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0)
2023(2172)
2022(1931)
2021(1824)
2020(1686)
2019(3720)
2018(3787)
2017(6468)
2016(3921)
2015(4350)
2014(4433)
2013(4411)
2012(4288)
2011(3666)
2010(3838)
2009(3655)
2008(3824)
2007(3425)
2006(2913)
2005(2700)
作者
(12907)
(10763)
(10746)
(10230)
(6871)
(5293)
(4968)
(4213)
(4194)
(4136)
(3764)
(3615)
(3596)
(3588)
(3501)
(3415)
(3237)
(3227)
(3213)
(3103)
(2842)
(2755)
(2727)
(2514)
(2513)
(2456)
(2410)
(2406)
(2324)
(2179)
学科
管理(12782)
(10924)
(10110)
企业(10110)
(9806)
经济(9796)
(6606)
(5382)
财务(5374)
财务管理(5361)
企业财务(5088)
(4128)
方法(3854)
数学(3275)
数学方法(3191)
(2949)
银行(2931)
(2906)
(2761)
(2647)
业经(2461)
中国(2442)
(2355)
金融(2354)
及其(2188)
(2182)
制度(2178)
(2165)
(2086)
(1974)
机构
大学(54005)
学院(52396)
研究(21393)
(17142)
中国(16778)
管理(16595)
经济(16522)
科学(14165)
(14126)
理学(13563)
理学院(13356)
管理学(12903)
管理学院(12800)
(12734)
(12448)
农业(11552)
研究所(11101)
业大(10427)
(10330)
中心(9896)
(9221)
(8784)
北京(8343)
(7558)
财经(7408)
(7321)
农业大学(7153)
技术(6932)
(6906)
(6779)
基金
项目(33642)
科学(24656)
基金(23224)
(21895)
国家(21734)
研究(21673)
科学基金(17143)
(13309)
自然(12534)
自然科(12236)
自然科学(12226)
自然科学基金(11978)
(11975)
基金项目(11923)
社会(11880)
社会科(11216)
社会科学(11212)
教育(10505)
资助(10221)
编号(8434)
重点(8271)
成果(8065)
计划(7876)
(7345)
科技(7330)
科研(6914)
(6811)
课题(6614)
(6558)
(6392)
期刊
(21487)
经济(21487)
研究(16055)
中国(14225)
(13177)
学报(13134)
(10333)
大学(9581)
科学(9518)
农业(9223)
学学(8992)
教育(7022)
管理(6858)
(6699)
金融(6699)
(5411)
业大(4308)
会计(4092)
技术(4004)
(3832)
财会(3767)
农业大学(3731)
财经(3526)
国际(3017)
(3013)
经济研究(2991)
世界(2945)
通讯(2656)
会通(2650)
(2621)
共检索到88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悦  仇才楼  王光标  解春霞  成聪  
【目的】精准有效地解决常规森防器械难以进入林地核心区、施药量大、效率低等问题,掌握无人机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施药飞行参数。【方法】在林间利用曙红水基染色法对YM-V6型无人机防治美国白蛾飞行施药的雾滴飘移距离、雾滴密度、穿透性、均匀度等进行测定。【结果】当无人机距离树冠顶端2.53.5 m施药时,无人机施药飞行速度在1.53 m·s(-1)范围内,雾滴飘移距离较小,可控在23 m以内,施药穿透力可以达到10 m,雾滴密度较高,雾滴均匀度好,施药效果好。在无人机航高为距树冠顶端3.0 m,并以2.5 m·s(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小丰  张立钦  朱云峰  李桥  张绍勇  
研究了吡虫啉、甲维盐、吡虫啉+阿维菌素和敌畏氧乐等4种注干液剂注干施药后对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均表现出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与药剂种类、施药剂量及药后时间长短有关。其中40.0g·L-1吡虫啉+1.5g·L-1阿维菌素和300.0g·L-1敌畏氧乐防治效果较好,根据悬铃木Platanus胸径大小,在0.10L·m-1胸径处理剂量下,药后5d,防治效果分别达95.33%和97.31%;药后20d,分别达96.00%和94.70%。这2种药剂可用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明  刘冬梅  徐福元  施建华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Hypercompe),是重大外来入侵害虫,具有食性杂、危害大、繁殖快、易传播等特点。辽、冀、津、京、鲁、陕等地城市绿化树木、药用植物及其他林木遭受严重的损害,经济损失巨大(刘永强等,2012)。2010年以来,美国白蛾相继在江苏省连云港、徐州、宿迁和盐城等市暴发。目前,该害虫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的势头仍在加剧,严重威胁当地的城市绿化、林果和养蚕等行业的发展;另外,桑蚕、水产养殖中使用的菊酯类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覃兴云  覃兮然  周慧文  闫海锋  罗含敏  王盛华  钟明浚  莫大强  樊保宁  游建华  李杨瑞  吴建明  丘立杭  
