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8)
2023(11827)
2022(9993)
2021(9127)
2020(7445)
2019(16724)
2018(16469)
2017(31070)
2016(17123)
2015(19088)
2014(19423)
2013(19089)
2012(18168)
2011(16773)
2010(17302)
2009(16497)
2008(16542)
2007(15313)
2006(13985)
2005(13102)
作者
(51217)
(42753)
(42731)
(40418)
(27420)
(20554)
(19295)
(16484)
(16208)
(15580)
(14654)
(14624)
(14035)
(13857)
(13594)
(13081)
(12731)
(12596)
(12566)
(12472)
(11051)
(10505)
(10383)
(9852)
(9740)
(9665)
(9585)
(9578)
(8760)
(8514)
学科
(73441)
经济(73330)
管理(55480)
(46601)
(37721)
企业(37721)
中国(23822)
方法(22566)
地方(21551)
(21052)
(20272)
(19219)
业经(18652)
数学(17681)
数学方法(17338)
(14633)
(14142)
银行(14120)
农业(14071)
(13962)
金融(13960)
(13689)
环境(13633)
(13011)
(12887)
(12285)
贸易(12271)
理论(11912)
(11820)
(11764)
机构
学院(252416)
大学(250086)
(100150)
经济(97709)
管理(91354)
研究(91303)
理学(75842)
理学院(74889)
管理学(73587)
管理学院(73094)
中国(71287)
科学(55658)
(55473)
(52624)
(47308)
研究所(41943)
(41538)
中心(41463)
(41112)
财经(39120)
(36388)
师范(36031)
北京(36014)
(35108)
业大(33680)
(33437)
(33046)
农业(31603)
(30593)
经济学(30228)
基金
项目(156723)
科学(122823)
研究(116938)
基金(111504)
(96602)
国家(95740)
科学基金(81511)
社会(74507)
社会科(70569)
社会科学(70551)
(62643)
基金项目(58103)
教育(52792)
(51615)
自然(50485)
自然科(49085)
自然科学(49072)
自然科学基金(48183)
编号(47535)
资助(46531)
成果(40533)
(39009)
重点(35494)
课题(34593)
(34085)
(33280)
(31761)
发展(31385)
(30864)
国家社会(30756)
期刊
(129227)
经济(129227)
研究(80315)
中国(61315)
(41519)
(40003)
学报(38568)
管理(37240)
科学(36216)
教育(30612)
大学(29432)
学学(27331)
(27212)
金融(27212)
农业(26987)
业经(21888)
技术(21837)
财经(19795)
经济研究(19534)
(17089)
问题(16437)
(13766)
图书(13618)
资源(12858)
(12807)
(11963)
世界(11651)
(11590)
科技(11541)
技术经济(11527)
共检索到412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章尚正  马贤胜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相关利益者之间利益的冲突,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平衡各方利益的制衡机制。我国制衡机制的失衡,突出表现为:企业的制衡力过于强大,原居民、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制衡力过于微弱。制衡机制失衡必然导致利益分配失衡,强势方获得超额利润。建议从三方面优化规制:重构政府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与制度,严格执行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审批权";健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规,编制并严格执行旅游规划,提高依法规制的合法性、科学性与严肃性;推进相关利益者制衡机制建设,对旅游资源实行全民监督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若凝  孙刘伟  朱玉芳  刘艳萍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高度整合的社会、经济系统,利益分配是旅游开发相关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如何协调各主体间利益成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目前我国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开发商收益过高,收益与保护责任不对等,当地居民收益相对较低,居民与旅游资源开发冲突等问题产生。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齐子鹏  田玲  
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留下的缺口,强调了地方政府在这一缺口中的特殊功能,这一结论性的认识,为我国在转轨时期如何实施旅游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进兵  
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企业自愿保护动机包括绿色需求效应、市场竞争和社会公共关系,它是旅游企业内外部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应从扩大旅游市场的绿色需求、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等方面来推动我国旅游企业资源与环境自愿保护机制的形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春波  李玲  
构建旅游资源资本化机制是健全国家旅游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实行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键所在,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其内涵的廓清、合法性的诠释与机制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对旅游资源资本化的过程进行深入剖析,以其演进路径研究为切入点,发现旅游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过程存在空间并存性和时间继起性,其演进过程伴随着产权的廓清与流转及其经济价值的框定与增值。而且,本文循着物权法理逻辑将旅游资源经营权的法律属性定位于旅游用地使用权,论证得出该用益物权能够依法进行市场化流转,符合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导向,使得旅游资源资本化具有合法性和合政策性。进而阐明了旅游资源的资产化实现机制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界定及其经营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选功  
本文认为,旅游资源价值的多重性决定了其开发的外部性,作为景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特征,政府直接经营和完全市场化是旅游资源配置方式的两个极端,权衡利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结合的方式:政府将经营权让位于市场以提高效率,并寻求有效的规制途径对市场加以约束。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从微观层面上明确旅游资源产权,实现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强化管理主体与经营主体。对经营主体可采取直接管制和基于市场的策略,通过设计诸多政策对资源开发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规制,尽量将开发限定在合理的限度内;基于市场的策略包括税收、补贴策略和价格策略等。旅游资源可持续的有效利用最终要通过间接规制“由外而内”的经济影响,促进私人经济...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静艳  陈阁芝  
政府控制是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中常见的现象。在2010年沪深两市共26家旅游上市公司中,仅有新都酒店、ST东海、大连圣亚、世纪游轮四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或民营企业法人,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高达85%。根据终极产权理论和相关的经验研究结果,不同的终极控制人的性质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别。本文利用沪深两市2003~2010年间旅游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政府控制、权力制衡与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地方政府控制的旅游上市公司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  滕金凌  
