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7)
- 2023(10724)
- 2022(9171)
- 2021(8085)
- 2020(6770)
- 2019(15582)
- 2018(14945)
- 2017(28986)
- 2016(15711)
- 2015(17569)
- 2014(17750)
- 2013(17969)
- 2012(17088)
- 2011(15784)
- 2010(15960)
- 2009(14829)
- 2008(14413)
- 2007(13191)
- 2006(11750)
- 2005(10603)
- 学科
- 济(92858)
- 经济(92796)
- 管理(42538)
- 业(37399)
- 方法(36113)
- 数学(31620)
- 数学方法(31415)
- 企(28241)
- 企业(28241)
- 地方(21660)
- 农(19981)
- 中国(19136)
- 学(18451)
- 贸(18002)
- 贸易(17998)
- 易(17460)
- 财(17218)
- 环境(16354)
- 业经(16036)
- 农业(13874)
- 地方经济(13739)
- 出(12753)
- 制(12005)
- 和(11551)
- 融(10656)
- 金融(10654)
- 经济学(10275)
- 划(10123)
- 银(9986)
- 银行(9962)
- 机构
- 学院(242083)
- 大学(241557)
- 济(113389)
- 经济(111257)
- 管理(89495)
- 研究(86361)
- 理学(76756)
- 理学院(75795)
- 管理学(74598)
- 管理学院(74135)
- 中国(63784)
- 科学(52199)
- 京(50297)
- 财(48645)
- 所(43936)
- 农(40060)
- 研究所(39952)
- 财经(39309)
- 中心(38766)
- 经济学(37494)
- 江(36584)
- 经(35550)
- 业大(34497)
- 经济学院(33855)
- 范(32394)
- 师范(32101)
- 北京(31671)
- 农业(31441)
- 院(30765)
- 财经大学(28893)
- 基金
- 项目(157736)
- 科学(124723)
- 基金(116625)
- 研究(112453)
- 家(101903)
- 国家(101160)
- 科学基金(86319)
- 社会(75080)
- 社会科(71491)
- 社会科学(71471)
- 基金项目(62435)
- 省(61249)
- 自然(54651)
- 自然科(53342)
- 自然科学(53325)
- 自然科学基金(52364)
- 划(51182)
- 教育(49999)
- 资助(48152)
- 编号(43109)
- 发(36384)
- 重点(35645)
- 部(35155)
- 成果(33642)
- 国家社会(32153)
- 创(31713)
- 科研(30463)
- 教育部(30141)
- 创新(29880)
- 课题(29833)
- 期刊
- 济(128758)
- 经济(128758)
- 研究(72127)
- 中国(41033)
- 财(36777)
- 学报(36750)
- 农(35737)
- 科学(34860)
- 管理(30242)
- 大学(27403)
- 学学(26207)
- 农业(24108)
- 经济研究(21898)
- 融(20119)
- 金融(20119)
- 财经(19974)
- 技术(19515)
- 业经(18945)
- 问题(17656)
- 经(17386)
- 教育(15697)
- 贸(15476)
- 技术经济(14063)
- 统计(13318)
- 业(12919)
- 国际(12580)
- 商业(11995)
- 世界(11978)
- 资源(11587)
- 策(11545)
共检索到359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爱民 孙琳
文章在评估1998—2017年我国旅游业的碳排放规模基础上,综合运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M)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厘清了我国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与碳排放彼此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与碳排放彼此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碳排放对旅游经济空间溢出具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认为实现低碳旅游不应以牺牲旅游交通、客流与景区收入为代价,而应在明确我国旅游经济空间溢出重点领域基础上,科学设置旅游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标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姿
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其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其与旅游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旅游业碳排放量从1995年的68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326.33万吨,年均增长22.35%。其中,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约占87.68%。1995~2011年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处于弱脱钩和负脱钩状态。全部年份的平均脱钩指数为0.96,一方面说明旅游经济增长在能源利用方面是有效率的,另一方面也隐含了旅游业碳排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
旅游业 碳排放 脱钩 黑龙江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任春悦 游珊
在数字中国建设下,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自下而上法、空间自相关、空间错位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呈现出“东部高,西北和西南部低”的空间布局,地区非均衡性显著;在空间集聚上,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HH集聚以及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LL集聚特征;在空间错位上,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正向空间错位现象,广东省空间错位指数均值绝对值最高,呈现负向高错位特点;湖北省均值绝对值最低,空间错位演变较为复杂;在空间溢出效应上,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邻近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任春悦 游珊
在数字中国建设下,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自下而上法、空间自相关、空间错位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呈现出“东部高,西北和西南部低”的空间布局,地区非均衡性显著;在空间集聚上,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HH集聚以及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LL集聚特征;在空间错位上,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正向空间错位现象,广东省空间错位指数均值绝对值最高,呈现负向高错位特点;湖北省均值绝对值最低,空间错位演变较为复杂;在空间溢出效应上,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邻近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子成 燕志鹏
碳排放脱钩和煤炭消费脱钩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Tapio脱钩弹性方法,研究了我国各省区市碳排放、煤炭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情况,然后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脱钩效应的演变及区域差异。结果发现:我国碳排放脱钩和煤炭消费脱钩关联性很高,但煤炭消费绝对脱钩的年份和地区均略多于碳排放绝对脱钩;煤炭消费强度、煤炭价格涨幅和工业增加值占比对碳排放脱钩和煤炭消费脱钩的作用均比较显著,GDP对于煤炭消费脱钩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碳排放脱钩的影响并不明显。建议在优化能源结构和推进经济转型的同时,也要保障煤炭供应,避免煤价过快上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徐爱平
低碳旅游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基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与旅游业CO_2排放量的测算结果,通过构建脱钩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的联动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2007—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业碳排放量与旅游产业集聚水平2007—2008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和2014—2015年为强负脱钩,2008—2009年、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为扩张性脱钩状态,2009—2010年和2015—2016年呈现增长连结。