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5)
2023(13541)
2022(11823)
2021(11071)
2020(9021)
2019(20819)
2018(20837)
2017(39813)
2016(21653)
2015(24309)
2014(24369)
2013(24176)
2012(22479)
2011(20432)
2010(20481)
2009(18639)
2008(18120)
2007(15931)
2006(14417)
2005(12589)
作者
(63392)
(52396)
(52186)
(49331)
(33361)
(25250)
(23693)
(20705)
(19967)
(18774)
(18064)
(17760)
(16814)
(16619)
(16068)
(15943)
(15527)
(15490)
(15087)
(14917)
(13104)
(13022)
(12536)
(12023)
(11783)
(11734)
(11714)
(11628)
(10562)
(10383)
学科
(91639)
经济(91461)
管理(57794)
(56282)
(45525)
企业(45525)
方法(37356)
数学(29995)
数学方法(29669)
中国(27231)
(26134)
地方(24578)
业经(22446)
(20659)
(18905)
农业(17721)
理论(16681)
(16317)
(15081)
贸易(15068)
(14966)
环境(14856)
(14504)
技术(14125)
(13702)
(13681)
银行(13663)
(13373)
金融(13371)
(13183)
机构
大学(306804)
学院(306786)
管理(121446)
(117939)
经济(115179)
研究(107270)
理学(104259)
理学院(102989)
管理学(101283)
管理学院(100716)
中国(78930)
科学(68045)
(67413)
(54294)
(53309)
(50779)
研究所(49428)
中心(47751)
业大(45912)
(45721)
(44918)
师范(44523)
北京(43374)
财经(42273)
农业(39360)
(39094)
(38301)
(37693)
师范大学(36121)
经济学(33751)
基金
项目(208533)
科学(163602)
研究(154564)
基金(149100)
(129590)
国家(128412)
科学基金(109849)
社会(96830)
社会科(90830)
社会科学(90804)
(82245)
基金项目(80136)
自然(70831)
教育(70368)
(69235)
自然科(69108)
自然科学(69096)
自然科学基金(67829)
编号(64356)
资助(60830)
成果(52360)
(48346)
重点(46540)
(45220)
课题(44563)
(42894)
创新(39880)
科研(39296)
项目编号(38965)
发展(38543)
期刊
(138022)
经济(138022)
研究(92621)
中国(62965)
学报(48048)
(47390)
科学(46296)
管理(44407)
教育(39396)
(37822)
大学(36159)
学学(33700)
农业(33254)
技术(26332)
(26095)
金融(26095)
业经(24271)
经济研究(20756)
财经(19726)
图书(18218)
问题(17810)
(16764)
(16619)
科技(15455)
理论(14958)
资源(14945)
技术经济(14375)
现代(14021)
商业(13855)
(13826)
共检索到460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柏文  毛志睿  
"定居社会""旅居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具体社会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三大支撑点。随着现代商务活动的常态化,置业旅游的潮流化,休闲旅游的主流化,气候旅游规模化,现代人重新开始由"定居生活"走向"旅居生活",旅居社会成为当代的一种主流的社会形态。旅居社会本质上是对"旅游业发展全部"的完美表达,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判断,也是对旅游业发展归宿的一个预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慧斌  王子新  
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带来的巨大经济利润的同时,其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必须立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实际,结合迄今为止中国旅游影响研究的相关论著,从当地居民、目的地文化、宏观环境三个方面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来进行研究,以便为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晔  贾骏骐  
一、数字经济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机遇当前,智慧旅游、数字创意、数字娱乐、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旅游新模式和新业态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个性化、定制化和品质化的数字旅游产品层出不穷,给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河南文旅的“出圈”,杭州推出“数字经济旅游十景”,西安、长沙、重庆等“网红”城市的出现,均大量应用了VR、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妙  朱颖  
本文以天津蓟县盘山周边为例,用当地居民有关旅游发展对其生活影响的感知作为旅游业对其社会影响的衡量指标,以社会满意度作为目的地社会的衡量指标,结合相关理论和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旅游发展与目的地社会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目的地居民的社会满意度与其对旅游发展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的感知有较紧密的关系,同时,旅游发展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也会影响居民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态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琼达  赵宏杰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方依恋,根据研究文献梳理结果、基础理论界定模型建构的路径变量与逻辑框架,进而提出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及模型过程步骤。文章建构模型表明,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始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随着整体认知意象的深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将产生地方认同感,再通过选择决策行为选择意向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英之  姜静娴  李雷  陈勇  彭兰亚  
本文以中国成熟旅游目的地周庄为典型案例,以生活质量理论为视角,探讨成熟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对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影响的感知,为旅游部门制定依靠旅游业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公共政策提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婷  钟林生  陈田  袁弘  
旅游发展使旅游目的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并作为热点问题持续至今。本文结合人类学家的部分研究成果,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模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实证研究较多,理论总结少;定性方法多,定量测算少;研究观点的片面性;研究指标各异,可比性不强。从长远的角度看,研究成果和实际发展管理的紧密结合、研究技术的突破和理论体系的确立、多学科融合综合研究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峰  李静  弗朗索瓦·贝达德  吕秋琳  
在全球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推进下,众多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都在努力实现卓越,以提升其竞争力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功能定位、类型划分、指标确立、流程设计4个角度分析了世界优秀目的地中心所构建的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发展,并基于全球7个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全面性应用进行了实践检验,对该系统的指导原则、作用方式和实施障碍以及旅游目的地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价值取向日益聚焦于可持续旅游和可实现旅游,致力提升全球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综合竞争力,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与发展前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阿敏  吴晋峰  王君怡  
旅游经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文章基于一手数据,以到访过西安的中国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认知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抽象属性的评价更客观,对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维度的评价更积极。(2)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情感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情感体验更积极正面。(3)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更强烈。(4)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不是刻板形象、独特形象、整体形象和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纪春礼  曾忠禄  
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现有的研究文献更多聚焦于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相互作用路径的研究,对于旅游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如何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多元化的理论研究缺乏充分探讨。本文借鉴"自我发现"理论,并结合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联动作用和遗漏作用,揭示了旅游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使旅游目的地孕育经济活动中大量的"自我发现"机会,但旅游目的地必须强化旅游业与经济体系中的联动作用,减少旅游业的漏损作用,才能有效地把握"自我发现"机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朱璇  
与国外已十分深入的背包旅游研究相比,我国对背包旅游的研究远远落后,而且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本文结合背包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人口统计特征和社会行为特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阐述了发展背包旅游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背包旅游者是中国现实国情下具有先导作用的旅游者,应当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优先开发的客源市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柳  李君轶  马耀峰  
为研究各省区市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然后,运用多层次分析法,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大陆各省区市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各省区市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综合评价值;最后,对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耦合分析,达到帮助旅游目的地制定正确的旅游网络营销及产业发展政策的目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晞  
运用城市经济学理论工具,以广西桂林、南宁、柳州、梧州、北海等五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对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旅游产业的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研究表明,国际旅游目的地具有明显的旅游资源品位导向,城市化经济效应不强;而国内旅游目的地则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化经济效应和区位导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