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7)
2023(2648)
2022(2317)
2021(2220)
2020(1967)
2019(4430)
2018(4404)
2017(8174)
2016(4754)
2015(5236)
2014(5354)
2013(5266)
2012(5169)
2011(4842)
2010(5109)
2009(4912)
2008(5106)
2007(4644)
2006(4385)
2005(3948)
作者
(16101)
(13512)
(13378)
(12788)
(8724)
(6530)
(6023)
(5092)
(5089)
(5005)
(4891)
(4739)
(4671)
(4349)
(4298)
(4244)
(4118)
(4105)
(4089)
(3901)
(3511)
(3426)
(3301)
(3185)
(3115)
(3099)
(3069)
(3038)
(2857)
(2746)
学科
(19644)
经济(19619)
方法(10074)
管理(9895)
(8952)
(7370)
(7242)
企业(7242)
数学(7146)
数学方法(6875)
理论(5658)
(4875)
业经(4333)
中国(3968)
农业(3726)
(3498)
地方(3456)
(3230)
教育(2879)
经济理论(2855)
环境(2834)
(2706)
(2634)
(2510)
金融(2509)
(2446)
贸易(2444)
(2404)
(2347)
研究(2331)
机构
大学(79037)
学院(76876)
研究(29082)
管理(26704)
(23945)
经济(23253)
理学(22549)
理学院(22119)
管理学(21330)
科学(21199)
管理学院(21168)
中国(20692)
(18231)
(15811)
研究所(14677)
(14564)
师范(14417)
(14324)
(12561)
中心(12171)
(12151)
师范大学(12012)
业大(11990)
北京(11780)
农业(11411)
(10353)
(10163)
(10109)
(10101)
旅游(9956)
基金
项目(49607)
科学(38839)
基金(36150)
研究(33224)
(32877)
国家(32637)
科学基金(27130)
社会(20151)
(19288)
基金项目(19199)
社会科(19105)
社会科学(19096)
自然(19064)
自然科(18605)
自然科学(18596)
自然科学基金(18250)
(16896)
资助(16290)
教育(15448)
编号(12784)
重点(11519)
成果(11149)
(10985)
(10358)
计划(10098)
科研(9754)
课题(9429)
(9235)
大学(8764)
创新(8695)
期刊
(29191)
经济(29191)
研究(21101)
学报(15311)
科学(14566)
中国(13542)
(12894)
大学(10986)
学学(10173)
教育(9242)
农业(9094)
管理(8725)
(7950)
(6634)
(6544)
旅游(6544)
(6544)
技术(5342)
统计(5279)
学刊(5267)
旅游学(5261)
游学(5261)
图书(4831)
(4819)
资源(4773)
业经(4638)
(4516)
金融(4516)
(4483)
财经(4367)
共检索到114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本文从旅游知识共同体(学科)构建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流行的旅游定义所存在的过于宽泛的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获得的一次休闲体验。这一定义涉及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决定着旅游知识共同体的核心、内涵和边界。笔者认为,区别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行,有利于旅游以及相关学科的建设,能避免当前旅游以及相关专业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龙江智  
自从马里奥蒂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迄今已近百年 ,学术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 ,依然呈现“诸家学说 ,百花齐放”的局面 ,严重影响了旅游学科的建构和旅游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理性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途径来理解旅游的本质 ,并由此认为旅游研究应采纳从心理学视角进去 ,从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视角出来 ,整个研究的切入点应该是旅游体验。也就是说 ,旅游研究应该以体验作为基本视角。最后 ,本文以此为根基 ,构筑了旅游学科的基本框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仲山  屈超  
旅游卫星账户(TSA)是国际上进行旅游核算的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本文研究探讨了联合国旅游卫星账户——TSA(2001)的方法属性,从而得出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改进的结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子芳  王维  
旅游统计作为政府了解旅游市场动态的主要手段,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相较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统计的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本文基于统计视角,对旅游定义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旅游定义的不合理是造成旅游统计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子芳  王维  
旅游统计作为政府了解旅游市场动态的主要手段,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相较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统计的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本文基于统计视角,对旅游定义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旅游定义的不合理是造成旅游统计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旅游的本质是旅游学的逻辑基点,旅游学要想建立起独立的研究体系和知识体系,需要首先发展出旅游活动的本质体系。根据辩证法和现象学的思想,将旅游抽象为一种移动、一种体验和一种位势。任何学科都不是铁板一块,它们均是由学派、学系、学须等分形结构构成,旅游学也不例外。目前,旅游学已经展现出多个学派、学系和学须的端倪,自我认同的旅游学人要尽可能趋同求同,主动寻求入列就位,以本质理论为指导,竭力促进旅游学的发展壮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秦岭南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被进一步关注 ,而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 ,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本文着重从旅游学的研究角度 ,包括理论方面和研究现状 ,尤其是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分支和学科成熟度等方面作了分析 ,提出对旅游学研究的把握是旅游高等教育安排中要深入考量的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凌  朱竑  
范式是研究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世界观,决定着知识生产的过程。方法论是某一种研究范式的体现,也是方法的理论。文章对建构主义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演进逻辑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分析旅游世界的本质指出其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从康德和李凯尔特哲学出发,文章指出,旅游世界是一个具有价值建构和带有主观体验的现象和意识的双重世界。旅游世界的本质决定了旅游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论不能在本体论上化约人的主观意识;同时指出科学主义立场和价值中立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概括阐释了建构主义运用的两大类方法:理解释义法以及表征研究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尚未进入本质的层面。体验不是旅游的本质,它只是旅游的基本特征,且不能将旅游的旅游性与其他物的物性区分开来。这源于我们对本质是什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理解,提出了旅游的本质是"人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运用现象学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认识旅游本质的方法、路径,对当今流行的一些思潮进行了批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勇勇   魏向东  
本质直观作为一种哲学方法,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胡塞尔的整个哲学生涯。文章回顾了学术界关于旅游本质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评述。阐述了“直观”旅游的发生原理,构建了本质直观的7个步骤:“悬搁”旅游经验事实、选择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意识的自由想象、整合意识中的旅游体验、形成新的旅游体验摹本、聚焦旅游体验的感知和情感以及逐层地精神递推,并以此展开旅游本质的实践操作。在胡塞尔现象学“直观”视角下,旅游本质的确立不仅与研究者“直观”能力相关,也需要与他者进行深入交流,才能得以澄清并最终形成共识。借助“直观”,文章提出了旅游本质是“自在生活”的观点,阐述了本质直观对于旅游的启示意义,以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观察和反思当前旅游研究及实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潇婷  
1997年,由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正式开始。2002年正式实施《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将出境旅游市场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与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相比,出境旅游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廉月娟  
本文主要针对旅游业及其产业地位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对旅游业的界定、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出境旅游的发展与旅游业产业地位、旅游业产业地位结构体系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黎兴强  
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及旅游规划研究已成为学术领域的一门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这可能会起到为多学科在这一领域研究问题上的融合与交流搭建桥梁的作用。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及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预见,在大数据时代和以高铁为主干的快速交通影响下,一种倡导全球化研究视角、强调研究回归旅游本源,重视永续、紧凑和绿色的协同发展以及强调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旅游及旅游规划研究之思维方法,将会在未来的数十年内影响旅游及旅游规划研究与述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毕绪龙  
一、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文化和旅游最初的关系并不紧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并不紧密,甚至长期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至新世纪之交,文化人才的培养集中在艺术类高校、高中职院校,大中专毕业生进入文化行业以文化行政部门及事业单位为主,主要从事财政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务业务,绝大部分人员及其业务与旅游领域没有太多关系。这些"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