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7)
2023(2346)
2022(2063)
2021(1961)
2020(1672)
2019(3599)
2018(3434)
2017(6130)
2016(3723)
2015(4122)
2014(4223)
2013(4103)
2012(3936)
2011(3399)
2010(3325)
2009(3047)
2008(3115)
2007(2667)
2006(2384)
2005(1976)
作者
(12679)
(10719)
(10452)
(9697)
(6658)
(5339)
(4702)
(4059)
(3816)
(3780)
(3655)
(3601)
(3586)
(3435)
(3395)
(3377)
(3205)
(3123)
(3104)
(3056)
(2977)
(2515)
(2479)
(2466)
(2452)
(2421)
(2377)
(2304)
(2295)
(2277)
学科
(10469)
经济(10453)
方法(5439)
管理(5236)
(4952)
(4527)
(4486)
企业(4486)
理论(4314)
文化(3932)
业经(3837)
(3448)
地方(3261)
经济理论(3141)
农业(2847)
中国(2711)
(2666)
教育(2554)
产业(2498)
数学(2324)
数学方法(2254)
市场(2013)
环境(1943)
(1836)
文化产业(1832)
文化市场(1832)
(1793)
(1755)
旅游(1730)
农业经济(1636)
机构
学院(53285)
大学(50906)
研究(20159)
科学(16872)
管理(14964)
(14323)
中国(13138)
理学(12633)
理学院(12326)
管理学(11837)
管理学院(11728)
农业(11547)
(11545)
(11403)
经济(11149)
(11103)
(10786)
研究所(10684)
师范(10588)
业大(10359)
(10034)
(9962)
旅游(9832)
中心(8754)
(8733)
师范大学(8428)
(8237)
(8016)
实验(7666)
农业大学(7434)
基金
项目(37642)
科学(28074)
基金(25702)
(24862)
国家(24622)
研究(23619)
科学基金(19248)
(16531)
基金项目(14366)
自然(14105)
(14027)
自然科(13699)
自然科学(13695)
自然科学基金(13450)
社会(13444)
社会科(12599)
社会科学(12595)
教育(10646)
资助(10559)
(9345)
编号(9178)
计划(9106)
重点(9026)
科技(8396)
成果(7900)
科研(7665)
(7311)
课题(7092)
专项(6859)
创新(6729)
期刊
(16303)
经济(16303)
学报(15395)
(13802)
科学(12374)
研究(12006)
大学(10130)
中国(10103)
学学(9768)
农业(9351)
教育(7001)
(6530)
旅游(6530)
(6530)
(6129)
(5445)
学刊(5268)
旅游学(5253)
游学(5253)
(4605)
管理(4574)
(4389)
业大(4128)
林业(3610)
业经(3597)
农业大学(3362)
图书(3169)
科技(3095)
资源(3008)
中国农业(2949)
共检索到76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光映炯  
旅行书写(travel writing),也作"旅行写作",是以旅行作为其生产与书写的前提和条件,并以多种写作形式出现,如游记、日记、文学作品等。旅行书写、民族志和旅游民族志反映了对"他者"与"异地"的不同维度的文化表达,为理解现代游历和阐释旅游体验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一、旅行书写:一种旅行话语的意义延伸1.西方的旅行书写:真实性与主体性的关照从中世纪马可·波罗浪漫文学叙事开始,旅行书写就从对宗教朝圣的关注转变为重视个体生命的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建兴  吴茂英  汪菁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自我民族志在反思传统民族志中诞生。自我民族志凸显了"自我",是一种对研究者亲身经历的文化体验展开反思性描述的质性研究方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旅游学者关注与应用。但这些研究大都仅采用了自我民族志的方法,未对自我民族志的理论与方法展开深入的探讨。该文以此为契机,首先,在理论层面梳理了自我民族志的起源、内涵,重点阐述了自我民族志与旅游研究的逻辑联系,论述了旅游研究对自我民族志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梳理了2000—2019年71篇应用自我民族志的旅游研究论文,重点阐述旅游领域中自我民族志适用的研究情景,结合文献分析各研究情景中方法论的优势,说明方法论局限以及克服局限的策略。最后,结合已有文献阐述自我民族志如何应用于旅游研究,提炼自我民族志在旅游研究中的理论贡献,并进一步讨论旅游研究应用自我民族志的巨大空间以及对自我民族志范式的贡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兆荣  
人类学是一门讲求"关系"的学科。传统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主要对"不动的社区"人群共同体整体关系的关照。当代大众旅游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移动群体"的文化景观,可称为"临时共同体"。与学科性质相吻合,人类学对旅游的研究视野也旨在关注这一松散的、游移的、短时段的人群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唐雨桐  郝小斐  
