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0)
2023(1134)
2022(907)
2021(805)
2020(655)
2019(1363)
2018(1266)
2017(2253)
2016(1324)
2015(1524)
2014(1370)
2013(1446)
2012(1228)
2011(1258)
2010(1170)
2009(1030)
2008(1020)
2007(854)
2006(808)
2005(708)
作者
(5038)
(4394)
(4388)
(4030)
(2764)
(2136)
(1889)
(1593)
(1573)
(1550)
(1499)
(1480)
(1421)
(1411)
(1371)
(1362)
(1330)
(1286)
(1196)
(1165)
(1133)
(1119)
(1094)
(1047)
(1016)
(930)
(922)
(920)
(905)
(897)
学科
(6260)
经济(6260)
(4409)
管理(3281)
方法(3145)
数学(2971)
数学方法(2953)
(2646)
(2139)
企业(2139)
农业(1906)
业经(1645)
服务(1511)
生产(1364)
服务业(1270)
(1187)
贸易(1187)
地方(1170)
(1170)
环境(1107)
(1088)
中国(1079)
技术(1019)
(958)
(930)
(886)
产业(823)
(790)
农业经济(789)
组织(768)
机构
学院(21152)
大学(20693)
(9896)
经济(9707)
研究(9119)
(8423)
管理(7331)
农业(6886)
理学(6455)
理学院(6392)
管理学(6253)
管理学院(6226)
中国(6141)
科学(6002)
业大(5799)
(5259)
研究所(4877)
(4632)
农业大学(4624)
中心(3913)
(3654)
(3547)
科学院(3473)
(3317)
经济学(3232)
(3091)
(3002)
经济学院(2921)
经济管理(2792)
北京(2612)
基金
项目(16442)
科学(12266)
基金(11785)
(11486)
国家(11411)
研究(9929)
科学基金(9105)
社会(6699)
(6505)
社会科(6415)
社会科学(6415)
自然(6151)
自然科(6031)
自然科学(6030)
基金项目(5991)
自然科学基金(5928)
(5405)
资助(4963)
(4155)
教育(4028)
(3958)
重点(3896)
(3816)
计划(3658)
科技(3618)
(3565)
(3458)
创新(3438)
编号(3335)
国家社会(3238)
期刊
(9655)
经济(9655)
(8096)
学报(6470)
农业(5967)
中国(4872)
大学(4747)
学学(4707)
研究(4654)
科学(4404)
(3217)
业大(2787)
管理(2606)
农业大学(2590)
技术(2191)
(2024)
(1781)
中国农业(1656)
经济研究(1625)
技术经济(1579)
业经(1398)
科技(1343)
自然(1289)
世界(1245)
财经(1209)
问题(1201)
资源(1171)
(1136)
自然科(1080)
自然科学(1080)
共检索到29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宁宝  吴华圃  
经试验研究,普力克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稀释度为400倍时抑制率达到82.30%,EC50为1202.3μg/ml;其次为杀毒矾;效果最差的为乙磷锰锌,800倍时对霜霉病菌孢子囊的抑制率只有2.12%,EC501949.8μg/ml。在大棚内防效也有显著的差异,普力克在田间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最高,达93.71%,且药效持久、稳定;杀毒矾的防效次之;乙磷锰锌的防效最差,仅为24.28%。每种药剂不仅对黄瓜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祝海娟  刘大伟  张艳菊  白玲玲  杨佳乐  
本研究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京、山东省、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的36个黄瓜霜霉病菌株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黄瓜霜霉菌对甲霜灵的EC_(50)值为1.3277~171.5480μg/mL,平均EC_(50)值为64.6782μg/mL;36株菌株中,有3个中抗菌株,占总菌株数的8.3%;33个高抗菌株,占91.7%,为优势群体,无敏感菌株和低抗菌株。各地区采集的黄瓜霜霉菌对甲霜灵抗性水平范围28.25~3649.96倍,平均抗性水平为1376.13倍;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检测到1株中抗菌株和辽宁省海城检测到2株中抗菌株外,其余菌株对甲霜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庆元  张穗  李久禄  郑文明  陈俊伟  范龙柱  
对13个抗病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抗、感霜霉病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强弱与叶内的叶绿素含量、糖分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幼苗接种经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增加两条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感病品种仅增加一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永娟  王万立  刘耕春  刘春艳  王勇  
研究了诱发黄瓜霜霉病孢子囊大量产生的条件;明确了黄瓜霜霉病菌可在低温冰冻条件下保存。接种后20℃左右,保持24 h黑暗,相对湿度90%以上,以后光照16 h/d,适宜霜霉病菌的侵染发展。比较6种生测方法,以叶盘蘸药漂浮法的敏感性及稳定性最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钮绪燕  詹刚明  姬志勤  师利龙  王学慧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苦皮藤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4%苦皮藤可湿性粉剂和4%苦皮藤乳油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40mg/L时,抑制率均达10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子叶期还是真叶期,4%苦皮藤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和显著的治疗作用,其防效均优于甲霜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冯明鸣  朱书生  刘西莉  
为研究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及室内抗药性风险,采用叶碟保湿法测定了52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EC50(抑制中浓度)差异较小,平均EC50为(0.010 1±0.003 1)μg/mL。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这些病菌均为烯肟菌酯野生敏感菌株,因此可以采用其平均EC50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室内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变试验,获得了10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体,其EC50为1~5μg/mL,抗性指数为80~500倍,抗药性稳定,致病力、适合度、竞争力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宝利  马兰香  李娜  富饶  
