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8)
2023(12602)
2022(11063)
2021(10443)
2020(8863)
2019(20304)
2018(20376)
2017(38875)
2016(21618)
2015(24334)
2014(24493)
2013(24052)
2012(22142)
2011(19887)
2010(19726)
2009(18096)
2008(17491)
2007(15342)
2006(13527)
2005(11654)
作者
(64688)
(53274)
(53134)
(50458)
(34069)
(25719)
(24056)
(21115)
(20403)
(19126)
(18503)
(18008)
(17218)
(16980)
(16612)
(16439)
(16147)
(16085)
(15391)
(15313)
(13613)
(13118)
(13026)
(12347)
(12059)
(11975)
(11966)
(11640)
(10831)
(10780)
学科
(80664)
经济(80559)
管理(59089)
(54472)
(45481)
企业(45481)
方法(37938)
数学(31745)
数学方法(31355)
(21557)
(21484)
中国(20947)
(20084)
业经(17944)
地方(17006)
理论(15952)
(15543)
农业(14450)
(13737)
贸易(13732)
(13633)
(13304)
环境(12454)
教育(12420)
(12276)
技术(12262)
财务(12205)
财务管理(12179)
(12117)
银行(12052)
机构
大学(304653)
学院(302632)
管理(117710)
(110963)
经济(108273)
研究(104794)
理学(101843)
理学院(100581)
管理学(98667)
管理学院(98121)
中国(75805)
科学(69608)
(66552)
(55152)
(54205)
(51153)
研究所(49859)
业大(49431)
中心(46688)
(44737)
农业(43777)
北京(42253)
(42188)
师范(41630)
财经(40957)
(38452)
(37182)
(36362)
技术(34362)
师范大学(33692)
基金
项目(211738)
科学(164215)
基金(151598)
研究(150914)
(134495)
国家(133401)
科学基金(112564)
社会(91653)
社会科(86487)
社会科学(86461)
(83850)
基金项目(81077)
自然(75983)
自然科(74155)
自然科学(74135)
自然科学基金(72767)
(71210)
教育(69251)
资助(63369)
编号(61571)
成果(50170)
重点(47592)
(45546)
(44980)
(43492)
课题(43202)
科研(41091)
创新(40507)
计划(40172)
大学(38640)
期刊
(122172)
经济(122172)
研究(86413)
中国(57833)
学报(55360)
(49620)
科学(49254)
管理(42627)
大学(40547)
学学(38126)
(37231)
教育(36625)
农业(34667)
技术(25210)
(22343)
金融(22343)
业经(20512)
财经(18867)
经济研究(18829)
(17841)
图书(17345)
(16036)
问题(15760)
科技(15533)
(15328)
业大(14832)
理论(14431)
实践(13380)
(13380)
技术经济(13376)
共检索到439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晋峰  王阿敏  王君怡  
对比研究本地人、已游客和未游客三个群体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不仅能丰富和深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群体差异的研究内容,而且可为旅游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一手数据,以西安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应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有关指数,分别对比研究本地人、已游客和未游客三个群体的刻板形象和认知形象。结果表明:(1)三个群体的刻板形象具有一致性,但刻板化程度不同。刻板形象的刻板化程度本地人最低,未游客最高,已游客介于二者之间。本地人除了通过旅游吸引物维度,还通过旅游环境维度和地方氛围维度建构刻板形象,其刻板形象最全面细致;已游客以旅游吸引物维度中的著名景点和地方美食为主建构刻板形象,其刻板形象较未游客更具体;未游客以目的地知名度更高的事物为主建构刻板形象,其刻板形象最单一。(2)三个群体的认知形象维度结构不尽相同,其中已游客与未游客的维度结构相同,已游客和未游客与本地人的维度结构都不同,核心吸引物、一般吸引物和旅游环境是三个群体共有的认知形象维度。(3)三个群体持有的西安旅游刻板形象和旅游认知形象均是积极正面的,刻板形象的刻板化程度均较高,对西安认知形象的评价本地人最好,未游客最差,已游客介于二者之间。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实践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晋峰  王阿敏  王君怡  
对比研究本地人、已游客和未游客三个群体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不仅能丰富和深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群体差异的研究内容,而且可为旅游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一手数据,以西安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应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有关指数,分别对比研究本地人、已游客和未游客三个群体的刻板形象和认知形象。结果表明:(1)三个群体的刻板形象具有一致性,但刻板化程度不同。刻板形象的刻板化程度本地人最低,未游客最高,已游客介于二者之间。本地人除了通过旅游吸引物维度,还通过旅游环境维度和地方氛围维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宝贡敏  胡抚生  
以往的旅游形象与游客购后行为研究中,常常是将旅游形象作为整体来研究。本文则是以旅游形象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旅游形象的6个因子,从来杭的日本及韩国游客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旅游形象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回游度及推荐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并非所有旅游形象因子与游客满意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旅游形象因子与回游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而满意度与回游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力  
文章综合影视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形象两个研究领域,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把影视剧对潜在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旅游意向的影响纳入一个整体性框架之中,深入分析潜在游客目的地形象形成过程以及影视剧对潜在游客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目的地形象的认知维度显著影响情感维度,两者共同决定了目的地整体形象,但情感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要大于认知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②影视剧不仅能显著影响目的地认知形象,还能显著影响情感形象,但对认知形象的影响要大于对情感形象的影响;③潜在游客目的地整体形象感知显著影响他们的旅游意向,影视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宝贡敏  贾跃千  胡抚生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式方法,以杭州国际游客为抽样总体,对"目的地形象→游客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游客未来行为意图"的影响路径进行检验,得出与以往研究并不完全一致的结论: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感知质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感知质量对游客满意度及未来行为意图产生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则对游客未来行为意图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上研究结论体现出中国旅游情境下形象理论变异性,也对杭州国际旅游市场营销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沈鹏熠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由旅游企业经营所引发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学界关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文章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6个方面,将目的地形象划分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方面,并构建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的影响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在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形成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经济责任、环境责任、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法律责任对认知形象有正向影响,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慈善责任对情感形象有正向影响;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不仅对游客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宏梅  陆林  蔡利平  黄琢玮  