新流动性范式的提出使流动性研究更加注重流动背后所建构的社会意义。文章以嫦娥五号发射事件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奔赴海南文昌观看火箭发射游客的民族志研究探讨基于实地观看火箭发射的流动特征。研究发现“,追火箭”旅游的流动性体验超脱于火箭发射的具体时空场域,从出发前开始,延伸至回程后仍不断持续,且基于“追火箭”的旅游流动过程强化了旅游者的国家认同、唤起了旅游者的自我认同。此外,研究对象呈现出循环新部落的特征,虚拟流动与现实移动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一方面,虚拟流动通过出行前的信息流动与社交互动为现实流动奠定了社会关系基础,另一方面,现实流动深化了虚拟流动建立的社会关系层次,并为流动回虚拟世界后的情感联结持续加强夯实了根基。研究认为“,追火箭”旅游通过火箭升空、探索宇宙这一具有人类浪漫主义倾向的目标,引领旅游者的“精神流动”,体现出在对“天”的构建和探寻中人类精神的历史性和延续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Dean MacCannell  赵红梅  
《旅游者:休闲阶层的新理论》(以下简称《旅游者》)是对旅游研究影响深远的一部社会学著作。自1976年初版以来,该书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评论者、运用者与反思者,其中的"舞台真实性"理论已成为"真实性"论域的一个元理论。《旅游者》的著者——Dean MacCannell教授是一位阅历丰富、见解深邃的社会学家,他的研究路径是通过旅游者反观自身社会,反观无处不在的现代性。访谈围绕Dean MacCannell教授的教育背景、智识渊源与该书的结构、理论内容来展开,以获得对作者与经典文本的双重理解。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园  杨秋月  
作为兼具文化与艺术双重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过"非遗"产生、申报、保护、发展等阶段后已然成为"他者""自我""社会"关系网中的资本,并以其独特的价值呈现在特定的社会空间中成为社会想象对象。"非遗"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主要是从历史溯源、社会评价、建构再造、共同体形成等维度进行把握和阐释,多维视角中对"非遗"的社会阐释与社会构想成为"非遗"民族志书写的社会集体视角即社会想象,这种多维度的社会思考与把握也是解决我国"非遗"保护问题的文化视角和学术参考,其民族志的书写社会多角度的想象与阐释通过文本化策略得以实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研究者将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直接、便捷和真实地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路径和在与被研究者互动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完成定向理论分析,这一过程称教育民族志。教育民族志是一种整体性的描述,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拓宽对教育现象的观察视角、丰富研究内容,特别是对于挖掘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许多不可视的和不可量化的因素有独特的贡献。近年学者们在教育领域中运用这一方法时出现了一些概念的混淆、误解和误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种研究方法的来源、概念、原理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使教育民族志研究的方法不断地得到完善和丰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桑国元  王照萱  
元民族志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教育问题的民族志研究。元民族志方法能够基于特定的原则和策略,在批判性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视角对同类主题的现有质性研究成果加以再统整、再解释、再探究,最终产生新知识、新理解和新发现,从而把握现象的本质。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元民族志研究方法的采纳。元民族志研究主要包括交互翻译分析、论据线综合分析和互斥观点的综合分析三种研究策略,以及确定研究主题、甄别相关研究、阅读相关研究、建立关联假设、概念"翻译"、综合"翻译"、分享成果七个步骤。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研究方法,元民族志研究能够用于综合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升华教育领域内的质性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一是有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统整性解释力;二是具有增强教育研究参与者的权力的作用;三是可以通过理论建构、理论解释和理论发展,提升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水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董轩  何梦蕊  
教育民族志是把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所形成和发展的术语,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两位作者的田野经历和反思,主张将研究者"感同身受"式的情感体验作为理解教育民族志的重要维度。具体而言,研究者的情感体验包括三个层面:日常性、讽刺性和生成性。即便都是研究"教育"问题,都以"学校"为田野地点,研究者也常常因遇到文化氛围迥异的学校而有极为不同的情感体验。研究者的这种情感体验和反思对于探究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及其价值意义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同凯  田振江  