以黄瓜霜霉病为研究对象,用浓度分别为0.00(CK),0.05,0.10,0.50,1.00,2.00 mmol·L-1的月桂醇处理黄瓜幼苗,探讨其对接种黄瓜霜霉菌后黄瓜植株生长状况、发病情况和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5~1.00 mmol·L-1月桂醇处理,降低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以0.10 mmol·L-1处理效果最好,对照严重发病时,其发病率仅为44.44%,病情指数为15.87,防治效果达63.53%;低浓度月桂醇对黄瓜植株的株高、茎粗、鲜质量、根系活力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表现为促进作用,0.10 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云兴福  崔世茂  霍秀文  
对抗、感霜霉病两类黄瓜品种的萌动种子、子叶、不同叶位真叶及定位叶片感染霜霉病菌后叶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萌动种子中的SOD活性高54.15%、PPO活性高62.14%;子叶中的SOD活性高35.51%,PPO活性高40.10%,POD活性高74.47%;不同叶位真叶内,除SOD活性为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131.52%外,PPO、POD活性仍分别高于感病品种12.93%和28.76%;定位叶片接种感染霜霉菌后,随接种时间的延续,PPO活性降低,而POD活性增加,SOD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但前两种酶活性始终是抗病...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立钦  孙逸钊  王品维  童森淼  马良进  
以喜树碱为原药,进行农用杀菌剂的开发与研究。室内盆栽的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均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90%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1.964,40.495,27.489mg·L-1和756.776,247.026,341.818mg·L-1。同时,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碱对霜霉病菌有杀菌活性,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90%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1.221和69.128mg·L-1,因此,喜树碱可能成为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岩  冯明鸣  刘西莉  司乃国  
【目的】研究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明确建立敏感性基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以专性寄生菌黄瓜霜霉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凹玻片法和叶碟保湿法,测定了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休止孢的萌发没有影响,对黄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芽管伸长、菌丝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芽管伸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释放和芽管伸长EC50值分别为0.0250和0.0037μg·ml-1;并且当烯肟菌酯浓度为0.05μg·ml-1时能使游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云兴福  
对黄瓜霜霉病抗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萌动种子内,除谷氨酸、赖氨酸和NH_3外,其它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在子叶内,除胱氨酸、苯丙氨酸和NH_3外,其它氨基酸含量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不同叶位真叶的氨基酸含量随着叶位上升(叶龄的减小)而增加,同一叶位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各叶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抗病品种也高于感病品种,其中胱氨酸、苯丙氨酸和NH_3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据此,胱氨酸、苯丙氨酸和NH_3的含量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性.黄瓜子叶和同一植株不同叶位真叶内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抗病性呈高度正相关性;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与总糖比及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大军  秦智伟  周秀艳  武涛  辛明  
【目的】寻找黄瓜抗霜霉病基因,研究黄瓜抗霜霉病机制。【方法】利用拟南芥和甜瓜抗霜霉病蛋白质序列,搜索黄瓜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候选基因特征,以黄瓜抗霜霉病自交系M801-3-1为试材,分析候选基因在叶片组织中的表达状态。【结果】共获得187个黄瓜抗霜霉病候选基因;确定了候选基因染色体位置和排列特点、序列相似性特征以及系统进化关系;大部分黄瓜R基因在未接种霜霉病菌的抗病自交系和感病叶片组织中都有一定的表达量,在接种霜霉病菌后在抗病自交系M801-3-1中Csa001907和Csa002921表达量下调,感病自交系M302-3中Csa001907和Csa002921变化不明显。【结论】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娜  马雅军  代光辉  王喆之  
为了应用分子特征确定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扩增、测定了上海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和白粉病菌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依据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了两种病原菌种类,以及与近缘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黄瓜霜霉病菌的rDNA-ITS1和rDNA-ITS2长度分别为141和406 bp,rDNA-ITS1 GC含量为41.13%,rDNA-ITS2 GC含量为46.80%(闵行区株和金山区株)或46.55%(浦东新区株),rDNA-ITS序列在种内保守性很高,种间差异性与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分子特征证实研究的黄瓜霜霉病病原菌为古巴拟霜霉菌;黄瓜白粉病菌的rDNA-ITS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胜菊  柯治国  南玉生  
博落回Macleaga cordata(Willd)R.Br.是罂粟科博落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及西北各地,生长在1500 m以下的山地或丘陵沟边,或林缘沙土地上,山区民间很早就用作杀虫农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合法  范聚芳  梁丽娜  孟艳玲  张书奎  李季  
通过几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流行特点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瓜病害主要以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灰霉病为主,危害最重,土传病害及生理性病害有加重趋势。同一年份不同生产模式黄瓜主要病害常规模式发病最重,无公害模式次之,有机模式发病最轻。几种病害危害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在黄瓜结果盛期为害严重。有机模式对黄瓜主要病害控制效果最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