这说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节能减排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大低碳技术研究与利用,并引导游客低碳旅游,逐步实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低碳绿色发展,达到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强脱钩状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纪小美 陈金华 付业勤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与验证性空间数据分析探讨了2005年~2013年中国市域入境旅游流增长收敛、溢出效应的时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入境旅游流分布呈不同层级的"中心-外围"格局,港澳台客流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国客流由沿海、沿边向中部不断填充;2旅游流增长空间自相关,高增长率地市集中于中西部,供需结构的优化推动中西部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的差距;3旅游流增长率满足绝对与条件收敛假设,中西部初始值低,后续增速较快,东部初始值高,后续增速放缓;4旅游资源、经济外向度、与京沪穗的距离这三大全域型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志英 阴妮 池相河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过度碳排放引致的大气污染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中国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导致的碳、氮等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基于脱钩理论分析了中国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奶牛养殖产值之间的脱钩情况,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LMDI方法对影响其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阐述。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碳排放与其产业经济增长间以弱脱钩效应为主;奶牛养殖结构是其碳排放的首要促进因素,劳动力则是首要抑制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美忠 黄晓坤
【目的】碳中和倡议下,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经济持续增长,但所产生的碳排放不断下降,碳排放脱钩效应逐渐显现。探究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空间特征,有利于为区域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内26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法和Tapio脱钩模型,测度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究。进一步引入地理探测器方法,测算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呈现强烈波动态势,但整体脱钩程度属于弱脱钩,且这一情况未来仍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2)城市群内各城市间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上海市、苏州市已基本实现强脱钩,处于优质脱钩状态,而泰州市、镇江市、湖州市等8座城市目前尚未实现碳排放正脱钩,整体上处于偏差脱钩状态。3)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的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低,但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且各城市间的碳排放脱钩差异正在不断减弱。4)不同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空间分异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政策规制、生态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耗的影响作用较大且逐渐提高,产业结构与旅游人数规模的影响作用较小且逐渐减弱,经济水平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波动。【结论】要想加速推进旅游业碳排放脱钩进程,长三角城市群内各省市政府、企业与相关主体应共同努力,从政策、资金、技术、发展模式等方面出发,发展低碳绿色旅游,切实降低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振环 冯学钢 王亚玲
文章以中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自下而上"法对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Tapio脱钩模型与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审视各省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处于不断波动之中,且各省份旅游业碳排放差异明显。从时序演变格局来看,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演变态势较为平稳,主要处于扩张性连接状态,脱钩效应欠佳。从空间演变格局来看,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空间集聚度较低,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晨阳 何元斌 包广静
基于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并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传统马尔可夫与空间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建筑业碳排放动态演变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现象;近三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则在空间上表现出负相关;同时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现象。本研究结论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兰 刘友兆 郑华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江苏省面对外部减排压力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为此,本文分析了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的变化情况,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了土地承载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因素分解结果建立"脱钩"努力指标来考察政府减排努力取得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果。研究发现,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总体持续增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对土地承载碳排放表现为负效应,其他几种正效应因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产出>产业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土地规模>能源结构,且能源强度效应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娜 王春妤 袁子薇 李波
文章采用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各区域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排量呈增长趋势,且在行政区域和省际的空间分别存在空间差异的特征;经济因素在行政区域和大多省份中是促进农业碳排放的唯一因素,但在极个别省份中表现出并不是绝对因素的特点,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促进作用依次为"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全国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呈现出"扩张连接状态→弱脱钩→强脱钩"的逐步改善过程,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地区比西北、西南、华南地区的脱钩关系好,单一省份的脱钩状态波动较大;不论在行政区域还是省际层面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对脱钩努力的影响程度都为"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琦 李金叶 何昭丽
通过"自下而上"法,建立旅游业碳排放的测算模型,对新疆旅游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了新疆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的脱钩关系。结果显示:2000—2014年新疆旅游产业CO2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8—2009年出现较大波动,与新疆当时社会突发事件导致旅游经济受到影响相关,2013—2014年出现较小波动。新疆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以弱脱钩关系为主,占比达到50%。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进、加大低碳技术研究与利用、引导游客践行低碳旅游等方式,逐步实现新疆旅游业低碳绿色发展,
关键词:
低碳旅游 碳排放测算 脱钩关系 旅游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伯铭 张宣 明庆忠
对2007—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对旅游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及相互预测的能力进行检验,并分析两者的脱钩态势以及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7年"一带一路"整体旅游碳排放量增长约0.84倍,碳排放量较高的省份大体集中在东南、东北,中西部省份普遍属于低碳排放地区;(2)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关系,旅游经济增长是旅游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3)时空维度上看,2016年脱钩态势最优,东南区域的脱钩状态最为严峻,西南、西北以及中部区域相对较好;(4)科技创新能力、政府政策、城市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