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3)
- 2023(12024)
- 2022(9393)
- 2021(8519)
- 2020(6880)
- 2019(15326)
- 2018(15537)
- 2017(28596)
- 2016(15779)
- 2015(18054)
- 2014(18384)
- 2013(17845)
- 2012(16604)
- 2011(15213)
- 2010(15443)
- 2009(14251)
- 2008(14062)
- 2007(12880)
- 2006(12018)
- 2005(10771)
- 学科
- 济(83664)
- 经济(83591)
- 管理(41824)
- 业(33383)
- 地方(26043)
- 企(25258)
- 企业(25258)
- 中国(22632)
- 方法(22234)
- 农(21280)
- 业经(18929)
- 数学(17565)
- 数学方法(17393)
- 学(16256)
- 农业(15077)
- 地方经济(14532)
- 财(13276)
- 制(13083)
- 发(12672)
- 理论(12649)
- 环境(12466)
- 和(11778)
- 资源(10816)
- 体(10073)
- 产业(10065)
- 融(9975)
- 金融(9972)
- 银(9631)
- 银行(9621)
- 行(9238)
- 机构
- 学院(226038)
- 大学(221416)
- 济(93002)
- 经济(90761)
- 研究(81851)
- 管理(78017)
- 理学(64414)
- 理学院(63524)
- 中国(63059)
- 管理学(62285)
- 管理学院(61826)
- 科学(49984)
- 京(48894)
- 财(42769)
- 所(41322)
- 江(38556)
- 中心(37411)
- 研究所(36865)
- 范(34742)
- 农(34595)
- 师范(34472)
- 财经(32671)
- 北京(31595)
- 州(30966)
- 院(29911)
- 业大(29252)
- 经(29244)
- 经济学(28874)
- 师范大学(27539)
- 省(27222)
- 基金
- 项目(139792)
- 科学(108228)
- 研究(107415)
- 基金(96141)
- 家(83144)
- 国家(82356)
- 科学基金(69612)
- 社会(67091)
- 社会科(63233)
- 社会科学(63217)
- 省(57126)
- 基金项目(51034)
- 教育(48431)
- 划(46291)
- 编号(45616)
- 自然(41936)
- 自然科(40643)
- 自然科学(40632)
- 自然科学基金(39857)
- 资助(38752)
- 成果(37445)
- 发(33682)
- 课题(32975)
- 重点(32002)
- 部(28984)
- 创(27645)
- 发展(27470)
- 国家社会(27452)
- 年(27237)
- 展(27036)
- 期刊
- 济(124264)
- 经济(124264)
- 研究(73055)
- 中国(54333)
- 财(33997)
- 农(33048)
- 学报(32135)
- 教育(30965)
- 科学(30862)
- 管理(30177)
- 大学(24151)
- 农业(22058)
- 学学(21848)
- 技术(21755)
- 融(20552)
- 金融(20552)
- 业经(19851)
- 经济研究(18946)
- 财经(16337)
- 问题(16207)
- 图书(15413)
- 经(14454)
- 资源(14358)
- 业(11931)
- 书馆(11698)
- 图书馆(11698)
- 发(11461)
- 技术经济(11336)
- 现代(10875)
- 贸(10686)
共检索到371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跃军 孙虎 胡默言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发展应以资源禀赋特征为基础,以旅游经济园区发展为主体,走产业多样化的道路。以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为例,提出加快园区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旅游经济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是避免片面强调旅游经济而抑制其它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咏淑 陈健
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有着多种有利条件,即使旅游资源条件不优越也可以发展得很好。顺德作为一个典型的经济发达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在高度发达的经济驱动下,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仍存在旅游形象不鲜明、经济发展造就的优势资源未能开发整合形成拳头产品。本文针对顺德旅游业现状,提出了其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
经济发达 旅游资源 工业旅游 顺德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肖胜和 孙治 包亚芳
以浙江省临安市南天目山为例,总结出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规划方法:通过转变资源利用方向,以扭转资源劣势;通过借用旅游区区外景观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与区外旅游区的联动开发,以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观赏场景转换,以提升普通景观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将旅游区小的特色加以扩展与强化,以突显易被认知的特征;将某些旅游设施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增强特色;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大地景观化平常为独特等。这些手段可改善和促成旅游资源非优区向旅游开发优区转变,从而使这类区域变得较有开发价值。表1参1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芮晔 张树夫
旅游资源非优地区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那么这些地区如何合理开发和规划旅游资源 ,如何发展旅游经济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旅游资源非优地区亟待思考并寻找出路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常州市为例 ,论述了旅游非优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对策 ,或许对我国其它类似地区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旅游资源非优区 旅游发展 常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丰生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分析,从价值哲学出发提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是指其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效益的货币衡量,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旅游资源经济价值体系,将其划分为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并提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增值性和潜在价值不易衡量性的特点。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价值 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春晓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依附式开发是一种客观现象 ,存在着功能互补、时间补足和综合补足 3个类型。总结其开发机理 ,表现出资源优势互补为必要条件 ,合作与竞争融合为基本属性 ,功能差异为表现形式 ,等级—规模配比为基本规律 ,适者生存为基本归宿。本文以湖南省武冈市旅游业的依附式发展为案例 ,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旅游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春晓
本文论述了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突变概念,分析了突变类型,揭示了突变规律,归纳了突变征兆,设计了突变预测方法,认为研究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突变的意义重大,可直接指导旅游开发战略的制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突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春晓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目前仍以定性描述为主,在考察评价过程中,因观察角度、经验积累的差异以及主观希望评价区尽早开发等原因,导致评价结论偏差,影响开发决策的科学性。为此,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合理开发,是一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1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属性1.1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一般特征1.1.1 相对性旅游资源非优区客观存在,它有多种相对性。①非优区相对于优越区而存在。因区域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旅游资源优越区内可能含若干非优小区,旅游资源非优区内可能含有悬殊的程度差别,甚至含个别优越小区。此称渗透现象;②旅游资源的同类排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国琴 周旭霞
