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3)
2023(11326)
2022(10292)
2021(9949)
2020(8371)
2019(19711)
2018(19800)
2017(38300)
2016(20912)
2015(23837)
2014(24025)
2013(23447)
2012(21448)
2011(19217)
2010(19353)
2009(17805)
2008(17377)
2007(15096)
2006(13145)
2005(11469)
作者
(60608)
(50117)
(49928)
(47671)
(32126)
(24201)
(22695)
(19831)
(19089)
(17992)
(17406)
(16728)
(15870)
(15870)
(15457)
(15291)
(15024)
(15000)
(14256)
(14175)
(12445)
(12411)
(12259)
(11487)
(11261)
(11162)
(11106)
(10998)
(10126)
(9848)
学科
(84559)
经济(84464)
管理(60190)
(56265)
(48109)
企业(48109)
方法(43606)
数学(38217)
数学方法(37479)
(20985)
中国(20449)
(19369)
(18849)
业经(17786)
理论(15964)
地方(15732)
(14672)
贸易(14664)
(14231)
(14228)
农业(13644)
(13484)
技术(12706)
(12701)
财务(12623)
财务管理(12598)
环境(12105)
企业财务(11885)
(11625)
教育(11424)
机构
大学(297610)
学院(295309)
管理(119952)
(112322)
经济(109721)
理学(104612)
理学院(103463)
管理学(101186)
管理学院(100675)
研究(94860)
中国(70147)
(63962)
科学(61451)
(50073)
(47936)
(46175)
业大(45304)
研究所(43851)
中心(43202)
(41819)
财经(40723)
北京(40509)
(39313)
师范(38928)
(36980)
农业(36267)
(34716)
(34603)
经济学(32643)
技术(32348)
基金
项目(204297)
科学(159866)
基金(147597)
研究(147528)
(128527)
国家(127484)
科学基金(109879)
社会(90376)
社会科(85593)
社会科学(85567)
(79927)
基金项目(78067)
自然(73789)
自然科(72135)
自然科学(72120)
自然科学基金(70787)
教育(69073)
(67350)
资助(63132)
编号(60739)
成果(48930)
重点(45214)
(44597)
(42034)
(41918)
课题(41697)
科研(39235)
创新(39002)
大学(38417)
教育部(38229)
期刊
(119682)
经济(119682)
研究(84460)
中国(53757)
学报(47826)
管理(44295)
科学(43822)
(41430)
(36995)
大学(36285)
教育(35605)
学学(33920)
农业(29127)
技术(28032)
(22059)
金融(22059)
业经(19486)
财经(19056)
经济研究(18990)
图书(17348)
(16177)
技术经济(15196)
问题(15130)
理论(15021)
(14976)
统计(14748)
科技(14643)
实践(13927)
(13927)
(13731)
共检索到421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喆  金勇进  
加权调整属于处理无回答的事后调整方法,文章列举了权数调整中计算回答率的两种方式,并从回答率入手,利用统计模拟的方法找出了在MCAR和CDM数据缺失机制下,回答率的不同计算方法和不同取值对估计效果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飞燕  
一、研究背景在抽样调查中,我们需要给样本中的每个单元赋予一个权数,通过最终权数和观测值得到观测变量的估计值。加权过程应考虑到并校正覆盖不完整、抽样可变性和无回答的错误。加权进行得越好,估计的方差和偏差就会越小。权数的计算通常有以下三步:抽样权数即设计权数、无回答的调整和校准。其中抽样权数是在设计阶段计算的,无回答的调整是将设计权数通过无回答的补偿来调整,校准是通过已知总体的辅助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如勇  
抽样调查中的无回答研究陈如勇一、无回答的含义及成因社会科学的抽样调查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手段收集资料、数据:而对面的实际调查(访谈法)和利用媒介工具进行调查(邮寄问卷、电话访谈等)。在使用这两种类型调查手段的时候,都可能出现被调查者拒绝或不能回答调查者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建风  刘建平  舒晓惠  
本文对抽样调查中无回答误差的控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事前预防和事后补救的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勇进,张琅  
The existence of non response damages the precision of estimators in survey severely. The common countermeasure is imputation and weighting, the former makes use of the auxiliary information, the latter estimates by response rate. Each of them has merits as well as weakness.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the merits of the methods mentioned above, we put forward calibration estimation, which suggests adjusting the preliminary weights by auxiliary information at the stage of estimating. Marke the bes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 use appropriate estimation method, and you'll get a good estimator for the sum of the target variable.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鲁志贤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non responding of sample survey,introduces to the relevant dealing method and extends the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lying condition int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Survey Technique”.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玉环  
