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9)
- 2023(7140)
- 2022(6172)
- 2021(5730)
- 2020(4858)
- 2019(10919)
- 2018(10965)
- 2017(20690)
- 2016(11447)
- 2015(13023)
- 2014(13395)
- 2013(12947)
- 2012(11735)
- 2011(10437)
- 2010(10736)
- 2009(10055)
- 2008(10429)
- 2007(9709)
- 2006(8699)
- 2005(8242)
- 学科
- 管理(47961)
- 业(42832)
- 企(40144)
- 企业(40144)
- 济(39226)
- 经济(39124)
- 财(22345)
- 制(18283)
- 务(16778)
- 财务(16752)
- 财务管理(16711)
- 企业财务(16036)
- 方法(15625)
- 数学(12762)
- 体(12703)
- 数学方法(12633)
- 体制(11289)
- 业经(10959)
- 银(10885)
- 银行(10875)
- 中国(10666)
- 行(10249)
- 农(9582)
- 融(9278)
- 金融(9275)
- 理论(7895)
- 税(7773)
- 划(7761)
- 度(7340)
- 制度(7335)
- 机构
- 学院(160837)
- 大学(159767)
- 济(63206)
- 经济(61652)
- 管理(60908)
- 理学(50841)
- 理学院(50340)
- 管理学(49677)
- 管理学院(49359)
- 研究(47998)
- 中国(41970)
- 财(39311)
- 京(33228)
- 财经(29349)
- 江(26809)
- 经(26440)
- 科学(25730)
- 所(23707)
- 中心(23170)
- 财经大学(21776)
- 州(21207)
- 北京(21169)
- 研究所(20200)
- 农(19775)
- 经济学(19518)
- 业大(18755)
- 范(18711)
- 师范(18509)
- 商学(18112)
- 商学院(17969)
- 基金
- 项目(95055)
- 科学(75001)
- 研究(73586)
- 基金(68837)
- 家(57914)
- 国家(57382)
- 科学基金(50472)
- 社会(46636)
- 社会科(44108)
- 社会科学(44100)
- 省(37027)
- 基金项目(36144)
- 教育(35370)
- 自然(31637)
- 自然科(30891)
- 自然科学(30884)
- 编号(30731)
- 划(30401)
- 自然科学基金(30373)
- 资助(28256)
- 成果(26967)
- 制(24509)
- 部(22056)
- 课题(21656)
- 重点(21326)
- 性(20988)
- 创(20231)
- 教育部(19797)
- 项目编号(19633)
- 人文(19217)
共检索到259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干胜道 王杭 陈彦琼
在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高管薪酬粘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模型,采用我国沪深A股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关系;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存在高管薪酬粘性;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提升有助于抑制高管薪酬粘性,但独立董事规模或监事会规模扩大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不明显。我国企业在无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为了抑制高管薪酬粘性,不仅需要机构投资者发挥"股东积极主义"的治理作用,强化对高管"薪酬与业绩"关系的质询机制,而且需要从证券监管部门、司法部门、新闻媒体等方面引入更有效的外界监督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楠 李冰洁 朱清香 马亮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样本数据,从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三个层面系统研究控制权配置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东层面,第一大股东控制力、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在管理层层面,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表现出越强的薪酬粘性,两职分离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在董事会层面,董事会规模的扩张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董事会独立性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控制权配置 高管薪酬粘性 制造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楠 李冰洁 朱清香 马亮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样本数据,从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三个层面系统研究控制权配置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东层面,第一大股东控制力、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在管理层层面,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表现出越强的薪酬粘性,两职分离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在董事会层面,董事会规模的扩张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董事会独立性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控制权配置 高管薪酬粘性 制造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钟夏
本文针对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差异,以2006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将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及其薪酬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正相关,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呈现更强的相关性;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具有粘性特征,表现在当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的边际增加量大于当业绩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这一特征并不显著。
关键词:
高管薪酬 经营业绩 薪酬粘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志敏
本文以沪深两市2010-2012年间持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459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高管薪酬与公司整体业绩的粘性特征及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与公司业绩存在粘性,而且相较于营业业绩,高管薪酬与风险业绩的粘性更大。
关键词:
高管薪酬 粘性 国有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健梅 任雪薇
随着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如何合理制定薪酬契约以激励高层管理者值得关注。以2006~2012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薪酬结构和粘性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虽然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权益报酬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薪酬粘性现象,并且代表薪酬结构的股权激励强度与粘性存在区间效应,股权激励强度处在(0,0.45]时,粘性不存在,无股权激励或强度大于0.45时会产生粘性,同时验证了粘性对企业未来业绩有不利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未来业绩提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胜军 李春玲 张旭
文章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以及粘性进行了理论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采用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连续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证实了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性并分析了其时间发展趋势,最后从董事会特征的角度寻找可以降低薪酬粘性的因素,以期更好地维护薪酬契约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军雄
本文选取2001—2007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首先从薪酬-业绩敏感性角度更全面地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效果,随后进一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粘性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随着薪酬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已经呈现显著的业绩敏感性,但是,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存在不对称的特征,业绩上升时薪酬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业绩下降时薪酬的减少幅度,即存在粘性特征;而同为公司员工的普通员工其薪酬是否存在粘性并没有稳定的一致结论。同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和中央政府控制的企业具有更少的高管薪酬粘性,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强也有助于降低薪酬粘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管薪酬 业绩敏感性 粘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荣 李波
近年来,高管薪酬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快速增长以及异常工资等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本文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验证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以及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粘性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股权性质来对比考察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管理层权力与高管的薪酬粘性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程度较非国有企业更显著。结合中国特殊制度背景,笔者认为在治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的方法中,约束管理层来控制其手中职权是降低高管薪酬粘性的有效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剑英 王姣
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对成本粘性现象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与管理者息息相关的薪酬是否会影响成本粘性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薪酬水平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水平与企业成本粘性水平负相关,即较高的高管薪酬会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这一影响更为明显。因此,企业有必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以降低管理者自利行为,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和薪酬体系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
高管薪酬 成本粘性 制造业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田丰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不合理,其人力资本不能按照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参与分配,导致高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营行为短期化,造成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日趋恶化。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研究对于理顺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上市公司乃至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人员 薪酬激励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津瑜 阎晓敏 孙爱芬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定价的难点主要是行业的差异性使得薪酬定价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部分高管人员任意自行或互相定高薪,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在高管人员薪酬定价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了从上市公司内外部两方面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采取多元化的薪酬定价方式,重视高管人员长期激励的效果,使高管人员的薪酬真正能起到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效果。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人员 薪酬定价 激励机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罗莉 胡耀丹
选取2009—2011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不同的会计指标作为公司业绩的替代变量,验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是否存在粘性,并考察内部控制对这一粘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ROA体现出更强的业绩敏感性,没有粘性;而与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DNP)之间存在粘性,但其粘性特征在高质量内部控制的作用下有所减弱。这说明管理者会用盈余管理的方式增强业绩敏感性,分组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可以实质性地抑制高管薪酬的粘性,真正增强业绩敏感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向丽 杨瑞杰
外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外部监督机制,是否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对高管薪酬的监督作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来衡量公司业绩,以是否经过高质量的审计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是否存在粘性,并探讨外部审计能否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确实存在粘性,公司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业绩下滑时高管薪酬的减小幅度;第二,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为此,应积极引入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机构,促进上市公司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根根 田昆儒
本文选取2007~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管理者才能、管理者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对公司的控制力虽然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度,但管理者才能却能提高薪酬业绩敏感度,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与薪酬业绩敏感度之间则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监督对薪酬业绩敏感度的替代作用比国有上市公司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