海岛旅游资源非优区与优越区相比,其旅游资源吸引力具有明显的弱势:"4S"特色不突出;人文旅游资源缺乏垄断性。同时,具有相对性、不均质性、可塑性、时限性及继增性等特征。可采取依附和借鉴旅游资源优越区、优化非优区旅游资源、系统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来开展海岛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
关键词:
海岛旅游 旅游资源非优区 旅游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帅 尹鹏 周丽君 甘静
人居环境的全方位提升是旅游资源非优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逻辑节点。文章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空间变差函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度2015年吉林省旅游资源非优区人居环境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旅游资源非优区人居环境水平整体不高,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高值集中于东南部通化市,低值分布于中部辽源市和四平市,子系统呈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居住环境。(2)旅游资源非优区人居环境水平相似地区空间集聚,均质性和空间自组织性突出,空间格局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哑铃型"结构,西北部存在若干"柱状峰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辽 徐红罡
文学旅游在浅阅读时代具有非凡意义。现代阅读方式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审美模式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对我国文学的现代生存提出挑战。通过文学旅游获取知识,并接受审美教育已成为鲜活的时代话题,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该研究选择《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水泊梁山为案例,通过访谈和网络博客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次收集网络博客数据对该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作为"前结构"或"前理解"存在,是文学旅游者的一种期待视界,对文学作品的熟识程度决定了文学审美的深度。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
关键词:
文学旅游地 审美 阅读 水泊梁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辽 徐红罡
文学旅游在浅阅读时代具有非凡意义。现代阅读方式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审美模式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对我国文学的现代生存提出挑战。通过文学旅游获取知识,并接受审美教育已成为鲜活的时代话题,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该研究选择《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水泊梁山为案例,通过访谈和网络博客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次收集网络博客数据对该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作为"前结构"或"前理解"存在,是文学旅游者的一种期待视界,对文学作品的熟识程度决定了文学审美的深度。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现为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的有机融合,其中前者是后三者的起点,审美感知通过人物、往事、故事环境、小说情节等展开审美想象;审美感知借助景观、人物、环境达到审美理解;审美感知能够激发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情感,包含对作品、作者、人物、时事的评价以及自我励志。该研究理论上可以拓宽文学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践上可以为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和传统人文精神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学旅游地 审美 阅读 水泊梁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辽 徐红罡
文学旅游在浅阅读时代具有非凡意义。现代阅读方式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审美模式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对我国文学的现代生存提出挑战。通过文学旅游获取知识,并接受审美教育已成为鲜活的时代话题,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该研究选择《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水泊梁山为案例,通过访谈和网络博客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次收集网络博客数据对该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作为"前结构"或"前理解"存在,是文学旅游者的一种期待视界,对文学作品的熟识程度决定了文学审美的深度。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
关键词:
文学旅游地 审美 阅读 水泊梁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小芳 耿建忠 宋金平
随着城市蔓延的不断加剧和近郊休闲旅游的日趋升温,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地域类型。简要回顾了大城市边缘区和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背景,界定了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概念和内涵。以河北省三河市为典型个案,通过实地调查,揭示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模式,为同类区域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旅游资源非优区 休闲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巨海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度以资源开发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些地区目前正面临着重重危机和挑战,转变这种单一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路径需依托于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不少地区纷纷选择了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及路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吕梁市为例,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深层次的分析,以为拾遗补缺,抛砖引玉之用。以黄河为根、黄土为体、山水为形、文化为魂概括吕梁市的历史文化特点,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当前旅游产业存在的根浅、体弱、形散、魂缺等问题,并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环境及人才素质诸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以"一核、两翼、三环、四带"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为先导、资源整合为前提、政府主导为依托、产业定位支撑市场运作为基础、创意发展为根本的具体规划和详尽对策。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发展 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