旅游目的地形象一般被认为是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构成的三维结构,是影响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却很少有经验研究证明该结构及形象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江苏周庄旅游形象为例,用结构方程分析(SEM)方法检验形象结构三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图的关系。研究发现:①认知形象对情感形象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77);②情感形象对总体形象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26);③认知形象对总体形象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37);④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图有显著正向影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奕滨  胡璟  黄暾晓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文化差异会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使形象感知形成差异化,因此有人认为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形象感知差异。本文采用Hofstede的高/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维度,通过问卷划分高/低不确定性规避游客群体,并调查其对目的地的认知、情感和总体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高不确定性规避和低不确定性规避两个游客群体对张家界认知形象中的信息和交通方面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在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的感知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金伟  杨佳旭  郑春晖  王琛琛  
黑色旅游已逐渐成为广义休闲旅游谱系中的一个颇受关注的组成部分,但关于黑色旅游动机和目的地形象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文章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色旅游地游客动机和目的地形象的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黑色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娱乐与自我发展"动机显著正向影响整体形象",公益与教育启迪"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而"见证与灾区探寻"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并显著负向影响整体形象。同时,认知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情感形象,情感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整体形象,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由此可知,"情感"是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内部演化的关键内核。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凯  张春晖  郑荣娟  夏雪  
色彩影响着人们的情感状态和选择意向。当旅游目的地意象被色彩化并赋予一定的涵义,它就成为目的地品牌定位、意象设计和营销战略制定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到访西安的跨文化游客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我国旅游意象色彩认知为研究内容,在调研数据对应分析和深度访谈资料挖掘补充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跨文化群体游客对我国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的特点及基础规律。研究结果显示:①跨文化群体游客对我国旅游意象色彩认知基本统一,以红、黄、绿三色为主;②跨文化群体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深度具有层化结构;③旅游体验和经历导致其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趋同于目的地文化背景;④旅游目的地意象中的具象是导致跨文化群体游客色彩认知转化的主因。文后就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说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宪洋  白凯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方式需要从多维度加以建构。文章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预试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问卷,通过对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正式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3次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并验证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的结构和内容。此外,文章还关联分析了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对中外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外游客和整体检验具有合理性;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构成维度包括降低攻击/揭露批评、修正行动、承认/道歉、形式上致意、否认和逃避责任;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对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后续行为意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向阳  杨颂  汪波  
运用文化营销策略提升目的地形象对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管理和规划旅游景区有重要意义。运用社会心理学关于文化认同理论,构建了基于文化认同、游客涉入度和目的地形象三因素假设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将此三因素作为重游倾向的前因,进一步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方法,以塑造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例,发现游客涉入度与文化认同有正相关关系,两者均对目的地形象产生积极作用,目的地形象正向引导游客重游倾向。同时,证明了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无直接关系,目的地形象在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文化认同要素在游客构建目的地形象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涂红伟  熊琳英  黄逸敏  郭功星  
厘清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机机制是现有研究的两大焦点,但现有研究大多囿于认知动机视角,忽略了游客行为意愿产生的情绪机制。该研究从游客在目的地情绪感受的视角,应用情绪评价理论,探讨积极情绪在目的地形象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目的地形象对积极情绪的作用边界。通过对厦门市278名游客的调查,采用阶层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地形象能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行为意愿;积极情绪是游客行为意愿的诱发动机,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的行为意愿,部分中介了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间的联系;新奇感能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涂红伟  熊琳英  黄逸敏  郭功星  
厘清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机机制是现有研究的两大焦点,但现有研究大多囿于认知动机视角,忽略了游客行为意愿产生的情绪机制。该研究从游客在目的地情绪感受的视角,应用情绪评价理论,探讨积极情绪在目的地形象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目的地形象对积极情绪的作用边界。通过对厦门市278名游客的调查,采用阶层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地形象能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行为意愿;积极情绪是游客行为意愿的诱发动机,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的行为意愿,部分中介了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间的联系;新奇感能显著正向调节目的地形象对积极情绪的影响。该研究对相关营销实践者、目的地管理者在目的性形象定位及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涂红伟  熊琳英  黄逸敏  郭功星  
厘清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机机制是现有研究的两大焦点,但现有研究大多囿于认知动机视角,忽略了游客行为意愿产生的情绪机制。该研究从游客在目的地情绪感受的视角,应用情绪评价理论,探讨积极情绪在目的地形象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目的地形象对积极情绪的作用边界。通过对厦门市278名游客的调查,采用阶层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地形象能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行为意愿;积极情绪是游客行为意愿的诱发动机,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的行为意愿,部分中介了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间的联系;新奇感能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