在我国大力推进文明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和培育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文明旅游行为,对于推动新时期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和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规范激活理论、敬畏原型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统筹考虑红色精神弘扬和红色文化传承功能,构建纳入敬畏感和自豪感情感因素的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理论分析框架,选择我国红色旅游代表性景区台儿庄古城、岳麓山、陆军讲武堂旧址等作为案例调研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促进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关键因素、作用机制及其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情景中,后果意识、责任归属、道德规范与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假设关系得到了验证。(2)敬畏感通过道德规范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游客体验到的敬畏感越多,则感受到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道德责任越多,且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自豪感对道德规范和文明旅游行为意向没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体验到的自豪感未能在促进游客文明道德责任提升和实施文明旅游行为中发挥作用。(3)景区知名度负向调节道德规范与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关系,景区知名度较高时,道德规范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较小。因此,应增强游客对不文明行为的消极后果认知,提升游客负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营造红色旅游的庄严氛围,激发游客的敬畏感,高度重视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的文明示范和引领,以期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剌利青  徐菲菲  何云梦  韩磊  
以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案例地,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内容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马蜂窝网站上井冈山景区的游记文本,构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共创机制:以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资源和标志性景观符号为资源基础,游客通过红色文化体验、学习培训活动、解说服务体验和自然景观体验等实践活动,获得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情感的联结和价值观的塑造。另外,红色旅游景区现有的价值共创实践仍旧有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共创机制整合了游客需求、景区支持以及可能存在的价值共创实践,对创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手段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波  侯巍巍  
为适应行政改革的需要,实现行政法治,我国颁布了《行政许可法》。但是关于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许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论述,文章就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许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思雅   孙九霞  
现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集中关注资源的经济属性及其对产品或产业的经济转化效应,较少关注资源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效应。对云南省环洱海地区中具有不同旅游介入度的三个乡村社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旅游资源开发的社区异质化效应,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和社区异质化的双向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区别于其他乡村资源开发模式,旅游资源开发使得同质性的村落共同体产生纵向上的经济异质化和横向上的群体异质化。第二,旅游资源开发和社区异质化产生双向驱动机制。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资源价值的转化,从而形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链接,带来了物质财富和人口群体的吸附。另一方面,社区异质化带来了资源利用主体的内部张力,形成了多元化和系统化的资源利用方式,从而促使资源类型整合和资源范畴拓展。在外部市场驱动和内部社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和再开发,呈现出价值转化效应和范畴拓展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付健  
基于当前我国西部政府在保护旅游资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利用"政府主导型战略"理论,探索我国《旅游资源保护法》相关立法问题和"国家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模式,以期构架我国西部政府旅游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庆泉  
在新古典理论的鞍点路径上,本文构建了包括清洁品、污染品及能源生产三个部门的理论模型,加入政府治污投入外部效应的污染治理机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设计动态环保税及政府补偿率的优化政策组合,研究环境规制政策所导致生态保护者与环境受益者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主要结论为:渐进递增的环保税及政府补偿率的环境政策组合,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环境质量提升和收入分配格局改善的三重红利。相比而言,过度的政府补偿政策,会抑制经济增长速度,延缓收入分配格局改善进度;而不足的政府补偿政策,会导致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扩大的产出规模也不会带来社会福利增进。绿色经济增长路径上环保税与政府补偿机制之间的动态优化组合,对于发挥环境规制的有效性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德彪  方磊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开发中的热点。但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少数民族群体,却处在旅游收益分配的边缘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少数民族文化产权归属不清。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产权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民族旅游开发中产权缺失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起指导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游群林  
随着中国旅游经济向大众旅游方式的转变,旅游资源的开发明显不足,而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过于关注空间布局,忽视了对资源群落的综合治理。国外旅游资源群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旅游资源群的开发应立足于大尺度研究,加强旅游资源群结构优化、增强旅游资源的创意、加强资源群的有效治理以及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协同管理等,以便为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