教育民族志是运用民族志的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文化传播,尤其是学校教育及其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或者一种文本叙述形式。在取得田野调查收获的同时,也会产生语言、参与程度与角色转换、性别和年龄、田野调查技术、田野伦理道德与责任等方面的困惑。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今民族志研究面临的挑战。有必要尝试一些新的收集和分析民族志资料的方法或途径,创新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教育民族志研究范围,从而达到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族教育的目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学金  
本研究遵循自下而上的逻辑,通过民族志呈现了一个儿童"金宝"0—3岁的家庭生活图景,意在阐释在家庭文化环境中幼儿的动作、言语学习、意义获得、思维发展等方面的成长过程。研究发现:家庭抚育幼儿实践中存在一种引导图像,它有意或无意参与了儿童身体机能、言语行为的发展;幼儿具备与实际活动相联系的经验,才能理解和运用语言符号;言语与思维的互动促进儿童经验的发展,经验的拓展又成为影响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时期家庭中的成长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意志品质、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的构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极贡献的"创造者"。作者以自己的田野经验和个案研究为例,将网络民族志视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视角和以往网络民族志相关研究较为不同。同时,研究双方于网络空间中的"共在",使得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参与度及个人情感投注等方面都发生变化。由此,作者提出,在网络民族志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观察者和文化创造者的双重身份得到凸显。此外,网络民族志中的田野更具"流动性",民族志文本的写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该研究,作者认为,从研究者的视角深入剖解和讨论,不仅在于了解网络对研究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把握研究者如何面对网络世界,如何阐述自己。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研究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思网络空间赋予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文月  刘敏  
随着女性旅游者的增加、社会领域中女性话语权力争取与个性释放,女性独游成为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现象。已有女性旅游研究多着眼于宏观现象,对女性独游的意义揭示及其背后的社会建构关注较少。鉴于此,文章在社会性别背景下,运用自传式民族志从微观层面对女性独游进行剖析,基于完整的个人故事自叙以及对旅游过程的启发式反思,得到女性独游意义的两个范畴解释:首先,主观意义范畴作为解释的主要方面,集中于对女性主体而言的感官凝视、个人成长以及价值累积,即:(1)向外的世界观扩展,建立广泛的联系;(2)向内的自我成长,自我确立;(3)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桂罗敏  
为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图书馆把提升馆员素养作为重要工作。在众多馆员培训项目中,丹麦DEEF"图书馆用户领地之旅"项目运用民族志方法训练馆员,是较少数的从文化认知角度所做的尝试。文章对该项目产生背景、训练环节及其原理加以阐释,并说明其对于帮助馆员改变思维、洞察用户需求的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瑜  
中国留学生身处复杂、多变的跨文化教育情境中,其跨文化互动效果直接影响到学业成就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民族志方法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积极作用,是提高其跨文化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将民族志方法运用于指导和分析跨文化实践与学习,其核心在于培养民族志创作式的学习方法与反思习惯,促进中国留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意识地进行参与观察,习得并运用信息搜集、文化比较分析等一系列技能,并以更整体性、全局性的眼光与宽容、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具体的跨文化现象、关键性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从而在文化学习与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与文化身份认同的重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