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6)
- 2023(15741)
- 2022(13712)
- 2021(12790)
- 2020(10808)
- 2019(24583)
- 2018(24174)
- 2017(46105)
- 2016(25521)
- 2015(28353)
- 2014(28048)
- 2013(27574)
- 2012(25415)
- 2011(22909)
- 2010(22578)
- 2009(20540)
- 2008(20008)
- 2007(17074)
- 2006(15044)
- 2005(12791)
- 学科
- 济(96471)
- 经济(96366)
- 管理(67648)
- 业(64109)
- 企(52221)
- 企业(52221)
- 方法(44864)
- 数学(38171)
- 数学方法(37684)
- 农(27247)
- 学(25315)
- 中国(23841)
- 业经(22490)
- 财(21949)
- 地方(21468)
- 农业(18703)
- 贸(18054)
- 贸易(18045)
- 易(17459)
- 理论(17188)
- 环境(15984)
- 和(15530)
- 制(15419)
- 技术(15322)
- 务(13794)
- 财务(13728)
- 财务管理(13701)
- 划(13290)
- 企业财务(12878)
- 银(12698)
- 机构
- 大学(361627)
- 学院(359410)
- 管理(139415)
- 济(131647)
- 经济(128634)
- 研究(122535)
- 理学(121903)
- 理学院(120360)
- 管理学(117916)
- 管理学院(117292)
- 中国(87363)
- 科学(83670)
- 京(77842)
- 农(68870)
- 所(63039)
- 业大(61751)
- 研究所(58658)
- 财(57436)
- 中心(54978)
- 农业(54731)
- 江(52219)
- 范(50692)
- 师范(50077)
- 北京(48371)
- 财经(47343)
- 院(44676)
- 经(43064)
- 州(42635)
- 师范大学(40841)
- 技术(39165)
- 基金
- 项目(258233)
- 科学(201163)
- 基金(186344)
- 研究(179919)
- 家(166819)
- 国家(165478)
- 科学基金(140112)
- 社会(111610)
- 社会科(105601)
- 社会科学(105573)
- 省(101903)
- 基金项目(100736)
- 自然(95352)
- 自然科(93122)
- 自然科学(93091)
- 自然科学基金(91389)
- 划(87066)
- 教育(82263)
- 资助(75784)
- 编号(72277)
- 重点(58415)
- 成果(56987)
- 部(54992)
- 发(54990)
- 创(53566)
- 计划(50059)
- 科研(50054)
- 创新(50003)
- 课题(49885)
- 大学(46722)
- 期刊
- 济(139520)
- 经济(139520)
- 研究(96676)
- 学报(68829)
- 中国(64731)
- 农(61536)
- 科学(60709)
- 大学(50006)
- 管理(47264)
- 学学(47195)
- 农业(42593)
- 财(40880)
- 教育(38746)
- 技术(28465)
- 业经(24290)
- 融(24063)
- 金融(24063)
- 业(22106)
- 经济研究(21681)
- 财经(21443)
- 图书(20898)
- 版(19436)
- 科技(19398)
- 业大(18946)
- 问题(18766)
- 资源(18475)
- 经(18306)
- 技术经济(15968)
- 理论(15955)
- 林业(15448)
共检索到504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慧强 高苹 赵德宇 席建超
网络化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本文以野三坡旅游地为案例,基于Arc GIS与UCINET软件平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以及网络结构演化三方面入手,揭示了1986—2015年野三坡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空间演变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发现:①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日趋形成,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联系逐渐增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百里峡景区(核心景区)为核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②整个网络的中心性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结构趋于均衡,网络节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核心景区与中心城镇相较于周边的乡村社区与特色园区来说中心性指数更高,占据核心地位。③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演化经历了单核集聚-双核共生-多核等级化-链式全域化四个空间过程,交通网络及可达性、旅游消费者、社区参与与旅游企业、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影响旅游地网络形成和演化的四个重要因素。景区、城区、社区以及园区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作为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最小单元,为旅游地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空间演化 影响因素 网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复杂性是旅游目的地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认识旅游地网络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的重要研究手段。论文以河北省野三坡旅游地为例,通过构建旅游联系强度模型,建立旅游地空间网络,并运用TOP网络空间分析以及复杂网络理论,揭示旅游地网络空间结构与组织的复杂性特征。研究发现:1)旅游地网络具有空间集聚性,形成了以核心景区为中心,由中心城镇、乡村社区和特色园区共同构成的空间集聚单元,并体现出"邻近连接"与"择优连接"的双重特性;2)旅游地网络服从幂律分布,具有无标度网络特性;3)每个节点的前三名和前五名旅游联系强度网络(T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要偏向于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选择,外围业态则重点对于交通区位选择比较敏感;(3)旅游产业集聚是自然地理条件、利益相关者、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空间消费,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业态集聚演化为旅游乡村聚落产业集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地理学视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孔钦钦
从土地利用视角关注乡村发展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论文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内两个临近乡村聚落为例,研究了过去30 A旅游地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以1986年旅游业导入为分界点,两个原本发展背景相同的传统乡村聚落,呈现相背离的"极化"发展态势。苟各庄村逐步演化成为新型旅游城镇,日趋繁荣和"实心化";交界口村则相反,逐步走向衰败和"空心化"。研究认为,旅游地聚落"实心"与"空心"的"极化"过程,本质上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旅游地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具象空间投射。在苟各庄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瑞英 席建超 王新歌 李竹 吕献红
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多样性和农民幸福感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选取了野三坡景区所涉及的46个村庄,对其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地区,对农村经济多元化程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人数、到最近景区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农用地转化速率等;对农民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经济多元化、到最近景区的距离、到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境内国道省道长度、人均耕地面积等。要增加乡村旅游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幸福感,就要从这些因素上下功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农村农民现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赖胜强 唐雪梅 朱敏
本文从网络口碑的视角研究社区留言对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浙江省2007年的各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人数的数据和国内两个旅游网站上的网络口碑信息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法研究了网络口碑数量、口碑态度和口碑质量与旅游景区接待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评论、旅游博客的数量以及图片数量等与景区接待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评论评分和评论的质量等与景区接待量的正向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网络口碑 旅游行为 口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晓梅 程绍文 刘晓蕾 王琦 李照红
以平遥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4年平遥古城逐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测度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运用回归方程分析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2011—2014年网络关注度呈直线增长趋势;年内变化上呈鲜明的"双高峰"模式,具有旺季长、淡季短的特点;节假日上表现为节前关注度上升,其中"五一"在节日前一天达到顶峰,而"十一"在节日第2、3天达到顶峰;周内表现为"周末低谷,工作日高峰"的特征。(2)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上具有不断集中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及其周边省区。(3)气候舒适度和节假日、重要节庆等是影响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联系强度,客源地人均GDP和两地间的距离是影响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星明 朱媛媛 胡娟 时朋飞 LIU Juanita C.
