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0)
- 2023(11631)
- 2022(9722)
- 2021(9031)
- 2020(7471)
- 2019(17194)
- 2018(17302)
- 2017(33595)
- 2016(18529)
- 2015(20838)
- 2014(21164)
- 2013(20561)
- 2012(18375)
- 2011(16344)
- 2010(16207)
- 2009(14721)
- 2008(14073)
- 2007(12186)
- 2006(10763)
- 2005(9315)
- 学科
- 济(72953)
- 经济(72874)
- 管理(50637)
- 业(49023)
- 企(39953)
- 企业(39953)
- 方法(33588)
- 数学(28102)
- 数学方法(27804)
- 中国(21521)
- 农(20980)
- 业经(17919)
- 财(16101)
- 学(15955)
- 地方(15594)
- 农业(14511)
- 理论(13397)
- 和(11743)
- 贸(11716)
- 贸易(11710)
- 制(11611)
- 易(11333)
- 环境(11248)
- 技术(11220)
- 务(10456)
- 财务(10389)
- 财务管理(10373)
- 教育(10083)
- 划(9942)
- 发(9909)
- 机构
- 大学(259150)
- 学院(258991)
- 管理(105479)
- 济(97509)
- 经济(95279)
- 理学(91897)
- 理学院(90884)
- 管理学(89287)
- 管理学院(88827)
- 研究(84232)
- 中国(60390)
- 京(55713)
- 科学(54449)
- 财(43082)
- 所(41547)
- 农(40031)
- 业大(39015)
- 研究所(38265)
- 中心(37481)
- 江(36655)
- 范(36569)
- 师范(36245)
- 财经(35481)
- 北京(35206)
- 经(32252)
- 农业(31264)
- 院(30843)
- 州(30456)
- 师范大学(29386)
- 经济学(28258)
- 基金
- 项目(182420)
- 科学(143284)
- 研究(134353)
- 基金(131552)
- 家(114096)
- 国家(113121)
- 科学基金(97618)
- 社会(83612)
- 社会科(79085)
- 社会科学(79065)
- 省(71756)
- 基金项目(71136)
- 自然(63736)
- 自然科(62225)
- 自然科学(62212)
- 教育(61094)
- 自然科学基金(61080)
- 划(59937)
- 编号(55739)
- 资助(53691)
- 成果(44484)
- 重点(40184)
- 部(39235)
- 发(39027)
- 课题(37878)
- 创(37544)
- 创新(34825)
- 科研(34643)
- 项目编号(34153)
- 大学(33891)
- 期刊
- 济(106074)
- 经济(106074)
- 研究(73400)
- 中国(45033)
- 学报(40610)
- 科学(38305)
- 管理(37115)
- 农(37045)
- 大学(30655)
- 教育(30553)
- 财(30233)
- 学学(28635)
- 农业(26318)
- 技术(21906)
- 业经(18666)
- 融(18239)
- 金融(18239)
- 经济研究(16227)
- 财经(16137)
- 图书(15132)
- 问题(14436)
- 经(13638)
- 业(13001)
- 理论(12960)
- 科技(12925)
- 实践(12098)
- 践(12098)
- 现代(11860)
- 技术经济(11849)
- 资源(11788)
共检索到363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孟威
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对旅游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公众对该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认知。文章以广东海陵岛为案例,从污名化的视角研究公众对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认知及该群体的应对策略。公众认知方面,总结了游客、居民、正规就业者和政府工作人员等对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污名化叙事及演变。研究发现,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在公众污名的压力下,并没有带来"高自我污名",而是形成了一种"低污名、高自尊"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分析了非正规就业者应对污名的策略,提出"个体-情境"解释框架。研究认为,在该框架下,非正规就业者不仅具有了生存技能、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能够适应旅游经济规律,掌握应对政府运动式治理的技巧,拥有了选择能力和对抗公众污名能力,保持了相对积极的状态。
关键词:
旅游 非正规就业者 污名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增贤 黎结仪 文彤
以往关于旅游发展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影响研究中,将城市居民视为同质群体的做法既难以减少非旅游因素的干扰,又无法凸显旅游对生活质量的直接作用。文章以广州5个城市景区为例,聚焦于居民中的旅游非正规就业者,通过对151份便利和滚雪球抽样样本的分析,研究他们生活质量的构成领域,并比较不同就业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于其他居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更关注休闲娱乐、工作前景、家庭生活、工作状况、社会交际、消费与安全、能力发展和生活条件8个领域,解释量为58.3%。在解释量较大的领域,幸福感普遍较低。研究进一步表明,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林敏慧 黄琳玉 郑嘉静 梁增贤
本文对广州市不同类型旅游空间的非正规就业集聚机理及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社会经济环境层面的拉动及非正规就业者个体层面的推动,加上城市旅游空间的吸引力,共同促进了广州市城市旅游非正规就业的形成。其中城市旅游地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旅游空间的功能特性、优越的区位空间、多头管理下的灰色地带及游客与居民双重作用下的庞大消费市场。非正规就业在城市不同类型旅游空间中呈现出不一样的集聚特征,针对这种集聚的异质性,文章最后对广州市旅游非正规就业的管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城市旅游空间 旅游非正规就业 集聚 广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中国政府把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当作近年来的政策目标,本文从两个层面评估了这个目标是否正确:非正规就业者是否需要走向正规化?如何走向正规化?从微观层面上看,非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不低于正规就业者,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高是有效率的;从城市层面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化会自动下降。这两个结果意味着,促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未必是一个恰当的政策目标,政府需要设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但不必强迫劳资双方签合同。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工具变量 教育收益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增贤 谢春红
现有研究一般认为旅游非正规就业低收入、低门槛、不体面,仅能维持生计或增加收入。非正规就业是职业发展的末端,就业者是被"降级的劳动力"。文章通过珠海拱北口岸的实地调查和对44位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访谈指出,旅游非正规就业是许多就业者的职业发展通道。就业者以中青年低层次劳动力为主,但也包括较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白领、个体经营户和大学生,他们通过亲缘或地缘组织介绍从事旅游非正规就业。文章进一步归纳总结了7种从业动机、6种从业规划和4种职业发展路径。研究表明,大多数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具有较为明确的从业动机、从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为 厉新建 许珂
文章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为背景,指出当GDP增长率降低到8%以下时我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通过文献的梳理,文章说明了在此期间,发展旅游业是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大部分研究都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旅游正规部门的就业及其拉动效应上,而忽视了旅游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文章详细回顾了国内学者对旅游就业乘数的估算以及他们的结果与WTTC(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之间的差别,回答了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指出WTTC低估了2001年之后的旅游就业效应。在上述基础上,文章利用差值法计算了旅游非正规就业的总量及其
