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9)
- 2023(8544)
- 2022(6900)
- 2021(6309)
- 2020(5204)
- 2019(11968)
- 2018(11733)
- 2017(22566)
- 2016(11792)
- 2015(13377)
- 2014(13467)
- 2013(13231)
- 2012(12109)
- 2011(11266)
- 2010(11841)
- 2009(11032)
- 2008(10520)
- 2007(9629)
- 2006(8947)
- 2005(7696)
- 学科
- 济(77288)
- 经济(77254)
- 管理(30153)
- 方法(27723)
- 数学(24126)
- 数学方法(23629)
- 业(23413)
- 地方(20794)
- 企(18597)
- 企业(18597)
- 中国(16006)
- 业经(13995)
- 农(13978)
- 地方经济(13123)
- 学(12354)
- 理论(10538)
- 农业(9743)
- 环境(9698)
- 和(8606)
- 发(8511)
- 财(8254)
- 制(8128)
- 经济学(7920)
- 融(7776)
- 金融(7775)
- 贸(7483)
- 贸易(7474)
- 产业(7420)
- 策(7178)
- 资源(7063)
- 机构
- 学院(177729)
- 大学(174092)
- 济(79072)
- 经济(77383)
- 管理(65901)
- 研究(61318)
- 理学(55910)
- 理学院(55189)
- 管理学(53876)
- 管理学院(53541)
- 中国(45779)
- 京(37156)
- 科学(36549)
- 财(33135)
- 所(29737)
- 中心(27500)
- 江(27479)
- 研究所(26772)
- 财经(26220)
- 范(25672)
- 师范(25473)
- 经济学(25077)
- 北京(23856)
- 经(23601)
- 农(22472)
- 院(22469)
- 州(22228)
- 业大(22076)
- 经济学院(22055)
- 师范大学(20474)
- 基金
- 项目(113381)
- 科学(89799)
- 研究(83289)
- 基金(81273)
- 家(70004)
- 国家(69493)
- 科学基金(60449)
- 社会(54425)
- 社会科(51711)
- 社会科学(51697)
- 省(45835)
- 基金项目(42886)
- 教育(38760)
- 自然(38153)
- 自然科(37244)
- 自然科学(37239)
- 划(37133)
- 自然科学基金(36500)
- 资助(34766)
- 编号(33177)
- 发(26250)
- 成果(25875)
- 重点(25543)
- 课题(24314)
- 部(23760)
- 创(22609)
- 国家社会(22415)
- 发展(21435)
- 创新(21229)
- 展(21124)
共检索到273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跃军
旅游经济园区兼具旅游功能与园区集聚功能,表现出"一体二翼"和"S曲线效应"的发展特征,成为当前景区发展的重要形式。按照空间关系,旅游经济园区可分为景区包容型、景区外扩型、景区交错型、产业区包容型四种模式。旅游经济园区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地方土地利用法令、法规,坚持景区近邻性原则和地域性原则,以资源禀赋特点为基础,走产业多样化道路,促进旅游经济与区域产业经济良性互动,并以浙江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庆斌 谢永顺 韩增林 刘天宝 刘桂春 杜鹏
以2005、2010和2015年为时间截面,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理论,借助Ucinet6.0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东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控制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集中于少数节点城市并在空间上产生迁移,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发展趋于均衡。(2)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呈组团模式发展,组团格局经历了"弱联系稳定"、"强联系失衡"、"强联系相对稳定"三个阶段。(3)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应以"增长极—轴线—组团"模式实现进一步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虞虎 陈田 陆林 王开泳 朱冬芳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系呈南紧北疏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城市旅游地之间网络密度、联结边数、联系紧密度正在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介能力和核心作用有降低趋势,多数城市呈路径依赖的循环累计,网络空间均衡性增强,据此将11个城市旅游地划分为5种类型。结合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实力等要素,对11城市进行旅游地层次划分,提出了"三条一级旅游轴线、两条二级旅游轴线、一条潜在旅游轴线"的空间结构及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翔
数字革命正在引致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变化,旅游业是参与这些变化的主要产业之一。伴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进展,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势不可挡。在这样的宏观框架下,旅游业从以往的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不可逆转。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和无形价值,对数字经济十分敏感。数字化转型正在彻底改变旅游的行业边界和生产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因此,数字旅游不只是一种技术应用,还是旅游资源价值寻求模式质变的重要载体。不过,数字经济和旅游发展模式之间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的研究还显得相对匮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少和 梁明珠
在我国环城市(群)游憩带地区,因城市规模市场、旅游出行便捷、核心资源吸引、城乡环境差异、旅游用地宽裕等因素,成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理想空间。通过对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上广东各市在建、待建山海旅游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及其规划文本分析,发现在南部滨海休闲游憩带与北部山区生态游憩带上,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趋势,已从单纯资源景区组团式集聚(资源景区组团)发展到度假要素配套式集聚(度假娱憩综合体),乃至旅游产业集群式集聚(旅游产业园区)阶段,反映了资源、资本、智力等因素的不同作用,并在依赖资源环境、城市城镇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促成了观光游览型、度假娱憩型、文化创意型、装备制造型等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为发挥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效应,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地方政府需要在旅游产业规划、公共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旅游用地审批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史春云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地理空间背景条件,比较分析了旅游线路模式中基于线路节点特性的旅行模式、角色、功能、停留时间与旅游花费,对世博线路中的旅游目的地合作圈层进行了划分,深入探究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城市目的地旅游经济收益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充分了解并建立与其他目的地的合作关系将从中受益。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国新
