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71)
- 2023(5119)
- 2022(4157)
- 2021(4198)
- 2020(3474)
- 2019(7871)
- 2018(7947)
- 2017(15083)
- 2016(8178)
- 2015(9389)
- 2014(9530)
- 2013(9315)
- 2012(8653)
- 2011(7798)
- 2010(8330)
- 2009(7934)
- 2008(7997)
- 2007(7605)
- 2006(7084)
- 2005(6192)
- 学科
- 济(29411)
- 经济(29259)
- 管理(21401)
- 业(18939)
- 企(17205)
- 企业(17205)
- 方法(11928)
- 理论(11168)
- 中国(9914)
- 农(9836)
- 业经(9500)
- 和(8010)
- 学(7911)
- 财(6753)
- 制(6604)
- 数学(6399)
- 教育(6278)
- 农业(6231)
- 数学方法(6199)
- 地方(6011)
- 教学(5918)
- 经济理论(5517)
- 贸(4888)
- 贸易(4881)
- 易(4724)
- 策(4629)
- 社会(4425)
- 银(4393)
- 银行(4386)
- 体(4333)
- 机构
- 学院(119283)
- 大学(117874)
- 管理(42223)
- 研究(39015)
- 济(37869)
- 经济(36661)
- 理学(35158)
- 理学院(34646)
- 管理学(33768)
- 管理学院(33543)
- 中国(30262)
- 京(26060)
- 科学(26020)
- 范(21361)
- 师范(21160)
- 财(20403)
- 江(19985)
- 所(19776)
- 中心(18295)
- 研究所(17602)
- 农(17474)
- 北京(16953)
- 师范大学(16910)
- 州(16217)
- 财经(15471)
- 业大(15083)
- 技术(14338)
- 经(13754)
- 院(13662)
- 农业(13383)
- 基金
- 项目(71554)
- 科学(55430)
- 研究(54750)
- 基金(48951)
- 家(42152)
- 国家(41707)
- 科学基金(35275)
- 社会(34557)
- 社会科(31293)
- 社会科学(31275)
- 省(29131)
- 教育(26539)
- 基金项目(26051)
- 编号(24083)
- 划(23910)
- 自然(21747)
- 自然科(21221)
- 自然科学(21217)
- 成果(21036)
- 自然科学基金(20820)
- 资助(20731)
- 课题(17000)
- 重点(15950)
- 发(15535)
- 部(14974)
- 项目编号(14633)
- 年(14491)
- 创(14230)
- 大学(13651)
- 性(13341)
共检索到190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凌
区别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主义强调思维视角上的建构性、社会性、互动性和系统性与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在旅游研究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文章从理论上概述了建构主义的本质和特点,并分析了建构主义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随着旅游研究的深入,建构主义范式在旅游研究中的体现将主要在3个方面:重视旅游现象中话语系统(包括语言和图像)的作用;重视符号和意义的建构;注重研究旅游建构的主体、对象、途径,以及围绕建构而形成的社会互动过程。
关键词:
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 范式 旅游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宏梅
研究方法是旅游研究者顺利开展旅游研究的必备工具,具体的研究方法又受到特定的研究范式的制约,中国的旅游研究者在努力掌握各种研究方法时,往往对其背后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缺乏了解,从而限制了研究水平的提高。本文认为,中国旅游研究者要想提高研究水平,必须首先系统理解西方的科学哲学思潮和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本土化和跨文化的研究策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立红
人类曾过度关注和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自然规律,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缺失等生态环境危机。进入21世纪,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生存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研究和热议的主题之一。通过广泛研究,论文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生态+社会思想”“生态+文学”“生态+语言学”和“生态+翻译”四个重要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生态+”研究的宏观图谱,彰显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关切,也为应对生态挑战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维度。
关键词:
生态 社会思想 文学 语言学 翻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立红
人类曾过度关注和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自然规律,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缺失等生态环境危机。进入21世纪,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生存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研究和热议的主题之一。通过广泛研究,论文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生态+社会思想”“生态+文学”“生态+语言学”和“生态+翻译”四个重要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生态+”研究的宏观图谱,彰显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关切,也为应对生态挑战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维度。
关键词:
生态 社会思想 文学 语言学 翻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洪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峰 项怡娴 王春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7~2010)、社会科学基金(1993~2010)已立项资助了243项与旅游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及其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旅游研究的状况。文章对这些项目所关注的旅游现象、研究问题及其学科归属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勾勒出中国旅游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从学科发展的视角进行评价。统计发现,地球科学部(80项)、管理学部(23项)为自然基金旅游类项目的主要学科归属;"旅游影响"、"旅游开发"和"旅游行为"为主要研究领域;应用经济(60项)为社科基金的主要学科归属,选题集中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娟
