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9)
- 2023(15332)
- 2022(13059)
- 2021(12022)
- 2020(10446)
- 2019(23853)
- 2018(23181)
- 2017(44155)
- 2016(24262)
- 2015(26720)
- 2014(26632)
- 2013(26314)
- 2012(24229)
- 2011(21670)
- 2010(21412)
- 2009(19726)
- 2008(19570)
- 2007(17414)
- 2006(14848)
- 2005(12605)
- 学科
- 济(98548)
- 经济(98435)
- 管理(66781)
- 业(66764)
- 企(52208)
- 企业(52208)
- 方法(49723)
- 数学(43628)
- 数学方法(43070)
- 农(29703)
- 财(26096)
- 中国(22720)
- 学(21774)
- 业经(21423)
- 农业(21014)
- 地方(20907)
- 贸(18832)
- 贸易(18829)
- 易(18300)
- 务(16401)
- 财务(16355)
- 财务管理(16317)
- 制(16024)
- 企业财务(15500)
- 环境(15281)
- 理论(15019)
- 技术(14720)
- 和(13812)
- 融(13473)
- 金融(13469)
- 机构
- 学院(349206)
- 大学(348447)
- 济(137435)
- 经济(134664)
- 管理(134567)
- 理学(118063)
- 理学院(116692)
- 研究(114773)
- 管理学(114389)
- 管理学院(113752)
- 中国(83655)
- 科学(76534)
- 京(71431)
- 农(69551)
- 财(61703)
- 业大(59651)
- 所(58891)
- 农业(55389)
- 研究所(54567)
- 中心(54413)
- 江(51852)
- 财经(50538)
- 范(46010)
- 经(45997)
- 师范(45369)
- 北京(43253)
- 经济学(42456)
- 院(41079)
- 州(40630)
- 经济学院(38865)
- 基金
- 项目(248143)
- 科学(194742)
- 基金(181640)
- 研究(170348)
- 家(162333)
- 国家(161035)
- 科学基金(137269)
- 社会(109114)
- 社会科(103476)
- 社会科学(103444)
- 省(99810)
- 基金项目(97518)
- 自然(92963)
- 自然科(90867)
- 自然科学(90832)
- 自然科学基金(89249)
- 划(83494)
- 教育(78897)
- 资助(74317)
- 编号(66076)
- 重点(56589)
- 部(53952)
- 发(53205)
- 创(51617)
- 成果(51469)
- 科研(49129)
- 计划(48737)
- 创新(48387)
- 课题(45852)
- 国家社会(45612)
- 期刊
- 济(139946)
- 经济(139946)
- 研究(88294)
- 学报(65383)
- 农(62061)
- 中国(58891)
- 科学(57267)
- 大学(47947)
- 财(47623)
- 学学(45972)
- 管理(44550)
- 农业(42152)
- 教育(29362)
- 技术(28546)
- 融(26220)
- 金融(26220)
- 业经(24519)
- 财经(23931)
- 业(22203)
- 经济研究(22164)
- 经(20493)
- 问题(19626)
- 版(19460)
- 业大(17470)
- 统计(17203)
- 科技(16968)
- 技术经济(16754)
- 资源(16682)
- 策(15953)
- 商业(15799)
共检索到483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党红艳 金媛媛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生态和居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漏损较严重,存在旅游飞地的风险;旅游开发具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加开放度、优化生态环境的正效应,但也存在冲击淳朴民风、破坏乡村风貌的负效应;旅游开发使贫困地区人口获得收益,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从归纳分析得到,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要坚持政府扶持
关键词:
旅游 精准扶贫 开发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党红艳 金媛媛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生态和居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漏损较严重,存在旅游飞地的风险;旅游开发具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加开放度、优化生态环境的正效应,但也存在冲击淳朴民风、破坏乡村风貌的负效应;旅游开发使贫困地区人口获得收益,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从归纳分析得到,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要坚持政府扶持和引导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融合和产业链本地化,构建基于贫困人口的利益共享机制。
关键词:
旅游 精准扶贫 开发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文斌 唐叶枝 张辛欣
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和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雪峰山景区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从"自主因素"和"嵌入因素"两大维度选取17个变量运用Probit模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贫困户身份标签、农户认可程度、农户需求程度、信息公开程度、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政府引导效果等变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团结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自身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陆书建 黄永兴
[目的]文章选取主成分分析法,首次对安徽省的精准扶贫的乡村旅游的驱动力进行分析,以期对安徽省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选择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合SPSS22.0对安徽省基于精准扶贫的乡村旅游驱动力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基于精准扶贫的安徽省乡村旅游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驱动、城市环境驱动和健康卫生驱动。其中空气可吸入颗粒年均值对于安徽省精准扶贫的乡村旅游呈负向驱动,乡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性文件发布数量呈正向驱动,这几个因素是安徽省乡村旅游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今后安徽省基于扶贫的乡村旅游要注重乡村环境的维护、卫生质量的提升、设施设备的完善以及督促各地区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引起高度重视为入手点,着重提升乡村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相关政策数量等,以促进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成效和带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正琴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基于精准扶贫背景对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文章对四川省旅游扶贫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括,并总结出了目前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弊端,然后根据问题和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精准扶贫的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四川省旅游扶贫主要问题和专家意见归纳出影响四川省乡村旅游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推广力、乡村旅游吸引力、游客需求力等3个方面。从上述3种驱动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分析得出,3种驱动力中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最为重要,其次为游客需求性,最后是政府的推动作用。而乡村旅游吸引力中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完善度是影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游客旅游动机和信息来源是影响游客需求的主导原因;政府的监督管理与科学引导是实现推动力的主要体现。[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前景无限,潜力巨大。由于四川省乡村旅游经济与发展动力不足,应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努力提升驱动力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淑芳 黄松
运用修正DEA-Malmquist模型分析2011—2022年山西省各市红色旅游效率的变化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红色旅游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水平整体偏低,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共同牵制着综合效率的提升。(2)各市红色旅游效率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太原红色旅游效率相对较好。(3)互联网支撑能力、政府宏观调控、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对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分异的单因子解释力较强,交通优势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更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甘畅 王梦晗 朱芳书 邓楚雄