互联网正在以历史上任何一项发明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全球经济、企业的经营模式 ,乃至每个人的生活。本文论述了这一革命将给旅游企业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带来的变革 ,指出了旅游企业为适应这种变革应采取的经营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经济 商业模式 经营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建 吴文智
2015年5月20日,迪士尼全球最大零售旗舰店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门迎客。开业当日,慕名前来的顾客排队长达2公里。在感叹迪士尼巨大文化魅力的同时,有必要探究文化产业驱动旅游经济的相关模式与国际经验。美国文化与旅游跨界整合的"O2O模式"。美国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相互借力、互补发展,最为完美的当属"好莱坞模式"。美国电影协会(MPAA)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凌云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大量消耗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模式,属于环境友好型经济,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将其应用到旅游景区管理中,可促进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文章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探讨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旅游景区管理 应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天玲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以多目的地旅行(LCF)模型作为工具,分析了青海省塔尔寺游客的旅行模式,鉴别出了主要的4种旅行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这几种模式的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消费行为。以此为根据,本文分析了塔尔寺旅游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者 旅行模式 地方经济 塔尔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美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休闲旅游的关注和需求逐渐增大。智慧旅游发展环境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为分析智慧旅游环境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婺源乡村旅游为例,分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进而总结婺源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在智慧旅游环境下分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创建先进营销体系,为推动乡村旅游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慧旅游 乡村旅游 公共平台 旅游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美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休闲旅游的关注和需求逐渐增大。智慧旅游发展环境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为分析智慧旅游环境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婺源乡村旅游为例,分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进而总结婺源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在智慧旅游环境下分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创建先进营销体系,为推动乡村旅游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慧旅游 乡村旅游 公共平台 旅游服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士恩 张捷 任黎秀 李倩 董雪旺 李敏
通过文献分析法,将旅游流空间模式基本理论梳理为圈层结构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空间扩散理论。并对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给予凝视和批判式思考,以期从理论意义上深化旅游流基本问题的建构。6大问题为:①旅游者个体旅行行为和旅游流的社会群体行为相混淆的问题;②多数研究存在"二元陷阱"现象,将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割裂分别研究;③大多数研究往往将区域界定为仅具有出游(旅游客源地)或入游(旅游目的地)职能,这同"现实中许多区域在不同程度上既是客源地,又是目的地"相矛盾;④尚未辨析区域内部流和区域间流的辨证关系和各自旅游意义,部分研究甚至将区域内部流叠加到区域尺度上的旅游系统分析中;⑤旅游流空间扩散的方向性倾向仍侧重定量描述,方向性倾向的基本指向及其指向类型仍需科学的界定;⑥国内现有研究较少从动态机制上驻足空间扩散,特别是多目的地旅行行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春云 张宏磊 朱明
旅游线路空间模式是典型的地理现象,也是旅游学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旅游线路的多样化与数据资料的较难获得,使得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都非常有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旅行社网站公布的中远程旅游线路报价单为数据来源,比较分析我国旅行线路空间模式、格局和特征。研究发现:游客中远程线路倾向于选择知名度大的多目的地旅行模式,目的地具有全国和区域不同层次的影响力,区域性目的地的发展可以满足近程客源市场的游客需求,大大缓解我国热点旅游区域的压力;旅游线路模式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目的地区域资源禀赋、地理特征与对外交通联系水平,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为游客带来旅行费用与时间上节约的同时,也将有利于旅游区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不同客源地游客出行存在偏好上的差异,旅游目的地在具体细分市场宣传与营销、旅行线路组织与设计时应区别对待。
关键词:
旅游线路模式 空间格局 目的地 客源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