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4)
- 2023(7971)
- 2022(6630)
- 2021(6439)
- 2020(5203)
- 2019(12009)
- 2018(12221)
- 2017(20163)
- 2016(12796)
- 2015(14755)
- 2014(15769)
- 2013(14219)
- 2012(13079)
- 2011(12031)
- 2010(12502)
- 2009(11032)
- 2008(10935)
- 2007(10532)
- 2006(9463)
- 2005(8267)
- 学科
- 济(33918)
- 经济(33876)
- 管理(27614)
- 教育(22508)
- 业(20241)
- 中国(17903)
- 企(16336)
- 企业(16336)
- 理论(14162)
- 农(12529)
- 学(11793)
- 方法(11532)
- 教学(11117)
- 地方(10365)
- 财(9205)
- 业经(9110)
- 制(8759)
- 农业(8185)
- 数学(8060)
- 数学方法(7826)
- 发(7664)
- 和(6848)
- 体(6823)
- 学法(6331)
- 教学法(6331)
- 技术(6228)
- 发展(6102)
- 银(5989)
- 展(5975)
- 银行(5966)
- 机构
- 学院(164746)
- 大学(163647)
- 研究(60698)
- 管理(50548)
- 济(44567)
- 经济(42658)
- 理学(40947)
- 理学院(40220)
- 中国(39869)
- 科学(39594)
- 管理学(39023)
- 京(38731)
- 管理学院(38671)
- 范(37080)
- 师范(36771)
- 教育(34874)
- 所(31595)
- 江(30847)
- 师范大学(29588)
- 研究所(28311)
- 技术(28068)
- 农(27439)
- 中心(27047)
- 职业(26003)
- 北京(25798)
- 财(24938)
- 州(24647)
- 业大(23200)
- 院(22787)
- 农业(21165)
- 基金
- 项目(100219)
- 研究(83356)
- 科学(76833)
- 基金(61717)
- 家(53393)
- 国家(52662)
- 教育(47613)
- 省(45319)
- 社会(44722)
- 科学基金(42639)
- 社会科(41591)
- 社会科学(41579)
- 编号(39555)
- 划(38858)
- 成果(35502)
- 课题(33039)
- 基金项目(31979)
- 年(28036)
- 资助(25852)
- 自然(25510)
- 自然科(24742)
- 自然科学(24729)
- 重点(24506)
- 自然科学基金(24216)
- 发(23987)
- 规划(23115)
- 项目编号(22829)
- 部(21708)
- 性(21293)
- 创(19989)
共检索到276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飞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特点,这是由旅游业的行业特性所决定的,因此,作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自然应当顺应行业特性,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本文提出应当从评价形式、专业设置、知识结构等方面尽快建立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旅游业对高职人才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旅游职业教育 评价体系 旅游高等职业院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飞虎 潘上永 王春青
近几年来,国家鼓励支持高职院校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建设。在此过程中,迫切需要构建包括专业群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内容为要素的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将专业群建设评价分为立项评估与水平评估两个阶段,并分别构建相应的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飞虎、潘上永、王春青在《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5期中撰文,探析了专业群建设评价的意义,剖析了专业群建设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开展专业群建设评价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依据自身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坤华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重新审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只有把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最为迫切、最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才能进一步破解高等职业教育"边缘化"的难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和用办一流大学的决心来办一流高职院校,实行与传统学术形态决裂,创造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制度。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颂梅
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指导,导致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应构建全面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包括显性职业能力和隐性职业能力2个一级指标以及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5个二级指标。
关键词: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能力 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湘宇 周海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面向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评价体系,是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规范校企命运共同体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迫切需要。评价体系本着激励、共生、结果导向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评价体系原则,从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探索构建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途径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对校企命运共同体水平的客观评价。
关键词:
校企命运共同体 评价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美
关于发展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王美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又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它是职业岗位应用性教育,因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6年6月19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桂林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导向、监督、矫正、鉴定和管理等功能和作用,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总结了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外教育质量评价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兰杏芳
高职教育应从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转向注重发展职业能力与建构内在精神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知识、人格和文化的统一。这就必须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加强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的涵义及其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如何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提出建设。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荣莉 唐以志 罗丹
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标准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高职质量年报在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发展、学生就业、财政投入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标准体系要更加突出合理性,重视以效果为导向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开发;高职质量评价结果要更加突出有效性,关注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社会公众的参与权;高职质量评价信息要更加突出有用性,发挥案例数据信息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质量年报 标准体系 分析与评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家 王娜
曾家、王娜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年第4期中撰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评价观,指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政策保障的藩篱与瓶颈,并提出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政策保障体系构建的相关意见。在基本维度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观应包括适应性质量观、能力本位质量观、多元性质量观、发展性质量观、国际化质量观以及特色化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虹
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间接管理财政公共支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其投入和非经济性产出是绩效评价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形成了结构完善、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了解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对于推进祖国大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台湾地区 高等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邹茜茜 余秀兰
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存在一定困境,导致社会人群产生认知偏见。但高职教育事实上为学生提供了体面生活的机会、更多创业的可能、避免了失业和非技术就业,扶助弱势家庭子女实现代际的向上流动。故为了使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分流和社会再生产的需要,仍需完善对高职教育的认知,推进产教融合,改革高职教育培养机制与培养目标,在横向上分类培养及提升、融合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在纵向上推动高职教育建立全周期开放学习与循环学习平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建松
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基础课程体现高等教育属性;专业课程面向产业和职业岗位;技能课程直接对接实际需求。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构建完备的教材体系,实施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教与学的协同机制。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