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9)
- 2023(6569)
- 2022(5524)
- 2021(5041)
- 2020(4246)
- 2019(9259)
- 2018(9164)
- 2017(17627)
- 2016(9592)
- 2015(10738)
- 2014(10834)
- 2013(10684)
- 2012(10032)
- 2011(8936)
- 2010(9163)
- 2009(8921)
- 2008(9014)
- 2007(8230)
- 2006(7323)
- 2005(7140)
- 学科
- 管理(40713)
- 业(38533)
- 济(37214)
- 经济(37117)
- 企(35639)
- 企业(35639)
- 财(18432)
- 方法(15248)
- 制(14566)
- 数学(13129)
- 数学方法(13025)
- 务(12969)
- 财务(12948)
- 财务管理(12925)
- 企业财务(12499)
- 体(10081)
- 业经(9466)
- 中国(9466)
- 农(9050)
- 体制(8769)
- 银(7884)
- 银行(7878)
- 行(7470)
- 融(7452)
- 金融(7450)
- 划(6950)
- 技术(6924)
- 税(6553)
- 环境(6512)
- 学(6241)
- 机构
- 大学(142050)
- 学院(140719)
- 济(60288)
- 经济(59024)
- 管理(54720)
- 理学(46323)
- 理学院(45857)
- 管理学(45307)
- 研究(45068)
- 管理学院(45018)
- 中国(36916)
- 财(35455)
- 京(29361)
- 财经(26596)
- 经(24061)
- 科学(23804)
- 江(22608)
- 所(22052)
- 中心(21008)
- 财经大学(19794)
- 经济学(19148)
- 农(19049)
- 研究所(18979)
- 北京(18719)
- 业大(17459)
- 州(17327)
- 经济学院(17196)
- 院(16492)
- 商学(15969)
- 范(15844)
- 基金
- 项目(87813)
- 科学(70441)
- 基金(66087)
- 研究(65814)
- 家(56272)
- 国家(55828)
- 科学基金(49090)
- 社会(43960)
- 社会科(41719)
- 社会科学(41710)
- 基金项目(34327)
- 省(32890)
- 自然(30843)
- 教育(30264)
- 自然科(30084)
- 自然科学(30073)
- 自然科学基金(29601)
- 划(27600)
- 资助(26925)
- 编号(25652)
- 制(23545)
- 成果(22409)
- 部(20678)
- 重点(19520)
- 国家社会(18592)
- 创(18559)
- 教育部(18443)
- 性(18208)
- 课题(17928)
- 人文(17802)
共检索到224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志红 王露露 张煜涵
中小股东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群体,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资本市场出现了无实际控制人的现象,探究股权结构高度分散的无实际控制人企业是否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无实际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影响,结果发现,无实际控制人会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无实际控制人通过增加企业代理成本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但是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能够缓解无实际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抑制作用。本文通过丰富无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相关研究,为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万俊毅
股权集中型公司是现代公司的主流组织形态之一,其代理成本主要产生于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通过发行多种类股票、交叉持股和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控股股东能够获取比与其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名义控制权更大的实际控制权,因而更容易发生以侵害小股东权益作代价追求控制权私下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致使代理成本高昂。声誉机制和法律手段能够迫使控股股东收敛侵占行为,且法律手段较声誉机制更为有效。在中国,声誉机制对控股股东基本不起作用,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关键词:
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权 小股东权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权琳
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侵害小股东利益会降低公司价值。本文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下对中小股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规范大股东行为、保护小股东利益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论为降低公司控制权转移下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程度,提供了政策设计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晨蓓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矛盾也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终极控制股东作为公司各项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公司的影响毋庸置疑。他们会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以最小的现金流权去获得最大的控制权,他们也会因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去寻找弥补控制权成本的手段,抑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去获取私有收益,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私有收益 侵占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跃进
设立独立董事 ,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绝不要过于依赖 ,第一 ,独立董事是经济人 ,在效用最大化行为原则和许多现实条件的约束下 ,独立董事难于与中小股东激励相容 ,独立董事积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动力有限 ;第二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 ,由于董事会的决策机制限制 ,独立董事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能力也十分有限。本文提出 ,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要在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 ,健全公司股东利益保护的法制 ,特别是有关重大经营信息披露的时限与责任规定 ;第二 ,降低大股东持股的首位度 ,形成股东制约股东的机制 ;第三 ,加大对重大的股东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 ,既追究侵权...
