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9)
2023(9446)
2022(7875)
2021(7400)
2020(5854)
2019(13242)
2018(12923)
2017(24351)
2016(12633)
2015(13616)
2014(12708)
2013(12402)
2012(11164)
2011(10172)
2010(10021)
2009(9422)
2008(8548)
2007(7302)
2006(6507)
2005(5232)
作者
(31868)
(26909)
(26493)
(25202)
(16879)
(13023)
(12052)
(10244)
(10182)
(9584)
(9027)
(8951)
(8529)
(8137)
(8119)
(7996)
(7872)
(7696)
(7595)
(7550)
(6439)
(6386)
(6342)
(6309)
(6104)
(5850)
(5799)
(5777)
(5403)
(5290)
学科
(46370)
经济(46312)
(31973)
管理(29808)
(27493)
(21450)
企业(21450)
农业(18400)
业经(14469)
中国(14265)
方法(13990)
地方(13231)
(11960)
数学(11573)
数学方法(11367)
(10245)
(8711)
(8399)
贸易(8391)
(8156)
(8092)
农业经济(7840)
理论(7574)
(7046)
银行(7038)
收入(7020)
(7005)
(6939)
金融(6935)
发展(6869)
机构
学院(162600)
大学(157614)
(62828)
经济(61342)
管理(59932)
研究(53880)
理学(51602)
理学院(50988)
管理学(49962)
管理学院(49647)
中国(40742)
(32420)
科学(32054)
(30990)
(29593)
中心(26213)
(25296)
(25184)
(24483)
师范(24333)
业大(24104)
农业(22909)
财经(22880)
研究所(22755)
(20541)
(20505)
(19535)
北京(19461)
师范大学(19205)
经济学(19016)
基金
项目(112977)
科学(89258)
研究(88648)
基金(80295)
(69044)
国家(68333)
科学基金(58905)
社会(57021)
社会科(53543)
社会科学(53533)
(45773)
基金项目(42829)
教育(40265)
编号(38329)
(37566)
自然(35313)
自然科(34485)
自然科学(34477)
自然科学基金(33811)
成果(31137)
资助(30150)
(26099)
课题(26028)
重点(25130)
(24079)
(24052)
国家社会(23411)
(22820)
(22651)
(22591)
期刊
(78713)
经济(78713)
研究(48975)
中国(35836)
(35192)
学报(23744)
农业(23077)
科学(22883)
(22592)
教育(22332)
管理(20294)
大学(18852)
业经(17741)
学学(17471)
(15443)
金融(15443)
技术(13221)
经济研究(11843)
问题(10349)
财经(10272)
(9887)
(9545)
农村(9240)
(9240)
农业经济(9179)
(9044)
图书(8410)
(8067)
社会(7732)
资源(7615)
共检索到246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文琼  
民族杂居村落中的选举竞争表现为以民族支系为情感导向的行为选择,民族支系作为村庄治理结构影响着村庄自治的运行。本文以广西马村为研究对象,以族群认同为视角,考察民族支系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表现,分析导致村委会选举中民族支系竞争的原因,构建村民自治法治语境中各民族支系竞争的规范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家昕  
对一个朝鲜族、汉族混居村落中,山神由朝鲜族一个族群的祭祀神发展为村落保护神的现象进行了结构过程的展示。并同时分析、呈现了村落社会山神信仰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民俗文化实践过程。认为民俗文化生命力来源于生活世界,并同时就是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娅  
本文从近两年实施民主选举后的农村现状出发 ,分析提出了当前村民自治所处的阶  段是起步阶段 ,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全面发展阶段 ;规范民主选举的主要对象不是宗族等非  正式组织 ,而是乡镇操纵的问题 ;改变干部治村必须以村民自治章程取代村规民约 ;解决  决策的及时性和落实公开制度有助于实现村民真正成为自治主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钰彬  李斌  
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协作,但目前乡村建设仍是以“自上而下”为主,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当、村民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文章基于参与式行动研究,以传统村落L村为例,运用问卷、访谈及图绘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更新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角色转换、工作内容、参与方式及相互作用。文章指出,研究团队转变为更新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村民不是被动接受方案,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议者,研究团队与村民相互支持形成较均衡的协作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王振杰  
民族杂居地区社会治理兼具乡村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双重属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社会治理需要将村民组织起来再造乡村集体,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以青海民和杏儿藏族乡为例,从文化资本视域展示一个藏土汉三种语言交汇、藏汉信仰交融、半游牧与农业等多元文化共存、多民族共居的民族杂居社区是如何通过深度挖掘、整理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效融合建构出一个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治理的耦合文化单元的内在逻辑。针对当地村民社会治理参与度低、地方政府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缺乏深刻认识等问题,提出将文化资本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爱明  史仕新  
村民参与民主选举行为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制度运行效果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其本身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利益诉求、自身素质的内在因素和政治、社会、经济的外在因素两方面建立村民参与民主选举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规范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民主建设工作的重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促进其参与民主选举的政治热情,以参与的广度来提高参与的质量,推进农村民主进程的健康发展。二是党和政府应从职能、权利和机制三方面构建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系,为村民参与民主选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制度运行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仕新  赵爱明  