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地本质上是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文化空间。从旅游地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并厘清旅游地文化空间的内涵及其演化机理,寻求旅游地的文化发展规律,有助于解决旅游规划与开发中"造文化、造景观"的困境。基于空间生产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活态性,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时间和功能演化是由原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演变为服务于旅游发展的生产与生活空间的过程。旅游地文化空间在形态上,则表现为文化节点、文化轴线、文化场、文化域面等基本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化。文化场作为最为重要的空间形态,它是旅游地进行生产、生活与服务的真实场景,体现了人与旅游景观的社会文化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春晓 周美静 王甫园
旅游目的地选择意愿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命题,探寻其影响因素,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明显。选取选择意愿为因变量,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筛选自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以韶山为旅游目的地,采用问卷工具在长沙采集基础数据,分析得出职业、客源地与目的地距离、旅游产品类型偏好、目的地旅游经历、景区知晓度、景区美誉度、邻近旅游地吸引力等10个变量对目的地选择意愿的影响效果显著。结论丰富了旅游地理学的旅游者空间行为的研究成果,对目的地市场营销、旅游合作等策略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明
关注旅游网络口碑的扩散现象、掌握网络环境下旅游口碑的再传播规律是旅游地及相关企业实现病毒式网络营销的关键。通过对收集到的982份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以归纳旅游地网络口碑再传播的因子,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旅游地网络口碑人际再传播和群体再传播的具体因素。结果表明:对人际再传播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口碑趣味性、网站可信度、关系强度以及再传播者的帮助他人动机和知识自我效能动机;对群体再传播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关系强度以及再传播者的帮助他人动机、帮助网站动机、自我提升动机和知识自我效能动机。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旅游地营销策略。
关键词:
旅游地 网络口碑 再传播现象 营销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普 葛全胜 齐晓波 王凯
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滨海旅游目的地优势之一,气候要素对旅游决策、旅游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南这一典型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引力模型的、整合经济因素和日照时数、温度、降水、海岸线长度等非经济因素的旅游需求模型,着重分析气候因素对赴琼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日照时数、降水对旅游需求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性水平低于经济因素。夏季,温度对赴琼旅游需求有正向作用,影响仅次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照时数负作用于旅游需求,其影响占到了第三的位置;冬季温度和日照时数对旅游需求影响不显著,可能和游客先验的"海南无冬季"印象有关。
关键词:
气候 滨海旅游 旅游需求 海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金伟 杨佳旭 郑春晖 王琛琛
黑色旅游已逐渐成为广义休闲旅游谱系中的一个颇受关注的组成部分,但关于黑色旅游动机和目的地形象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文章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色旅游地游客动机和目的地形象的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黑色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娱乐与自我发展"动机显著正向影响整体形象",公益与教育启迪"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而"见证与灾区探寻"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并显著负向影响整体形象。同时,认知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情感形象,情感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整体形象,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由此可知,"情感"是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内部演化的关键内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泽辉 刘家明 朱鹤 高彩霞 李凤娇
温泉旅游作为健康旅游产品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温泉旅游地的研究将有助于温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构建了温泉旅游地基本信息库,对中国1072个温泉旅游地进行了类型划分,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温泉旅游地空间布局,最后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温泉旅游地按客房数量和开发导向分为大中型温泉旅游地、小型温泉旅游地、闲暇休闲型温泉旅游地和自然观光型温泉旅游地。(2)温泉旅游地总体呈现集聚型空间分布的特征,形成了2个密度核心区、2个次密度核心区和多处点状团广域分布的空间结构。(3)大中型温泉旅游地、小型温泉旅游地、闲暇休闲型温泉旅游地和自然观光型温泉旅游地分别形成了“E型”结构、“多点团状”结构、“四点方形”结构和“以点带面、小聚集大连贯”的空间结构。(4)我国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交通运输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市场条件、自然环境状况和历史文化本底5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因素影响程度不一。最后,文章总结了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影响机制,并针对优化温泉旅游地空间布局和明晰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邹永广 郑向敏
安全感是旅游目的地安全状况的"晴雨表",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基本需求。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和在线网络点评数据挖掘,归纳出游客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对来泉州游客的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出游客安全感的5个影响公因子:治安状况、旅游环境、服务内容、地域文化和感知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游客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对游客的影响程度,采用K-means均值快速聚类法,将游客划分为平衡型、谨慎型和冒险型3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游客安全感的5个公因子与安全期望的相关关系,其中,感知信息、旅游环境、治安状况、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