关键词:
独立董事 中小股东 利益保护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凌峰
广大中小股东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但现行制度安排上忽略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其根源在于上市公司尚未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现行治理结构效率低下,最直接后果就是关联交易盛行和大股东占用资金现象严重。采取加快改变股权结构中大股东的主体角色、合理降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进而变革董事会构成以及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措施,将有助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的建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春玲
类别股东表决制是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一种新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推出类别股东表决机制的背景 ,阐述了这种表决机制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剖析了该制度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局限性 ,最后指出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类别股东 表决机制 利益保护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张记元
我国上市企业金融化发展当前备受关注,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抑制和促进双重视角研究连锁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连锁股东可以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程度。机制检验发现,连锁股东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代理问题抑制企业金融化。扩展性检验表明,企业连锁股东具有金融背景、股权性质为国有企业以及委派董事时更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水平。此外,连锁股东对短期金融资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连锁股东在挤出金融资产投资的同时引致企业现金持有量与创新性资产的增加。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连锁股东与企业金融化的理论研究,亦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引导资金下沉实业、预防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万立全 邓坤
当前,学术界关于连锁股东经济后果的研究存在“治理优化”和“市场合谋”两种观点。文章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锁股东不仅有效促进创新投入,而且显著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即发挥了“治理优化”效应。连锁股东通过提高高管薪酬激励和降低代理成本,激发企业创新动力;通过获取商业信用,增加企业创新资源。审计质量对高管薪酬激励的中介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垄断性行业对经理人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文章丰富了连锁股东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市场监管部门引导和规范连锁股东行为、助力企业创新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连锁股东 企业创新 治理优化 市场合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高产 李志平
为了保护我国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在充分利用中小股东控制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机制——市场董事机制。通过这个机制,中小股东不但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而且还可以及时得到有关公司的重大决策与动向的信息产品,有效化解市场风险。本文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重要的作用。在后股权分置时代,政府应当善于利用这一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利用合成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效果较弱。要提高独立董事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必须在产权改革和股权改革的基础上,加强独立董事市场的建设,并提高独立董事行权的能力和意愿。
关键词:
独立董事 中小股东 上市公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郝英慧 姜小鹏
公司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现行《公司法》确立了对中小股东的民事赔偿制度和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制度,并在实体上和程序上加以规范。但在保护中小股东的相关制度、权利救济等方面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完善,真正形成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
关键词:
中小股东 股东权益 法律保护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郝自贤
本文旨在针对我国2005年10月新《公司法》中关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制度规定,思考这一制度设计必须考量的因素并提出完善设计的建议,以为我国公司法的继续完善建言献策。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吴灵辉 陈之涛
本文论述了股东代表诉讼和集团诉讼方式,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作用及其缺陷,在肯定我国新《公司法》明确提出股东代表诉讼的重大意义下,提出应该积极引进集团诉讼,使股东代表诉讼和集团诉讼相结合,完善证券市场民事诉讼机制,从而更好得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光伟 刘星
在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广大的中小流通股股东很少关注上市公司的质量,而更多的只是关注持股价格的涨跌以及交易的盈亏。本文以2003~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用以研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是否真正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结果表明,股票发行溢价与终极控制人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股票上市市场环境、所在行业以及上市前绩效、规模均显著影响新股发行溢价。此外,也没有证据表明股票收益率与终极控制人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相关。股票收益率与当年宏观资本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绩效显著相关。研究显示,在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并没有显著影响广大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