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6)
2023(2931)
2022(2321)
2021(2435)
2020(1921)
2019(4472)
2018(4648)
2017(6582)
2016(5166)
2015(5883)
2014(6230)
2013(5275)
2012(4978)
2011(4678)
2010(5158)
2009(4535)
2008(4421)
2007(4243)
2006(4049)
2005(4019)
作者
(11404)
(9320)
(9271)
(9225)
(6012)
(4516)
(4448)
(3790)
(3671)
(3496)
(3269)
(3150)
(3101)
(3064)
(3050)
(2982)
(2908)
(2843)
(2827)
(2799)
(2751)
(2509)
(2407)
(2283)
(2265)
(2249)
(2137)
(2073)
(1948)
(1944)
学科
教育(19237)
中国(10557)
管理(8291)
(7961)
经济(7939)
理论(6432)
教学(6228)
(5879)
(4876)
(4634)
企业(4634)
(3811)
发展(3563)
(3524)
研究(3523)
(3517)
(3451)
(3440)
高等(3370)
(3343)
思想(3331)
改革(3324)
学校(3297)
政治(3232)
思想政治(3039)
政治教育(3039)
治教(3039)
德育(3014)
学法(2956)
教学法(2956)
机构
大学(62833)
学院(56984)
教育(27101)
研究(24005)
(19940)
师范(19890)
师范大学(16514)
(15744)
管理(14211)
(13565)
经济(12816)
科学(12735)
(12590)
中国(12585)
职业(12058)
(11522)
北京(11257)
理学(11112)
技术(10887)
理学院(10857)
中心(10675)
管理学(10475)
教育学(10447)
管理学院(10324)
研究所(10188)
(9594)
(9138)
(8558)
职业技术(8220)
教育学院(7698)
基金
研究(30824)
项目(29802)
科学(24808)
教育(23926)
基金(17195)
成果(16962)
社会(16115)
编号(15920)
课题(15139)
社会科(14845)
社会科学(14844)
(13534)
(13462)
(13381)
国家(13215)
(13147)
规划(10615)
科学基金(10598)
(9789)
项目编号(9389)
研究成果(9360)
(9162)
年度(8660)
(8612)
(8577)
(8546)
阶段(8530)
重点(8354)
教育部(8238)
(8002)
期刊
教育(47554)
研究(31825)
中国(25344)
(19041)
经济(19041)
职业(11499)
技术(9492)
技术教育(7445)
职业技术(7445)
职业技术教育(7445)
(7371)
大学(6406)
学报(6392)
(5753)
高等(5676)
(5578)
金融(5578)
管理(5556)
(5449)
论坛(5449)
科学(5400)
图书(5166)
成人(5014)
成人教育(5014)
高等教育(4950)
(4791)
书馆(4230)
图书馆(4230)
发展(4078)
(4078)
共检索到111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菲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高考文理分科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其对学生素质发展影响的争论,文理分科所造成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被主流的声音所遮盖。有数据表明,文理分科的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之所以未引发强烈关注,是基于个人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的正当性认识、后天选择产生的自致性后果,以及不可比性和程序正义的合理性渲染。然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来看,文理分科所产生的入学机会不公平的扩散效应是长远和显要的。取消文理分科并不会对文科生造成新的"机会劣势",但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制订和制度设计中,以质量和公平为共同关照,审慎推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梦洁  
通过对美国高校数量与高校规模的州际比较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布局并未对州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产生较大的影响。高中毕业生的州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其内在机制主要体现在基于市场机制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基于政策调控的高等教育资助机制,基于学术自治的高校招生自主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苟人民  
近来,教育公平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学界的研究和社会的舆论观察,确实有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在实践上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实际状况,特别是要分清公平性原则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要求及内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是一个基本立场和方法问题,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倩  
公平、适切与卓越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三大价值目标。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弃考物理来增加大学入学机会,导致物理选考人数下降,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与国家科技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利用相关数据探讨弃考物理是否有助于提升入学机会,发现选考理科科目的入学机会均高于选考文科科目,其中尤以物理的机会最高。同时,低学业成绩、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以及女生对理科的逃避将会加重他们在入学机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因此,高考科目改革应注重动态、量化考察不同群体学生的选考科目偏好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分化状况,并通过建立系统的高中学校升学指导机制、加强高校招生改革等促进学生理性选择高考科目,推进高考改革三大价值目标的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玲  李凤  甘犁  
本文利用X省2004-2007年一本上线考生的数据,包括高考成绩、填报志愿和录取情况,构建了一个估计考生录取概率的计量模型,从文理考生录取率的角度分析取消分科对考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取消分科之后,上线文科考生的录取概率将有所增加,可以提高高分文科考生比例,消除文理考生录取率差异较大的现象,对维护考生利益、推进教育公平具有深刻的意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立峰  
本文分析了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演化的基本走势,并从高校招生数、高等教育资源和基础教育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原因,认为"倾斜的高考分数线"的形成与各地非均衡发展的经济、人口、文化、就业和教育资源配置及地理位置等息息相关,考试公平是一种理想方向,区域公平则是根据国情做出的现实选择。对于入学机会的分配,要区分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和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既要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政府宏观政策带来的区域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要尊重和保护地理位置等非社会因素提供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曦  王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佳  常桐善  
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性因为没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而无法衡量,因而,对招生政策深层改革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分析2001年以来发表的以高等教育公平为研究内容的论文,得出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性的指标体系;然后对调查所得数据和教育统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每项指标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性的权重,从而得到一个可评价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性的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民族差距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总体影响中所占权重比例最大,其他依次为省际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和性别差距。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乔锦忠  
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确保社会公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布状况,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包括全国和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城乡、阶层、民族和性别差异等指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光荣  张雪  
我国优质高等教育——"985"院校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985"院校招生计划严重倾斜本地生源,本文统计了2012年"985"院校在各省的计划招生数以及各省的报考数,二者的比值显示"985"院校在各省的录取比例大致随着各省拥有"985"院校数目的减少而相应减少。在高考制度这一利益分配机制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985"院校是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核心利益相关人,本文展示了核心利益三方在高考制度中的利益关系图,清晰明了地揭示了目前我国"985"院校招生属地化的根本原因所在。"985"院校在各省的招生应以实现各省份的录取率即а值(а=招生数/报名数)大体接近为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瑜  潘东明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指所有社会个体在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外部条件上是同等的 ,不能因为个人的某些外在条件的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 ,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需通过一定的选拔制度来竞争 ,所以高考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是至关重要和最为直接的。因此 ,对高考制度现实存在的妨碍公平因素 ,应经过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进行深入的改革 ,从而推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文利  
本研究使用2004年大学生经济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在重点高校中, 来自较高收入群体的学生比例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入学机会的差距主要源自长期因素带来的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与重点高校相比,“高收费+低资助”的状况在一般院校中表现突出。这造成低收入家庭承受了较重的高等教育个人支出负担;学费对入学机会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学生资助的正面促进作用。要达到促进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性的目标,应尽快改变一般院校中“高收费+低资助”的财政现状,普遍推行“高收费 +高资助”的财政政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乔锦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化和高校扩招对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应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宛晨  周伟  
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公平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从资源配置层面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是由于国家建设的高校在区域间分配的不均、高等教育资金在校际间的分配不公平引起的。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可采取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融通资金、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等财政手段来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继平  董泽芳  
高等教育入学公平旨在让每个考生都有机会取得有价值的文凭,籍此向未来雇主传达高能力的信号,实现生存状况的改观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入学公平呈现出新特点,主要体现为政策的普适性、机制的灵活性、标准的多元性、形式的广泛性、程序的规范性和录取的透明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