综合性社会调查项目中,选项无回答率的高低,是评价问卷调查数据质量、问卷题目难易程度以及访问员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文章基于选项无回答率的一般计算公式,给出了计算问卷中选项的平均无回答率和选项在全部问卷上的平均无回答率两个SAS实现程序,并归纳了程序的编写思路和技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爱芹  
在抽样调查中,无回答对于抽样推断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单元无回答。通过增加样本容量来处理单元无回答的方式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而在二重抽样的基础上再实施复杂估计的思路可以有效地提高抽样估计的精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俊康  
统计调查中回答误差的计量赵俊康ABSTRACTItisaveryimportantproblemdemandingpromptsolutionthathowtoestimateresponseerorinstatisticalsurveys.This...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勇健  吴程程  
所谓美学的"高更问题",也就是"美学从哪里来,美学是什么,美学到哪里去"?回答"美学从哪里来"的问题,需要区分美学学科和美学思想。作为学科的美学起源于德国;文化虽有创始者,却无固定主人,因此美学起源于德国,却走向全世界";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对立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对立;对当代中国学者而言,美学有"双重来源",详言之,美学问题和框架来自德国,美学材料和元素却可以来自中国。回答"美学是什么"的问题,当从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思维层次两方面着手。美学研究美、审美、艺术三大问题;美学处于反思的思维层次,是"第二级的思考"。广义的美学包括经验性美学和哲学美学,狭义的美学是哲学美学。哲学美学是"本来意义的美学"。关于"美学到哪里去"的问题,我们发现美学的发展往往根源于其哲学基础的变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结束之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已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可称之为"从实践论到现象学"的转向;但是新的现象学美学与以往欧洲的现象学美学大不相同,它将呈现为"现象学的大美学观"。这一"现象学大美学"将完整地回答美、审美、艺术这三大问题,在性质上跨越形而上学的三大领域,是一个将本体论美学、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囊括其中的"大美学"体系。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勇健  吴程程  
所谓美学的"高更问题",也就是"美学从哪里来,美学是什么,美学到哪里去"?回答"美学从哪里来"的问题,需要区分美学学科和美学思想。作为学科的美学起源于德国;文化虽有创始者,却无固定主人,因此美学起源于德国,却走向全世界";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对立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对立;对当代中国学者而言,美学有"双重来源",详言之,美学问题和框架来自德国,美学材料和元素却可以来自中国。回答"美学是什么"的问题,当从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思维层次两方面着手。美学研究美、审美、艺术三大问题;美学处于反思的思维层次,是"第二级的思考"。广义的美学包括经验性美学和哲学美学,狭义的美学是哲学美学。哲学美学是"本来意义的美学"。关于"美学到哪里去"的问题,我们发现美学的发展往往根源于其哲学基础的变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结束之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已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可称之为"从实践论到现象学"的转向;但是新的现象学美学与以往欧洲的现象学美学大不相同,它将呈现为"现象学的大美学观"。这一"现象学大美学"将完整地回答美、审美、艺术这三大问题,在性质上跨越形而上学的三大领域,是一个将本体论美学、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囊括其中的"大美学"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伟其  
问题催生理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由此生成一个时代独有的理论,正是在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过程中,理论自身得到了发展。研究回答重大问题,既要有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也要有厚实的理论功底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机制的创新。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对重大问题的回答既具中国特色又适应国际学术发展潮流。当代中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与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各种问题并发交织。开放竞争的国际环境增加了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实践发展、时代变迁提出了许多重大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伟其  
问题催生理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由此生成一个时代独有的理论,正是在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过程中,理论自身得到了发展。研究回答重大问题,既要有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也要有厚实的理论功底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机制的创新。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对重大问题的回答既具中国特色又适应国际学术发展潮流。当代中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与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各种问题并发交织。开放竞争的国际环境增加了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实践发展、时代变迁提出了许多重大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