关键词:
旅游 非正规就业 拉动效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为 秦宇 王丽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旅游非正规就业的研究文献,梳理了背后的研究脉络,构建了一个非正规就业的进入分析框架,提出了研究假说并进行了验证。文章以青岛和烟台的旅游非正规部门为例,利用第一手调研资料分析了旅游非正规就业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和满意度,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就业 旅游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梦璐 刘建平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采用Mixed Logit模型考察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之间的特征差异。研究表明:非正规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正规就业者;劳动者的工作经验与其是高层非正规部门就业者的概率呈倒U型关系,与其是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者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低层非正规部门就业者和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水平显著低于正规就业者,而高层非正规部门就业者的收入水平与正规就业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海华 张卫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两期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非正规与正规就业者小时工资与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小时工资;相比正规就业者,外资进入对非正规就业者小时工资的提升作用整体较小;在融资约束强、创业活力低的地区,二者的小时工资差距受外资进入的影响程度更大。机制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降低了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概率,但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年劳动时间提升作用更大。在外资进入对小时工资和年劳动时间的综合影响下,外资进入对二者年收入的促进作用较为一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费平
除了非正规就业,我国还使用灵活就业这个概念。目前,学术界一般使用非正规就业概念,而官方主要使用灵活就业概念,这主要是考虑非正规就业带有一定的贬意,考虑到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观念和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因此一般用灵活就业代替非正规就业使用(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2005)。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根丽 尤亮
非正规就业者是不具有正式劳动关系或缺乏社会保障的就业者,也是经济脆弱者,提高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至关重要。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文章将“软技能”非认知能力引入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研究中,采用大五人格模型构建非认知能力指标,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城镇数据,实证研究了非认知能力对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非认知能力主要通过提升健康状况、降低过度教育概率和增加社会资本三个渠道提升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进一步分析表明,非认知能力对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马太效应”。此外,非认知能力对白领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更大。不同维度的非认知能力中,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对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更为重要。文章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新经济背景下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也有一定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冀徽 贾丽凤
文章对我国非就业群体的特征进行归纳,从该群体的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上的差异等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参加社会保障存在的困境。在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政策思路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其与就业形式相适应,要分类施策、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进行改革。文章最后提出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加强教育培训,梯次推进制度建设步伐,规范工资递增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社会保障缴费制度,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实施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海波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必然结果。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转移中,农村劳动力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往往是把非正规化就业作为主要途径。而非正规就业自身的属性使得农民工在享受其带来的城市化文明“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媛媛
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一直是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就业在就业人口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本文从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及测度、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影响三个方面归纳了相关文献,并进一步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非正规就业 发展中国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甘欣悦
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阶段,我国大量城市非正规住区和就业面临包容性治理的诉求;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非正规治理模式的多样性缺乏理论认识。非正规性作为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可对上述问题做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但目前在我国城市研究中还较少探讨。通过对非正规性研究领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证综述,认为该领域在对非正规住区和就业二元化、边缘化的固有认识提出批判的同时,在其产权、制度和治理3个方面提出了新认识。这对于解释非正规住区和就业治理机制,提出包容性的、可持续的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从理论本土化、政府治理、研究对象扩展、创新产权与规划设计思路拓展该领域的中国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