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2)
- 2023(8109)
- 2022(7277)
- 2021(6875)
- 2020(6198)
- 2019(14750)
- 2018(14768)
- 2017(29240)
- 2016(16128)
- 2015(18463)
- 2014(18797)
- 2013(18626)
- 2012(17300)
- 2011(15760)
- 2010(16207)
- 2009(15294)
- 2008(15209)
- 2007(13801)
- 2006(11949)
- 2005(10485)
- 学科
- 济(69845)
- 经济(69789)
- 管理(43592)
- 业(43402)
- 方法(38054)
- 企(35447)
- 企业(35447)
- 数学(33353)
- 数学方法(32772)
- 农(18560)
- 财(15617)
- 中国(15247)
- 学(14564)
- 业经(13438)
- 地方(12840)
- 理论(12588)
- 贸(12499)
- 贸易(12495)
- 农业(12401)
- 易(12121)
- 制(11115)
- 和(10415)
- 务(10179)
- 财务(10140)
- 财务管理(10115)
- 企业财务(9527)
- 环境(9265)
- 银(9046)
- 银行(9024)
- 技术(8689)
- 机构
- 学院(239130)
- 大学(236785)
- 管理(93789)
- 济(92907)
- 经济(90830)
- 理学(81190)
- 理学院(80287)
- 管理学(78483)
- 管理学院(78044)
- 研究(76256)
- 中国(57442)
- 科学(49913)
- 京(49893)
- 农(42079)
- 财(41621)
- 所(39674)
- 业大(37513)
- 研究所(36282)
- 江(35824)
- 中心(35648)
- 财经(33732)
- 农业(33424)
- 范(32366)
- 师范(32041)
- 北京(31504)
- 经(30393)
- 州(28860)
- 经济学(27691)
- 院(26959)
- 技术(25521)
- 基金
- 项目(157954)
- 科学(123512)
- 基金(113496)
- 研究(111802)
- 家(99473)
- 国家(98668)
- 科学基金(84333)
- 社会(68684)
- 社会科(65052)
- 社会科学(65029)
- 省(63493)
- 基金项目(60507)
- 自然(57137)
- 自然科(55798)
- 自然科学(55785)
- 自然科学基金(54771)
- 教育(53460)
- 划(53086)
- 资助(49030)
- 编号(46218)
- 成果(36630)
- 重点(35740)
- 部(34703)
- 发(33773)
- 创(32138)
- 课题(32065)
- 科研(30799)
- 创新(29947)
- 计划(29667)
- 教育部(29433)
共检索到337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艳虹 罗焱
本文借鉴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构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选择的TPB模型,并对各层次构成要素的作用进行分析,试图通过模型研究揭示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本文认为,意向、情境、旅游群体是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基本影响要素,而态度、主观规则和主观感知对意向产生重要影响;目的地形象、旅游经历、动机等9个因素是最直接的影响要素。
关键词:
旅游者 目的地选择 影响因素 TPB模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慧林 吕兴洋 蒋依依
2012年,中国已跃居世界出境旅游市场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鲜有文献关注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个体差异问题。该研究以西方经典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地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TPB模型,采用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数据,对TPB模型在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重点对人口特征在行为意向与行为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TPB模型对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问题具有很好的解释力;(2)以年龄、受教育程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卞显红
该研究基于Lancaster最初关于消费者分析———产品特性方法的研究,及由Koppelman构建的消费者交通规划方法,构建了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式。此模式中,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的特性在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旅游者 目的地选择模式 旅游产品特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伟伟 林迎星
基于S-O-R理论模型,本研究构建并且实证分析了摄影美学、环境美学、视觉感知和旅游目的地选择意向这些因素的关系模型。研究将眼球追踪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相结合,采集30个被试者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摄影图片比建筑环境摄影图片具有更高的视觉吸引力和积极的审美情绪,同时专业美学摄影图片比业余美学摄影图片具有更高的视觉吸引力和积极的审美情绪。游客的视觉吸引力和审美情绪对其目的地选择意向具有正向的影响。本文不仅扩展了目的地形象的美学在影响游客吸引力和审美情绪中的作用,而且以新颖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现有旅游领域中的视觉美学研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高静 焦勇兵
本文运用多案例扎根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与分析旅游目的地网上评论帖子,以品牌关系理论和目的地营销理论为依据,基于驱动因素、关系质量维度、关系影响3个维度构建了旅游者-目的地品牌关系概念模型。研究发现:消费情境、目的地认知形象、目的地个性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是旅游者-目的地品牌关系形成的驱动因素;旅游者-目的地品牌关系质量涵盖了旅游者满意和目的地依恋两个维度;旅游者-目的地品牌关系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目的地态度忠诚上。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目的地品牌建设的相关策略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琼达 赵宏杰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方依恋,根据研究文献梳理结果、基础理论界定模型建构的路径变量与逻辑框架,进而提出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及模型过程步骤。文章建构模型表明,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始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随着整体认知意象的深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将产生地方认同感,再通过选择决策行为选择意向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丹萍