【目的】分析中耕施用药肥对甘蔗病虫害发生及拔节期和成熟期生产效果的影响,为甘蔗科学施用药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冬季种植的甘蔗品种桂柳05/136为研究对象,参考广西“双高”糖料蔗生产标准,于中耕期(分蘖盛期至分蘖末期)施用6种不同营养配比和药用成分的药肥(分别为A、B、C、D、E和F处理),于5月底—10月底调查各处理蔗苗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拔节期植株长速,成熟期调查产量性状,并分析不同处理甘蔗的农业产值。【结果】施用氮(N)、磷(P_(2)O_(5))、钾(K_(2)O)含量≥30%的药肥(A、B、C、D和E处理)对甘蔗分蘖具有促进作用,其中,适当配施有机质(B和D处理)的效果更佳;含有机质药肥(B、D和F处理)对甘蔗黑穗病的间接防效较好,而含度锐药肥(D处理)防控螟虫的效果最佳。此外,施用含有机质成分的药肥(B、D和F处理)既能使甘蔗提早拔节,又能促进甘蔗株高生长,使甘蔗形成较多的有效茎数,进而提高甘蔗单产。在相同肥料成本的前提下,不同药肥处理甘蔗的农业增值达2118.62~9199.31元/hm~(2),其中以D处理的增值最高。【结论】甘蔗中耕期施用药肥对蔗苗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与其药用成分、含量及肥料营养配比密切相关;施用药肥均可有效促进甘蔗分蘖,改善甘蔗的生产效果,其中施用N、P_(2)O_(5)、K_(2)O含量(17-7-11)≥35%+杀虫单0.10%+噻虫嗪0.10%+有机质≥3%或N、P_(2)O_(5)、K_(2)O含量(13-6-11)≥30%+度锐30 mL+噻虫嗪0.10%+有机质≥15% 2种含有机质药肥更有利于提高甘蔗生产效益,可作为甘蔗中耕较佳药肥在广西蔗区推广应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同斌  王虎诚  徐克勤  仇才楼  熊大斌  杜伟  杨中林  颜学武  
调查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的生活史,并利用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进行了室内人工繁殖与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在江苏徐州1a可完成6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壳内越冬。第1~5代小蜂羽化期均与各代杨小舟蛾蛹期相吻合,可逐代追踪寄生杨小舟蛾蛹。以杨小舟蛾和柞蚕蛹为寄主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最佳蛹蜂比分别为1∶3(或1∶4)和1∶100。释放30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小蜂,对越冬蛹的平均寄生率高达(3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春萍  李琪  程晋伟  陈洁  宗浩  
为了研究无公害生物农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固-液连续萃取法提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种仁的活性物质,减压浓缩后得到粗提物,得率13.8%;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得浸膏中楝素的含量为17 mg/g。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用不同稀释倍数的种仁甲醇粗提物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拒食作用的测定,试虫的拒食率分别达到37.5%、47.6%和61.9%。结果表明印楝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爽  兰玉彬  许童羽  陈春玲  于丰华  姚伟祥  马辉  孙慕君  
作为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但智能设备快速推广使用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及危害。为了实际检测植保无人机的喷施效果并评估施药风险,开展北方寒地玉米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航空喷雾效果研究,着重对比3种不同施药量下雾滴在玉米冠层不同部位的沉积效果,同时就添加助剂对于雾滴沉积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风对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程度要强于施药量的变化,尤其是当无人机使用孔口尺寸较小的常规压力喷头进行喷施作业时,若自然风风速较大会显著导致无人机有效沉积减少(p=0.045);在2m的喷施作业高度下,施药量为15L·hm~(-2)(1#、4#)和30L·hm~(-2)(2#)时雾滴沉积效果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只有当施药量增大为45L·hm~(-2)时,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喷施雾滴在玉米冠层间的沉积,但会导致雾滴的沉积均匀性变差以及沉积率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也随之加大。研究还发现添加助剂会使航空喷施雾滴粒径显著增大,对于雾滴覆盖率和沉积密度的沉积分布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作用,却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当前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的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建国  
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使用方便、药效久、效果好、经济易找等特点,深受养鱼户喜爱,但实践中往往方法不当而影响鱼病防治效果。现就几种常见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煎熬法此法多用于治疗鱼病,其方法是取一定量的中草药放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英娟  徐雪亮  徐荣仔  熊清华  曾水根  舒平平  
选用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4种化学药剂的单剂及其混配组合,在室内对二化螟进行了毒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混配比例(有效成分):毒死蜱与甲维盐(1∶1)、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10∶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阿维菌素与毒死蜱(1∶1),其共毒系数分别为376.77、254.84、247.10和682.3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所获得的混配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76.4%以上,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浩洋  张炜炜  曾亮  柴继宽  焦润安  金小雯  宫文龙  黎蓉  赵桂琴  
