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7)
2023(2264)
2022(1738)
2021(1470)
2020(1215)
2019(2681)
2018(2591)
2017(4867)
2016(2720)
2015(2981)
2014(2906)
2013(2853)
2012(2530)
2011(2253)
2010(2277)
2009(1915)
2008(1866)
2007(1579)
2006(1407)
2005(1130)
作者
(8717)
(7234)
(7216)
(6674)
(4413)
(3498)
(3290)
(2814)
(2712)
(2509)
(2500)
(2390)
(2384)
(2255)
(2208)
(2175)
(2131)
(2116)
(2045)
(1997)
(1761)
(1753)
(1733)
(1638)
(1580)
(1555)
(1533)
(1531)
(1517)
(1500)
学科
(12112)
经济(12108)
(6921)
方法(6640)
管理(6475)
数学(6211)
数学方法(6161)
(4810)
企业(4810)
(4065)
业经(3015)
农业(2866)
中国(2489)
(2317)
环境(2179)
(2094)
贸易(2094)
(2026)
产业(1969)
地方(1861)
(1854)
信息(1697)
(1692)
(1682)
技术(1671)
理论(1645)
总论(1551)
信息产业(1544)
教育(1499)
(1278)
机构
大学(40455)
学院(40236)
(16614)
经济(16340)
管理(15917)
理学(14370)
理学院(14193)
管理学(13929)
管理学院(13857)
研究(13288)
(10204)
科学(9001)
中国(8822)
业大(8624)
农业(8236)
(8012)
(6684)
研究所(6348)
(6074)
中心(6032)
农业大学(5998)
(5868)
(5419)
师范(5340)
财经(5267)
经济管理(5166)
经济学(5040)
(4821)
经济学院(4660)
北京(4577)
基金
项目(30852)
科学(24547)
基金(22838)
研究(21025)
(20638)
国家(20464)
科学基金(17504)
社会(14128)
社会科(13525)
社会科学(13520)
(12622)
基金项目(12557)
自然(11462)
自然科(11205)
自然科学(11202)
自然科学基金(11042)
(10540)
教育(9998)
资助(8737)
编号(7960)
重点(7021)
(6742)
(6738)
(6682)
国家社会(6248)
创新(6206)
计划(6181)
科研(5992)
成果(5945)
教育部(5702)
期刊
(15315)
经济(15315)
研究(9529)
(8672)
学报(8531)
中国(7420)
科学(7247)
大学(6356)
学学(6084)
农业(6057)
管理(4595)
教育(4257)
(4033)
技术(3254)
(3247)
业大(2724)
业经(2612)
经济研究(2523)
(2483)
财经(2412)
农业大学(2395)
科技(2216)
技术经济(2181)
统计(2138)
(2118)
资源(2104)
问题(2100)
(2052)
中国农业(1900)
(1874)
共检索到52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琼隽  
本文从理论范式进步的角度,考察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与理论框架拓展之间的关系。由于经济全球化不同于自由贸易的基本假定,政府干预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不可缺少因素,因而需要恰当地将代表政府干预的变量因素嵌入到以自由市场为制度特征的国际贸易纯理论框架,使贸易模型更能贴近当今国际经济现实。本文选定国家竞争战略为这一变量因素,作为国家利益冲突本质特征函数的变量;假设"北方"、"南方"两国,分别拥有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种要素禀赋,前者是可以通过市场获得的要素,后者则是指一国在全球市场中采取竞争战略等非市场机制所获得的要素;再进一步地,假定北国是无形要素丰裕的国家,南国是无形要素不丰裕的国家。于是,本文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迅速提升的同时污染排放也不断增加,要素禀赋和污染转移对中国制造业实现清洁增长的影响效果如何,深入研究该问题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建立出口商品碳排放含量指标,对全球163个国家1995-2007年的出口商品碳排放含量进行了测算,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具体检验了要素禀赋假说和污染天堂假说在全球和中国是否成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污染天堂假说在全球样本下并不成立,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碳排放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②中国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长期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理论上这种贸易分工不应增加污染排放,然而伴随FDI大量流入中国制造业,其通过产业关联间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皓辰  王歆  林毅夫  
本文基于1985年全国工业普查微观数据,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业建设在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上的特征,讨论这些工业投资如何对当地的产业发展产生长期影响,并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角度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地区某个行业在改革开放前的工业投资规模,对本地区同行业的长期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更重要的是,工业投资所在行业的资本密集度越是与当地的资本丰裕程度相契合,该正向影响越强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蒙自强  
本文在分析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要素禀赋和厂商优势,对该理论的H-M-B模型进行了扩展,理论分析表明,一国要素禀赋将决定该国厂商优势的特征,进而影响该国FDI的流出水平。当一国熟练劳动力要素相对于非熟练劳动力要素越丰裕,厂商差异化优势相对于低制造成本优势越强,厂商越倾向采取FDI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该国FDI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该国FDI发展水平越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建秋  
企业契约的参与要素包括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不同要素的禀赋特征决定了要素所有权主体在企业内部的谈判能力,企业的实质是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一种递进谈判机制与过程。通过构建基于要素禀赋特征的企业产权博弈矩阵,发现不同社会经济状态下的要素禀赋特征内生决定了企业的产权安排方式。因此,伴随着知识经济发展,智力资本拥有企业产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忠涛  
基于1993~2004年中国宏观数据,本文利用有约束的利润函数和超越对数的函数形式,综合考察了制度因素、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城乡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变化对三次产业的产出及其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产生不同的影响,劳务价格低廉的乡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对三次产业产出的正向影响显著;资本存量的增加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出及其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产生积极影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则相反。因此,应放松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劳务价格;调整和优化财税结构以发挥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培林  宋湛  
