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7)
2023(2300)
2022(2089)
2021(2030)
2020(1692)
2019(3776)
2018(3425)
2017(6707)
2016(3504)
2015(3665)
2014(3492)
2013(3337)
2012(2963)
2011(2742)
2010(2686)
2009(2552)
2008(2478)
2007(2141)
2006(2051)
2005(1666)
作者
(9596)
(8366)
(8292)
(7864)
(5208)
(4061)
(3513)
(3088)
(3066)
(2971)
(2850)
(2845)
(2696)
(2614)
(2602)
(2509)
(2504)
(2391)
(2390)
(2355)
(2015)
(1947)
(1924)
(1912)
(1900)
(1796)
(1787)
(1747)
(1739)
(1723)
学科
(14833)
经济(14816)
管理(8730)
(7386)
方法(7012)
(5563)
企业(5563)
数学(4949)
数学方法(4902)
(4176)
地方(4088)
业经(3609)
农业(3382)
理论(3177)
(2897)
中国(2624)
环境(2566)
(2282)
经济理论(2256)
(1921)
(1911)
(1873)
人事(1771)
人事管理(1771)
(1757)
农业经济(1754)
旅游(1733)
(1690)
资源(1684)
地方经济(1599)
机构
学院(51716)
大学(50307)
管理(21229)
理学(18729)
理学院(18416)
管理学(18046)
管理学院(17946)
(17643)
经济(17176)
研究(16000)
中国(11267)
科学(11100)
(10629)
(10267)
(10217)
旅游(10092)
(9939)
师范(9853)
师范大学(8314)
(8086)
(7545)
中心(7346)
(7127)
财经(6987)
(6820)
业大(6669)
研究所(6594)
北京(6433)
(6334)
(6302)
基金
项目(37274)
科学(31210)
基金(29500)
(26048)
国家(25885)
研究(24995)
科学基金(23308)
社会(17784)
基金项目(17421)
社会科(16980)
社会科学(16977)
自然(16368)
自然科(16020)
自然科学(16017)
自然科学基金(15751)
(14360)
(12002)
资助(11634)
教育(11153)
编号(9175)
(8125)
重点(7918)
(7711)
国家社会(7578)
人文(7266)
(7235)
科研(7117)
创新(6726)
教育部(6721)
大学(6599)
期刊
(20934)
经济(20934)
研究(11971)
科学(8402)
(6494)
旅游(6494)
(6494)
管理(6486)
学报(6455)
中国(6319)
(5962)
(5813)
学刊(5235)
旅游学(5230)
游学(5230)
(4925)
大学(4907)
学学(4739)
业经(4254)
农业(4194)
资源(4057)
地理(3549)
(3243)
财经(3019)
问题(2980)
商业(2771)
经济地理(2708)
(2565)
技术(2562)
经济研究(2528)
共检索到6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志飞  
理论(theory)一词源出于希腊文(theoria),本义是:看、观察、反思。在希腊人的理解中,看是人的本性,因此人都有理论或形而上学倾向(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按照亚里斯多德的说法,看是理论构建的第一阶段,人人都生活在实践中,人人都在看,但不是人人都能看出门道,看出问题,看出规律;这就需要观察,观察是理论构建的第二阶段,科学研究始于观察。观察和看的最大区别在于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新军,牛栋,吴必虎  
旅游行为的空间模式是研究旅游空间结构的基础 ,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活动行为决定了旅游空间组织与管理措施的拟订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旅游行为空间的模式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城市为空间结点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蒙睿  赵文丽  刘嘉纬  
在校大学生是旅游客源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使大学生旅游市场有别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市场。本文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云南部分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旅游消费状况、选择出游方式、出游时段、目的地等方面的行为特征,总结出大学生出游在旅游动机、文化水平、闲暇时间、消费结构四个方面的优势;同时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旅游企业、社会环境、旅游者角度分析了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限制性因素,提出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潇婷  
旅游者行为一直是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从心理学、地理学、社会学、哲学和人类学等视角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甚至"旅游者行为学"作为旅游学分支学科的地位也在逐渐建立起来。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对"移动性"(mobility)的关注以及"移动范式"(motilities paradigm)的出现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旅游活动的价值,在移动范式的框架中旅游活动被放置到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位置上,移动性逐渐被理解为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C.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晖  保继刚  
了解性别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黄山市国内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检验,分析了性别与旅游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所分析的旅游者行为涉及到游前、游中、游后三个阶段,研究发现:(1)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平均搜集更多的信息类型,并更倾向于搜集旅行费用、食宿状况、线路安排这三种旅游信息;(2)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获取旅游信息;(3)对于游览民居和购买旅游纪念品两种旅游活动,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具有更强的偏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斌  
网络预订、网络营销、旅游网站、网络虚拟景区……不论是作为管理手段,还是创建品牌,扩大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网络。随着Web2.0等新技术的出现,网络对旅游业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如何借助网络的技术与平台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有很多问题需要广大学者和从业人员认真思考和研究。欢迎大家对此话题展开讨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郎月华  李仁杰  傅学庆  
