分较高的极端特殊种质,综合评价筛选到综合性状较优的2个品种:XH30和270;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到海岛棉种质评价的5个关键性指标(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结论】参试海岛棉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但遗传多样性较差;株高、果枝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其余性状呈偏态分布;参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5个指标可作为海岛棉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彭艳  马素洁  孙晶远  王向涛  孙磊  魏学红  
为了缓解西藏高寒牧区冬春季节蛋白草料营养不足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对12份野生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进行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相似优先比分析法4种评价模型对野生豆科牧草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份西藏野生豆科牧草在林芝地区的适应性差异较大,其中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生育期最长(174 d),干草产量最大(4 665.89 kg·hm-2);‘羌纳’西藏野豌豆(V. tibetica‘Qiangna’)的株高最高,为114.75 cm;‘当雄’窄叶野豌豆(V. sativa ‘Dangxiong’)的日生长速率、鲜干比、粗纤维,粗灰分,钙含量最大,分别为1.60 cm·d-1、6.89、20.81%、13.58%、1.35%;‘察隅’西藏野豌豆(V. tibetica ‘Chayu’)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8.85%;‘白玛当’西藏野豌豆(V. tibetica ‘Bamadang’)的粗纤维含量最低,为20.12%,无氮浸出物及干物质含量最高,分别为43.33%和97.78%;‘山南’小扁豆(Lablab purpureus ‘Shannan’)的磷含量最高,为2.76%。相关分析表明,12份野生豆科牧草的干草产量与株高极显著正相关(P <0.01)。4种评价模型综合表明,‘当雄’窄叶野豌豆、山野豌豆、‘察隅’西藏野豌豆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最佳,适宜在西藏林芝地区高寒牧区推广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海玲  龚明霞  周芸伊  马俊  何龙飞  
【目的】对31个山药种质资源的品质和产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山药优良品种的选育栽培和山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所收集的31个山药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其块茎产量、性状及可溶性蛋白、淀粉、蔗糖、还原糖等品质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1个山药种质资源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块茎长度可划分为长型、中型、短型3种类型;根据产量性状可划分为7类,第1类产量最高,达55 000 kg/hm~2以上,包括HZ-2和G15,第7类产量最低,为15000 kg/hm~2以下,包括湖北大、铁棍山药、湖北小和SY2。经隶属函法综合评价,品质和产量表现较优的有中、长型品种GH5、G1、GH-9、G15、HZ-2、BL-5和BL-2,短型品种PZ-1、野生种、土家白、PZ-3、BL-3、粤北2号和浙江红。【结论】综合表现较优的品种中,中、长型品种GH5、G1、GH-9、G15及HZ-2等品质和产量俱佳,适合作为高产优质育种材料或鲜食新品种的优异亲本;而短型品种野生种、土家白和浙江红等,则适合机械化种植和加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际友  程勇  魏志恒  陈家法  张珉  司红英  盛克寨  
【目的】对湖南省6个不同产地果用型无患子的种实性状及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筛选出果实经济性状优质和皂苷含量高的优株,同时对湖南不同产地无患子的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初步调研。【方法】收集了湖南地区6个产地共计55株无患子的果实,每株随机采果2 kg以上,对果实和种子的各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无患子不同产地间的果实性状变异及产地内单株的果实性状变异情况。【结果】不同产地间的果用型无患子种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表明石门产地的果用型无患子果实和种子相对最大,其果实大部分性状指标都要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单果平均鲜质量可达5.40 g,平均果横径、果纵径达25.11 mm、21.12 mm,其中该产地部分优株无患子单果平均鲜质量超过7 g,果径超过30 mm;同时通过分析测定各产地的果用型无患子皂苷含量表明,石门产地的果用型无患子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值为10.42%,最高可达12.70%。【结论】湖南果用型无患子种实性状及皂苷含量在单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并且在多数产地内存在丰富的变异,说明在产地内进行单株选择是可行的。相关分析表明,果用型无患子果实皂苷含量与果实各质量性状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在对果用型无患子进行单株选择时,应该综合考虑果实质量及果实皂苷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爱芬  祁建民  林培青  方平平  吴建梅  林荔辉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近年育成和引进的红麻品种,为红麻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八·五"至"十·五"期间育种单位选育的及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共40个红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年各设3次重复。估算40个红麻品种12个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在40份红麻种质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7%。第1主成分为韧皮纤维产量构成因子,贡献率达53.44%;第2主成分为茎秆皮骨构成因子贡献率达24.94%;第3主成分为纤维品质构成因子,贡献率达7.69%。(2)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