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61)
2022(203)
2021(224)
2020(171)
2019(444)
2018(501)
2017(775)
2016(454)
2015(491)
2014(483)
2013(575)
2012(464)
2011(395)
2010(439)
2009(385)
2008(451)
2007(377)
2006(353)
2005(411)
2004(389)
作者
(1185)
(959)
(949)
(940)
(641)
(482)
(447)
(364)
(359)
(355)
(333)
(325)
(308)
(304)
(302)
(298)
(279)
(279)
(261)
(255)
(254)
(229)
(221)
(219)
(217)
(215)
(214)
(211)
(206)
(198)
学科
(1077)
经济(1073)
(772)
管理(770)
(679)
企业(679)
教育(616)
中国(586)
(511)
(428)
(391)
(387)
理论(383)
研究(363)
(337)
(330)
金融(330)
(312)
银行(312)
(299)
情报(276)
业经(274)
方法(272)
(256)
(255)
地方(252)
业余(250)
业余教育(250)
(250)
(249)
机构
大学(6090)
学院(5468)
研究(2342)
中国(2011)
管理(1832)
(1764)
经济(1698)
(1566)
理学(1403)
理学院(1371)
管理学(1341)
(1325)
管理学院(1318)
科学(1217)
(1204)
师范(1201)
中心(1130)
研究所(1128)
(1105)
教育(1059)
北京(1039)
(1032)
师范大学(1020)
(838)
(725)
财经(719)
图书(717)
(708)
信息(706)
(706)
基金
项目(2667)
研究(2270)
科学(2118)
基金(1881)
(1621)
国家(1600)
科学基金(1353)
社会(1331)
成果(1253)
编号(1244)
社会科(1242)
社会科学(1240)
教育(1161)
基金项目(923)
项目编号(880)
(877)
(865)
自然(750)
(748)
自然科(738)
自然科学(738)
自然科学基金(726)
课题(721)
资助(689)
研究成果(684)
(628)
重点(622)
(602)
(583)
国家社会(571)
期刊
中国(2450)
(2276)
经济(2276)
研究(1941)
教育(1735)
图书(1121)
学报(1034)
(1002)
科学(817)
书馆(799)
图书馆(799)
管理(782)
(761)
金融(761)
大学(755)
情报(691)
(609)
学学(587)
理论(527)
实践(491)
(491)
成人(451)
成人教育(451)
技术(451)
(440)
论坛(440)
会计(429)
(399)
财经(344)
职业(339)
共检索到11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新荣  董阳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对宝钗黛婚姻结局的描写中 ,高鹗表现了贾府为了保住宝贵和尊荣 ,在贾宝玉的婚姻问题上 ,舍弃了聪明美丽但由于尖酸刻薄而不能保证“诗礼传家久”的林黛玉 ,而选择了温柔敦厚、可以让贵族阶级“芳龄永继”的薛宝钗。宝钗的出身决定了她对资本经营熟悉 ,适合管家理财 ;人又老成持重 ,适于和人打交道 ;身体又好 ;尤其是有较强的仕途经济之念 ;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宝钗是宝二奶奶的最佳人选。造成“黛死钗嫁”结局的 ,是历史的必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英武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各是日本古典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两部巨著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爱情描写上,侧重于女性,反映那个时代爱情与婚姻的不幸以及妇女悲剧性的命运,是它们的共通之处。本文从女性群像塑造、情节铺陈、佛道宗教思想氛围等诸方面分析了《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中爱情描写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并深入探讨了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与作家的个人因素,如亲身经历、审美理想、世界观的异同等。就爱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而言,《红楼梦》要高于《源氏物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灿月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宗茂  
《红楼梦》一书虽然写的是贾府一大家人的家庭生活,贾府是一个封建贵族之家,贾府的奢侈消费,是封建贵族阶级腐败的生动表现。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贾府中人在衣、食、住、用、医等各方面的奢侈浪费,从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经济生活,那个社会走向灭亡的命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翔  