真实性是社会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和核心。文章基于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对社会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对策和建议(即范围选定、符号提升、帷幕设置、社区参与、动态建构),为社会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社会旅游资源 真实性 建构主义真实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凌 朱竑
范式是研究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世界观,决定着知识生产的过程。方法论是某一种研究范式的体现,也是方法的理论。文章对建构主义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演进逻辑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分析旅游世界的本质指出其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从康德和李凯尔特哲学出发,文章指出,旅游世界是一个具有价值建构和带有主观体验的现象和意识的双重世界。旅游世界的本质决定了旅游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论不能在本体论上化约人的主观意识;同时指出科学主义立场和价值中立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概括阐释了建构主义运用的两大类方法:理解释义法以及表征研究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旭科 张宪玉
一、开启旅游学的学科范式按照美国著名人文学者库恩的定义,科学范式(paradigm)是一个包括概念、符号、模型和范例的体系,是研究者基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承诺所共同接受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它们在心理上形成某一学科领域科学家的共同信念。重要理论范式的构建以及该范式所容许并推进的更深层次研究,是任何一个学科进入其成熟阶段的标志。就旅游学研究而言,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沅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作为先进技术与人文社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交换机”,成为各高校追求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相较于传统社科研究机构,社科实验室从诞生起就被赋予服务科学决策、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创新、汇聚研究数据、培育先进人才等功能定位。在研究需求方面,社科实验室存在专业型、平台型和综合型三种组织模式;在组织框架和资源构成方面,社科实验室具备研究目标、研究基础、组织管理、研究支撑和成果输出等五大核心要素。结合社科实验室的核心要素,初步构建了一套实验室评价要素体系,以期对高校建设高水平社科重点实验室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洪学婷 黄震方 贾文通 沈伟丽
乡村旅游地精准把握乡村性特征,能有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南京市世凹桃源村、大山村和漆桥村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刻画了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表征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乡村性表征的核心范畴包括乡村物质环境、社会行为和精神文化。旅游发展前的表征与农业密切相关,旅游发展后,旅游特征强化。时间演化方面,不同案例地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和变化方向具有差异,世凹村和漆桥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下降态势,而大山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增长趋势。物质环境和社会行为维度呈现降低趋势,而精神文化方面的感知明显增强。空间演化方面,物质环境维度的乡村性表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小集聚、大分散”为特征,社会行为维度的乡村性表征表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特征,精神文化维度的乡村性表征具有“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在旅游发展后,乡村性表征空间格局均呈现更为集聚的演化趋势。
关键词:
乡村性 旅游地 表征 时空演化 乡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于海波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独立价值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中立、客观的描述,发现相关关系,并提出趋势预测和管理建议。有助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价值实现的知识积累、分析结构、逻辑构建和技术方法等都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章以旅游研究为例,讨论目前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交叉研究在科研地位与社会影响力相对弱势状况下,科研创新突破的实现策略。建议新兴交叉学科研究重视时代性背景下基础概念的共识性构建,推进统计指标分类分级细化,拓展数据搜集与分析方法,鼓励新兴现象调查描述类科研成果,鼓励科研表达与知识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科研公共关系突破,从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赵平
旅游的影响研究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划分为旅游的经济影响、旅游的物质环境影响和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三个大的类别。其中单就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而言,又可细分为对旅游者(客人)的影响、对目的地居民(主人)的影响和对主-客关系的影响三方面。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 在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解释其机制的各种理论,其中发展阶段理论和涵化理论在传统认识中有较大的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静
以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及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对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给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重要的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素洁 胡瑞娟 程卫红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旅游研究关注的是行为者之间的关系及关系结构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范式的转变。目前,社会网络在国外旅游研究中主要用于旅游目的地结构分析、旅游决策、旅游企业成长和旅游目的地知识管理等领域。基于文献梳理发现的当前研究的不足与问题,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研究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