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生防药剂,本研究选取3种类型的7个生防药剂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乡对田间自然诱发的燕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 sp. avenae)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 d,生防药剂防效普遍不及化学药剂三唑酮和腈菌唑,仅有苦参碱和大黄素甲醚防效较好,分别为85.01%和83.93%;第2次施药后7 d,各生防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施药后7 d相比有所提高,其中大黄素甲醚和枯草芽孢杆菌防效较高,分别为91.82%和91.46%;第2次施药后20 d表现为大黄素甲醚的防效最高,达85.12%,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80.60%)和腈菌唑(84.12%),其他生防药剂如蛇床子素、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与化学药剂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生防药剂处理显著提高了燕麦旗叶SPAD值、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其中0.5%大黄素甲醚效果较好,种子产量较对照增加16.77%。研究表明,参试的7个生防药剂对燕麦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虽与化学药剂相比速效性稍差,但其持效性较好。结合防效、持效性及燕麦种子产量来看,植物源杀菌剂中的0.5%大黄素甲醚是防治燕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施,间隔7 d喷第二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危害,确保燕麦种子产量,有效降低经济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我校专家与相关科技人员合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进行了无人驾驶飞机航空施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试验。甜菜褐斑病是甜菜生长中后期重要的叶部病害,主要在7、8月份发生,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展蔓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会平  黄秋娴  王婧  李雯  
【目的】测定来自不同寄主和生境的白僵菌对美国白蛾的致病力,以明确白僵菌应用于美国白蛾的生防潜力。【方法】以自土壤诱集的白僵菌BS04,BS05,BS08菌株和分离自美国白蛾幼虫和桑天牛幼虫的BH01,BI05为供试菌株,利用POTTER喷雾塔对美国白蛾幼虫用1×108孢子·m L-1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处理,逐日观察记载死亡率。对筛选出的高毒力菌株用1×104,1×105,1×106,1×107和1×108孢子·m L-1系列浓度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以测定其致死中浓度LC50。对筛选出的高毒力菌株进行野外田间试验,共设置白僵菌BH01的8×108孢子悬浮液,4.5%高效氯氰菊酯2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先进  邓崇岭  邓光宙  赵小龙  李国刚  龙丽萍  陈传武  肖远辉  
为探索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方法,在棚内及果园进行了烟雾法施药防治柑桔木虱成虫药效试验。棚内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以A1(80%敌敌畏EC∶48%毒死蜱EC∶柴油=1∶1∶6)最好,每公顷喷药油11 400 mL时,烟雾处理2、5、10和15 min,药后24 h对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0%;相同的药剂配方及药油用量,柴油用量增加,防治效果略有下降;温度越高,烟雾防治柑桔木虱成虫效果越好。果园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A1每公顷药液用量15 000 mL进行烟雾施药时,对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为92.6%,表明烟雾法施药对田间柑桔木虱成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育峰  贾连东  李君霞  代小冬  杨晓平  王春义  杨国红  
关键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石富超  朱小兵  龚宁  王涛  
为有效防治茶尺蛾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和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对上海市崇明县林木的危害,通过喷雾法和浸叶法对这几种害虫进行多种生物和化学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没有化学农药迅速,但随时间推移,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生长调节剂250g·kg-1灭幼脲3号是防治茶尺蛾和樟巢螟的理想药剂;生物制剂10g·kg-1阿维菌素、200g·kg-1除虫脲悬浮剂分别对杨小舟蛾和褐边绿刺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通过试验,筛选出250g·kg-1灭幼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