文学作品无论篇幅大小,其结构总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就得借助更大一些的语境,直至使话语在这种语境中具有最佳语境效果,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实现对话语的最准确的理解。本文就是通过对《红楼梦》作品中一些鲜活事例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看到了曹雪芹炉火纯青的语言描写艺术,像生活一样,好像没有成文的章法,但又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和联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杜海林  
《红楼梦》是我国经典名著,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中不乏体现着现代审计思想的细节。一、对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开篇便提到:贾母为八月初三生日,在此期间收到许多贵重的礼物。原文如下: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环四个,帑银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雁  
《红楼梦》中与梅有关的文化相当丰富 ,体现在咏梅、赏梅、赠梅、用梅、梦梅诸方面。在咏梅和赏梅中 ,表现了大观园少男少女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自身的感怀。在赠梅中 ,则表达了情爱。梅也象征着人物高尚的精神和节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蒙  
所谓放谈《红楼梦》诸公案,就是指和《红楼梦》有关的各种争论,现在已成为了一个公共的话题。我作为一个“红迷”,对这些争议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这些看法基本属于业余爱好。所谓“放谈”,是因为我对这些问题没有做过科班的研究,只是随便说说。我知道,关于《红楼梦》的争论有的也很有趣,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金芳萍  黄晓丹  
西林太清在《红楼梦影》中通过塑造理想中的男女性别角色,构筑了一个圆融统一的理想世界。理想中的男性在仕途上取得成功为家族带来荣耀,在危机到来之际能及时退隐保全家族生命力,他们也能调节好婚姻与爱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来维护家庭和睦。理想中的女性作为妻子与母亲,在家族事务领域承担职责并且恰当行使权力,以维系家族的平稳运作与和谐安宁。在宗教领域,她们能谨慎选择宗教人士进行交往,并运用从宗教中得来的智慧与力量影响家族命运。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立群  
谶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宗教、思想与文学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是一个谶应框架,爱情婚姻悲剧、青春女儿遭际和封建家族命运是这个框架下的三个谶应系统。谶应文化影响了《红楼梦》的主题意蕴与美学风格,形成虚幻与真实合一、宿命与神秘交融、诗意与幻灭会通的特色。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连起  
过去,人们遇到急用钱的时候,往往想到的就是找谁借借,除了背负还款的压力,还要忍受情感上的煎熬。今天,潇洒的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条既方便又快捷的借钱方式,满足了他们求人不如求己的独立需求。这就是典当。所谓典当,就是一种以物换钱的融资方式,只要顾客在约定时间内还本并支付一定的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继红  
文章介绍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路振平等编辑的《红楼梦人物系列》对不朽巨著《红楼梦》改编的新尝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芬  
一择偶的年龄偏好与婚姻挤压择偶是在一个男女都互为对方扮演供给者与需求者双重角色的"市场"中进行的。对个人的配偶选择来说,"婚姻市场"既为择偶提供机会与可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锋亮  陈鑫磊  何光喜  
本文利用2007年一项对于全国4个城市14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博士毕业生的婚姻与生育对她们就业的影响。从就业结果来看,女性博士毕业生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劣势,"女博士成了求职困难户"的论断有夸大渲染的嫌疑,而且也没有充足的数据说明是因为需要结婚、生育从而造成了女博士的就业难;但是实证结果支持了社会上关于女博士"嫁得好"有助于职业发展的论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汤园林  
一位男同学,出了名的脾气暴躁。大家都觉得,这辈子没有哪个女人能降服他。得知他结婚,大家又暗暗为新娘捏把汗,担心争吵会成为他们婚姻的主旋律。没想到,结婚数年,他们两人虽然称不上恩恩爱爱,但也算幸福和谐,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此女到底有何独特的"御夫术"?同学一语道破天机:"她心思缜密,样样想得比我周到,人际关系处理得也好,什么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是真佩服她呀!"原来,由衷的欣赏让他格外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