本文从经济学的一个传统故事出发,阐明了金融资产对于宏观和微观层次的资本支配量的含义,由此作出两个现实层面的判断;中国目前的要素禀赋结构还处在资本相对稀缺、劳动相对丰富的阶段,各行各业的技术结构选择应该以劳动密集技术为主;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吸收的大量存款贷不出去,是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以及通货紧缩了余波所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汪鸿昌  
笔者从要素禀赋视角出发构建个体选择静态模型和群体博弈动态模型,探讨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生存与发展模式的原因。结果表明:企业是否进入以及何时开展电子商务取决于企业技术禀赋、运营禀赋和战略禀赋及市场外部性压力与禀赋成本的比较,由此形成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4种基本模式和5种市场角色。政府应针对不同企业的要素禀赋特征采取不同的扶持手段,分层分类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友  孙涛  焦勇  
本文使用2003—2015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际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和要素的垄断竞争假设,结合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并加以拓展,探讨要素市场出清条件下要素收益决定机制,构建要素禀赋异质性、工资差距条件下人力资本形成的动态演化模型,实证分析工资差距背景下要素禀赋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本存量的增加不利于人力资本形成,但劳动力的丰裕供给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2)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对人力资本形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工资差距显著促进了资本存量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激励作用,却显著抑制了劳动力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激励作用。研究表明,由物质要素密集投入转向知识要素密集投入、由粗放型外延增长转向集约型内涵提升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进程中,资本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不如劳动力、工资差距,从资本到人力资本的跳跃还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工资差距还和要素禀赋存在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人力资本形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平  李秀芬  
技术选择是西部新兴城市群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其在产业技术转移、扩散与变迁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文系统分析了兰西格城市群工业产业的40个分行业的技术选择水平与要素禀赋结构的交互耦合情况。实证结果显示该区域按比较优势发展的行业仅有11个,80%的行业耦合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强  
本文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在一定生产要素禀赋以及资源环境、经济结构、收入结构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基于Lucus经济增长模型框架和随机边界异质面板生产模型,本文对1997-2011年中国及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影响因素和经济增长质量走势进行了实证测评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走势显著趋缓;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比物质资本更大;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整体面临显著的内在约束;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中西三类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各省域人均GDP和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之间基本正相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莫靖新  吴玉鸣  
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激发全社会创造力的关键。文章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两地区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禀赋差异和有偏技术进步对区域创新空间收敛的影响机理,并从城市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要素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要素禀赋的空间非均衡性导致了区域创新空间差异。我国城市资本和劳动呈互补关系,技术进步方向总体上偏向资本。在有偏技术进步作用下,价格效应引致稀缺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技术进步方向的非同向性造成创新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加剧了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差距。研究结论为提高区域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创新空间收敛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新桥,张仁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永恒  郝寿义  杨兰桥  
中国经济自从进入"新常态"以来,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弱化及转换的问题。用物理学中的变加速模型可以分析要素禀赋变化,尤其是主导要素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之间的关系,为了更直观地认识这一关系,还可以利用更具体的经济学函数形式对其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变化才是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主导要素升级将会导致在原有经济基础上产生新一轮的聚集或再聚集,并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最后,文章从初级要素转换和高级要素主导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大江  张荣  
传统集聚理论以外生化方式处理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对现实经济的结构调整及其动力转换无法做出有力解释。基于要素的空间流动性分析,通过理论和模型推演,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间优化配置所实现的效率提升是聚集的内生动力。要素禀赋、要素配置决定着集聚的内容和性质,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同时也决定了经济结构的演进;集聚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其作用是长期的,而且也是可转变的。这进一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新常态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随着我国要素禀赋赋存形式和状态改变,客观上需要我国必须要依据新的要素禀赋条件,重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