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5)
2023(12864)
2022(11577)
2021(11046)
2020(9265)
2019(21675)
2018(21650)
2017(41928)
2016(22859)
2015(25744)
2014(25753)
2013(25134)
2012(22850)
2011(20331)
2010(20432)
2009(18573)
2008(17647)
2007(15169)
2006(13088)
2005(11061)
作者
(64389)
(53551)
(53101)
(50603)
(34263)
(25896)
(24211)
(21024)
(20322)
(19096)
(18535)
(17792)
(17080)
(16859)
(16486)
(16094)
(16058)
(15856)
(15296)
(15221)
(13318)
(12948)
(12941)
(12243)
(12043)
(11917)
(11874)
(11739)
(10743)
(10643)
学科
(88913)
经济(88826)
管理(62060)
(58069)
(48515)
企业(48515)
方法(43577)
数学(37655)
数学方法(36955)
(23560)
中国(21133)
地方(20350)
(19650)
业经(19556)
(19075)
理论(16837)
农业(15993)
(15413)
贸易(15402)
(14907)
(14251)
环境(13870)
技术(13431)
(13366)
(12408)
财务(12331)
财务管理(12309)
(12183)
企业财务(11529)
教育(11245)
机构
学院(313638)
大学(311511)
管理(126291)
(115193)
经济(112425)
理学(110192)
理学院(108919)
管理学(106585)
管理学院(106024)
研究(101150)
中国(73508)
科学(66859)
(66663)
(50462)
(50376)
(49967)
业大(48737)
研究所(46536)
中心(46065)
(44708)
(43588)
师范(43202)
北京(42169)
财经(41186)
农业(39209)
(37521)
(37325)
(37288)
师范大学(34842)
技术(34570)
基金
项目(221748)
科学(173249)
研究(160624)
基金(158563)
(138674)
国家(137529)
科学基金(118148)
社会(97617)
社会科(92317)
社会科学(92289)
(88305)
基金项目(85230)
自然(79649)
自然科(77755)
自然科学(77737)
自然科学基金(76265)
教育(74549)
(74302)
编号(66964)
资助(66475)
成果(52796)
重点(49494)
(47333)
(47187)
课题(46054)
(45839)
创新(42586)
科研(42504)
大学(41012)
项目编号(40661)
期刊
(123198)
经济(123198)
研究(85761)
中国(55471)
学报(49599)
科学(46697)
(44892)
管理(44530)
教育(37606)
大学(37016)
(36426)
学学(34726)
农业(31785)
技术(28563)
业经(21975)
(21415)
金融(21415)
经济研究(19210)
财经(18077)
图书(17654)
(16902)
问题(16056)
资源(15925)
科技(15767)
(15293)
技术经济(14602)
理论(14534)
(14377)
现代(13731)
商业(13700)
共检索到440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肖雄辉  戈鹏  朱虹明  任佩瑜  郑伟民  章小平  
高峰期景区游客分流一直是国内外景区管理的热点问题。景区管理者通过分流调度资源的合理分配,引导控制游客在景区的分布,使景区各景点负荷均衡,而高峰期景区的分流资源通常无法满足景点游客的需求。本文根据景区分流资源的特性,统一确定了景区的分流能力,构建了景区景点需求与调度资源的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流调度算法,并以九寨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算法在优先满足需求景点的负荷均衡的同时,考虑了游客因等待产生的满意度惩罚。算法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出景点与资源点的引力测度值,并以测度值为依据,按景点负荷降序对分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柱胜  卿芳雅  戈鹏  任佩瑜  冉建华  
要实现风景区科学规划与永续利用,游客数量的预测是关键,其中短期的游客数量预测则是景区资源统一管理与合理调度的直接依据。本文分析了九寨沟的游客到达历史数据,建立了游客到达的日预测回归模型和BP修正模型,实际数据证明该模型有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捷  李升峰  周寅康  都金康  包浩生  
九寨沟风景区属于长江支流水系的上游 ,是长江支流源头区以景观资源 (尤其是水景观 )及生态旅游资源为特色的典型地区 ,目前旅游业成为当地及同类地区的旅游重要产业。旅游市场是当地旅游发展基础之一。在实地游客抽样调查及旅游区游客登记统计共涉及约 2万人统计资料及数据库处理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九寨沟入游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对九寨沟不同目标市场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 ,揭示了游客入游距离与年龄、收入、职业、文化、心理收入、旅游态度相关 ,而与旅游动机相关性不明显 ,景观偏好可以反映游客的旅游心理特征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入游距离。同时揭示了入游距离感知的距离衰减特征 ,印证了心理学感知理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晓莉  张捷  吴必虎  蒋志杰  乌铁红  董雪旺  
旅游目的地意象一经形成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5.12地震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旅游者感知意象的影响如何?对比分析2008年5月(汶川地震前)和2009年5月的旅游者感知意象,发现认知意象虽略有下降,但由于地震对九寨沟风景区没有造成实质破坏,而且已经经过了一年的恢复,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受情感意象的影响,旅游者的忠诚度有明显提升;另外,旅游者对九寨沟风景区旅游安全、社会治安的认知有明显下降。结构方程均值模型的运用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潜在结构变量之间比较的问题,开拓了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方法的新视角,同时也深化了结构方程模型在旅游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竞斐  郑伟民  
文章建立了Logit模型,将游客在不同路线上进行分配,减少了旅游高峰期游客拥挤和等待的情况。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综合游客偏好、拥挤度、等待时间和行走时间等指标的旅游效用函数。模拟仿真表明,提出的方案要明显优于基于最短路径的路线选择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韫  
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其发展目标必须是可持续的。而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的标准因不同旅游区(点)或处在不同的时间段会产生差异,使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可以反映出并弥补这种差异给可持续性评价带来的影响。以位于岷江上游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景区为例,使用主观方法分析资源、社区和旅游三大利益相关者在生态旅游可持续性中的关系,建立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框架。使用德尔菲法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当地居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访谈和旅游者问卷调查来探察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根据访谈和调查结果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案例,评价模型的构建为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了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廖治学  骆毓燕  戈鹏  任佩瑜  郑伟民  