文章从博弈的视角,阐述了利益对村民民主选举的影响,并以实际调查数据对利益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村民在民主选举这个无穷次重复的利益博弈中,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能实现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战晓华  孙林  
随着直接选举在农村的全面铺开,村委会选举的程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但需要解决的课题、难题还很多。回顾民主选举程序发展历程,分析现状,探索问题,对于规范民主选举行为,把民主选举的精神实质落到实处意义重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华君  
民主选举制度是乡村中国村民自治最基础的部分,其核心是多数原则及投票行为。在考量部分乡村社会后发现,多数原则原本意义上的相对多数在一些乡村正异化为绝对多数,其追求的择优目的正生成择劣的效果;而投票行为应有的公共理性正被经济理性所取代。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社会民主土壤的贫瘠,体现在:民主形成于理性主义而非经验主义的;缺乏以多元中心信息系统为特征的独立舆论环境;生活普遍贫困使得民主共识难以达成。因此,在乡村社会矫正民主选举原则,发展市场经济是当务之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振杰  
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共同体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机制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机制是同构的耦合。在民族杂居地区的两个村落案例中,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来看,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构成融合共生的内在动力贯穿于乡村共同体之中,从而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发展动力,使乡村共同体得到复兴。目前在人口规模化常态化流动背景下,诸多因素给乡村共同体带来挑战,应利用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共同体重建的耦合实践向度,以互惠共生文化传承乡村伦理,以组织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以公共文化激活公众集体意识,以利益共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家德  李智超  
面对"公地悲剧"的问题,奥斯特罗姆提出自主治理模式作为解决之道,但自定规章要如何相互监督?奥斯特罗姆指出需要信任机制、互惠机制及声誉机制才能形成有效监督,而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向这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社会资本。本文即在理论上提出,在关系层面,相互为利、人情交换、可信赖行为、情感关系及第三方信任是建立信任机制的基础,在社会网络结构上,封闭性,强规范,口碑网络以及网络动员可以带来结构性信任,另外在认知层面,社区认同感也是重要一环。本文以TM村的访谈资料分析了从传统乡村社区的宗族关系、长老权威以及乡规民俗到今天现代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这些传统的社会资本仍扮演一定信任机制的角色,但NGO成为动员者,并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展图  
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共同构成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民主政治发展并不平衡、不充分,作为民主政治基础的民主选举面临很多困境。其中,民主选举并非出于真实意愿是核心。笔者通过对分布在不同区域、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行政村村委会选举的考察发现,农村民主发展不容乐观,农村真正实现民主选举任重而道远。应该通过提升人民群众政治素质、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等措施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郎富平  
有效、公平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择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基层组织引导、企业(景区)带动、社区主导三种典型社区参与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区参与内容较为单一,参与层次浅;社区参与的程度依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社区受益主要源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教育机会的提供等。总体而言,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公平性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耀疆  高帆  任保平  J.J.Kennedy  
提名方式是民主选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选举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 ,民主选举内在地要求候选人的提名应具有不确定性。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3种候选人提名方式:村民公开提名、村委会提名和乡党委提名。通过设置变量以及对陕西6个县34个村调查研究结果的实证性分析 ,研究了不同提名方式与民主制度的实施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杰翔  朱健刚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中产阶层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乡村,带来了乡村的“士绅化”现象。本文以华南地区的T村为例,考察发生在乡村的以教育为主导的“士绅化”现象。研究发现:对“好的教育”的重新认知,使得城市中产家庭进入乡村追寻另类教育模式,他们将自己称作“新村民”,并通过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生产在乡村形成了一个对内有归属感、对外有边界感的教育士绅化社区。与一般认为的乡村士绅化会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教育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原有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和张力,即使部分行动者试图促进“新村民”和当地原住居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只是短暂的。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农民社区的融合仍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外来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群体成为虽不是传统社会的“乡绅”,却能发挥传统“乡绅”功能的积极“新村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