策划摄影节、摄影赛事已成为众多旅游接待地感兴趣的营销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赛事主办方 (发起人 )、协办方与参赛人、普通游客之间的诉求是否一致 ?实际结果如何 ?举办此类赛事是否真正有助于目的地形象建立和营销 ?”等问题进行节事旅游产品策划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实际上 ,在旅游地摄影比赛中 ,摄影者 (游客 )、信息(图片 )、传播媒介 (广播、电视、互联网、私人社交圈 )、公众(潜在游客 )等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构成一个典型的传播过程。本文即以某旅游地摄影比赛为例 ,以传播学的视角 ,通过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琳,谭清美
本文运用Rough集理论构建了一个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评价模型,从中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隐含知识,为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决策建议,该方法能克服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问题。
关键词:
粗糙集 旅游者 旅游目的地 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邵际树
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是发展和谐旅游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通过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度的分析和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感知分析,建立了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为管理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自然生态系统 和谐度 旅游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宏梅 张文静 王进 梁倩
本研究基于旅游者的视角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权益测量模型,并使用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品牌权益包括4个维度:品牌知晓、品牌形象、品牌质量、品牌忠诚。其中,品牌知晓是品牌权益的基本来源,对品牌形象和品牌质量有显著直接影响;品牌形象是品牌权益的最重要维度,显著影响品牌质量和品牌忠诚;品牌质量显著影响品牌忠诚;品牌忠诚是品牌权益的核心概念,是品牌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品牌权益 旅游者视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丽霞 赵现红
为了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的产业化水平,以入境旅游典型区域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入境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和设施等促成因素构成了目的地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产品价格、旅行时间和旅行距离等限制性因素的作用位居第二层次;而旅游景区、东道主好客性等核心吸引物的作用最小。由于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和旅游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欧美等洲际客源在选择目的地时更多地考虑吸引物因素;而洲内客源则更多地考虑限制性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跃伟 陈航
明确旅游目的地品牌流行度生命周期的演化阶段对于目的地政府和营销人员制定相应的开发和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究了目的地品牌流行度演化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特征表现和与之对应的游客情感联系的演变及目的地的地域表现特征,并以大连市为例,运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其品牌流行度的演化周期进行了定量的模拟预测,针对大连市品牌流行度所处的阶段及将来的演化方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丽敏 吕兴洋 刘祥艳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自助旅游者比例不断上升,其与传统的团队旅游者在众多方面存在差别。本文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视角,以台湾省为例,分析了随团游旅游者和自助游旅游者游后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二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均呈长尾分布,但随团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比较集中,自助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相对分散;随团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词语相对较少,自助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更加丰富。通过感知形象词和游记内容分析发现,上述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者的体验范围和体验程度的不一致。基于此,提出了目的地要借助自身的核心资源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建设长尾尾部吸引物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引导"高峰体验"与"支撑...
关键词:
感知形象 随团游 自助游 长尾 旅游体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卫梅 林德荣
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的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研究中对旅游目的地信任形成的内在机理和效应机制并未进行系统的探讨。本文以霍华德—谢思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的形成机制与溢出效应模型,具体探讨了自我一致性和功能一致性对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的影响以及目的地信任对旅游者—目的地互惠、地方依恋和忠诚度的溢出效应。以相关成熟量表为依据设计问卷,通过网络和现场两种渠道收集到810份有效问卷,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我一致性和功能一致性都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目的地信任对旅游者—目的地互惠、地方依恋和忠诚度均有积极的溢出效应;旅游者—目的地互惠和地方依恋在旅游者目的地信任和忠诚度的关系之间具有链式双重中介作用。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从一致性视角对旅游目的地信任的形成进行了阐释,在效应机制的研究中凸显了旅游者—目的地互惠的作用,同时对旅游目的地信任机制的构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兴洋 邱玮 刘祥艳
对于同一目的地,不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往往存在差异,因此,满意-绩效研究中应充分考虑旅游者异质性特征的影响。文章突破了传统的满意度均值和方差指标的局限,借助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创造性地构建了同质化满意与异质化满意两个新变量,更加有效地衡量了旅游者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验证了两者与目的地绩效间的关系。文章通过对中国60个旅游城市数据的分析发现:以满意度均值衡量的满意同质性对绩效的影响显著(H1),但解释力有限;以往利用满意度方差来衡量旅游者满意异质性,进而提升对目的地绩效解释力的思路(H2),由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