选择GPS轨迹内涵的移动速度、速度波动特征、移动状态持续时间、数据异常点等旅游行为基本特征,作为旅游行为模式分类的基础,文章提出了GPS轨迹栅格化的概念模式,设计了基于GPS轨迹栅格化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表达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区分观光式、休憩式和乘车式3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而且能够描述旅游空间任意位置的主导行为模式,可以解决旅游时空行为和旅游地理格局与过程的精细化定量研究。九寨沟实例研究证明,栅格化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计算结果与其他数据源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描述视角更丰富、时空精度更高。该方法能够对旅游时空行为的研究提供支持,提高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精细程度,案例计算结果可以为旅游地规划与管理,特别是为观光路线和景区引导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兴臣  冯玉清  
旅行社提供的建议行程能否获得潜在旅游者的接受,是其业务能否成功展开的第一步。 对于旅游零售商来说,为什么一些潜在的旅游者在听了公司职员认真仔细的介绍后还是说声“谢谢”转身而去了呢?对于旅游批发商来说,为什么自己以为“精心设计”的行程常常在实际推销中碰壁呢? 原因固然不一而足,而笔者由年深月久中港二地旅行社的业务实践中悟出,旅游行程本身的设计及其推广的手法才是决定能否吸引旅游者、立足市场的关键所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立宁  吴晋峰  王奕祺  任瑞萍  
以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苏州、杭州、成都等地所做的入境外国游客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卡方检验法对不同性别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入境外国游客到访的目的地范围基本一致,男性和女性入境旅游流集中分布在北京等少数核心旅游城市,女性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与女性相比,男性入境旅游流在我国的转移和扩散更需借助北京、桂林、西安、上海等少数核心旅游城市来完成;男女入境外国游客在旅游动机、出入境口岸、游伴、旅游线路规划者等方面的行为特征具有显著差异;男女入境外国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方式和旅游障碍因素等方面的行为特征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国家和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斌,赵荣,张结魁  
本文在详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游客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出游激励因素、担心问题、旅游满意度、旅游组织方式及在西安市的空间流向等旅游行为特征,从而较详尽地掌握了西安市国内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的旅游活动规律,为西安市旅游发展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琼   王中胜   王魁   孙玉   孙桂生  
老龄化和信息化趋势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以1948—1968年出生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为基础,引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控制为中介变量,数字反哺为调节变量,通过定性(扎根)与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旅游信息赋权对老年人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表明:(1)旅游信息赋权正向影响老年人的旅游行为意向;(2)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控制在旅游信息赋权与老年人旅游行为意向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数字反哺在旅游信息赋权与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控制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成果将为促进老年旅游业的发展及应对老龄化趋势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秀菊  
文章试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维度出发,论述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文化交流与汇通现象,阐述旅游社会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联。通过系统分析,研究旅游活动中由于文化融接而产生的具体事例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规律等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基于诠释学的研究视域,通过具体事例论证旅游行为中文化因素对某些旅游事件中人类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之后运用事理学学派的心理性个体概念及知行本征机制对旅游个体进行分析。借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分析方法,探讨旅游活动中异域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理解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和社会科学共同发展,拓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麟茜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对部分游客进行深度访谈来收集研究所需的信息。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生态旅游者的最主要特征,构建旅游者最终的价值层次图,并检验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对旅游者所感知价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旅游者所感知的生态旅游价值的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鲁芳  李如友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国人如此直接地接触"他者"文化,同时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个性,中外文化在碰撞中寻求共存的普适伦理。然而,有悖于"文明古国"形象的"中国式旅游"让世界错愕,接踵而来的有关国人素质的负面报道激发了全社会的自省与反思。一、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类型及影响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可谓层出不穷,随地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蒙蒙  乔琳  胡涛  
提高社交网络互动效率激发游客产品购买行为一直是旅游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S-O-R框架,借鉴价值理论与沉浸理论探究虚拟品牌社区互动对旅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易用性、双向沟通、旅游目的地联结性等因素是旅游者感知互动的重要组成,但感知互动不能直接对旅游产品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是通过沉浸与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产生旅游购买行为。因此,本文提出积极响应成员交流、通过线上活动增加旅游目的地联结性、通过话题分组减少信息过载、鼓励旅游者分享旅游故事等建议,以改善社交网络旅游者体验,提升旅游企业社交网络运营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