在对游客满意度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游客满意度各指标赋权,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九寨沟景区的特征及游客满意度理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能反映游客满意度的相关样本数据对九寨沟景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果:九寨景区游客综合满意度处于比较满意的层面上,但在各个维度上的游客满意度水平差异比较大,其中景区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游客满意度水平高,而景区餐饮住宿游客满意度水平很低。最后基于IPA法为游客满意度提升提出相关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廖治学  戈鹏  任佩瑜  骆毓燕  章小平  冯刚  
生态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景区管理最为关注的焦点,而景区游客量的预测是解决该矛盾的首要任务。文章遵循集成思想,以季节性ARMA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及组合模型为基础,采用GMDH非线性叠加的集成方法,构建了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交错复杂特点数据的AB@G集成预测模型,并以九寨沟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在预测游客量上是有效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冯刚  任佩瑜  戈鹏  朱忠福  冉建华  
九寨沟旅游高峰期游客时空分布不均,直接造成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各界对九寨沟景区严格实行游客限量的诉求增强,二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三是游客满意度降低。本文在管理熵理论的指导下,拟采用RFID、eB和3S等信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景区游客进行科学分流设计,建立游客高峰期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型,以期降低景区景点瞬时负荷,均衡游客时空分布,同步实现景区游客容量增加、环境保护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大三个目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乌铁红  张捷  张宏磊  曹靖  蔡永寿  杨青霞  
识别旅游地的属性对于旅游地形象、满意度以及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效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九寨沟风景区为案例,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①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可以分为资源价值和人文环境氛围、接待服务、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3个维度。②不是九寨沟所有的地方属性都对其形象的形成、满意度、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有显著作用,在18个属性中只有11个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态度和购后行为有关。可以构建旅游地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和态度关系的结构模型。③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的效用和感知质量的高低是不完全耦合关系。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章小平  朱忠福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名满天下,然而它的环境容量究竟如何,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今天的九寨沟已今非昔比。本文纵览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历程,试从不同的视角对九寨沟的环境容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对九寨沟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一系列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的结论,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刘慧悦  
【目的/意义】旅游市场信息对旅游流具有引导作用,因此,清晰准确地认识旅游者信息需求,对更好的编制信息化建设路线图、提高旅游信息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择四川九寨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旅游信息需求的具体内容及信息需求的期限效应。【结果/结论】结论说明信息流与旅游流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重视核心旅游信息的获取,包括对"行"和"游"的相关信息需求。同时,旅游者在不同的期限内对不同旅游信息需求存在程度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建华  张捷  刘法建  张宏磊  卢韶婧  孙景荣  
旅游风险感知就是旅游者在其旅游行为前及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的感知,风险感知目前已成为旅游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旅游者风险感知量表,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得出:(1)旅游者感知风险主要分为3个维度:功能障碍型、危机事件型及文化冲突型;(2)旅游者的总体风险感知较小,其中功能障碍型风险较大,其次为危机事件和文化冲突,并且地震等危机事件并未成为旅游者担心的主要风险;(3)不同旅游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花费冤枉钱"、"迷路或与同伴走失"、"语言障碍"等方面,性别、地域、是否经历过灾害、是否买保险、是否带药品等因素对各类风险感知差异没有显著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研究为完善旅游安全理论提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荣林  王建琼  
本文参照已有的顾客满意、游客忠诚模型,提出了旅游景区的游客忠诚概念模型,构建了"服务行为"、"景区形象"、"景区设施"、"景区环境"、"游客忠诚"五个潜在变量和14个具体测量指标构成的结构方程模型,以九寨沟、黄龙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潜在变量均直接显著影响游客忠诚,其中以服务行为影响最大、景区环境次之;景区设施、景区环境正向显著影响服务行为,并通过服务行为显著影响游客忠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景区管理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世政  杨桂华  
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和景区发展的双向需要,社区参与下景区发展模式问题需要深入的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九寨沟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景区与社区在地域关系、资源权益分配、经营项目、就业机会等方面融合与共享的"景(区)社(区)一体"发展模式,并产生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实现了保景与富民的兼顾和景区的和谐发展。本文结合九寨沟的经验并参照国内其他景区的情况,依据我国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等,提出社区参与下自然遗产型景区发展的五点建议:留驻与外迁结合,社区外迁遵循引导与自愿原则;将景区内社区的行政管辖权授予景区管理机构;保障社区林权参与景区资源性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