采用Super-SBM模型、均方差分解法以及LS回归模型,探讨2006~2016年湖北省3大片区24个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6~2016年湖北省旅游扶贫效率呈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仍相对较低,大致呈现出"秦巴山片区>武陵山片区>大别山片区"的空间分异格局,高效率县域位于秦巴山片区与武陵山片区。(2)湖北省旅游扶贫效率总体差异与片区内差异呈敛缩态势,但片区间差异处于离散状态;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3片区内部差异是造成湖北省旅游扶贫效率差异的主因。(3)从省域整体来看,结构化动力与经济动力对旅游扶贫效率的正向驱动作用表现最为明显;从片区层面来看,秦巴山片区主导因素为经济动力与交通动力,武陵山片区主要受经济动力和结构化动力驱动,而影响大别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的主要因素为交通动力与信息化动力。因而不同片区应采取不同的旅游扶贫政策,以扩大旅游发展的益贫与减贫效应,提高旅游扶贫效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卢居峰
文章根据山西省林业生态管护扶贫的各项工作经验,通过政策分析、调查研究、督导检查等,剖析了生态管护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希望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机制,推进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实现脱贫增收。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脱贫攻坚 管护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卢居峰
文章根据山西省林业生态管护扶贫的各项工作经验,通过政策分析、调查研究、督导检查等,剖析了生态管护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希望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机制,推进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实现脱贫增收。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脱贫攻坚 管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郝卫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部署。山西省是我国重点贫困区域之一,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扶贫脱贫任务非常艰巨。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山西省精准扶贫工作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深刻剖析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山西精准扶贫 实践 问题 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清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东省旅游扶贫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旅游扶贫地总体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呈"分散与聚集"分布特征,集中在粤东、粤西、粤北等经济欠发达但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其空间分布密度表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向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不同县区旅游扶贫地在空间上呈集聚特征,热点区与冷点区呈"团状"分布特征。粤北地区主要为热点区,珠三角地区主要为冷点区;旅游贫困率大体上呈"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高贫困区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地区,低贫困区主要分布在粤中地区。区位条件、地形地貌、相关政策、经济水平和旅游资源等是影响广东省旅游扶贫地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旅游扶贫地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广东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斯丽娟 夏瑀 陶杰 刘宇浩
旅游精准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方式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与扶贫目标产生一定的偏离。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花桥村从事旅游业农户与从事非旅游业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进行对比,并对旅游扶贫的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发现:(1)花桥村开展旅游精准扶贫以来,农户的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得到显著提高,旅游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花桥村农户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该因素成为农户进一步提升可持续生计水平的瓶颈;(3)旅游精准扶贫在开展过程中伴随着"精英俘获"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农户之间的贫富差距。针对花桥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继续坚持社区参与的旅游扶贫路线,保证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话语权;(2)扶贫更要"扶智",要加大对当地贫困人口职业培训和基础教育的投资;(3)丰富旅游扶贫的方式,建立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喜梅
通过分析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及贫困区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区和贫困地区具有地域重叠性与发展目标一致性的特点;拥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广的优势,也有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可持续发展意识总体较淡薄、外向度评价较低、旅游接待条件薄弱的劣势,具有政府大力支持、贫困区居民发展旅游热情高涨的机遇,还有外部资金介入导致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利益不对等、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矛盾的威胁。未来应通过深化完善管理机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精准扶贫 生态资源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琼
[目的]基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发展现状,从两者的耦合发展角度对其耦合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协调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以乡村旅游发展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体现的价值与精准扶贫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社会发展和乡村生活环境改善上的成果组成耦合系统,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耦合度在0.3~0.7之间,处于中等耦合阶段,其中2010—2011年为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2—2014年为中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5—2016年为高度耦合协调水平,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使其与精准扶贫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全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旅游扶贫最佳效果,达到高度耦合阶段的关键;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发展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但两者均未达到成熟阶段,应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开发等影响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耦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歌 虞虎 李萍 林明水 陈田
旅游精准扶贫是区域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一种策略和手段。然而,旅游精准扶贫具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区域能否通过旅游实现精准扶贫,需要进行科学识别。目前,已经有学者从理论上构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识别体系,但相关案例实证较少。基于此,文章以河北涞水县为例,借鉴学者构建的旅游精准扶贫识别体系,对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识别进行了案例实证。研究表明,在开发条件层面,涞水县域内包含一个5A级景区,周边京、津、冀、内蒙古客源充足,且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旅游开发项目上,涞水县所采取的方式主要为"自下而上",即在驻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